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恩爵墓原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大坑山鸡爬地,清光绪三年(1877年)迁至王母王岐塘。墓上建筑呈凸字形,以花岗石结砌。全墓分为墓冢、享堂、祭台、墓堂和墓道5部分,面积为1432平方米。墓顶浮雕龙戏珠,其下为“峋山遗爱”石匾。墓碑浮雕花纹,中嵌黑色板岩字碑,高0.55米、宽0.39米,碑文为楷书阴刻:光绪三年岁次丁丑孟春月下浣吉旦迁葬;皇清诰授振威将军提督广东全省水师军门、显考讳恩爵、谥武昭德卿赖…[详细]
陶澍墓于1840年由左宗棠择地修建,位于化小淹镇沙湾村沙湾苗圃院内,座北朝南,面对资水,背依群山,占地7560平方米。墓园正门为三间四柱牌坊,花岗岩和汉白玉质地,高四米,宽五米。坊前两侧各置花岗岩石雕狮一尊。从正门入内,依次是:神道直通陶澍墓丘,左右两侧为五位夫人墓,墓前依次有石羊、石虎、石马、石武官、石文官各二守墓;神道左侧有御碑亭和享堂,御碑亭前有侧门出入;四周绕以二米高的青砖围墙。是一座典型…[详细]
梁氏墓群位于大沙街姬堂社区新围村后山。始葬于元代、持续至明代,坐东北朝西南,墓群深约2米,宽约14米,面积约28平方米。墓群由7个形似长石棺的坟头由东向西排列组成,依次为“大明沧州渔隐梁公安人何氏麦氏墓”、“大明……墓”、“大明善翁梁公安人何氏二位墓”、“元宜恒梁公安人□氏墓”、“大明□庭梁公安人公安人□氏墓”、“大明林皋梁公安人黄氏墓”、“大明梁□□墓”。每个坟头用“鸭屎石”整块凿成长棺状,纵向…[详细]
柳州张翀墓位于市郊柳东乡油榨村旁坡岭上,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从底坡至墓位标高35米。自一级墓台起始至墓座,长90米,宽30米。从下至上共3级墓台。一级墓台左、右分立石狮1对,稍上分立石羊1对,再稍上分立石虎1对。往上数道石级至第二墓台,左右分立石马1对,稍上则为相对而立的执笏翁仲(石人)。最后至第三墓台,左右分立石龟1对。右面石龟驮“皇明谕祭碑”,高约2米,近墓两侧还有石龟1对。三级墓台…[详细]
申盟亭古墓群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申盟亭村北约200米处,2009年3月广饶县开展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复查。经调查勘探发现,申盟亭古墓群共5座,其中3座存有封土。其中1号墓位于保护标志碑正东约120米处,封土高约2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2号墓位于1号墓西北约20米处,封土高约1米,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3号墓位于2号墓东北约20米处,封土高约1.5米,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4号墓位于保护…[详细]
刘崇墓位于淮阳县城北关环城路南侧。1988年—11月由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淮阳县博物馆联合发掘。为一座带回廊的多室汉代砖古墓,有斜坡墓道,墓向东西向,东西长28.3米,南北宽18.2米。仅墓室占地面积就达515平方米,该墓由前室、后室、主室、左右耳室及四周回廊上七小室组成,墓室内壁有数种花纹砖堆砌,整个墓室犹如一座“地下迷宫”,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东汉砖石墓之一。墓门和主室用青石堆砌,墓门线刻…[详细]
魏家村土墩墓群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魏家村,是我市保存较好的土墩墓群,现存墓葬19座。土墩墓是西周至战国末期江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墓葬形式,即选择岗阜坡地或平地挖坑掩埋尸体,然后挑土堆筑成高大的馒头状坟墩。一般都是一墩多墓。这种土墩墓在高淳东部的丘陵山区分布极广,遍及桠溪、顾陇、东坝、下坝、固城、漆桥、古柏等乡镇,计有100多座。其中以顾陇乡最多,有70多座。该乡上谷村东的一片墓葬群,就有土墩4…[详细]
是1969年10月在雷台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著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据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公元186-219年之间。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处,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铜车马仪仗俑99…[详细]
史量才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36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西湖区双峰村积庆山马婆岭上。史量才(1880-1934),名家修,原籍江苏江宁,生于淞江(今上海市)。清末曾任上海《时报》主笔。1913年同张骞等购买《申报》产权,任总经理。“九·一八”事变后,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张团结抗日,“一·二八”抗战爆发后任地方维持会会长,积极支持十九路军抗日,同时在《申报》上发表…[详细]
洪庆古墓 位于洪庆街道庆华北区院内。据1988年文物普查资料,墓群面积数十万平方米。1953~1956年发掘秦、汉、唐、宋、元墓近200座。其中汉墓119座,多为小型竖穴土坑墓,有少量砖室墓;唐墓多为小型土洞墓。出土铜盆、镜、灯、印章、五铢钱;铁剑、刀、釜;陶罐、灶、仓及墓志和少量瓷器等,共千余件。新莽墓所出两件铜齿轮,较为少见。另于1956~1957年发掘唐独孤思敬夫妇墓、李仁墓、杨氏墓、吴韩…[详细]
李连寿烈士墓位于阳曲县北小店乡梁庄村东。李连寿(1916-1943),阳曲县北小店乡梁庄村人。12岁跟随在太原做买卖的舅舅在太原校尉营小学上学,1931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193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钢铁冶炼,1937年毕业分配到太原炼铁厂任技术员。1937年11月,他回到家乡成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1940年后,李连寿先后任西阳曲抗日民主政府公安科长、财政科长和建设科长。1943年阴历七月,李连寿到龙…[详细]
小白阳墓群位于宣化县李家堡乡小白阳村西1000米处的一座小山坡上,墓地南北长160米,东西宽80米,面积3450平方米。内涵丰富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主和内蒙古长城地带文化因素的遗存,1984年春曾做过调查,为进一步摸清墓地内涵,曾在1985年4月至5月,对小白阳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共发现11座,墓葬48座,皆长方形土圹竖穴式。随葬器物中有陶器、兵器和生产工具,其中装饰品种类繁多,有铜泡,铜…[详细]
龙头山古墓群位于吉林省和龙县的龙头山上。墓群所在地的范围,东西长500多米,南北长400米,地面有12个封土堆。较大的一座墓前立有两块大石柱,南面的平地上有建筑基址。已发掘的一座是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的第四个女儿贞孝公主的墓葬。建于八世纪的末叶,原来的地面上有砖塔,现已塌毁不存,只留下墓室。最珍贵的资料是墓中绘有12个壁画人物,这是首次发现的渤海壁画。在墓室通道的东西壁各绘有一个武士,在长方形的墓…[详细]
张孝祥墓在南京市江浦县黄山岭。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历阳乌江(今江浦县和县交界处)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状元,历任承事郎、校书郎、尚书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建康留守、集英殿修纂,曾历知平江、静江、荆南等府。他积极主张抵抗金人侵略,是著名的爱国词人,著有《于湖居士集》,乾道五年(1169)病故于芜湖。关于张孝祥的葬地,史志记载有两种说法:宋《景定建康志>载,张孝祥“墓在上元(今…[详细]
九倒拐崖墓群位于胜利乡白塔村的西麓,隔河与黄水镇相望。山下一马平川,与杨柳河古渡口陶家渡、白云渡紧临,古代为交通要冲,汉蜀守任安曾于此筑宜城。此一带崖墓交集中,有76处,远望如蜂房。形制大小不一,有正方形、长方形、单双门楣、弧形,年修殿三重,壁上不少彩画,而‘三绝已无。”六十年代,应天寺壁画同全寺佛像一起被砸毁,无一幸存。其它寺庙壁画的命运也大多如此。太平镇锁龙村村民裴家贵住宅有三幅壁画(两侧配对…[详细]
朱汉墓群位于莱州市驿道镇朱汉村东北约1.5公里丘陵高地上,面积约有30万平方米。地面可见大墓冢6个,周围散见花纹砖、瓦、陶片等遗物。发现墓葬数百个,共清理汉代墓葬280余座,俑坑9座;墓地东南发现商周遗址1处。出土文物近千件(套)。墓多中小型,多土坑竖穴墓和土坑砖椁墓两种。另有瓮棺。随葬品陶器有:鼎、盒、壶、罐、盘、钫、樽、匜、勺、耳杯、薰炉、灯仓、马、俑等。铜器有:镜、带钩、铃、钱币等。另有少量…[详细]
王德榜墓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凼底乡油山岭村。为清代名人王德榜之墓冢。 墓占地四亩,坐东朝西,墓冢圆形,高4米,底径20米,墓碑、挽联、门楼、石雕呈圆形排列。墓碑阴刻“当朝一品诰授光禄大夫王公德榜之墓”。翁同龢所书篆体碑“伟绩妣湘阴葛柶祠堂宜配食,清名闻日下竹王卿里有公言”,与两广总督刘坤一的挽联合为一块居右,湖广总督张之洞及左宗棠两子的挽联合为一块居左。四根龙凤石柱及其他花鸟虫鱼…[详细]
长沙王后“渔阳”墓时代为西汉。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西郊望城坡,此为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地汉代诸侯王室墓。 1993年长沙市考古人员配合建设工程进行清理。墓占地约1万多平方米。主墓居中,3座从葬坑成品字形自东而西分别排列。主墓为斜坡式墓道上坑竖穴,墓口长15.98米,宽13.10米,墓口下2米尚保留一层台阶,宽1.3-1.4米。主墓由梓宫、便房、外藏椁、黄肠题凑等组成。从葬坑,1号为庖厨坑,2号为马坑,…[详细]
陈瑸夫妇墓 位于雷州市附城乡南田村。墓占地2025平方米。土堆墓2座并列,陈瑸墓在东,其夫人吴氏墓在西,坐北向南,墓碑高1.8米、宽0.6米,上款“时岁次康熙辛丑孟夏吉旦”,碑文“皇清赐进士出身敕授礼部尚书原任湖南福建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谥清端陈瑸公之墓”,下款“男丁酉科举人居隆辛卯科举人居诚”。墓旁有康熙诰封碑1通,高4米、宽1.5米,碑文为汉、满两种文字。陈瑸(1656~1718年),海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