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寺摩崖造像(巴州区)保护范围:东面自岩壁造像外延20米至回龙场老街最后一步石梯为界,南面自1号龛造像南侧边缘外延30米,西面自崖壁边缘外延200米,北面自19号龛造像北侧边缘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2019年10月7日,石门寺摩崖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东面自岩壁造像外延20米至回龙场老街最后一步石梯为界,南面自1号龛造像南侧边缘外延30米,西面…[详细]
樟山摩崖造像位于文成县大峃镇龙溪村樟山自然村,原56省道公路旁。元泰定三年(1326)石刻,坐北朝南,似不规则球形状,单一花岗岩巨石。南面石刻造像浅浮雕,上刻屋檐,下刻三尊全身赤脚行走像,前为男性,目注右手经卷,左手执朝笏,高1.31米;中似女性,右手擎燃灯小锛,左手置胸前作膜拜状,高1.35米,后为短衣袒怀侍童,双手执福禄寿喜长竿幢幡,高1.24米,画面积4平方米。1984年4月,列入第二批县级…[详细]
翔龙山摩崖造像在内江市区玉带溪畔内江市人民政府侧。沿翔龙山崖约100米高、200米长的石壁上,现保留有唐、宋至民国时期摩崖造像54窟,大小造像400余躯,大者高约8米,小者仅数寸,风格古朴。另有1龛石刻,分为3级,上两级分12格,下为通级,长约3米,宽约2米,造像150余躯,精巧别致,栩栩如生。有题刻十余处,其中有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干青年时代所书诗刻1方,高154厘米,宽82厘米,刚劲古朴,是研…[详细]
北山院建筑相当宏伟,殿内有就山势开凿的石刻大佛一尊,大佛为半身,仅头部就高4米、宽4.5米,两侧有十八罗汉。殿后石壁摩崖造像也极为壮观。北山院所在地魏城,历史悠久,西魏建县,唐属绵州,处在四川通往北方的重要驿道金牛道中段。因此,北山院自建成后,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到宋神宗时期,当朝政府曾拨专款对北山院及唐代摩崖造像进行维护,清朝政府也曾对此进行维修。到上世纪60年代,为避免风雨对摩崖造像的…[详细]
龙拖湾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城东南3.50公里的蒲砚村古佛山,主要分布于龙拖湾、庵子岩、土地嘴、石马庵4处相邻的地点。龙拖湾在古佛山西麓、有南北朝至唐、宋造像10龛80尊,北朝西凉嘉兴元年(417年)摩崖题名碑1通,南北朝造像:《佛说月上女经》,唐代造像:男观音,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二飞天,宋代造像:一佛二弟子二力士五供养人。庵子岩在古佛山东麓,明代造像3龛34尊,石窟高4.30米,宽4.70米,深…[详细]
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唐县白合镇柏山村卧佛寺水库内,凿于一处高约6米、南北向面西的硅质石灰岩峭壁上。据卧佛像左侧题记记载,此石刻开凿于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6年)。卧佛摩崖造像现存大小窟龛95龛,造像138尊,为一处以释迦牟尼涅槃经变相为主体的大型摩崖龛群。其中卧佛造像长达4.5米,为河北省现存最大的石质卧佛造像。涅槃经变相中刻划的众弟子,形象生动,形态各异,较好的表达了佛祖涅槃之际的肃穆哀伤气氛。…[详细]
千佛院摩崖造像在县城西南15公里处,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处从西坊村口源溪而行,山谷植被茂盛,一线清流,时上时下。春天,千山吐绿,百花竟放,生机盎然;夏天,树木葱茏,甚是凉爽;秋天,满山遍野,五颜六色,沿途美景,使人目不暇接。引人入胜的是到了山谷尽头的-帽山,近40平方米的石崖上雕凿了一千多尊佛像,最大的一尊像位于正中上方。余下一千多尊小佛像,喜、怒、哀、乐、忧、愁、怨、恨,诸多形态,千佛千…[详细]
泉源寺摩崖造像位于临沂市尚岩镇驻地北约2.5公里安庄村后,文峰山西侧。石刻造像位于东西长约200米、高约20米的高低起伏的天然崖壁上,刻佛、菩萨造像15尊,佛造像多为坐姿,菩萨多立姿,高矮大小不同,或组刻在一块石面上,或单一刻造,为龛中刻像,龛外做题记,难以辨识,佛像石刻在文革中遭破残坏,多数面貌损坏,西部有一处二龙戏珠刻石造像,东部有一组佛、菩萨造像,气势恢弘,保存较好。泉源寺摩崖造像,对于研究…[详细]
东兴区高梁镇清溪村一组的普陀崖上,有一处长约15米、高约5米的石壁,石壁上有近300余尊雕刻精美、布局合理的摩崖造像,历经风吹日晒后,看上去依旧雄伟壮观。普陀岩在当地又被村民称为“狮子山”,和它紧紧相连的两座山峰,当地村民分别称其为“大锅盖山”和“小锅盖山”。在大小锅盖山的崖壁上,也零星地分布有一些摩崖石刻造像,它们和狮子山上的摩崖造像共同构成了清溪村里的摩崖石刻造像群。作为摩崖造像中一颗闪耀的明…[详细]
沙庵寺摩崖造像位于襄垣县西营镇吴北村北沙庵山南壁。坐南朝北,东西长8.5米,高4.5米,面积约38.25平方米。其雕凿手法和衣纹风格可断定为北魏遗存,由西向东分布六龛,西壁一龛保存完整,长方形火焰纹,龛高0.78米、宽0.80米,内雕一佛二菩萨,佛像高0.52米、座宽0.28 米、座高0.20 米、菩萨高0.32米,主尊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内着僧祗支,外着通领袈裟。袈裟下摆搭于左手之上,手结说法印…[详细]
青峰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街道护驾村东青峰山西麓的摩崖上,泰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造像有两组,共24尊。第一组造像近于山巅,呈扇形分布在高十几米的3块巨岩上。有高浮雕造像21尊,中间为释迦牟尼高浮雕像,高近1.5米,结跏趺于金刚座上,两耳下垂,高肉髻,通肩式袈裟,手施无畏与愿印,神情庄重。其左右各一弟子像,亦为高浮雕,立式,脚踏圆形仰莲座,双掌合于胸前,著通肩式袈裟。其左右两崖各有9尊造像,合为十八…[详细]
小廓寺摩崖造像位于元石乡北顶村,坐西北朝东南,分布在长5.8米,高4米,距地面1米的崖壁上。共2龛,30尊造像,呈横向排列;1号龛为观音菩萨座像,2号龛规模较大,分外龛和内龛,外龛门呈方形,高2.3米,宽2.8米,内龛门呈拱形,高2米,宽1.6米,龛整个深2米,造像17尊,题材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佛高1米,肩宽0.4米,圆形头光 ,身着袈裟,善跏跌座于莲台上,门楣上刻8龛小佛像。尊尊造…[详细]
阜新千佛山,摩崖造像群,属于藏传佛教即黄教教派。清光绪26年建造,现存173座。造型各异,形态生动,经百年仍新鲜。在今辽宁彰武县东北四大家子乡扎兰村西南五里。传清代晚期关内和尚朱温久率弟子来此雕造佛像,本欲雕千尊,但至宣统元年(1909)仅雕成一百九十八尊而终止,因名千佛山。现存雕像一百九十七尊,有武士、罗汉,分别乘马、龙、虎、象、麒麟等,造像一般高1米左右,最高达20.2米,最低仅0.3米。雕工…[详细]
千佛岩摩崖造像年代:唐代地址: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安居镇石佛村公布时间:2004年6月1日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千佛岩摩崖造像位于安居区安居镇石佛村庙子坡半山腰处,刻于唐代。该摩崖造像刻在长约15米、高约20米的红砂石崖壁上,坐东朝西,共有三十七龛造像,大多数造像已经模糊或者被当地村民施以彩绘,破坏了原貌。其中4号龛立面呈拱券形,造像十六尊;5号龛为千佛龛,平顶长方形,有造像一百余尊。该造像对于研究本地…[详细]
舒成岩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中敖镇大屋村,时代为宋。舒成岩摩崖造像,是大足地区珍存道教石刻。以第三号窟紫微大帝窟为例,凿造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3年)。窟正壁上刻有紫微大帝,面西端坐双头龙靠椅上,坐身高1.30米,肩宽0.40米。在主像的左右二侧,各立一-神将,身高1.45米,均头戴束发金冠,冠侧有绳系于颈,身着铠甲,横目怒目。2000年,舒成岩摩崖造像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详细]
龙门垭摩崖造像年代:隋至唐龙门垭摩崖造像又名龙门垭石刻,位于黑坪镇龙桥村三组龙门垭佛祖田,坐东向西,面积30平方米,现存共24龛。该造像刻于离地高0.8米,长7米,立面高4米的崖石上。龛均为长方形敞口穹窿顶。每龛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的4号龛,长1.4米,高0.3米,共7尊造像,善跏趺坐莲台上,其下有一匾有文字记载,但字迹较模糊。2019年,龙门垭摩崖造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双岙石胜观摩崖造像位于龙湾区永中镇双岙村南山古佛岩。开凿于明代,现存造像共14尊,分三组,为半浮雕式的佛、道组合造像群。主要有三官(即天、地、水三官,亦称三元)、土地神、地藏王和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石胜观造像,容相慈祥。造型古朴,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最大的一尊通高1.33米,阔0.55米,凸出0.21米。东首第二尊造像上方,有阴刻楷书“张氏妈娘舍山路捌丈洋路四十二丈祈保寿命延长”21个…[详细]
蒯屯关摩崖造像,位于宁武县化北屯乡蒯屯关村东150米处。汾河岸边的中山阁悬崖下,坐东朝西。据造像题记载,元大德二年(1298)造。现存造像面价约3平方米。造像分上下两组佛像。上组造像3尊,立式,长0.2米,高0.13米。下组造像10尊,每尊佛高约0.15米,长0.6米,宽0.17米。距佛像不远有题记1处,有摩崖石刻和墨迹题记,字迹风化模糊不清。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魁星岩摩崖造像又称魁星岩西方三圣造像,位于泉州市永春县石鼓镇桃场社区魁星山的崖壁上,雕于南宋。依天然巨石琢高浮雕立佛三尊,中为阿弥陀佛,左为大势至菩萨(即弥陀之右),右为观音大士(即弥陀之左),均赤足立于莲台上,通高3.4米。造像雕工精湛,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是研究宋代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贵资料。2019年10月7日,魁星岩摩崖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