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竹白马明未兵部尚书袁崇焕父墓碑(现改为与袁子鹏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丹竹镇白沙村村中间位置简介:该墓位于平南县丹竹镇白沙屯中,土名宝鸭落莲塘,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藤县和平乡里罗村袁姓人重立碑,重修墓,原为三合土坟墓,现为砖墓,墓坐东南向西北。墓冢呈覆斗状,该墓原碑已失,1980年重修墓圈、墓沟、坟台、墓门全用水泥、砖、石结构,计墓堆直径3.3米,高1米,墓圈外径4.5米,内…[详细]
四角埠古墓群位于莱州市柞村镇。年代为汉。2013年,四角埠古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角埠古墓群地处山坡丘陵地带,中部高高隆起,四周逐渐低缓,由“中间大墓”、“东小墓”、“西小墓”和“墓南祭祀处”四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00多万平方米。来到现场后,从外观看,三座古墓与丘陵无异,呈品字形排列,封土呈覆斗形,均为夯土筑成。其中,“中间大墓”即四角埠,当地俗称“雁王顶”…[详细]
扎滚鲁克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处绿洲边缘地带的台地上。墓地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属于先且末国时期,第二期属于且末国时期,第三期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目前发现五片墓地,近千座墓葬。一号墓地墓葬分布相对集中,东西宽750米、南北长1100米,面积达825000平方米。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洞室墓等。一、二期以多人合葬为主,三期多为单人或二…[详细]
荆浩墓位于市区东北的五龙口镇谷堆头村东南150米处。冢高3米,周长15米,墓前之碑为济源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10月所立。碑高2.7米,宽1.1米,厚0.3米,正面上刻“中国水墨山水画大宗师荆浩之墓”,后为《重修荆浩墓记》,其中曰:“浩卒于沁水之谷堆头,其冢本屹然特立,杂树环耸……惜坏于-之年,垄前旧有石碑,供桌,早经毁弃,幸遗基尚存。今政府提倡民族文化,弘扬传统艺术,倍思前贤之功,故拨款重修其墓…[详细]
麻浩崖墓座落于四川省乐山市郊1公里的麻浩湾。麻浩崖墓是一座东汉的崖墓,墓室由墓门、享堂、墓道和棺室几个部分组成,深29.93米,最宽处10.9米,最高处2.8米。第二穴墓道口的右边门柱上刻有“武阳掾”,左边刻有“阳嘉三年”,入内门框上左刻“邓景达冢”,均以阴文,汉隶书写,笔势雄劲奔放。“武阳掾”是汉代的一个官职,可能是墓主生前曾经担任过的职务。墓内的石刻图像丰富,墓门上刻有飞檐、瓦当、斗拱。墓的门…[详细]
金庭王羲之墓在嵊州城东20多公里的金庭乡瀑布山。金庭是书圣王羲之晚年养生之处,卒葬于金庭乡瀑布山下。据《剡录》载:“王右军墓,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今墓为1984年重修,向南,圆形,条石青砌,墓前铺青石平台,中立石碑,碑阳镌刻“晋王右军墓”,上覆以方形石亭,单檐歇山顶,此处有古柏蔽日、瀑布挂潭,青山环抱,碧溪蜿转,秀色可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羲之晚年移居于剡之金庭(今浙江嵊州市金庭镇),与当时名…[详细]
姚莹墓,位于龙眠山腹地双溪村小河口“姚家坟山”,系夫妇合墓。墓地面积108平方米,冢高0.8米,座东朝西,面向阴山。墓前沿山势陡坡,以乱石砌成三级拜台,每级高1米,冢后环以乱石墓圹,中嵌墓碑,高1米,宽0.6米,为同治元年所立,楷书阴刻:“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广西按察使姚公石圃先生墓”。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姚莹(1785—1853),字石圃,号明叔,晚号展和,又号幸翁。桐城人。著名的爱国思想家,桐…[详细]
岳霆系岳飞第三个儿子,字应时,号君锡。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生于军中,母李氏。父兄遇害时,岳霆岳震在江州故居居住,噩耗传来,家人闻变引岳震岳霆兄弟二人潜过长江,改姓鄂,隐居于黄梅大河镇后迁聂家湾。21年后,孝宗皇帝为岳父子平反昭雪时,才恢复岳姓。岳霆初名岳霭,孝宗皇帝赐名岳霆,官授朝散大夫,监潭州(今长沙市)守宗正节使,宁宗赠修武郎、阁门祗侯、举直大夫等。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续忠…[详细]
兴平霍光墓霍光,字子孟,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汉武帝晚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汉昭帝即位时才八岁,朝廷“政事壹决于光。”后来,霍光的外孙女又被召入宫,并册立为皇后(即孝昭上官皇后),霍光的地位更加显赫。昭帝死后,他又与朝廷群臣废掉即位的吕邑王刘贺,拥立皇曾孙刘询为帝。霍光是三朝元老,从政达二十年之久,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去世。汉宣帝亲临哀悼,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在茂陵东…[详细]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孟家溪镇三袁村、西北距孟家溪镇2公里。是著名历史文化旅游景观。袁宗道,1560-1600年,字但修,一字无修,号石甫,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右春坊春庶子谦翰村院侍读。是晚明文学革新派“公安派”的创始人和主将,他不仅在当时文坛有力撞击后士子复文学运动中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对性命说也深有研究。著有《白苏斋集》22卷行世。1600年在享卒于任上。1601年,由…[详细]
王德泰墓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二批 1981.4.20地址:白山市江源区松树乡大安村年代:1936年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管理单位:白山市文管办是否开放:否位于江源县松树镇大安村西北羊脸山上。时期为1936年。1981年4月20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王德泰(1908年—1936年)祖籍山东,少时迁居延边。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任延吉县反帝同盟部部长,1933年后任东北…[详细]
琼博拉古墓群琼博拉古墓群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琼博拉乡琼博拉村南的山坡上,有沙石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海拔1380米。墓葬分布在乌孙山北麓的琼博拉沟口东侧的山前坡地上,墓葬约150座。可分三片。主要分布在琼博拉沟口东侧1公里的范围内,约有100多座,其中大型墓1座,坟堆高2米,直径约30米,坟堆外环绕有带状石圈,石圈宽0.8米,中型墓20余座,坟堆高约l米,直径10—13米;其余为小型墓,高约0…[详细]
司马光墓及祖茔坐落于山西省夏县城北15公里的鸣条冈。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夏县涑水乡人,世人都称之为“涑水先生”。他是北宋宝元年间的进士,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重要的文献。墓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东倚太岳余脉,西临同蒲铁路。司马光祖族多人都葬于此处,明、清及民国曾多次修葺。陵园的中部是祠堂,左边是茔地,右边为余庆禅寺。墓前有石人、石马、…[详细]
谭虔墓位于高要市回龙镇旺洞村。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1999年有重修。该墓为夫妻合葬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建筑面积58.3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太师椅形,青砖麻石砌筑。墓深5.3米,宽11米。额石为麻石,额石上方中央雕太阳,周围雕有火焰纹饰。额石下有黑色石刻字墓碑,原墓碑藏于重修后新立的墓碑后。碑文为“宋诰赠刑…[详细]
在枣强县县城第二小学家属院附近,有一座“三十六烈士墓”,这里长眠着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殉难的36位英雄。上个世纪40年代初,在日寇发动“铁壁合围”对华北平原展开大扫荡的背景下,1940年1月17日早晨,当时的枣强县县长郭鲁率县政府人员和县大队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不想在景村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抗日志士们满腔热血,靠残旧的步枪与敌人展开激战,无奈敌人装备精良,我抗日力量为敌击溃,除去奋力冲出者和阵亡者,共…[详细]
守太一墓 时间为1913年。位于醴陵市渌江书院后山坡,系著名的同盟会革命党人宁太一的墓冢。 墓石制,坐西朝东。石砌墓围后侧有汉白玉石碑,高1.47米,刻“显考宁太一老大人之墓”,墓前有方形石柱碑一通,高约3米,刻程潜手书“宁太一先生之墓”。今已断,残碑高1.3米。墓附近原有太一亭,已毁。原亭壁有青石碑两方,一为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褒扬令,另一为-院长于右任撰书的“宁太一烈士纪念碑”,现存渌江…[详细]
介绍: 丹阳王墓位于怀仁县城北4公里的大运公路边。《怀仁县志》记载墓主人是丹阳王叔孙建,但无确凿史料及出土文物为证。建造年代当是北魏无疑。 该墓分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和东西侧室。墓室平面均呈弧边长方形,四角攒尖顶,墓室高7.2米,墓室面积前后室为8平方米,东西侧室为28平方米。墓室内有少量的砖,砖的了头制有阳文魏体“丹扬王墓砖”五字。四条甬道壁及前后甬道、前后室的地面都是考古资料上未见的花纹砖…[详细]
位于石家庄长安公园内西北侧的小土山上,占地约150平方米。吴禄贞(1880-1911年),字绶卿,湖北云梦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早年留学日本,先后参加兴中会和华兴会回国后,曾任新军第六镇统制。1911年武昌起义后,赴滦州约蓝天蔚、张绍曾等举兵反清,又回到石家庄与山西革命军联络,组织建立了燕晋联军,策划北方新军起义。1911年11月7日,被袁世凯收买的侍卫长杀害于石家庄。次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详细]
程家墓群是盐边县和爱彝族乡新华村清代遗存物。程家墓群由17座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民国等年间组成,其中有一座为清代黎溪州土千户自黄氏后裔自得信墓,其它均为程永兴、程天府、程鑽等人墓葬。土塚为圆形,碑楼为仿木构四柱三间三楼、四柱三间五楼、两柱单间等。墓前有石狮、拜台,墓旁有桅杆1对。经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仁和区文化馆实地调查登记,1990年移交档案给盐边县文化馆管理至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