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南部有“沧州的狮子,景州的塔,真定府的大菩萨”三大古迹的说法。这景州的塔,指的就是景州舍利塔。景州舍利塔全名“释迦文舍利宝塔”,简称“舍利塔”,俗称“景州塔”。该塔位于景县县城中心,是我国建成年代较早、保存完好、规模宏伟、现存较高的内旋式砖石塔,它以明快、简洁、朴实无华而著称,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州舍利塔高63.85米,底座周长50.5米,为密檐八面十三层砖石结构…[详细]
在京门通州,在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矗立着一座驰名神州的宝塔,她就是燃灯佛舍利塔。燃灯佛是古今佛祖释迦牟尼的老师,传说他出生时使身边的一切光明如灯,因此称燃灯佛。据说他死后遗体在火化时曾结成珍珠状的物质叫舍利子。燃灯佛舍利塔就是收藏有燃灯佛舍利的塔。此塔在北周末期创建(577--581年),在唐代贞观七年(633)复建,在辽代重熙年间(1032--1054)重建。元代大德七年(1303)、至正七年(1…[详细]
舍利塔位于栖霞寺藏经楼南侧。相传隋文帝曾遇神尼,得舍利数百颗。登基后有意重兴佛法,乃两次下诏,要天下八十三州各选一有山水之寺或清静寺院建舍利塔。并派高僧等分道将舍利子送往各地置于塔。特诏令首先送往蒋州(隋时南京为蒋州)栖霞寺,舍利塔由此而建。隋时,原塔系一座木塔(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建成),因岁月剥蚀而毁。至南唐时,佛教又兴,南唐杰出文化名人高越和林仁肇主持重修栖霞寺时兴工重建,成为今日…[详细]
沈阳舍利塔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45巷15号,称塔湾舍利塔。因佛塔内供藏1548颗“舍利子”,所以又称无垢净光舍利塔。"建于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由北方契丹人修筑。1640年(清崇德五年)重修,是沈阳市历史较久的古建筑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为密檐塔。1985年维修时,发现塔身为空心,这在全国同类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塔内出土有鎏金佛、舍利子、经卷、瓷器等大批珍罕文物,…[详细]
鸠摩罗什舍利塔俗称“八宝玉石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三十余公里户县的草堂寺内。鸠摩罗什的祖先是印度人,出身于相国之家,罗什于344年生于新疆库车。因他少时聪颖过人,被称为“鸠摩罗什”,意思是“神童”。他7岁时当了和尚,12岁游历西域诸佛教国,以精于佛学闻名。吕光在383年破龟兹,征服了西域30余国,得鸠摩罗什和2万多峰骆驼,载着西域的珍宝文物而归。386年,吕光回到凉州,建立了后凉国,定都姑藏。…[详细]
“一德楼”是已知年代最久远的土楼,于1558年建造,1943年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废弃。在漳州市漳浦县绥安镇马坑村乌潭埔自然村空旷的田野中间,有一座楼体巍巍地伫立着,这就是“一德楼”。根据楼匾上所刻的建筑年代,为闽西南已知最早年代的土楼。“一德楼”的主体建筑为方形楼,平面深27米,宽26米,基本呈正方形。楼墙底部有两层石地基,以上全部用三合土板筑,底厚1.3米,墙内外侧同步收分,二层厚1.0米,三层…[详细]
无垢净光舍利塔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黄土岗上。建于辽重熙十三年(1044),清崇德五年(1640)重修。是沈阳市现存较古老的建筑之一。从前,这里东连昭陵,南临沼泽,古色苍然,“塔湾夕照”为沈阳八景之一。该塔为13层密檐八角形砖塔,高约33米。整体可分地宫、塔座、塔身、塔檐、塔刹5部分。地宫在塔座下,乃埋舍利之处;塔座为八角形仰伏莲须弥座,通体砖砌,周边嵌石条,高1.7米,每面…[详细]
林荫广场、小桥流水、草坪花池、灯光塔影……10月21日,经过半年多的建设,集自然景致和古朴风韵于一身的皇姑区舍利塔滩地公园开园,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游览。 舍利塔滩地公园位于皇姑区西部,塔湾街与汾河街之间,北运河南北两岸滩地内,毗邻沈阳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辽代无垢净光舍利塔,东侧与沈阳昭陵、新乐遗址连为一线,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逾7万平方米,园内种植6000余株名贵树木。…[详细]
舍利塔在太蓬山北面的刺沟湾内,有一座七级舍利塔,此塔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上旬,塔下为景福寺方丈慧智长老之墓。智公长老是个得道高僧,他劝人诸恶莫作,多行善事,常向人讲解因果报应之事。他还精于医术,常治病施药,解除百姓痛苦。他常在西寨门望西天,坐禅诵经。曾见文殊骑狮,普贤骑象,飘然而至,倏忽而杳。乃嘱其徒,卒后埋葬太蓬山西麓,故后来圆寂,乃葬此地。百姓爱戴,护塔至今。此塔为六方锥体形,4.…[详细]
柳溪寺舍利塔(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吕梁市柳林县庄上镇辉大峁村李家庄自然村据塔周《永宁州柳溪寺新建舍利塔记并铭》碑载,柳溪寺舍利塔建于清代乾隆三十一年(1766)。原为柳溪寺附属建筑,现寺毁仅存塔。塔坐东朝西,通高约23米,八角八层楼阁式砖塔,由塔身、塔基、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平面八边形,由条形砂石垒砌;塔身平面八边形,八层,逐层收分,各层檐下仿木构砖雕额枋、斗栱、椽飞、勾滴等,每层檐下斗栱均…[详细]
金山寺塔挺立在金山半山腰中的高1米、边长6米方形石砌平台上,塔通高8.18米,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式结构。须弥座塔基,高约1米,束腰部分浮雕海兽,环列八面,束腰上下有海马、海狮、缠枝、牡丹、海石榴等各种几何纹图案,使基座显得多姿多彩。再上是1.55米高的八棱塔柱,其南面正中浮雕无量寿佛兰尊,上刻“无量寿千佛舍利宝塔记”,下刻有“皇太后圣寿无疆、当今皇帝圣寿万安、东宫位福寿千秋、公主寿千秋”。…[详细]
永宁寺千佛舍利塔位于亲和乡南小寨村永宁寺西院,“万佛宝殿”前边十米处,是一座八角十三层26.8米高,直径8.6米的铁质石材混相结构佛塔。塔建在1.5米高的平台上,占地220平方米,塔坐四边镶有白云石栏杆。雕刻优美精致,图案自如花石。塔体坐中央,八面八角,南面是设门可入塔室。其它七面是脚踏莲花,手持莲花台的阿弥陀佛接引像。这节一层全部是白云石建成。佛像顶是开展的经书,曰:经书飞悦,八面相同;再上一层…[详细]
湖镇舍利塔位于浙江省龙游县湖镇下街舍利塔院内。始建年代已无考,但塔上第二、六层等多处铭文砖上有阳刻楷书“嘉祐三年七月江逵重造宝塔”等字样,明确显示了该塔重建于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年七月。2001年,湖镇舍利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舍利塔为六面七层仿木楼阁式实心砖塔,高31.5米,基座每面宽2.3米,须弥座高1.6米。外部结构完全仿造木楼阁式结构,是仿木砖塔中的经典之作。用…[详细]
齐云塔又名释迦舍利塔,位于洛阳白马寺外。齐云塔最初为木塔,创建于东汉永平己巳年(公元69年),是我国第一座佛塔,距今近两千年历史。后来该塔在北宋末年被金兵烧毁,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重修。此时的塔已改为十三层四方形楼阁式砖塔,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整座塔高35米,坐北向南,占地面积四十余亩,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的外观为美观的抛物线形,内部结构采用走道、竖井、壁龛、心室、拱券等建筑…[详细]
龙泉寺建于唐开元五年(718),毁于1958年,仅保存寺后及明方冲等十四座舍利塔。1992年何育秀、奉孝盛等人筹集资金修复,占地586平方米。寺周山势纵绵,有如九龙朝拱。寺下,岩石之中喷出一股清泉,近听犹如龙吟,远视好似蛟龙喷水,常年四季流量不增不减,六天暴雨,泉水不浑不浊,夏日水如冰水,十分可口;冬寒胜似温泉,可沐浴健身。每到炎夏,一至二次泉水呈黄色粘液,恰似活龙吐涎,据传乃巨龙戏水而成。故称此…[详细]
1952年3月在清源山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石塔建筑材料取材于驰名的泉州白花岗岩,经过精雕细作,使整座石塔具有闽南地方仿木石构的建筑特色,塔内顶部为蜘蛛结网的藻井仿木斗拱结构,层层叠起,以增大塔内的空间效果;正面壁上,镶嵌的辉绿岩雕刻弘一律师遗像,系丰子恺先生悲切时所作的泪墨画。舍利塔前的悲欣交集系大师生前最后遗墨。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详细]
舍利塔的创建年代不详,塔内“墨书”题铭载:见此塔隋残,大宋乾德四年(966)修毕。可知塔与金禅寺皆唐已有之,宋初重修舍利塔。《屯留县志》载,金禅寺始建于唐,此塔风格具备唐代早期密檐式砖塔的特点,与宋塔的风格完全不同,塔的修建应在唐代。塔是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于一身的特殊的建筑类型,先师和尚舍利塔的简约质朴手法,表现出早期砖塔的艺术风格。塔身采用了传统建筑惯用的收分、侧脚的做法,每一层塔的立…[详细]
介绍 永佑寺舍利塔又称六和塔。在避暑山庄万树园东北侧。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见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挺拨秀丽,为报其母恩,于京师仿建两塔,并于次年在山庄建永佑寺,乾隆十九年又于此仿建一塔。后京师两塔一毁于火,一倾圮,乾隆帝一面追查责任,一面引以为戒,加固山庄之永佑寺塔,至二十九年才告竣,历时十年。现永佑寺建筑大部已毁,仅存石碑数通,其中乾隆二十九年碑一面刻《御制永佑寺舍利塔记》…[详细]
大磨沟舍利塔位于太平庄乡大磨沟村西500米处的摇铃山上,矗立着一座高4.6米的舍利塔;地面3.8米,地底0.8米,塔身10层,地面9层,地底1层;塔基径33厘米,覆八角石檐两重;塔身沙石,平面八角形,塔沿为风蚀剥落;八角密檐式塔顶,雕仿木斗拱。顶置莲花合龛,内雕石佛,龛顶八角系铃,覆以塔刹。相传原有此塔两座,忽一日见一和尚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顶礼膜拜,倾刻间狂风大起,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须臾,风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