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棺墓群1983年6月,吉木萨尔县北庭乡后堡子村村民在生产队规划的宅基地上修建房屋时,在距地表50厘米深处的地下发现了三处瓮棺群。其中,两具瓮棺分别高65厘米、30厘米,口径分别为25厘米、30厘米,陶质泥质灰陶,瓮腹部有网状花纹。据研究,这一墓葬群当属隋唐时期的突厥墓。据史料记载,隋末唐初在博格达以北活动的主要是西突厥。贞观四年,-厥颉利可汗败亡,于是可汗浮图城又变成了与唐朝相对抗的前哨阵地。突…[详细]
七个洞崖墓群汉代崖墓葬位于长宁县古河镇保民村,岷溪河北岸的红砂岩峭壁上,共28座。因有7座;集中建于高约3~8米的绝壁,远望7个墓门若洞,故名“七个洞”。各墓早被破坏,无随葬物,唯墓室结构和石刻画像、题记保存完好。“七个洞”的7座崖墓从上至下排作四列,单室,拱顶或弧形顶,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2.4~4.2米,宽1.7~2.6米,高1.3~2米,室内凿双石棺的3座,凿1具石棺的2座;棺具与室壁相连。…[详细]
陕西省考古队在大荔县成功地发掘了八鱼李氏家族墓群。大荔八鱼李氏家族石墓群,大型石墓22座,清理发掘11座,从已发掘的情况来看,墓葬结构、规模及出土实物,对研究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官僚制度,乃至当时社会葬俗文化,特别是其书法绘画和石雕石刻等都具有重要价值。石墓群位于黄河流域华山脚下的渭洛河附近的沙苑边缘中段,距大荔县城仅12公里,这里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地下物藏丰富。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皇家放马…[详细]
郑之珍墓系明代剧作家郑之珍夫妇的合葬墓,墓建于明万历壬子(1612),位于渚口乡清溪村西北三里的圣堂坞山坡上,依山面水,座西朝东,整个墓地呈椭园形,直径长14.7m,宽8.7m,占地142.6㎡。整个墓地分墓冢、祭坛、拜台三部分,墓冢直径4.4m,宽4m,墓冢后靠墙围处有高1.47m,宽0.64m,墓碑一块,阴刻碑文“明痒生高石郑公讳之珍夫妇墓”冢前祭坛及二级拜台,益附台阶,可拾级而上,皆用碎石片…[详细]
【北关楼入口处】白马关是有汉以来,剑南五关的最后一关,由西安至成都入四川境后将经过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和白马关。清朝的罗江才子李调元曾以诗句“江锁双龙合,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来形容此关,从诗当中我们也不难想象在古代白马关对于整个四川在战略意义上的重要性。历史上,白马关曾经三次易名。东汉时,因其地处于古绵竹城的东北面,所以被称之为绵竹关。唐代则改名为鹿头关。这是由于我们脚下…[详细]
明蜀定王次妃墓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1998年12月成都三环路南一段施工中,于琉璃乡潘家沟村12组地段发现一处大型砖室结构墓葬,经成都市考古队发掘清理,从出土的圹志记载确定,该墓为明蜀定王次妃王室墓。因国家建设需要,发掘清理后,整座墓葬迁至龙泉驿区十陵镇异地保护。该墓建于明弘治9年(1496),迁建后整座陵园占地面积7亩,围墙大门至明楼31.5米,墓塚直径10.4米,高1.8米。地宫坐东…[详细]
佩奇位于迈切克山南麓,匈牙利西南部文化古城,巴兰尼亚州首府,著名的旅游胜地,因为城中多博物馆,故有“博物院之都”的美称。佩奇位于布达佩斯西南约170公里处,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曾是沟通南北的商贸集散地。佩奇的早期基督教陵墓建于4世纪,其遗地址于1782年被发现。两百多年来,对该墓地的考古研究与保护工作一直没有间断,2000年发掘时仍有新的发现。经考古确认,佩奇墓地主要包括16座陵墓。这些陵墓是建在地…[详细]
荷塘抗日阵亡将士墓位于株洲市荷塘区新华东路1107号留芳园公园内。1941年9月7日,日军以骑兵为先导,从浏阳方向分两路袭击株洲,国民党暂编第6师一部在荷塘铺一带英勇抵抗,由于指挥官思想麻痹,带领刚招募来的且未经训练的新兵仓促应战,1000多名官兵阵亡。当时荷塘铺一带到处尸首横陈,其景惨不忍睹。当地绅士、百姓出于对抗敌英烈壮举的敬佩和慰藉为国捐躯的英魂,自动捐资捐物,组织人员收尸合葬,坟前立的麻石…[详细]
徐灵胎墓,在吴江县八坼镇凌益村田心里。徐灵胎,原名大椿,更名大业,后以字行,晚号回溪道人,吴江县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又工文辞,通晓音律、水利诸学。所著《乐府传声》一书,颇受戏曲家重视。清乾隆三十六年(1171),徐灵胎第二次进京,不久与世长逝。次年春,归葬于吴江县越来溪黄字圩(今属吴县),乾隆五十七年(1792)迁葬今址。徐灵胎墓坐北面南,为徐灵胎与其原配、继室、副室的四穴合葬墓。葬地临河,建有四…[详细]
铁托墓也叫做“花房”,是南联邦著名的领导人铁托的墓地,之所以叫做“花房”,是因为墓的周边一直被鲜花环绕着,然而现在,在墓的旁边围绕着的是却是白色的岩石。铁托的全名约瑟普•布罗兹•铁托,1892年5月25日生于克罗地亚的库姆罗韦茨村。二战期间,铁托领导南斯拉夫0的武装力量进行了抵抗法西斯的英勇斗争,1943年获得元帅军衔。南联邦成立后,铁托一直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既是南共…[详细]
阮家祠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位于市区毓贤街8号,墓地位于邗江槐泗镇槐二村。祠堂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系清代学者阮元的家祠,祀高、曾、祖、祢四世。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扬州府仪征人,乾隆进士,历任要职,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傅,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祠堂坐北朝南,占地约1520平方米,有头门厅、二门厅、正殿、文选井,建筑基本完好。前两进均面阔三间。正殿硬山…[详细]
曹操宗族墓群位于在毫州城区,曹氏公园东门附近,现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现在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为亳州十大建筑之一,现在正在此开发大型的曹四公园。董园村石墓,位于亳州市董园村东南,1973年清理发掘,根据《水经注》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墓主人是曹操祖父曹藤。董园村石墓,外形为一高大土丘,内系青石筑砌,墓门朝东,墓内长15.…[详细]
艾吉乃姆古墓群艾吉乃姆古墓群坐落于县城东南,与沙雅直线距离57.8公里,公路里程近80公里,占地面积约0.067公顷。古墓群四周地形平坦,林木葱郁,肃穆而宁静,一派原始古朴的气氛。古墓有木栏围定,四周有土砌短墙围护,上有木质凉棚覆盖。四周有许多小坟,总面积有10余亩。周围高大的胡杨林下,建有200平方米的大棚,是供登记、朝拜者休息的场所。东北角建有土木结构的一座清真寺,占地约50平方米,是信奉伊斯…[详细]
应慈墓位于虞山北麓破龙涧西南侧,距兴福寺约200米。墓塔坐南朝北,为墓塔群内南起第二座,系花岗石筑,平面成六边形,底边长0.7米、高2.6米,正面镌“传讲三议华严座主南岳下第四十六世天字法显兴福分燈应慈亲禅师之塔”,后刻“师生于同治十二年夏历二月初五日午时,寐于公元一九六五年夏历八月初五日丑时”。墓塔外设罗城,墓道长约30米,道口设三间冲天式石坊一座,坊额嵌“人天共仰”,坊柱上镌楹联“祖德巍巍高建…[详细]
袁醴庭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六陈镇邦机村四芽屯鹿鸣岗西北面半坡岭上简介:该墓位于平南县六陈镇邦机村四芽屯鹿鸣岗西北面半坡岭上,距县城40公里。该墓坐东南向西北,墓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砖坟,墓葬堆直径1.5米,高1米。起墓墙,青砖绕砌,墓碑镶于墓堆后墙正中,坟前砌墓门,长方形,长5米,高1米,亦用青砖砌成,坟前草坪开阔,可容纳百人拜祭,碑高184厘米,宽43厘米,厚17厘米,字…[详细]
简家岗火葬墓 位于南郊七星岗河南新村。1956年发现4座南宋火葬墓,墓 的地面都有灰沙砌筑的坟头,形式类同,但保存的残整不一。4座墓各用一个陶坛盛骨灰,其中1号墓的坟面保存较完整。坟头象一具棺材,前有祭台。坟头前端略宽,微向上翘起,长1.24米、宽0.74米、后宽0.7米,连基座高0.92米。正面中间有碑龛,嵌一块黑色石碑,高47厘米、宽30厘米。碑面正中刻“宋故考君简公墓”7字,正书。右行刻小字…[详细]
严复墓位于福州市郊盖山镇阳岐村鳌头山。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生前亲自择地营造,内葬有严复妻王氏。东北向,风字形,土石结构,五层墓埕,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环以围墙。墓前石墙护卫墙中洞开二门,门上覆以石构歇山顶,沿门可拾阶而上至封顶。第三层墓埕中立一石横屏,屏上阴刻“惟适之安”4字楷书。封土形如覆釜,封土前竖一青石墓碑,碑面楷书:“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墓柱为瓜顶龙柱,飞龙盘柱。墓柱两…[详细]
威弗利公墓坐落于悉尼东部郊区的一个悬崖之上,建立于1877年,可以遥望美丽的海景,很多澳大利亚的杰出人士埋葬于此。它因维多利亚时期和爱德华七世时代的纪念碑而知名,被誉为世界最漂亮的十大公墓之一。威弗利公墓埋葬了那些为澳大利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如澳大利亚最知名的诗人及文学家亨利•劳森、19世纪诗人亨利•韦•肯德尔和多萝西娅•麦凯勒、航空先驱劳伦斯&…[详细]
交麻崖墓崖墓位于东经106°15'、北纬25°42'30、海拔960米的县城南七十公里交麻乡干代村天星洞内,洞高约二点五米,宽十四米。干代河穿洞流向敦操电站,两岸峡谷悬陡,天星洞地形险要,无旱路可至,仅能乘船由干代河逆水驶入。进洞十米后,从左侧攀壁而上,就可看到洞内整齐放置的棺木。该洞现存棺木一百二十余具,置于洞内自然台地上。棺下横放两根方木,长短大小不一。棺木排列有序,叠放层次不等,少则一层,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