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上塔坡村西北150米,北10米到村中骨灰堂、西边20米到厂房,南30米到西部大道,东为耕地。据1988年普查资料:其墓墓面向东南,封土圆丘形,底径约6米,高2.5米。原墓碑、石供桌均毁于60年代。1981年10月重立硬山顶砖碑楼1座,内嵌青石碑,高2米,宽0.8米,碑身仅刻“井勿幕先生之墓”七字及“1981年10月立”年款。今普查,存在一硬山顶仿古砖碑楼,通…[详细]
沈钧儒家族墓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长秦村8组,东临陆泾港,南200米处为沪杭高铁,坐西朝东,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是沈钧儒夫妇、沈钧儒父沈澡卿和其他家族人员的坟茔。沈钧儒墓碑上刻有“张梦婵夫人沈衡山先生之墓”、“民国丙子年二月立”。现墓碑由当地政府仿原物制作,原碑于1998年6月移置于沈钧儒纪念馆内。1963年沈钧儒逝世后,其骨灰埋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内,此墓仅葬有其妻张梦婵。沈钧儒夫妇墓北面为…[详细]
傅氏墓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黄连居委基尾石龟一巷。由“傅氏先茔之记”碑和谕祭碑组成,是为傅容父母合葬之墓而立。坐南向北。“傅氏先茔之记”碑立于明代弘治四年(1491)岁次辛亥腊月(十二月)良旦。高为2.1米,宽为1.16米,正文1257字。碑上双龙夹额,边饰云纹,正中篆刻“傅氏先茔之记”。碑文为礼部尙书邱濬撰文,工部右侍郎谢宇书丹,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篆额。碑背后有傅氏祖业田地记…[详细]
张百熙墓位于春华镇洞田村(今百熙村)泉井冲,墓坐北朝南,三合土、卵石封顶,后立碑三通。碑文曰:“张百熙(1847—1907)……清廷六部尚书及政务大臣,在任官学大臣时,奏请变更科举,兴办学堂……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寥寥数语,见其历史功勋。墓地位于泉井组崔壶鹏山之南坡,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前有拜坪、祭台、石人、石马,庄严肃穆,占地百余平方米。墓冢居高临下,两翼青山拱卫,环以常绿阔…[详细]
在溪口镇西1公里翠屏山鳞岙。墓道入口处矗立一石碑坊,置门道三,中门上刻“蒋母墓道”四字,坊柱浮雕花卉、和合神仙、寿星等,两侧古松参天。墓道由卵石筑成,长668米,且地势极佳。依次经下轿(马)亭、八角亭、墓庐。下轿(马)亭,呈方形,过亭后山道渐陡,轿马不能上,须拾级而登。墓庐额题“慈庵”,主房中堂挂蒋介石母王采玉遗像,内有石碑4方,正中一石碑,镌刻孙中山手书《祭蒋太夫人文》,碑阴刊蒋母事略,两壁分嵌…[详细]
张英墓,位于龙眠街道办事处双溪村“金鸡地”。墓地背枕金鸡山,面对“赐金园”,两侧小冲相峙,环境幽丽。原墓前设祭台和拜台,置石制供桌、烛台、香炉等整套祭具,立石雕翁仲、狮、羊、马等,对称排列,布局规整。墓前有四柱石牌坊一座。康熙四十八年、乾隆元年御赐碑二方,均为龟座,分立碑坊后。邑人姚鼐有诗云:“千嶂龙眠碧玉围,双溪蟠绕玉龙飞。圆堤松响交山阁,山崦花光照涧扉。青草已埋黄阁局,绛霄还振素流衣。衰赢幸与…[详细]
徐安贞墓位于三墩乡中午村。徐安贞,原名楚壁,亦作楚玉,字子珍。原籍信安龙丘(今浙江龙游),生于公元699年,卒于784年。徐安贞为唐玄宗时中书侍郎,盛唐时著名诗人。天宝14年,避安史之乱,与同僚刘光谦等六侍郎流寓我县,世称“六相隐平”。徐安贞墓,四柱三碑,花岗石砌垒,坟顶累石为塔,谓之塔洞。该墓地处开阔,来龙山蜿蜒曲折游走似蟒蛇吐气,隔涧高山奇崛,形如天马奔腾,有谓烈马奔长江之势,气势磅礴。清康熙…[详细]
在正阳县城南一公里的皮庄村李冢北现存古墓四座。古墓沿二环路一字排列,从东向西分别是M1、M2、M3、M4。M1最大,高10余米,东西长35米、南北长46米。墓冢上长满杂草荆棘和几颗树,有一条崎岖小路通向墓顶。墓南是二环路,隔路是李冢村。东、北面是耕地,西部是M2,两墓间有一条南北小路。M2、M3、M4现成几个小土丘,高不足2米,直径20米左右,墓上被村民种满了杨树。李冢汉墓群,古志称“慎子将军墓”…[详细]
渤海国古墓群位于景区西北部六鼎山中,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公元698年,靺鞨粟末部首领-在敦化建立震国,后被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传世二百多年,全盛时期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疆域广阔,与高勾丽和日本等国往来密切,史称“海东盛国”。渤海国在敦化立都57年,除古墓群外,还遗存东牟山城、渤海二十四块石等遗迹。作为渤海国早期王室贵族的陵寝,六鼎山古墓群建制古朴,与山形地貌浑然一体…[详细]
兴平董仲舒墓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西南广川镇)人,汉代哲学家,自幼攻读儒家典籍,景帝时为博士。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尊崇孔子的学说,汉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在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在教育上,他主张立太学,设庠序;在人事制度方面,提出州郡举茂才孝廉,开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科举之先声。董仲舒在朝廷-后.家徙…[详细]
兴平金日磾墓金日磾(公元前134年—公元前86年),字翁叔,系匈奴休屠王的太子。霍去病对匈奴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匈奴奴隶主贵族内部出现严重分歧。匈奴昆邪王和休屠王共同约定投降汉军,但休屠王改变了主意。昆邪王杀了休屠王,率部分匈奴军队投降了西汉王朝。金日磾和他弟弟金伦、母亲瘀氏被西汉王朝收纳官府作为奴隶,饲养马匹。金日磾忠于职守,颇得汉武帝赏识,先后被任命为马监、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汉武帝不因金…[详细]
王沛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上戍乡枫林岙村西北部山的西侧山腰。由于地势地基下陷,现墓室位置不详。根据放生池及石像生的位置,大致能判断墓室坐东朝西。西侧有放生池一口,略呈圆形。放生池两侧约16米,南北相距8米,现各有石将军一尊,倒地,身侧手臂断缺,缺口整齐。放生池西侧31米有倒地石兽一只,前肢断缺,肩部缺损。据村民介绍,此地原另有石像,后六十年代生产队期间被埋于地表下。另一说法为此墓为张璁墓。王沛墓…[详细]
杨修墓在今华阴市河湾村南的战国魏长城遗址侧。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五世孙。东汉建安年问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因才华过人,又是袁术外甥,曹操虑为后患,遂遭杀害。历史及民间传说有关杨修的轶闻趣事较多,大部分都和他的聪明才智有关。华阴杨氏较大的茔地有三处,即五方杨氏先茔、吊桥杨震墓地、凤凰岭观王墓地等。杨修死时,杨氏先茔和杨震墓地已经存在,可杨修为什么要葬在魏长城侧呢?我们猜…[详细]
天子庙古墓群位于斗南街道办事处小古城社区居委会东1500米。1974年发现,经1975—1999年五次发掘墓葬140多座,出土春秋晚期至西汉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玛瑙器等文物数千件。41号墓出土的“巫师纹铜鼎”、“五牛盖铜筩”、“双钺形铜戈”堪称“滇文化”之稀世珍品。市政府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子庙古墓群因始建于明的天子庙而得名。庙内存嘉靖十六年(1537)《重修土主庙碑记》等碑共三…[详细]
东周古墓位于水口乡李洲坳,距靖安县城7公里。东周古墓于2006年12月发现,共有47口棺木,棺木排列成阵,一坑多棺。初步考古勘测,认定为先秦时期的墓葬,距今2500余年。李洲坳墓葬群规模之大在考古发掘史上十分罕见,被列为国家文物局2007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随后而建的东周古墓博物馆已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墓葬0出土文物近千件,并有多件国宝级文物,其中三件文物“天下第一”。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表…[详细]
卡洛莫尔新石器墓地坐落于爱尔兰斯莱戈郡的一个史前历史遗址,为爱尔兰四大巨石墓地之一,是爱尔兰同类坟墓中规模最大的,墓地中的纪念碑都有5500年到6500年的历史。卡洛莫尔新石器墓地为爱尔兰最大的新石器墓地,同时也是最古老的新石器墓地,由30多个可以看见的巨石墓组成。很多墓地为巨石圈墓地,由30至40块岩石组成,一般的时候为片麻岩。陪葬墓也是整个墓地的一部分,中部最高的地方矗立有纪念碑。墓地中目前共…[详细]
宋山古墓是1998年5月4日公布的安徽省省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三国·吴,位于马鞍山市雨山乡。1987年省考古听对此墓进行了发掘、该墓由甬道.前室、两个耳室、横室、通道和一个单后室组成,结构复杂。墓全长近18米,墓砖侧面印有模印阳纹吉语“富贵万世”、“富宜贵至万室”和五铢钱纹。墓内出土青瓷器30余件,其中青瓷鸡首壶是六朝瓷器中的精品。此墓规模大.对研究三国时期东吴文化风俗有重要意义。东吴时期,凡葬在…[详细]
罗从彦墓与特祠位于南平市延平区水南街道上地村、罗源村,年代为宋、清。简介:墓坐南向北,平面呈“风”字,三级墓坪,占地面积261平方米。封土前尚余两件梯形石碑座,明代碑刻《告罗豫章先生墓文》现藏于特祠内。特祠主祭罗从彦,明弘治年间(1488-1505)始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建。坐南向北,占地面积472.5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前墙、过雨亭、御书阁、大堂。御书阁上下两层,大堂单层,屋面均作…[详细]
沈周墓,在相城区湘城镇沈周村西。 沈周(1427一1509),字启南,号石田。明著名画家,与唐寅、文徽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周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沈周墓地较大,约5亩多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