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浡泥国王墓是中国与文莱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浡泥国王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铁心桥镇安德门外石子岗南麓。渤泥国王墓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两处国外帝王墓之一,如今被重新开发、包装成南郊新景,入选“南京新48景”无可厚非。浡泥国即今文莱苏丹国。明永乐六年(1408年)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来中国访问,于当年十月病故于南京会同馆,后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后经战乱,渤泥国王墓一度渺不可寻。…[详细]
旅顺万忠墓纪念馆,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九三路,是为纪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惨遭日军杀害的近2万名中国同胞而于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之际新建的。1,旅顺万忠墓纪念馆组成该馆主要分为基本陈列内容包括“甲午战争前的旅顺口”、“甲午战争与旅顺口的陷落”、“震惊中外的旅顺惨案”、“旅顺万忠墓”四部分。整个陈列真实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旅顺制造惨无人道的大-的罪恶行径,时刻提醒着人们牢…[详细]
安丙家族墓地建成于1223年,位于四川华蓥市双河镇昭勋村。安丙(公元1148年—1221年),四川广安华蓥人,生前为南宋重臣。他为了社稷安全,舍弃“丞相”之职,率军诛杀叛贼吴曦,其后又与南侵金兵作战,屡建战功,被南宋朝廷封为少师、“鲁国公”。墓地坐东朝西,由北至南排列,前为九层护坎,后枕山坡。主墓为安丙及夫人李氏和郑氏之墓。有一墓墓主不详,另一墓与主墓相似,但小于主墓,为安丙孙女安宝孙之墓。安丙墓…[详细]
程端忠墓位于金寨县长岭乡胜利村连花组,是宋朝抗金英雄六安知军程端忠的墓园,俗称 “夫子坟”。程端忠墓园区现有总面积约 4万平方米,包括陵园片、祠寺片,四周有围墙。陵墓坐西南向东北,后靠莲花山,面向开阔。墓分两冢,靠山冢为原冢,冢高 2米,碑高 80厘米。原冢正前 15米,有一长圆形冢堆,长 6米,冢高 25米,碑高 25米,宽 4米,清朝同治六年重修。碑前原置吨许石质焊炉,两边配有石人、石马…[详细]
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固岸村和施家河村东部的高台地上,漳河南岸,总干渠里程728公里处,海拔87—93米。发掘面积25000余平方米。已经清理出和正在清理的墓葬333座,据不完全统计,已发掘出的墓葬有战国32座、秦汉68座、魏晋6座(曹魏3座)、十六国3座、北朝144座(东魏50座、北齐92座、北周2座)、隋3座、唐3座、宋1座和清6座。其他正在发掘时代尚待判定的墓葬60余…[详细]
张廷玉墓园位于桐城市西北龙眠山腹地双溪村蒲庄组西半山腰的“凤形地”,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张廷玉墓园东向略偏南,墓区以墓冢为中心,其下三层地墁石祭台扇形展开,上置供桌、香炉、烛台、香筒等石祭具。再下设九级拜台,中贯神道,两旁依次排列文俑、武俑、马、文豹、羊、狮、赑屃负御祭碑等石像生,石像生前立四柱石坊。石坊下50米为张氏享堂,享堂前设照壁,上嵌雍正书“调梅良弼”、“赞猷硕辅”石匾。张廷玉,字衡…[详细]
戴表元墓,位于奉化市溪口镇岩头村三石岭南麓,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戴表元(1244——1310年),元代文学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奉化榆林人。南宋咸淳年间中第十名进士,被朝廷封为建康府(今南京)教授。但好景不长,不久,南宋灭亡。他回到家乡,一面学种桑麻,躬耕田园,自食其力,一面仍孜孜不倦地从事创作。元大德八年(1304年),朝廷任命他为江西信州教授。任满后调作…[详细]
瞿景淳墓位于虞山西麓赵家浜,墓枕山而建,面对尚湖,独居虞山两峰之间。原规模壮观,气势宏大,设翁仲、兽、亭、坊等石刻,亭内置御祭碑,后皆毁。1986年及2001年两次大修,渐复旧观。现占地约1600平方米,墓冢直径4米,高1.5米,围以罗城,外设拜台。墓道长达90余米,两侧置近年移立明代所刻石兽、翁仲等,冢后竖碑镌文“明赠尚书瞿文懿之墓”。瞿景淳(1507-1569)字师道,号昆湖。常熟藕渠人。幼聪…[详细]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西面约2千米远的建瓯至迪口镇公路旁,1953年12月重修,坐偏西南朝偏东北,长7.5米,宽6米,高6米,朝向公路一侧,从左至右分立革命烈士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的合葬墓碑,墓丘顶刷水泥,墓用片石垒砌,左侧二级墓坪旁山腰种植数十年的枫树。三位烈士为土地改革时期被当地土匪…[详细]
东瓯王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瓯浦垟村瓯浦山北麓山脚,坐西朝东。墓面阔13米,进深22米,依山起势,上下三坛,作塌椅式。椅圈用青石砌筑,不事雕饰,正中嵌置“汉东瓯王之墓”石碑。墓顶方石墁地,坛坎设置栏杆,墓前依次设置拜坛、墓道。拜坛右侧竖立道光二十四年《重修汉东瓯王墓记》碑。全墓风格古朴,庄严肃穆。东瓯王驺摇(约公元前251-192年),越王勾践后裔。率众佐汉灭秦、破楚有功,汉惠帝三年(公…[详细]
看 点 《兰陵王入阵曲》是歌颂高长恭英勇善战的一支乐曲,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当时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北齐王急派各地将士来解围,高肃亲率五百精骑,冲入周军重围,直抵城下,与城内守军心协力夹攻,大败周军,解了洛阳之围。为歌颂兰陵王的战绩,将士们集体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 此曲后来流传到日本,深受人民的喜爱。 介 绍 位于磁县城南5公里处,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高肃之墓。墓冢高大,周围建…[详细]
陈居驸马墓 垫江县太平镇,驸马坟就有两座。一是汉驸马罗坚墓,于城南太平寺下有碑记;二是宋驸马陈居、辛乙公主合墓,在县南土地坝。宋驸马陈居、辛乙公主合墓,习惯称驸马坟。此坟碑、墓俱存,兼有驸马后裔《陈氏族谱》有翔实的记载。 光绪四年(1821年)12月初9日,由陈驸马后裔子芳、子英、子华三房后代合资建造的驸马公主合墓的高大石碑,矗立在驸马坟前。当年墓区还建有石碑坊、吼天狮子等巨石雕塑,惜乎早已被…[详细]
蚬壳洲墓群位于肇庆市鼎湖区桂城龙一村东北面,南距西江300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偏早阶段。遗址面积两万多平方米。1984年发现,1986年与1987年两次发掘共378平方米。遗址的第四、五层为文化层,其中第④层含大量的贝壳。清理墓葬27座,发现人骨架31具,大部分为单人葬,也有双人合葬和三人合葬。葬式以侧身屈肢葬为主,也有蹲葬、双手反捆俯身屈肢葬,部分头骨上有人工拔齿痕迹。个别墓葬有1~2件随葬…[详细]
胡从点(1891~1936)、胡从登(1897~1936)、胡从昆(1899~1935)、胡从通(1902~1935)、胡从威(1908~1936)、胡从慎(1917~1936),同胞兄弟,文成县金星乡岩门村人。1930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浙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此时,在青田一带帮工的文成县金星乡岩门村人胡从登、胡从昆、胡从通三兄弟商量,一起报名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一团当战士。不久,从登奉…[详细]
卓恺泽烈士墓,位于奉化市松岙镇山下村朱夹岙山,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卓恺泽(1905——1928年),奉化松岙镇后山村人。1919年入宁波省立四中,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进步活动,加入宁波知识界的进步团体“雪花社”。1923年,考入华北大学,任学生会干部,编辑墙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8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为中共党员。曾先后编辑过《…[详细]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固原北朝和隋唐墓地,是指20世纪80年代在固原城西南塬陆续发掘的一系列墓葬的总合。固原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亚西亚文化的交融碰撞之地,中西文化的东来西进通过丝绸之路相连接,留下了不少文化遗存。 1981年出土于固原城郊雷祖庙北魏墓的描金彩绘漆棺,棺画里的宴饮图、棺画的波斯画风等都明显地表现出中亚文化、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出土的波斯萨珊银币,再现了丝绸之路东段…[详细]
东圈墓位位于昌乐县朱刘镇东圈村南峨山东北坡小山丘上,北邻胶济铁路,西距县城9公里。墓冢封土高大。1987年12月,由潍坊市博物馆和昌乐县文物管理所挖掘清理,系汉菑川国王室成员墓葬。山坡岩石上,凿有竖井式方口墓道,边长4米,深9米,全部用边长1米、厚0.2米石片充填。挖掘发现,墓内棺椁、漆器已焚毁,葬品大都被盗,葬制遭破坏,墓道底为南北向通道,两端各一墓室。南墓室约14平方米,有残余木马及马饰件等。…[详细]
秦将蒙恬墓,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西大理河畔。墓冢成馒头形。据《绥德州志》记载,墓高50余米。后因历史久远,风雨剥蚀和施工修建等人为因素,使墓冢成不规则形。1984年,有关部门进行考古钻探,清理出秦代夯土层。蒙恬墓原有清代石碑两通(其中1通断为两截),碑高1.42米,系清·乾隆年间知州张元林所立,镌刻“秦将军蒙恬墓”,为知州江士松手书。据史料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派蒙恬率兵30万与监军扶苏驻守上郡,修直道…[详细]
位于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初步统计分布有10座汉墓冢。最大的汉墓冢封土呈椭圆形,东西向,占地面积近五千平方米,冢高约5米。其次是位于南洋大道与迎宾路交叉口的西南部,第三座是位于黄河路与中原路的交叉口西北角墓冢封土呈椭圆形,东西向,占地面积约两千平方米,冢高约5米。其他现存的汉墓冢占地面积在两百平方米至一千平方米左右,冢高约4米左右。汉墓冢的时代应为西汉末期至曹魏时期的墓葬,距今约1700年至20…[详细]
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坐落妙峰山旅游景区山下。2009年4月13日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展馆正式开馆,成为北京第一个公开展出的以情报战线为主题的展览馆,是红色旅游的好去处。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地处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前哨,是1941年初,根据中共中央社会部的意见,在根据地与北平城之间建立一个负责传递情报和护送来往人员的工作站。平西站的主要任务:一是开展和“东北抗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