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西北12公里的古王集乡堌堆坡村西北隅。相传黄帝史官、文字鼻祖仓颉卒后即葬于此,每年春秋祭祀,历代香火不断。1991年修订的《虞城县志》记载:仓颉墓位于县城西北古王集乡堌堆坡村西,今仓颉小学处。墓前有祠,墓祠占地约4000平方米。墓高3米,周长45米。墓碑正书:“仓颉古墓”,为县重点保护文物。祠为汉时初建,唐时扩建,殿内立有仓颉塑像,后废。康熙九年(1670)重修大殿一座…[详细]
在凌海市石山镇东八里有个小村落叫驿马坊,在村西头大片果树林中掩映着一座规模不小的墓园,曾为一代枭雄的“东北王”张作霖便葬在这里。走进张作霖墓园,西门外有石刻门柱两根,分立于门之左右,上刻茔联一副:“佳兆千秋开驿马,孝恩百世仰慈乌”。门柱东24米处,矗立着规格一致造型相同的两甬大石碑,为九眼透雕盘龙式。南面一甬是清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溥仪皇帝赐张作霖母亲的诰命碑,北面一甬是张作霖于民国五年十一月为其…[详细]
北朝墓群磁县西南部讲武城一带的漳河沿岸,遍布着130多个大大小小的土丘,这是一片古墓群。长久以来,这些土丘被认为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这似乎不是空穴来风。从历史的真实来说,位于临漳的六朝故都邺城,与磁县相邻,距磁县县城仅15公里,曹操破袁绍后以邺为都城,在这里修建铜雀台,在位于磁县的讲武城培育军将,曹操死后也确实葬在距离邺城很近的磁县这一带。从社会的虚妄来说,自宋以后,曹操在人们心目中逐渐变成了0臣…[详细]
明肃王墓人称榆中县来紫堡平顶峰下的明肃王墓为“甘肃的十三陵”,其实只有十一冢坟墓,埋葬着庄王、康王朱瞻焰,简王朱禄埤、恭王朱贡琮、靖王朱真淤、定王朱弼桄、昭王朱缙炯、怀王朱绅堵、懿王朱缙、末代肃王朱识铉和宪王朱绅尧的妻子薛夫人。明代王公贵族把墓地相中在这里,除了迷信风水以外,主要还因为这里有很好的地理环境:头枕“王冠”(平顶峰),脚踩“玉带”(苑川河)。墓室结构这座明肃王墓陵寝,其格式和十三陵的墓…[详细]
普哈丁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古墓。俗称“回回堂”,亦名“巴巴窑”。在今扬州市解放桥南堍、运河东岸回回堂内。据传,普哈丁系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支系第16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1274年)来扬州传教,德祜元年(公元1275年)7月20日病逝于由天津南下的舟中。遵其嘱葬于扬州城东古运河畔高岗。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墓园是一座典…[详细]
怡贤亲王墓位于保定市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怡亲王胤祥,生前谨慎忠诚,实心任事,勤奋奉职。雍正继位后,加封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后晋封为怡亲王,先后总理户部三库,总理户部等重任。雍正三年,他曾总理京畿水利,对于防治防治河患、开辟营田,成绩颇多,而屡受恩赏。雍正八年,皇帝又来亲书“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匾额予以褒奖,当…[详细]
雷辅天将军墓(巴州区)雷墓,位于化成镇宋家碥村西500米,雷家衙门右侧100米,建于光绪三年,竣工光绪六年。坐北朝南,为土冢墓,封土为长条形,长10.5米,前宽7米,后宽3.4米,前有墓碑,碑前是牌坊,再前是化纸库、石狮一对。墓碑为石质仿木结构建筑,5重檐歇山顶,底层为7柱、六开间,宽10米,高9.3米,厚0.8米、二,三,四层为4柱三开间,上层为2柱单开间。碑壁上刻有二十四孝、战当阳。石柱上刻有…[详细]
奢香墓,在大方县城北0.5公里处云龙山下乌龙坡头的洗马塘畔。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936年),奢香病逝,年仅35岁。明王朝遗使到水西奢香故里,参加祭奠葬礼,加溢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并赐以朝衣锦帛。墓葬按正三品的规矩结合彝俗的墓建风格营造。奢香翘楚水西,奄奄声华夏,彪炳千秋,是我国历史上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巾帼英雄。奢香逝世600年来,其墓葬是几经沧桑陵谷改,一抔黄士嗟犹大;…[详细]
彝族向天墓彝族向天墓位于威宁县城东北20公里的盐仓镇,分布在大坟梁子、小坟梁子周围。另在二塘、龙场、中水、羊街、大街、城关等乡镇也有发现。向天墓分两种类型:I型:以毛石砌椭圆石墙,直径一般在10—20米,如墓依山而建,则依山一侧的石墙的顶部与墙外地表大体齐平,而另一侧石墙则高出地表2米左右,石墙内地表略高于墙外地表,中尖有一封土堆,直径3—4米间,高1米以内。少数墓在圆墙一侧建有一段弧形石墙或半圆…[详细]
茭渎桥,在宜兴市新庄街道茭渎村。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茭渎桥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1917年重修。桥下拱券内有明成化、嘉靖桥铬銘各一块。茭渎桥为单孔石拱桥,由青石、阳山石、花岗石混砌,南北走向(南偏西35°),南北各有石阶14级。桥全长14.70米,中宽2.40米,堍宽3.10米,坡度12°。桥孔…[详细]
离宁波市区17公里的东钱湖风景区,历来以兼有"太湖气魄、西子风光"而著称,近几年先后在湖畔山岙中发现大批南宋(1127-1279年)墓道石雕,再一次引起世人瞩目。因为过去出版的《中国美术史》、《中国雕塑史》都没有谈到南宋的墓道石雕,而东钱湖南宋墓道石雕群的发现,则是填补了这段历史的空白,现在已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称墓道石雕为石象生,根据墓主身分,按照当时规制进…[详细]
瑞峰崖墓群位于眉山市青神县岷江西岸的瑞峰镇黄角村丘陵地带,是一处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墓葬群。2006年5月,瑞峰崖墓群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六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秦并巴蜀后,四川盆地依托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跃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稳定和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一批拥有大量土地和佃户的富裕庄园主,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改善,民众的意识形态和丧葬制度开始转变,厚葬和家族…[详细]
嵇安墓位于南集乡长浦村石碑庄前。微风煦煦,芳草萋萋。嵇家祖籍为宋代谯郡(今安微毫县)嵇山人。嵇安的五世远祖嵇弘政,曾任宋朝提点京东刑狱、兵部郎中等职,谥号庄肃。曾祖嵇克仁,进士出身,曾任宋朝朝议大夫、知集贤院、兼太常寺丞事。祖父嵇大成,进士登第,曾任宋朝监察御吏、镇南军副节度使、龙虎卫上将军。年老退休时,经过涟水,爱涟水土俗民情,畏北方战乱频仍,遂于涟东择地定居。父亲嵇迪,清高文雅,隐居不仕,积德…[详细]
在昆明城东区民航路五里多小学门口的体育场内,有一座方形高墓2.4米,宽约1.3米,顶为青石雕成的石瓦,墓体四面镶碑石。正面刻汉文“元咸阳王瞻思丁墓”8字,分4行,直书。背面为蒙文碑刻。左右两侧,一边刻《元史·赛典赤瞻思丁传》(节录),另一边刻袁嘉谷撰书的《重修咸阳王陵记》。围墙外,即宽阔的公路。这座陵墓,是为纪念元代初年云南最高行政长官赛典赤·瞻思丁而修的纪念冢。元初,由于“委任失宜”,云南矛盾重…[详细]
乌以风是天柱山的第一代开创者,为宣传和开发天柱山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受到潜山人民的深切爱戴。每年清明时节,各级有关领导、野寨中学师生、乌老生前好友以及当地群众都会自发前来乌老墓园扫墓,献上心香一瓣。乌以风墓园,已成为潜山精神财富的一部分,除了纪念这位天柱山的拓荒者,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乌以风先生,汲取人文精神的巨大力量。乌以风(1901年至1989年),山东聊城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详细]
陈玉成,原名丕成,1837年出生在广西藤县西旺村一个贫农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靠其叔父陈承容抚养成人。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被编入童子兵,随军作战机智勇敢。18岁领兵督战,屡立战功,被提拔为殿右三十检点、冬丞相等职。 1856年初,镇江太平军被清军围困,陈玉成带领少数精锐,驾一条小船从汤头直下镇江。江南清军船只四面拦截,炮火炽烈。陈玉成奋不顾身,左冲右杀,竟安全地冲入城内,会同守将吴如…[详细]
商代晚期大型墓地,间有少量汉代墓葬。位于青州市东夏镇苏埠屯东埠岭上。墓群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2000米,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中心部分高出周围地面约5米。由于长年取土,岭中部偏南处形成一片东西方向、宽150米的低洼地,把土岭分割为南岭和北岭。洼地两侧断崖上可看到暴露的墓葬。1920年前后,该村村民陈俊曾在南岭挖出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1926年前后,村民杨明喜于北岭挖出铜器3至4件,其中有一…[详细]
汉梁王墓群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北的芒砀山,是西汉时期梁孝王刘武及后代各王的陵墓。从梁孝王刘武开始,西汉梁王死后可能全部葬于芒砀山,加之王后、嫔妃和文武大臣有多少地下宫殿目前还不清楚。现除主峰未发现外,已查明的汉代梁国王陵有保安山梁孝王墓、李王后墓、柿园壁画墓、僖山金缕玉衣墓、王后墓、黄土山一、二号墓、窑山一号、二号汉墓、南山一、二号汉墓、夫子山一、二、三号汉墓、铁角山一、二、三号汉墓等二十余座。汉梁…[详细]
水族古墓群集中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北部水族聚集区。墓葬结构分地下和地面两个部分,地下部分与其它民族的墓葬区别不大,亦挖一长方形土坑,土坑中置木棺装殓死者,少数墓葬有耳环、发簪等随葬品,但建于地表的石质建筑却极具民族特色且形态复杂,有一层或多层长方形仿石棺式、杆栏房屋式、石块叠垒式和圆形封土堆带牌楼墓碑式等,不同形式墓葬具有相对的早晚演变关系,圆形封土堆带牌楼式墓碑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