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摩崖造像篇

佛尔岩摩崖造像

佛尔岩大佛位于威远东联镇境内弥陀寺内,为晚唐摩崖造像,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佛像高11.82米,连基座通高13.42米,倚北面南站立于莲台之上,身披袈裟,袒胸裸肘,右手长垂,左手托莲花于前胸,面容方正丰硕,两耳垂肩,慈眉善目,庄严古朴。据说佛尔岩大佛、荣县大佛、乐山大佛在同一海拔高度上,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佛教徒的有意为之,便无定论了。虽然乐山大佛、荣县大佛更高大,但它们都是坐佛。佛尔岩大佛是…[详细]

看灯山摩崖造像

看灯山海拔845米,峙立于名山、蒲江交界处。龛堂上沿距岩壁顶部约9米,下沿高出路面约1米左右,坐北向南,地属名山县马岭乡观音堂村。《名山县志》记载:“看灯山在城南东南五十里,巍峨耸秀,峙立空青,唐咸通中,鲁公输游观,有圣灯夜现,遂镌石岩石像,曰大佛岩、千佛岩、罗汉岩。前又筑圣灯台,一名看灯台,又名观灯台。”龛室分布在长约49米,高约15米的红砂岩壁上,6号龛居中,以西分布密集,占总龛数的百分之九十…[详细]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潼南大佛寺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始建,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禅寺”。后因宋朝在寺内依山凿一大佛,改称“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庙高33米,梯台状,佛阁七层,层层飞檐高翘,皆覆琉璃瓦。明朝在大雕像之上覆盖七重飞阁以蔽风雨,今尚完好,大佛寺历史上曾重建三次,最后一次是民国十一年重建。潼南大佛寺今存有大佛阁、观音殿、玉皇殿、鉴亭四…[详细]

睏佛寺摩崖造像

马锣卧佛属全国大型佛造像之列,是一尊全身石刻像。卧佛造像构思巧妙,设计另辟蹊径,具有独特美。马锣卧佛像长10.5米,头长2.1米,头戴螺髻,鼻梁略高,脸部浑圆,双眸微合,嘴唇轻闭,面容安详端庄,神态怡然,表现出释迦牟尼迁化时大度超然的神情。佛身披着袈裟,袒胸赤脚,左手置腹上,右手微曲,手指放在胸前,通体服饰线条流畅逼真。卧佛四周雕刻有顶礼膜拜弟子20尊,弟子作哀戚状、表现出悲伤、忧郁之情。龛楣上对…[详细]

金像寺摩崖造像

金像寺摩崖造像位于夹江县漹城镇千佛村。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保存较完好的明代摩崖造像群落。1982年文物普查发现后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金像寺摩崖造像镌刻于明代中期,共有6龛,造像60余尊,分布于金像寺遗址前后崖壁上,坐东北向西南,均为红砂石质,面积约400平方米。主要龛窟有:千手观音龛、三世佛龛、弥…[详细]

宝顶山摩崖造像

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宝顶山石刻造像始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止于淳祐九年(1249年),前后历时70多年,是南宋的著名僧人赵智凤所主持营建的“密宗”佛教的道场,共有石刻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的规模最大。大佛湾呈马蹄形,长500多米,岩高15~30米。雕刻造像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石窟。有三十多幅巨型的雕刻,著名的有六…[详细]

竖石佛摩崖造像

竖石佛村摩崖造像时代:宋地址:交城县北部山区岭底乡始凿年代不详,据清道光七年(1827年)碑刻记载约成于金元之际。石刻凿刻于一巨石之上,巨石呈金字塔形,坐西朝东,高7.3米,底部宽8.8米,厚2.7米。岩石东壁共有石窟65个,造像100余尊。时代最早石窟分三层布置,布局整齐、规范。这一时期的石窟,形制较大,最大者宽1.4米,高1.5米,进深1.2米,洞口呈方形,火焰门,具北魏、隋唐风格。洞窟内圆雕…[详细]

药师岩摩崖造像

药师岩摩崖造像沿着山腰开凿。现存佛龛造像基本都是明清开凿或者在原来造像的基础上妆塑,而在这些造像中间,偶尔会看到一两处唐代的造像痕迹。可能这里的岩面上原来都曾布满了唐代的造像,但因为毁损以及自然的风化,明代正统、嘉靖大规模重新开凿修葺时,便把原来唐的造像都抹去了。这种现象从明代造像的题记中可以得到印证,如:唐代大佛龛中右壁上侧有明正统七年顶新庄严药师古佛以及彩塑童子的记载,下侧有明弘治十年中峰寺释…[详细]

婆子山摩崖造像

婆子山摩崖造像位于泌阳县象河乡庞庄村婆子山,符合北魏至隋时期石窟“宜山栖穴处”的要求。摩崖造像位于婆子山山坡北侧,属伏牛山系余脉。北侧为佛沟,内有佛沟溪。东距象河街5公里,泌许公路穿越象河街,西邻方城县境2公里,东距2.5公里的象河关山脉凹口的平畴,东北15公里为桐柏山系的五峰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婆子山秉伏牛山系风貌,风景独特,顽石处处,若伏牛、若走兽、若斗鸡、若亭阁,溪水常清,松柏、灌木盎然…[详细]

大像山摩崖造像

大像山摩崖造像,位于嘉陵江东岸大像山上,主体为崖峦石刻大像,这尊释迦坐佛,就天然石崖凿造而成,高约10米,是四川10座大佛之一。佛像头饰螺髻,脚踩莲台,袒胸露怀,左手平放膝上,右手屈施无畏状,衣纹凸起,端庄慈祥。大佛由三重檐楼遮护,称为大佛寺,又名大像寺。据崖龛内壁刻记于唐元和四年的《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此佛为阆中人何居士所刻,成于公元809年以前。五代龙德元年(公元921年),在大佛身后添刻…[详细]

卧佛院摩崖造像

卧佛院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距安岳县县城北40公里,八庙乡场镇5公里,地处安岳、安居交界处。卧佛院摩崖造像和刻经年代始于唐开元十一年(723)以前,大规模造像刻经在唐开元年间,从宋代起逐渐衰退。由盛唐高僧玄应及以后的僧俗共同营造。是集石刻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卧佛院在长约一公里的卧佛沟两侧高约20米的崖壁上,存留着大批刻造于唐代、五代、北宋的摩崖石刻造像和石刻佛经…[详细]

浪洋寺摩崖造像

浪洋寺摩崖造像(宣汉县)浪洋寺摩崖造像位于马渡乡石林社区,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初毁于唐末宋初兵祸,后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79)重建如初,寺名大慈寺,明景泰元年改为丰饶寺,-九年再更名浪洋寺。咸通十二年又经东乡县令、阆英县治所马渡主薄、石鼓县押司三人合力筹资扩建,致规模更大。清康熙时再度修缮。该寺院最终毁于民国火灾。目前仅剩一座摩崖造像,摩崖造像面积83.64平方米,存有23龛145尊佛像,是四川…[详细]

梭罗碥摩崖造像

梭罗碥摩崖造像位于渠县报恩乡,开凿年代为唐代。共计造像四龛,原凿于一宽7米、高2.4米、面积16.8平方米的独立岩石上,因地层下陷,导致从第2龛中部断裂一分为二。1号龛一菩萨二侍者,主尊为观音,侧立善财和龙女。2号龛一佛二侍者二武士,主尊释迦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两侧各一侍者,龛沿各刻一武士像。3号龛一菩萨二侍者,主尊为六手观音,坐于金刚座上,六手持仙桃、月亮、太阳、青蛇、宝剑,两侧有侍从。4号龛刻…[详细]

冒水村摩崖造像

仁寿冒水村摩崖造像,是宋代摩崖造像的精品之一。仁寿冒水村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冒水村三组,这里地处浅丘,四面环山,又叫大佛沟。冒水村摩崖造像镌刻在一块大石包上。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仁寿冒水村摩崖造像,因地处大佛沟,又叫大佛沟摩崖造像,有造像6龛共22尊,另有碑记一通,题记一处三则,大部分完整。据仁寿县文物管理所考证,这些造像镌凿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详细]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位于承德城西北隆化县蓝旗镇少府村北,开凿于少府河北岸石壁之上,距河床高10米,在文革时毁坏严重,现存面积东西长9米,上下高1.5--1.8米。造像20世纪40年代被侵华日军用强酸侵蚀,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由于多年来群众在此开山采石,一些造像多遭破坏。造像为辽金风格。在造像之东侧环山处的悬崖之上,有一人迹罕至的凹入石棚,有元代石刻题记5行,现保存4行。造像采用高浮雕手法,共存4组。第…[详细]

弹子石摩崖造像(大佛寺)

时代:元至清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区:重庆市开县批次:第七批弹子石摩崖造像(大佛寺)位于长江边上,背依山崖,面对长江。现存造像8尊,古建筑五佛殿1座。元代的造像1龛,高13.75米,宽10.45米,深2.55米,龛内造像为一弥勒佛二胁侍弟子。弥勒佛善跏跌座,佛高7.5米,头上高肉髻刻以螺发,面相方圆,表情庄重。佛像身上内着僧祇支,腰上束带作花结,外披袒右肩袈裟,下身穿大裙,左手抚膝,右手屈指向上至肩…[详细]

中岩寺摩崖造像

中岩寺摩崖造像中岩寺摩崖造像,位于青神城南9公里处之岷江东岸的中岩。据史载,中岩于唐代开始建寺,中岩寺唐名德禅院,是诺巨那罗汉誓不归极乐世界,而愿住人间与世人同甘共苦,人们称他是掌嗣、禄之神。经过北宋、南宋的大规模扩建到明代时,中岩山中寺院众多,摩岩造像及石刻碑文无数,已成为蜀中一处著名的佛教游览胜地。历代建筑的寺院主要有:上岩“垂拱寺”,中岩“景德禅院”,下岩“慈姥庙”等。此外,江边有“水月楼”…[详细]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在郑山和刘嘴之上,各有几块形态各异的大石包,就在这几块大石包之上,雕刻着一龛龛精美的唐代佛像,密如蜂房,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大石包造像。1984年,丹棱县文物工作者在全县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两处规模较大的摩崖造像群,由于郑山、刘嘴相距不过里许,因此,将这两处造像统称为丹棱郑山——刘嘴摩崖造像。2013年5月,郑山·刘嘴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郑山摩崖造像保护范…[详细]

黄陵寺摩崖造像及石刻

黄陵寺摩崖造像及石刻(邻水县)位于邻水县龙桥乡黄陵村黄陵山南崖和东崖约500平方米的崖岩壁上,共计摩崖造像3龛,摩崖石刻题记7幅,岩墓4座。建造于宋代,延续于明清。摩崖造像3龛,造像42尊,开凿于宋代。正视,作金刚座。左右各2尊弟子、菩萨像,服饰已完全汉化,无佛教造像装饰特色。造像比例适中,线条流畅,保存完整。摩崖石刻题记7幅,岩墓4座,是和尚火葬墓从墓葬雕刻风格特征看,3座崖墓均系宋代遗物。均…[详细]

菩萨岩摩崖造像

菩萨岩摩崖造像年代:唐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地址:安居区东禅镇黄桷垭村简介:菩萨岩石刻及摩崖造像位于东禅镇,现有龛窟通编为19号,共有造像80余尊,题记3通,-2龛,凿刻于东西长100米,高30米的崖壁上。其中4号龛开凿于唐光化二年(899),有造像16尊,为二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力士八供养人,面南;二主尊后有桃形头光,螺髻,体态丰满,双耳垂肩,面容慈祥,身着通肩袈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