龙王庙行宫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龙王庙行宫清康熙、乾隆宿豫县皂河镇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行宫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西北20公里处的古镇皂河。龙王庙行宫,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23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36亩、四院三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筑群。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并…[详细]
龙王庙水库龙王庙水库位于木垒县城以南2km处。属拦河水库,其工程由四部分组成,拦河大坝的主坝为砂壳粘土心墙坝,坝高42m,长1100m,顶宽5m,总库容1400万立方米。该水库位于木垒河出山口,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养鱼及旅游的中型调节水库。1958年始建,1998年第四次续建和改建而达到现在的规模,该水库对新户乡、照壁山乡、良种繁育场及木垒镇的工农牧业用水发挥巨大的作用。龙王庙水库距县城…[详细]
天井山龙王庙位于即墨市龙山街道。年代为清至中华民国。2013年,天井山龙王庙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即墨天井山龙王庙位于即墨城区东5公里的龙山街道留村镇大村南的天井山山顶,天井山因山顶有一深井,据传井中栖龙,故名龙山。海拔81米,系崂山余脉。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环宇记》记载:“天井山在县东十三里,周回二里,顶上有井,水味甘美,因名天井”。明代学者周如锦就曾感叹过:“…[详细]
院夼龙王庙位于山东荣成的铁槎山上,铁槎山是道教全真派重要发祥地之一,王重阳祖师曾在此修道。院夼龙王庙东临嵯峨峻险、峰天连体的董家顶,西傍堪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老头石,北倚仰眺“奇峰九顶,黛色参天”的铁槎诸峰,南瞰近观银涛雪浪、舳舻云集的黄海之滨院夼村“元宝形”渔,景色优美。院夼龙王庙历史悠久,有资料表明,从公元1625年院夼建村时它就已经存在,经历数百年风雨见证着院夼村的历史发展,历代村民皆有对龙王…[详细]
嵩明县龙王庙红军标语位于昆明市嵩明县嵩阳镇东村村委会西村北约2千米处的龙王庙山墙上。1935年4月29日,红军攻克嵩明县城并占领杨林兵站后,红一军团奉命佯攻昆明,以迷惑敌人,顺利抢渡金沙江。4月30日,红一军团兵分三路向西推进。左路从杨林出发,经白邑的得食、龙潭营等村到达阿子营羊街、大西村。中路从县城出发,经大村子进抵果东、冷水沟一带。右路从县城出发,经西村、竹箐口入寻甸七甲,与中央军委纵队会合(…[详细]
青龙镇龙王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南北长84.78米,东西宽17.08米,占地面积1448.04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山门、过殿、大殿,一进院东侧有碑廊一座,二进院建有东西配殿,除大殿及戏台为原建筑外,其余均为2007年在原址复建。戏台:砖砌台基,高0.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卷棚顶,台中设木屏隔断,走马板上阴刻有“镜花、水月、神德和平”字样,明间西侧大梁上题记“大清同治八年(18…[详细]
大连李官龙王庙旅游度假区位于大连市的北大门李官镇,南到大连130公里,北距沈阳225公里。202国道、沈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东距高速公路李官出入口9公里、长大铁路许屯站16公里。龙王庙海滨旅游度假区是一处集洗浴、观光、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分南区和北区两大区域,现年接待游客量30万人次,日接待能力2万人次。度假区以龙王庙海滨浴场为主体,有白沙石、葡萄生产基地、梨园、狐…[详细]
龙王庙地址在扶余县城南关外,据《吉林外记》记载,是乾隆四十九年修建的。这个浦平常不开庙门,也没人给他办会,如遇每年天旱,久不下雨,大家在庙前跪香上供、打表,恳求天上下雨,龙王行雨等等。旧社会迷信说雨是龙王行的,龙在大海里、大江里能腾云驾雾,天要老不下雨,就得向他哀求,雨就能下。如在芒种前后雨没有下来,地不能种,苗不能出,这时人们都到龙王庙里跪香上供,恳求下雨,以救众生。还有各家大门小户撤龙牌,龙牌…[详细]
圣井岗龙王庙位于邯郸市西北5公里户村镇肖河村东北,南临邯武公路,西依紫山,北靠古石龙景区。圣井岗龙王庙占地1.5万平方米,是一组具有元代风格的古建筑群,总建筑面积9000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有戏楼,山门,前殿,后殿,钟楼,东道房,东配殿,送子奶奶庙、西道房,配殿,眼光奶奶庙等,整体布局对称统一。“圣井”在前殿前的院子里,深丈余,井水常年清澈如镜,且无论旱涝水量均等,故名圣井。该庙同别处的龙王庙不同…[详细]
路堡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长治市黎城县程家山乡路堡村据庙内碑记载创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明、清历代重修。路堡龙王庙据碑记载原叫圣源王庙,坐北朝南,面积1028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龙王殿、三宝殿,两侧为妆楼、厢房、关爷庙、土地庙。现存建筑龙王殿、三宝殿为元代遗构,其梁架、檐柱、斗栱等均保留了原有构件,其余均为明、清时所建。三宝殿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建筑…[详细]
龙王庙建筑群分布在高出龙池水面约80米高的台地上,面对碧波万顷的龙池,背靠耸入云霄的高山。在浩大的空间容量中,精巧地构建了由庙门、祈雨台、正殿和配殿组成的龙王庙建筑群。庙门设置在台地的两端,形成一个石栏环护的庄严祭坛。正中为汉白玉石砌成的八卦形图案的祈雨台,中央嵌着太极图硕大“阴阳鱼”,表现着“万物负阴而抢阳”和“天一生水”的东方神秘文化的奥旨。庄严古朴的正殿巍然屹立在三层台阶上,黄色琉璃瓦的屋顶…[详细]
龙王庙位于武功镇东约500米漆水东岸边。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县陈尔弗在武功镇东郭漆水东岸创建漆水“龙神祠”,有正殿三间,门房三间,南北廊房各一间。光绪十四年(1888),知县、秦州进士张世英合邑中故有魁星、忠孝、节义、苏武、张载、康海与龙神为一祠而祭之。其后,刘理江(辽宁梨树县人)弃官云游,皈依玄门,先在氵韦水牛家河段扶人过河,后移武功镇东龙王庙旁漆水边助人,时称“人舟”,与后来之杨理灵、…[详细]
辛寨村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辛寨村辛寨村龙王庙整体坐北朝南,南北长50.5米,东西宽28米,占地面积为513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为二进院落,原一进院已毁,仅存二进院,现存建筑有5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倒座戏台、正殿,正殿两侧有东、西耳殿,现东耳殿已毁,倒座戏台东、西两侧分别设有掖门1座。龙王庙创建年代不详,1989年对正殿、戏台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均为清代遗构。正殿…[详细]
赵彦庄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赵彦庄村南部赵彦庄龙王庙坐北朝南,现仅存戏台、正殿均为清代建筑,庙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34.2米,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梁架为单步梁对五架梁通檐前后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殿内两山墙及后檐墙均存清代壁画,面积约32平方米,现明次间装修不存。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出抱…[详细]
龙王庙,又名常乐寺,位于涉县城西北25公里常乐村南边,坐西向东。龙王庙正殿面阔三间10.10米,进深两间12.15米,高6.55米,占地面积97.49平方米。单檐悬山布瓦顶,琉璃瓦剪边,梁架大木彻上露明造,六椽栿用四柱,施隔架科斗栱,前后檐普柏枋上施五铺作单昂斗栱,补间斗栱耍头后尾挑于金槫下,檐下施木柱,下施素面覆盆式青石柱础。明间后金柱上施彩绘蟠龙,中开板门,两次间为直棂窗。在庙的廊墙和山墙上各…[详细]
白浮泉遗址——九龙池、都龙王庙位于化庄村东龙山,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引水济槽,解决当时大都(北京)的漕运,上奏元世祖引昌平龙山白浮泉,做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至元二十九年(1292)该段运河(白浮堰)建成,世祖赐名为“通惠河”。明永乐年间曾两度修复通惠河,并于此源头处修建了九龙池。池壁以花岗岩石砌成,龙首均为汉白玉石雕成后嵌入石壁。都龙王庙建于龙山顶,明清时,因“祈…[详细]
龙王庙位于伙梁城村南约200米的庙梁上,相对村土路高度约32米。庙梁平面呈东、西长梁,山势北高南低,坡度较大。关帝庙坐落在山体顶部,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伙梁城龙王庙单体独院布局,坐北向南,中轴线上建正殿、山门。正殿为一孔石砌拱形窑洞建筑,窑面宽5.02米、深5.90米。硬山式尖山顶,瓷瓦覆顶,檐下石雕飞椽,石砌窑面,中劈拱形门洞,殿内新绘壁画,供白龙大王。山门、围墙新建。该庙始建年…[详细]
上瓦窑头龙王庙,又称关帝庙,位于代县上馆镇上瓦窑头村东北。据现存碑载,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咸丰年间(1851—1861)、民国十二年(1923)、民国十九年(1930)重修,现存为清代遗存。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40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戏台,两侧为山门、僧舍和西厢房,余皆为新建。戏台砖砌台基,基宽9.9米、深6.7米、高1.3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坡歇山后坡硬山…[详细]
上木角龙王庙,位于代县峨口镇上木角村东。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载,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685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戏台、龙王殿、地藏殿,两侧为侧门、钟楼、鼓楼、老爷殿。龙王殿石砌台基,基宽9.15米、深9.25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施有装饰性斗栱,装修已改。庙内现存清重修碑1通、重修碣1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