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鼓楼,又名镇远楼、靖远楼,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中心。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甘肃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鼓楼平面呈方形,全用青砖包砌,基部衬砌石条,台顶砌有一米高的女墙,下部四面中轴线开券形门洞。门洞平面呈十字型,与四条大街相通,可供通行;门洞顶部砌五层砖券,上面嵌刻砖匾额,东…[详细]
•闹市区中的百年古建筑,寻觅美食还可一览古迹夜景。景点介绍银川鼓楼又被称为“十字鼓楼”、“四鼓楼”,位于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交叉路口,临近玉皇阁和新华街步行街。楼总高36米,建在一个高大的方形台基上,台基下为洞形十字通道,与解放东街、鼓楼南北街相通。洞门额上有石刻题字,东为“迎恩”,南为“来薰”,西为“挹爽”,北为“拱极”。台基上为十字形歇山顶的3层楼阁。东面门洞两侧各辟一券门,南券门…[详细]
介 绍 小洋楼是天津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如同四合院之于北京。由于在历史上,天津是北京的通海口岸,在清政府最-无能的那段日子里,天津被各帝国主义国家广设租界,大街小巷中一下子涌现出许多西洋风格的建筑物。 法国公议大楼在和平区承德道22号,建于1929~1931年,原是法租界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建筑风格为法国古典复兴式,立面设计采用古典三段式,顶层为檐部和女儿墙,二层是六根爱奥尼式柱廊,底层中央为三座券…[详细]
靖边楼亦称东南角楼、东南台。位于山海关城的东南隅,是山海关城的防御性建筑。 据嘉靖十四年版《山海关志》记载:靖边楼始建于明初,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分别重修过。清嘉庆十年必建为奎光楼(亦称奎星楼)。1933年,日军进攻山海关,靖边楼毁开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中。 为了恢复山海关古城的雄姿,1958年国家拨专款修复靖边楼。1986年…[详细]
和贵楼坐落在梅林镇珍山村,由简次屏公建造的,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又称山脚楼,占地面积1298.8平方米,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和贵楼,顾名思义,是劝世人弘扬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楼如其名,在高速变化潮流中,它显得异常的祥和、安宁、沉稳。楼高5层21.5米的长方形大楼,一层土墙厚1.34米,由下而上遂层缩小,到第五层墙厚仅65厘米,是县内最高的一座方土楼,内部土木结构规整,有140个…[详细]
海口骑楼小吃街是海口市政府采取“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独立经营”的模式建设起来的海南唯一一家“海南风味小吃街”,也是海口市“创业城(街、园)”建设首批示范单位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2013年22日上午,海口骑楼小吃街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式举行授牌仪式。该景区是海南第一家以特色餐饮小吃为主题的A级景区,也是海口市第7家A级景区,它将进一步提升“玩转海南、吃在海口”品牌,充分发挥海口作为国…[详细]
紫来楼位于樟溪镇乌溪村,始建于明末,扩建于清初。明嘉靖年间,钟氏祖先从福建丁洋搬迁至此,创乡定居。至明末,为保族人安居乐业,以免受兵乱、盗贼之苦,建造了“紫来楼”。后来随着宗族的不断壮大,便在清初扩建外围,名曰“拱赐”,形成二围土楼。紫来楼是二环围土楼,楼二层,高6.8米,土楼大门向东,面积2348平方米,直径57.4米。共有房屋五十四间(内围十八间,外围三十六间,首层为居室,二层为储备粮草之用)…[详细]
汶洋土楼,又称寨里厝。位于黄田镇汶洋村,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土楼坐北朝南,东边临溪,主建筑物位两层,方型结构,建筑面积1352平方米,2003年汶洋土楼被古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清嘉庆年间,汶洋村有一位廖氏财主,拥有土地上百亩,每年可收田租五百多担,生有7子2女,7子分别取名为长铭、长照、长祥、长云、长庆、长培、长发,一家人生活过得十分富足。然而,他们经常遭受…[详细]
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迎龙楼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详细]
遗经楼位于高陂镇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方形土楼。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是永定现有土楼中最高的楼房。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并与主楼平行的四层前楼紧紧相接,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如此环绕形成一个大“口”字。里面又有一组小“口”字形建筑,形成一个独特的“回”字形整体造型。真是“门中有门,楼中有楼,重重叠叠”,当地人…[详细]
安献楼坐落于鸡山路18号。1906年美国基教安息日会牧师安礼逊到鼓浪屿传教,同时在鼓浪屿创办了“育粹小学”,后更名为“美华小学”。1910年增办“美华女学”。1934年,安礼逊在鸡山顶兴建一座楼房,落成时正值安息日会在此举行闽南各属支会联谊会,安礼逊主持了“安献典礼”,便将该楼命名为“安献楼”。1938年,美华男、女两校合并,迁入“安献楼”内。建筑特点该楼坐北朝南,为花岗岩条石建成的全石构建筑,共…[详细]
汤姆塔是英国牛津的一个钟楼,以塔内的大汤姆钟命名。它位于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的主入口,在St Aldates街上的汤姆门上方,通往汤姆方庭。汤姆塔是由克里斯多佛•雷恩设计,建于1681至1682年,后期哥特式风格——一种已经有一百五十年未被重要建筑采用的风格,使汤姆塔成为18世纪中叶哥特复兴运动孤独的先驱。塔内的大汤姆钟是牛津大学声音最响亮的钟,它的重量为6.25吨。大汤姆最初叫“玛丽”…[详细]
广寒楼苑位于韩国全罗北道南原市遥川路上,是该区最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相传,1419年朝鲜世宗时期的丞相黄喜流放到南原时,建起一座楼阁取名“广通楼”。此后的1444年, 河东府院君郑麟趾为楼苑美景所吸引,借嫦娥所在的“广寒楼清虚府”之名将其命为广寒楼,意指此地美景堪比月亮宫殿。广寒楼苑以广寒楼为中心,由瀛州、蓬莱、方丈三座浮于水面的小岛和象征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等建筑组成,是朝鲜时代庭院的代表作品…[详细]
渭南鼓楼在渭南老城内,今军分区门上。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所建,位于当时县城中心,明洪武年间又扩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十二月,华州大地震时毁坏,次年重建,清代维修过。解放后,又经整修,鼓楼内陈列着渭南出土文物。鼓楼系城门重楼式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房顶。下层宽5丈,进深3丈,周围有庭柱。东西6柱,南北5柱,各有八角窗2个,上层为3间楼阁,砖台下南北向有门洞长5丈,上额“渭南县”,…[详细]
介 绍 九广铁路钟楼屹立在香港文化中心广场的尖沙咀前。高44公尺,以红砖及花岗岩筑成,钟楼四面各装有时钟。背景知识: 九广铁路尖沙咀火车站始建于1913年,由于部份自英国订购的器材及装置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未能依时运抵香港,尖沙咀火车总站的内部工程一度-搁置。直至1916年3月28日,尖沙咀火车总站才正式启用。尖沙咀火车总站钟楼于1915年落成,由于工程安排不当,钟楼内重达一吨的报时大钟在…[详细]
伊凡大帝钟楼高81米,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建筑群里最高的钟楼,在古时候为信号台和了望台,绝对可以堪称全世界最高的烽火楼。伊凡大帝钟楼的整体颜色为白色,是圆顶建筑,通过它内部狭窄的旋转式的小楼梯爬上钟楼的顶层,会给人一种突然豁然开朗的感觉,站在钟楼上俯瞰全莫斯科城,周边30俄里以内尽收眼底。钟楼内有二十二个大钟、三十多个小钟,高达八十米,非常壮观,每当敲响古钟时,很远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据说在夜晚,站…[详细]
纪堂鼓楼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纪堂寨上,共3座。十分雄伟壮观。纪堂分上寨下寨,各有一座鼓楼,由十二根大杉树原木支撑而起。塔身分八角,而顶层却变化为四角攒尖顶花重檐。鼓楼周围的地面和民居的走道上都以卵石镶嵌成象征喜庆吉祥的图案。纪堂鼓楼建筑年代久远,曾多次修葺。1966年遭到破坏,1978年当地侗族人民自愿献工献料重新修复。塘明鼓楼由12根大杉木立于柱础之上,高约22米,突兀寨中。该楼以逐层内收的梁…[详细]
四牌楼,又名中心阁,位于濮阳老城十字街,高8.6米,长宽各6.6米,面积43.56平方米。该建筑为木石结构,呈方形,四角以石柱支撑阁顶。阁顶以全木构成,扣榫严紧,四角各有斗拱相托,阁檐上挑,上覆琉璃瓦,青光闪烁。顶脊塑八只蹲狮,栩栩如生。四道垂脊各塑龙、凤、鱼、马,呈龙飞凤舞、鱼跃马腾状。四角套兽下垂铜铃,风吹摆动,叮当作响。阁内绘饰图案,雕梁画栋,非常美观。外壁四块额板,雕字如斗,苍劲有力,为书…[详细]
在徐州市区古黄河畔,矗立着一座双层飞檐的仿古高楼。这就是1988年修复的黄楼。历史上的黄楼是900年前徐州知府苏轼率领徐州军民战胜洪水之后,于宋神宗元丰年(1078年)八月在徐州城东门之上建造的。因为土能克水,所以涂上黄土,取名黄楼。黄楼内有许多碑刻,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苏辙撰写,苏轼亲笔所书的《黄楼赋》。黄楼赏月亦成为徐州古八景之一。楼阁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据宋苏辙《黄楼赋》载:熙宁十年秋七月…[详细]
大地土楼群位于华安县东部的仙都镇大地村,距华安县城26千米。2005年住有“户,306人,均为蒋氏族人,以农耕和种茶为主业。大地村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为农田。两条小溪涧在村中穿流,于二宜楼前汇合注入河中。大地村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的土楼及其他土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列入申报的土楼有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均保存完好。大地土楼群的选址,是中国传统“风水”建筑规划理论的体现。土楼群背倚杯石山、娱蚣山;前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