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底宋墓群:郭底宋墓群,亦称郭底古遗址,位于郭底村周边。昔郭底村南有一东西向340米、南北向60米高于地表1.5米的高地,土层夹有战国、秦、汉时期的铜镞、陶片、五铢钱币等。西北与之相连处,有一40平方米的土墩,内含灰烬土和夯基五花土及秦汉陶片等,当地称之“上杭烟墩”。附近,1972年发现一坑宋代人、马尸骨及砍杀的斧头、磨刀石等。1985年,在“上杭烟墩”遗址南发现东西向700米的汉墓群(已被水渠分…[详细]
卡赞利克的色雷斯古墓发现于1944年,这些古墓的年代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大约结束于公元前4世纪。它由三座砖制的房屋构成,地道和和墓室用壁画装饰,描绘了独特的葬礼宴会。壁画由无名画家绘制,主要的颜色有红色、黑色、白色和绿色,壁画表现出在希腊文化影响下画家相对自由的真正才能。色雷斯古墓保存完好,在一座耸起的宽大坟头下,有一个长方形的前庭,从前庭向前,一个狭窄的石砌通道口后面是一条拱顶的走廊,走廊的尽头是…[详细]
汤和古迹园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南麓,占地54.19亩,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其墓是依山开凿而建的长方形石坑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墓长10.3米,宽5.8米,深6.2米,由前室、后室和一侧室构成。墓前有神道,原长225米,现长160米。神道两侧有石像6对:望柱1对、战马及侧立牵马士1对、跪羊1对、坐虎1对、文臣1对、甲士1对。神道前端立一块高6.35米的神道碑。墓主汤和,字鼎臣,生于公元132…[详细]
郑玄墓与郑公祠是省级重点文物古迹保护区,位于高密市双羊镇后店村西。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高密市人,为汉尚书仆射郑崇八世孙,东汉经学大师、大司农。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详细]
拜其尔墓地在近日结束的新疆拜其尔墓地考古发掘中,新疆考古专家们出土了一件北山羊铜饰品,这是新疆首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此类史前铜器。浑圆的身体,健硕的四肢,铆接在一个管状饰件上的北山羊雕刻得栩栩如生。这件北山羊铜饰品高约10厘米,羊头上有两只和身体高度几乎相同的长角,口、鼻、耳、目分明,下颌还有一撮长须,被发现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托乎提·吐拉洪称为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北山羊又被称作亚洲…[详细]
左村古汉墓群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治西南约十公里的左村村南200米处。古汉墓群有三座古墓,村东南编号为一号墓,村西南编号为二号墓,村正南编号为三号墓。一号墓:位于左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该墓在1976年冬社员平整土地时,无意中发现,曾出土文物有:拉链铜温酒器一个,铜镜4个,铜虎头灶一个,铜香炉一个,鎏金铜鼎一个,鎏金博山炉一个,鎏金长颈壶一个,共17件,现保存于邢台市文化局文物科,同时,还出土了…[详细]
仲雍墓在城区北门大街西侧的虞山东岭之上,墓坐西朝东。四周巨石嵯峨,古柏林立,整个墓区占地约2160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径4.5米,高约2米,外设罗城和拜台,内竖明、清间所立“商逸民虞仲周公墓”等碑刻三通。墓道沿山势曲折而下,长达400多米。自北门大街上山,依次有清乾隆年间所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三座。在第三座石坊前构筑了两座对称的石亭和瞻仰草坪。仲雍,又称虞仲,史传为陕西凤翔人,商末周太王次子,因太王…[详细]
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全称利玛窦墓及明清以来外国传教士墓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最初的利玛窦墓,墓穴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墓后建有西式拱顶六角亭,供奉十字架。墓前列有石供及明顺天府尹王应麟撰书的石碑1通。整个墓地以砖墙围绕,南门外有一石墁甬道,墓前立有石门牌坊1座,大书“钦赐”2字。故后人又称为石门墓地。此后,由明及清的一些外国传教士相继葬于此墓地中。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中…[详细]
库车自古就是龟兹文化发祥地,在库车县友谊路地下街建设工程中发现的东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群,体量大、性质特殊,是新疆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新疆考古工作中的空白。这些古墓群,从墓葬的形制上看有竖穴墓和砖室墓两种,分别有竖穴墓葬2座,砖室墓7座,是在新疆首次发现的典型的汉式砖室墓。其中,砖室墓又分为单室券顶砖室墓、单室穹隆顶砖室墓、前后双室穹隆顶墓三种形式。单室穹隆顶砖室墓墓门上部有照墙(部分有砖雕…[详细]
老龙头墓地位于盐源县润盐镇五洞桥村毛家坝一条东西向的山梁之上,墓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目前联合考古队共完成发掘面积约4200平方米,清理墓葬1893座(土坑墓1878座、瓮棺15个),殉马坑1个。不同时期墓葬层垒叠压。墓葬形制有瓮棺、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带盖顶石的土坑竖穴墓四类。除瓮棺葬外,其余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大中型墓葬可见巨石覆盖墓圹的现象…[详细]
太伯墓吴太伯墓,在无锡县鸿声乡北鸿山西坡。太伯,商末周国人,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为遵父命,使三弟季历之子昌能继承王位,偕其二弟仲雍南奔荆蛮,来到梅里(今无锡县梅村镇),建勾吴国,成为吴国的始祖,传至夫差而国亡。其墓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154),由吴郡太守糜豹督造,是后代修建的一处纪念性墓葬。历代屡经整修,现在保存较完好。墓前有石栏杆月牙形照池,池北为四柱三券金山石棂星门,棂星门的四根冲天柱上饰云罐…[详细]
时代:汉至六朝类型:古墓葬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七批 汇南墓群现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滨江中路居委商业一路,时代为汉至六朝。1987年二普调查时首次发现,原地址为汇南乡新湾村,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199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峡考古队再次调查,将长江右岸西起峡南溪,东至龙河大桥的23个山梁子统称为汇南墓群,海拔在165—246米之间,经勘探确认,有汉代至六朝古墓葬约1000余座,分布面积约…[详细]
熊亨瀚墓时间为现代。位于湖南省桃江县大栗港乡,此为熊亨瀚烈士的纪念建筑。1928年11月27日,熊亨瀚在长沙遇害。19日,乡亲将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墓冢占地120平方米,下有长方形台阶,墓围建矮墙装铁门,墓道进门石柱上置石狮2.墓坐北朝南,墓冢长3.5米,宽2.5米,高1.5米,用水泥覆顶,墓前竖花岗岩石碑一块,直书镌刻“革命烈士熊亨瀚墓”。冢后有大墓碑一块,高2.8米,两侧有联曰:“发轫忆当年,洞…[详细]
六顶山古墓群位于吉林省敦化县城南5公里牡丹江右岸六顶山南坡的山坳中。六顶山古墓群是唐代渤海前期王族的茔地。渤海国是粟末靺鞨人-于698年,以牡丹江流域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并在其统治的地区置忽汗州,设忽汗州(渤海)都督府。渤海国和内地往来频繁,典章制度多仿效唐王朝,社会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926年被契丹所灭。1949年延边大学、1959年吉林省博物馆、1964年中…[详细]
距仪陇城南7.5公里的凌云山,是邑中著名的大山这一。而今山上绿树参天,青松碧透,整个寨顶常年翠绿,好似翡翠坠入玉盘。回首20世纪40年代中期,荒丘秃岭的凌云古寨,红石黄土,满目萧然。1942年盛夏,仪陇的受国民主人士-的老师刘寿川先生看到家乡名山一派荒凉景象,欣然捐资在凌云山顶植树造林,广载松柏林森,后来还亲笔题书一道:“保护造林”的匾额,刻于石壁之上。为纪念寿川先生的这一义举,邑人便将凌云山林命…[详细]
武植墓祠位于清河县3公里处武家那村南侧。武公名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搬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丧父与母祖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 ,中年中进士,官拜七品,与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侑葺墓室清淙正名,…[详细]
宋阁老墓位于滑县南宋林村,为明初特擢国子祭酒宋讷的家族墓地。墓地在宋林村西一里许。墓地古柏苍劲,石碑林立,石像生布列神道两旁,威严壮观。特具观赏价值的是两通巨型神道碑,一通名曰“大元东郡宋氏世德之碑”,一通名曰“大元东郡宋氏世德褒嘉之碑”。前者碑首有九龙盘绕,雕刻栩栩如生,碑座为巨型赑屃;后者碑首为屋脊形,背身为四棱柱型。两碑皆为元朝皇帝为褒嘉宋讷之父宋崇禄做官的功绩所立。宋崇禄曾任燕南河北道肃政…[详细]
拉雪兹神父公墓位于法国首府巴黎第20区,建立于1804年,面积118英亩,是法国巴黎市内最大的墓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在这里被葬的是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同时它也是五场大战争的纪念地,每年吸引上百万来访者。拉雪兹神父公墓被人们誉为“杰出的露天丧葬艺术博物馆”,作为巴黎最著名的历史性公墓,以其丰富多变的墓园空间,各具特色的陵墓和雕塑,以及如画般的园林绿地,向人们展现了如何将…[详细]
范增墓在徐州市彭城路乾隆行宫后的土山上,范增(前277-前204),居剿(今安徽桐城南人),参加了倒秦的项梁起义,后为项羽谋士,被尊为亚父,项羽听谗言,多疑忌,中了刘邦的离间计,他不得不告退回故乡,在路中病死。据传西楚军人非常敬重范增,将他葬此,范增墓现在是国家级风景区。范增的死,令人感慨。刘邦手下,文有萧何、张良,武有韩信,项羽那里,却实实在在只有一个范增是王佐之才。项梁在定陶战死的时候,项羽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