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崖墓群在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地区,东起丹凤丹江河谷,西至柞水乾佑河两岸约百余公里范围内的高崖上,密布着数千个如燕子窝一样的山洞。数百年来,关于这些山洞的由来众说纷纭,当地相传称之为“躲反洞”、“跑匪洞”、“藏兵洞”。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考古人员进入洞穴后惊奇地发现,洞内厅、卧、灶、井、池和厕所等一应俱全,有的还饰有壁画……这些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神秘山洞到底是做什么的?“跑匪洞”实为古代崖墓群…[详细]
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位于城东外环路旁,坟冢高五、六米,周长80米,占地近半亩,至今保存完好。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墓碑上有“万古流芳”四个大字,墓碑上依稀刻有“大清光绪”的年号,碑文还依稀可辨:“汉东海孝妇之故里也……千有余岁矣”。“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元曲名…[详细]
纽格莱奇墓位于爱尔兰东北部的米斯郡,是博因河河曲地区的一座通道式坟墓。这是爱尔兰最为著名的史前坟墓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博因河河曲考古遗址的一部分。纽格莱奇墓被认为大约建造于新石器时代的公元前3200年左右,是由一群在博因河谷从事农业耕作的人类建造的。纽格莱奇的墓室通道大约有60英尺长,通向一个有三个凹室的房间,墓室以完整的密封的拱顶支撑。覆盖墓室的石冢大约有20万吨重,由97块巨石组成的地基…[详细]
曹冢汉墓位于临邑县德平镇。年代为汉。 2013年,曹冢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曹冢汉墓东100多米是曹家冢村,村子因墓而名。村名碑上说,古墓相传为汉代丞相曹参的坟冢。村庄自汉至元所居都是曹姓人家,元末明初的战乱瘟疫使此处仅剩一女,永乐年间,赵有才从寿光迁来与其结为夫妇,重建家园。现在村中的赵曹两姓是同宗。 旧《德平县志》记载:“曹家冢亦称帝王冢,在县西北八里,高二丈…[详细]
韩信墓位于灵石县城南10公里的高壁岭,海拔1200米,山势险峻,峭壁深涧,北倚绵山,南接霍岳,东与灵空山对峙,西与秦王岭相望,乃秦汉时期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川陕通衢”之美誉。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汉代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汉初诸侯王,楚汉相争时被刘邦拜为大将,统率全军,足智多谋,辅佐刘邦破项羽,项羽战败,自刎乌江,刘邦遂成帝业。刘邦封他为齐王,汉朝…[详细]
前高龙华古墓,以前高龙华村命名,传说为袁绍墓(当地人按其堆土形状,称之为“大疙瘩”)。该墓为典型的汉墓,封土高大,封土为椭圆形,高8米,东西径52米,南北径36米,占地1510平方米。该墓位于沧州市西南,沧县高川乡前高龙华村东北700米处。北200米处有滹沱河故道东西穿过。地处平原。南60米为东西土路,右靠南北向阡陌。黄沙土壤。前面和右侧种植枣树。后及左面种植梨树,农作物有玉米、豆、麦、谷、红薯等…[详细]
虞允文墓,别名丞相坟,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西,距县城16公里,距眉山市32公里。紧邻黑龙滩风景区,是黑龙滩旅游区支线景点。虞允文墓先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后乐山、眉山分家后,成为眉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仁寿县志》载:“宋虞忠肃公墓,治西三十里玉屏山,建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竖石人石马作侍,石羊、石猪作供,立华表两座,四周砌石围墙护之,旧有祠今废,墓高五尺,穿心两丈,墓前抵石…[详细]
时代:三国、晋、南北仙鹤观六朝墓地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东郊仙鹤门外仙鹤山东峰之下(峰巅旧有仙鹤观),今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竹园餐厅西侧,为东晋时名臣高嵩家族墓,墓共三座,均为砖室墓,由封门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顶部分“凸”字形穹窿顶和“凸”字形券顶两种,其中编号M2的一座墓主为高嵩及夫人谢氏,分别葬于泰和元年(366)和永和十二年(356)。该墓由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主持发掘于199…[详细]
大吴宅墓群位于苍山县大仲村镇,年代为汉代,类别为古墓葬。位于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大吴宅村东、村东南,东泇河东岸,2006年12月公布为临沂市市级重点文保单位。该墓群,又称“龙王墓”“牛王墓”或“吴王墓”,无确考,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80米,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2013年11月3日至2014年1月,县文广新局联合临沂市文物局考古队对大吴宅古墓群进行了抢救行考古发掘清理墓葬10座,墓葬…[详细]
戴安澜,原名戴衍动,又名戴炳阳,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当他看到祖国处在危难之中,为了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的凌云壮志,他自行改名叫“安澜”。1925年,戴安澜入黄埔军校学习,35岁时出任第200师师长,这是当时中国军队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机械化师。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入缅与日寇作战。同古保卫战中,戴安澜写下遗书,决心死守孤城,并宣布,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详细]
岳飞先茔位于县城东古贤乡南周流村西南角,建于明景泰年间。现占地12690平方米,有墓冢3座,古柏9株,碑刻9通。为岳飞之曾祖成、曾祖母杨氏,祖立、祖母许氏,父和的安葬处。原有拜殿、仪门、供台、庑殿20余间,“文革”中均被毁。197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筑围墙保护。1999年,修建岳母祠和孝娥祠。2000年恢复山门、大殿、拜台等建筑,大殿内塑有岳飞像。2013年3月26日,在全…[详细]
陈式纯(1903—1935),苍南县金乡镇五一村人。少年就读于金乡小学和宜山高等小学,毕业后即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投身“外争国权,内惩-”的斗争中。1922年他带头创办了暑期补习学校,建立了金乡运动场和新曦书报社。同年于省立第十中学毕业,即考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不久因革命工作需要转至天津南开大学就读一年,便结束了读书生涯。1926年在河南洛阳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陈星聚纪念馆是在陈星聚墓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位于漯河市临颍县台陈镇,史料记载,陈星聚墓园建成于1889年,由于当时清政府念他“劳瘁不辞”,与台北建设相始终,特追封他为三品通议大夫,赐予他“御赐祭葬如例”的安葬待遇。墓园修建时间长达4年,占地约1650平方米,南北长55米、东西宽30米。1889年墓园落成时,墓前有华表、碑碣,墓道两侧为石刻造像,石人、石狮、石马、石羊、石猴等姿态各异。园内古柏森森…[详细]
七星堆古墓群坐落在江西高安市城筠阳镇东北隅,东起东方红乡邹家村周围,西至桥北新路东岸,占地面积达2平方公里。三次共发掘墓40余座,坟墓发现和征集的随葬品累计达3000余件,文化含量极大。它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高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安市城筠阳镇东北隅,处地砂石累累,土丘连绵。新石器时代,七星堆,俗称鹅卵山,是一群大型古墓葬群地。东起东方红乡邹家村周围,西至桥北新路东岸,占地面积达2平方公里。…[详细]
民国广州东征阵亡烈士墓园位于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万松岭。是纪念黄埔军校师生在1925年两次东征中光荣牺牲的516位烈士的墓园。墓园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纪念坊、墓道、凉亭、墓冢和纪功坊组成一中轴线。墓园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后枕万松岭,依山而建,气势雄伟,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矗立珠江边,高约10米、宽约47米,用长方形花岗石砌成,3个大石拱门,中门较大。坊上两面石额篆刻贴金“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详细]
董神甫墓碑 位于揭西县西北隅大北山里的上山仔村旁山岗上。是19世纪80年代法国神甫董中和捐资兴建的西式教堂。 教堂坐北向南,建在一个坡度很陡的山腰上,台基高11米、纵深19.5米、宽55米,全部以花岗岩石条围砌,组成三层平台,互相贯通,使教堂显得更加雄伟壮观。从台基左下开始建石阶扶栏向右弯绕而上,总长60~70米。 教堂主体是两层钢筋水泥结构楼房,高7.3米、宽12米、深25米。钟楼建在最高楼面…[详细]
洪保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由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抢救性考古发掘了明代太监洪保墓,这位太监曾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副使。洪保墓地处祖堂山南麓三阶台地的最上层,空间较为局促。因此,在最初的规划方案中,整个墓园保护区的面积只有1300平方米。根据专家论证会的建议,新方案中墓园的规划面积有所“扩容”,同时保留了墓穴原有中轴作为墓园的空间轴线,尽可能维持了原有墓穴的空间感。洪保墓园利用所处台地…[详细]
石氏家族墓位于藳城市徐村西南角果园内。此墓是明代吏部尚书石珤及家族墓,始建于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分为东西两墓区,东区为石永、石智、石麟、太原按察使石玉、户部尚书石玠等家族墓,西区为吏部尚书石珤之墓。石氏家族墓地面现存石碑6通,其中有2通碑文清晰可见,一通是明故曾文林郎广东道监察御史石公墓表,为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十一月初一立石;另一通是正德皇帝为石玉撰写的褒文。还有翁仲8尊(文武…[详细]
恩克鲁玛陵墓为加纳第一任总统克瓦米•恩克鲁玛的陵墓,恩克鲁玛是加纳共和国的缔造者、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被誉为“加纳之父”。恩克鲁玛一生提倡泛非主义,主张以非暴力方式统一非洲,建立非洲合众国。他是非洲统一组织创始人之一,主张成立非洲最高统帅部来处理非洲大陆出现的危机。他还提出了“没有经济独立,政治独立也不能完成”的著名论断。为铭记恩克鲁玛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他当年宣布加纳独立的地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