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居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平南镇平田村新屋儿屯东南面500米黄京岭上简介:该墓位于平南镇平田村新屋儿屯东南面黃京岭上,葬于清代,墓坐北向南,面积10平方米。墓冢呈半球形土堆墓,高1.2米,直径2.5米。墓冢前新立墓碑一通,镌刻“林门显孝讳大居字敬轩官封太平天国敬王遂千岁老大人墓”及墓主的生年与后裔名字。墓碑为2006年立,林大居是太平天国的敬王,对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提供实物依据。…[详细]
王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族。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后…[详细]
定陶大型汉墓位于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张湾镇王庄村南400米处(距离张湾镇政府直线距离约2000米)。定陶王墓地(王陵)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发现的大型汉墓获得重要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在原本空空如也的墓室内地板下发现一竹笥,内盛一件缝有玉璧的汉代丝质长袍。这一埋藏方式为国内首次发现。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件丝织品为女性服饰,基本可以判定定陶大墓的主人是西汉哀帝的母亲丁太后…[详细]
大芹村吕氏家族墓地位于张家洼街道大芹村。年代为清。 2013年,大芹村吕氏家族墓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大芹村村西,有一片树木成荫的园子,园子前面是被村民称为河沟的小河,园子里有一棵古老的黄连树,树冠如伞盖,枝繁叶茂,树荫覆盖方圆半亩左右。黄连树旁,就是吕氏祖林,前面并排着六重碑,俗称龙头碑。第一重是吕氏二世祖的,其余是三世祖五门。由于吕氏很多人在朝为官,吕氏祖林也…[详细]
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金坛人,清代乾嘉学派中著名训诂学家,一生著述多达数百卷,所作《说文解字注》,为祖国语言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其墓在金坛县花山乡大坝头村边,历年荒芜,墓冢堙没。1985年拨款重修,墓区四周砌筑青砖护墙,东西宽22米,南北进深12米,院门石柱题为“砚田乐事千秋业,铁骨家风七品官”。门前石阶九层,连接一条通道上下出入。墓区正中为段玉裁墓,碑文曰:“清故段茂堂公夫妇墓”…[详细]
唐氏墓群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唐家镇柯山岭一带,有从宋朝至清朝的古墓群。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类为“古墓葬”。唐氏墓群始葬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是粤琼唐氏始祖唐菽林及历代功名子孙的陵园,总占地面积约343100平方米。唐氏墓群是以唐氏始祖唐菽林石墓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宋至清代52座祖墓的陵园。能葬在这里的都是古时候有一定官阶或功名的唐氏历…[详细]
孙髯翁墓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城西大街。墓圆形石砌,径6米,碑镌“古滇名士孙髯翁先生之墓”。孙髯,字髯翁,号颐庵,昆明人。自幼聪颖,才气超群,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在文禁森严的雍乾之际,把感慨融铸于一百八十字大观楼长联中,一时轰动诗坛,是我国楹联文库中的一颗明珠。198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三年甲寅岁(1914),爱国志士杨杰任弥勒县长,又为髯翁修墓,立碑为志。 民国…[详细]
终军墓,在今临淄牛山之西,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周围八个村庄,均以“终村”命名,如李家终村、亓家终村等。《汉书》载有终军事迹及终军著作《终军书》,清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文集》辑终军文章八篇,其余皆散失。终军(前140年~前112年),西汉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历城仲宫人。十八岁被选送为博士弟子。受汉武帝常识,封谒者给事中。参与朝政,后擢升谏大夫。曾弹劾博士徐偃鼓动地方私营盐铁,成功出使西域、匈…[详细]
万人墓位于明定边城(今龙场镇定塘)遗址西门外150米处,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墓为石砌,封土高2米,周长19米。墓前有单檐硬山顶四柱三门牌楼式墓碑,主碑侧有耳碑四块,除右边最外侧的一块已毁外,其余均完整。主碑高3.05米,宽1.5米,中有月梁式栏额,额上横行阴刻“云蒸霞蔚”四字,高浮雕两幅,一为“双凤朝阳”,一为“二龙戏珠”。主碑正中竖行阴刻“定头诚被难众姓老幼男女遗骸之总墓”,左刻“嘉…[详细]
塔梁子崖墓群,位于中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民主乡桂花村响滩河北岸“塔梁子”山腰上。2002年9月—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塔梁子崖墓群中的9座崖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批崖墓由墓道、墓门、主室、甬道、侧室、棺床、壁龛、灶台等组成,有单室、双室、多室等形制,以多室墓为主。在崖墓中首次发现有壁画和墨书榜题,并发现一批仿木建筑形式的雕刻和珍贵的画像雕刻新题材,大大丰富了崖墓的考古资料。根据这批崖墓…[详细]
张涤痴烈士墓,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新店镇永红村。张涤痴(1885--1930),又名张渺,威远县永民乡人。毕业于四川陆军测绘学校,参加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受党组织安排回到威远,在县内以周绍基、傅品三两家为联络点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建立起农协会、青年益民社、妇联会、店员工会、船员工会等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1928年经省委批准,…[详细]
冯玉祥墓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冯玉祥(1882~1948年),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曾反对过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直系军阀头子、贿选总统曹锟,组织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后来他又多次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并于1926年加…[详细]
骑龙岗古墓群位于湖南省慈利县零阳镇十板村零溪河东侧山岗上,山岗西600米为白公城城址,北为叶家凸古墓群。骑龙岗古墓群墓葬沿山脊轴线分布,愈北愈密,墓内有墓、墓下有墓的现象比比皆是,打破关系常如拱璧连城,错综蟠结达十余单位。岗地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以2002年的发掘情况推算,整个骑龙岗古墓群的墓葬总数应超过千座。方向用罗庚格定,以东西和四维向最多。慈利古墓发掘凡战国墓都是东西向,坐东向西的多。…[详细]
宋廷桢夫妇墓 位于花都市赤坭镇三和庄村后,土名飞鹅落地。始葬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现墓为光绪三十年其子孙将宋与3位夫人骨殖合葬之墓。墓地范围大,从后土到山脚石华表全长56米。墓茔分四级,最上为后土,往下三级渐次扩宽。后土为土丘,上竖篆文后土之神石碑。第二级中间竖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圣旨全文的刻石,作展开三页的书卷式,有座。第三级即本墓圈,青砖砌筑的交椅形,正中嵌麻石墓碑。碑文楷书,正中…[详细]
在古罗马时期,将死人埋葬在城内是不允许的,所以多数罗马人被火葬,而早期的基督教徒不愿意以火葬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遗体,就在罗马城外的地下秘密建起一条条通道和洞穴,这就是现在让人叹为观止的罗马地下墓穴。罗马地下墓穴也被称为殉道者墓窟,是位于意大利罗马市地下的古代墓穴,罗马地下柔软的火山岩非常适合开挖隧道,因为它在第一次暴露在空气中是软的,随后就变硬。墓道很长,并且多达4层,多数是基督徒墓葬,但是也有异…[详细]
莫斯科无名烈士墓位于红场西北侧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里,是为了纪念在1941年-1945年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立的。无名烈士墓为深红色大理石陵墓,陵墓的西侧为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墓前有一个铜制的五星状火炬,叫做“长明灯”,从五星中央喷出的火焰,从建成时一直燃烧到现在,从未熄灭,它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远光照人间,为人类带来了光明。无名烈士墓的右边沿着克里姆林宫墙立着一排石碑,下面存…[详细]
孙大年墓位于梁弄镇建隆村后象鼻山腰,是孙大年、孙予秀父子合葬墓,其东为狮山,西为虎山,面对贺溪,周围峰峦叠嶂,环境十分优美。墓葬与山体合为一体,封土高达近三十米。墓前有石翁仲(文武各二)四个和石羊石马两个,后又出土了孙大年和孙子秀父子的墓志铭两方。孙大年、孙予秀父子合葬墓是余姚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墓葬。据传,原有墓道长约二公里,用卵石砌成,宽可五马并行,还特置进丧、转丧两石桥。墓前有石砌台阶…[详细]
颜检墓 位于东源县锡场镇坪山脑山半腰。墓规模宏大而且完整,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墓台分两级。长5.1米、宽3.7米,用条状青石镶嵌而成,穴顶用一块2米直径青石盖住。墓碑高1.2米、宽1.6米,厚0.1米的青石板,上刻“道光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皇清诰授荣禄大夫显考星甫君家藏 男伯焘敬识”等字。距墓穴50米山坡下有一小平台,置龟趺螭首座石碑一通,通高4.75米,碑高2.24、宽0.7米、厚0.1米。…[详细]
井埚里墓葬群位于仙源乡山枣村西北500米,距县城西北约47公里。此墓区为高出周围地表30米的山丘,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是白屋子屋场,南部山脚下有一条机耕道,西北部是绵延的山峦。墓葬分布密集,在约10000平方米的地表上,暴露有大量的陶器残片,纹饰以大、小方格纹和云雷纹居多,器形有折肩罐、瓯形器等。1982年10月,县文物普查队在井窝里的东北部土坑墓中采集到鼎一件,泥质灰陶,上饰细方格纹,高8、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