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林墓画位于乐平市礼林镇铺里村石榴花兴山北麓,距市区25公里。四周松柏环抱,群山起舞,墓前紧依100米地带的勤俭水库,水库以东是乐洄公路。该墓于1987年4月发现被盗,12月由省、市考古人员一同进行了清理。据考证是南宋枢密副使-中夫妇合葬墓。 该墓坐西朝东,偏东15度,男右女左属宋代彩色壁画夫妻合葬墓。男墓室长3.2米、宽1.4米、高1.15米。女墓室长2.75米、宽0.9米、高0.9米。两…[详细]
韩氏家族墓地位于山东莘县董杜庄镇。韩氏家族墓地是唐代魏博节度使韩允中与其父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韩国昌的家族墓地,当地人称为“韩王墓”。韩氏先世为河南汝南人,世为魏将,国昌官至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节度使,乾符元年(874)卒。据旧唐书记载:“魏博节度使,治魏州,管魏、贝、博、相、澶、卫六州。”魏博镇为割据河北的三大强镇之一。韩允中为显赫一时的高官,在魏、博之间,方圆百里,集军…[详细]
泗阳汉墓多,尤其三庄汉墓成群,传说有“七七四十九墩”,查实为47处。分布在橡树、三李、夫庙等村,南北长十数里,东面宽六七里,它们成5组分布,均以大墓为中心,大墓的占地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上世纪六十年代,田野考古调查,初步认为这些汉墓群大墓应为泗水国王的王陵,周围的土墩墓为贵族和-的陪葬墓,组成面积大、数量多的王陵区汉墓群。这些汉墓均有规律地分布在一条南北向的轴线上,其南端连接泗水国首邑遗址—…[详细]
南京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钟山南麓天堡城下,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明孝陵以西,面临前湖,环境幽美,建筑雄伟。这座墓葬原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它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廖仲恺(1877-1925年),字恩煦,广东惠阳人,同盟会的骨干, 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故友。在中国0提出组织革命统一战线后,他协助孙中山改组-。孙中山逝世后,他坚持“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右派所不容,1…[详细]
徐州墓群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包括白集汉墓、茅村汉墓和拉犁山汉墓,是东汉时期徐州彭城国列侯、官吏和富户的墓葬。对于研究汉代国彭城国王侯、官吏和富户的葬制葬俗,乃至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具有重要价值。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徐州一处大型考古现场发掘出了一处西周墓葬群,在发现的32座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墓葬中,出土的墓葬随葬品中有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160枚“海贝”以及殉葬的牛马狗等动物就吸引了许多…[详细]
于成龙墓,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是清朝廉吏于成龙的墓。于成龙墓的墓园坐东朝西,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大约2200平方米。周围有高2.5米的青砖花栏围墙,正西面有一座花岗岩质地的牌坊。坟茔在墓园东部正中央,占地面积大约50平方米。坟前正中立有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康熙帝御书“御制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操江谥清端于成龙碑文”的螭首御碑,左右两侧…[详细]
田义墓又称慈祥庵、石香炉庵,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脚下,模式口大街80号,北靠蟠龙山,距法海寺约1华里,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明代太监墓,始建于明朝万能历年间,占地约4000平方米。同时也是我国首座以宦官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田义墓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葬有明朝万历皇帝身边最宠幸的当红大太监田义及其他十几位明清太监的墓群。到了清代…[详细]
广顺古墓群广顺古墓群地处东经106°22′30,北纬26°12'50,海拔1280米,为两墓群。①旧场坡古墓群:距县城28公里,位于广顺镇西旧场坡土山上,1993年和1997年经贵州省考古专家考证,形成时间为宋代末期,多数是明代时期墓葬。墓室结构考究:深埋地下,四壁用青石砌成,顶部用青石拱成,无墓碑;至清代时,间或有入葬,其中一坟碑上刻有“金筑夜郎候四世祖讳镰墓”,保护范围东面至山脚水渠,南面至半…[详细]
在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有一片缓坡,松柏森森,绿树丛中,长眠着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墓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琴颈,道上七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七个音阶;道上的24级石阶,示意着他仅活了24岁。琴盘顶部,七块晶莹的墨石上,分两行横书“人民音乐家聂耳墓”。墓地设计新颖,构思精巧,既富于特点,又显得庄严大方;聂耳原葬在高至华亭寺之间公路西侧上方,墓系青石镶砌,简单朴素,有徐嘉瑞撰写的碑文。1954年,人…[详细]
乌孙土墩墓是我国古代在西北地区过着游牧生活的古老民族—乌孙人的坟墓。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5世纪,博尔塔拉一直都是乌孙人的游牧地区,因此在博州境内有大量的乌孙土墩墓。 乌孙始见于西汉初年,族源为商周时代的昆夷、昆戎。乌孙人的乌孙人原游牧在河西走廊的敦煌、祁连山,它是哈萨克的祖先,公元前161年乌孙人在匈奴人的支持下赶走了大月氏,入居伊犁河流域,对伊犁河流域的开发和奠定祖国的西北版图起到了重要作用。公…[详细]
明鲁惠、恭、端王墓明鲁惠王、鲁端王、鲁恭王墓,旧称三王墓,在泗水县圣水峪乡二岐山下的皇城村后。西南与尼山为邻,南与盗母山相望,东为颜母山,四山环绕,群峰相拱,而以二岐山为最。境内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十分壮观,别具气象。三王墓中,惠王墓居东,端王墓居中,西为恭王墓。三墓约呈馒头形。而以恭王墓为最大。封土高3米,长宽各约4米。该墓营建在由九块长方形梯田连成的所谓“九级台阶”上,处于二岐山下的中央部…[详细]
在云南师范大学(原昆明师范学院)校园东北隅,有座青竹和翠柏掩映的“一二·一”四烈士墓。墓道前方矗立着两根石柱,顶端是鲜红的火炬;石柱基座上,刻有闻一多先生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墓后石屏为自由神浮雕:无数青年跟随自由女神,奔向自由,呼唤光明。浮雕下,刻有感情深挚的悼诗:“死者,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这里。”“死者,你们怎么走不出来?”“我们在这里,你们不要悲哀。我们在这里,你…[详细]
姚崇墓园位于河南省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三华里处,背靠万安山,西距北宋名相范仲淹墓园约200多米,在新修的范仲淹塑像广场可看到不远处有醒目的古建筑,那便是姚崇的祠堂。原姚崇墓地规制宏大,据史书记载和历代出土的墓志可知,葬在此地的姚氏家族成员还有姚崇的母亲--彭城郡夫人刘氏;妻沛国夫人刘氏、郑国夫人郑氏;长子光禄少卿姚彝(唐碑尚存)、二子坊州刺史姚异、三子尚书左丞姚弈;四代孙蕲州黄梅县令姚侑,五代孙谏…[详细]
翁同龢及其父翁心存、兄翁同书的墓,在常熟虞山白鸽峰下谢家滨附近的坡地上。翁同龢是清末维新派的支持者之一。字叔平,常熟人。中日甲午战争时反对李鸿章求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支持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某些主张,企图实现光绪帝亲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被慈禧太后罢职。戊戌政变后被下令革职,1858年到1904年间,著《翁文恭公日记》,所记多是同、光年间的重大政治事件(共40册,…[详细]
定陶县城东北2.5公里有个村庄,名叫刘固堆。该村南100米处有个椭圆形土丘,南北长130米,东西宽52米,最高处5米。占地10余亩,这就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项梁墓。项梁,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贵族出身,名将项燕之子,因杀人与其侄项羽一起避仇于吴中(今江苏苏州)。他为什么葬于定陶呢?这还得从秦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说起。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提出“伐无道,诛暴…[详细]
王应麟墓道位于鄞州区五乡镇宝同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民国版《鄞县通志》记载:“礼部尚书王应麟墓……县东四十五里同谷山”(今五乡镇宝同村)。经宁波市有关专家、学者实地调查、勘探,疑该墓地为王应麟墓。 该墓地处宝同村同谷山之南麓,其东为千年古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阿育王寺;西为镇政府所在地,距宁波市中心约15公里;329国道在墓道南面约500米处横贯而过。墓道坐北朝南…[详细]
刘嵩家族墓包括刘嵩墓、刘允墓、刘昉墓、刘景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5年12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刘嵩墓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下津村桃坑向西祠后,坐东朝西,面宽10米,占地面积78平方米。始建于唐,历经重修。现墓面形态为弧形靠背三折摆手,矩形抹角墓碑,碑文为“唐大理寺卿清海军节度使刘公墓康熙辛亥年重修”。刘嵩,原籍山西大梁河东,潮州桃坑刘氏开基祖刘颖之父,唐昭宗时任大理寺卿、清海军节度…[详细]
南京谭延闿墓 南京谭延闿墓由著名建筑设计家关颂声、杨廷宝设计。占地面积达三百亩,其设计特点是借原有山川地势,倚山构筑曲折幽深的墓道,并置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墓园,因而风格独特。谭墓的起点是紫金山的名胜八功德水。这种水自紫金山上流下,据说具有强身祛病的八种功效。向北便是灵谷深松碑,此碑原为谭延闿的墓碑,碑上原来的刻字为蒋介石所书,右上方一行小字为“中华民国二十年九月四日”中间的大字为“中国-中央执行委员…[详细]
梅拳始祖墓群(梅拳圣地)位于平乡县后马庄村。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