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万佛寺石窟也称万佛洞石窟。位于延安城东清凉山半山之间。宋代范仲淹曾作《清凉山漫兴四首》其三曰:“凿山成石宇,鑱佛一万尊。人世亦稀有,神功岂无存。”石窟依山凿石而成,主要万佛洞、三世佛洞、弥勒佛洞、释迦洞、仙人洞、观音洞等,初凿于隋唐,落成于宋代。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题延州圣僧穴》:“定力无涯不可称,未知何代坐禅僧。默默山门宵闭月,荧荧石壁昼燃灯。”可见唐代已有僧人凿穴礼佛。明弘治《…[详细]
1.华严庵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保护范围:字墙边缘向东外延20米,向西外延15米,南至环山公路外沿,北至坡墙外沿。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2.北山寺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保护范围:东至工商所房屋后壁墙,南至北山寺梯道抵街口,西至李继林屋后环山石围墙,北至粮站仓库围墙。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3.龟碑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保护范围:以龟碑基座为基点,四周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汉中奇石园汉中奇石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北郊宗营镇秦岭园林中,邻汉宝公路。占地面积160亩,是目前陕西省最大规模的将赏石文化与园林艺术完美结合的旅游景点。汉中北倚秦岭为屏,南靠巴山为障,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贯穿其境,崇山峻岭环绕,山川溪河纵横,形成了丰富的天然奇石的宝库。尤以褒河谷口河道层层叠叠,数以万计的石头构成非常壮观的自然景色,其石小如磨盘,大如车船,在亿万年奔腾汹涌的河水冲刷﹑浸蚀下,使…[详细]
中华奇石山现在的位置是原大武口发电厂1号粉煤灰场,这里经过20多年的强排放,形成了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灰场高于地平面13米,粉煤灰储量达1100多万立方米,堪称石嘴山市“第一煤渣山”,成为大武口区的主要污染源。经测算,煤渣山堆放的粉煤灰铺成1米厚的煤渣路,将覆盖大武口1/3市区面积,如果用车拉走,且不说运力怎么解决,堆放地就将成为最大难题。没治理前污水横流,一遇风天粉尘弥漫,是大武口地区主要污染源…[详细]
宝德尔朝鲁岩画群宝德尔朝鲁岩画座落在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新阿米都日嘎查,岩画分布在32平方公里的条带山脉中。主要以凿刻与线划两种手法制作,经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盖山林研究员岩画专家测定(1994.8)以突厥蒙、元中世纪及近现代作品,青铜时代作品极少,但也不能排除在外。虽典型作品在这里不明显,但还是存在的,在制作水平上有一定的提高,但数量上主要发现一些动物的岩画及一些符号,特别是近现代作品居多,方字真言便…[详细]
元代濮府中,有一奇石,据传乃宋代花石纲遗物,高三十尺,广六尺,状如蛟龙,张牙舞爪,名为“蛇蟠石”,就是现在这里的舞蛟石。当年,赵孟頫在濮府闲居时,仔细欣赏过“蛇蟠石”,并在奇石下方的平整之处篆书两字:舞蛟。明人黄玠曾与蛇蟠石有一面之缘,并赋诗以记其趣。黄玠,元代重要的诗人之一,是赵孟頫的忘年交。他游历濮院,应与赵孟頫有关,因为他知道赵孟頫生前在嘉禾永乐市有个知交濮鉴——彼时,尽管赵孟頫与濮鉴早已归…[详细]
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位于城内疏属山扶苏墓侧。1998年建成对外开放,为仿汉悬山式四阿顶式建筑风格,由门屋、展廓、展厅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89平方米,气势恢弘,古朴典雅。展馆描述展馆两侧为砖石围墙,居中为铁栅式大门,上为巨型横额石雕“陕西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大门两侧则是石雕楹联“贞石今留汉文化,精雕长忆古工师”。横额与楹联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亲笔题书,笔力遒劲,典雅隽秀。由大门进入,便是“…[详细]
介绍: 庞贝柱(即萨瓦里石柱)是亚历山大城的城徽。驱车离开高楼林立、敞亮整洁的海滨大道,向城市西南方向驶去,进入老城区,尾随着轰隆隆的有轨电车,在石砌马路上慢慢蠕动,不一会来到一座高墙,进入大门,一片荒凉的高地上一根巨大的擎天柱闯入眼帘,它就是闻名遐迩的萨瓦里石柱。沿着右侧小道走到柱基台阶,拾级而上,仰望柱顶,只见它直插云霄,好似行将倾倒,颇为吓人。“萨瓦里”,阿拉伯语意为“桅杆”。据说,阿拉伯人…[详细]
长湖,一个把人逗得很眼谗的高原湖,静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修长的湖面犹如一位靓丽的少女,楚楚动人。长湖位于石林县城东南18公里,距昆明市区约120公里,湖长约3公里,宽仅300米,湖面呈长形,状若卧蚕,又似新月,得名长湖,因其深藏丛山密林之中,又称“藏湖”。长湖是民间传说中阿诗码的故乡,而且在电影《阿诗玛》中也有许多镜头是在长湖拍摄的。因此,当地人把长湖看成是神湖。长湖为岩溶湖泊,因地质断裂作用而…[详细]
铺沟石窟北朝嵩县田湖镇铺沟村现存7窟。东部6窟自上而下错落毗邻,高1.55~1.7米,深1.11~1.7米,宽1.15~1.6米。西部1窟,俗称六郎窟,平面近方形,高5米,宽6.6米,正面佛像,高1.8米。7窟造像,面部丰满而稍长,深目高鼻,两肩平方,衣纹流畅而多褶,应为北魏晚期作品。铺沟石窟是当代命的名,它原来的名字已不可考。它的确切创建年代,由于缺少碑刻题词和方志金石记载,今也已难考。从现存的…[详细]
九龙岩石刻位于东安县芦洪市镇东一公里的九龙岩,有北宋至清各种名人石刻43方,宋刻达30方。最早的一方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东安县令张太年所题,距今已1100多年,记载了镇压农民起义(“平将寇”)和“芦洪置司”的重大史实,对研究东安政史和建置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补史价值。北宋著名文学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王安石变法主要参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曾布,南宋抗金名臣、经学大师胡寅以及众多官…[详细]
目的地介绍石塘路村座落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水库西部,交通便利,距密云县城25公里,全村176户,507口人,从业人员350人,占全村人口的69%,全村90%以上的人吃旅游饭。在旅游发展方面,石塘路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而这一优势是石塘路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旅游业的发展给石塘路村注入了生机,旅游业促进了石塘路村的经济发展,2003年石塘路村经济总收入480万元,人均收入41…[详细]
通古尔生物化石产地通古尔生物化石区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赛罕高毕苏木东南15公里处,通古尔已陆续出土了78科59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著名的铲齿象、恐龙化石。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中亚考察团在此地进行了考察,中国科学家和科学考察团也相继涉足这里,发现了许多哺乳动物化石。主要有通古尔单沟河狸、通古尔笨河狸、德氏半熊、戈壁锯齿象、谷氏铲齿象、戈壁安琪马、蒙古链齿猪等。此外,还有丰富的腹足类等无…[详细]
鸿庆寺石窟,位于义马市东郊7公里处的石佛村,共有六窟。第一窟:平面长方形,有中心柱。西壁刻佛传故事,上部刻绘释迦在菩提树下,一手支颐,神态安详;下部是两位妃子及宫女劝释迦不要出家的情景。南壁刻一佛坐莲座上,两侧各有两菩萨。北壁中间刻浮雕“降魔”变图,10余个魔鬼,手持利器,向佛进逼。两侧各刻一龛,龛内有佛和弟子菩萨,龛外有兽。东壁刻有高大的城楼,上下有菩提树和身着长衣的人群。中心柱上有佛、鹿及执伞…[详细]
解放前,扶余县有大小桥梁14座,其中石桥1座,木桥13座,另有涵洞6处。这些桥梁、涵洞除万善石桥外,其余都已年久失修,不能使用。 万善石桥位于长春岭镇西9公里石桥乡的石桥村东头,是连接扶三北线的交通要道,横跨夹津沟子。夹津沟子北通松花江,南达集厂、南天门等地。每遇雨水增多,沟水上涨,水流湍急,虽有木桥,但往往坍塌,不能经久,故行者苦之。当地民众纷纷上疏,促使县衙提倡“募集善资,修筑石桥”。建桥始于…[详细]
扬州石塔寺 提到石塔寺,会随之想起唐代王播“饭后钟”的故事。据《唐摭言》载,王播少年孤贫,寄食于惠昭寺,每当吃饭钟响,王播即随僧斋粥。日久诸僧厌怠。一日,僧故意先餐,然后敲钟,播往,饭事已了。乃于壁上题诗二句:“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后王播离寺他去,发愤攻读,于贞元年间中进士,出任淮南节度使,开府扬州。重访惠昭寺,见当年壁上题诗已笼之碧纱,对世态炎凉感慨至深,又续题二句:“二十年来尘扑…[详细]
三国时期,这里曾是一处采石场,经历代能工巧匠的不断开凿,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千百年来,随着宗教的介入,文人名流的渲染及后人的开发,现已形成天工大佛、炉柱晴烟、七星岩、八卦台、文昌阁、蚕花洞、莲花听音等景观。“天下第一石”的“云骨”石,历代誉为“石魂”、“绝胜”,“巅若戴笠,足似立锥,上丰下削,自有一种奇异和惊险。青石丹书清光绪初年镌刻“云骨”两隶书大字,字比人高,字体刚劲…[详细]
石评梅祖居(第五批省保)时代:清至民国地址: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石评梅祖居所在的小河村是20世纪20年代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著名作家、诗人石评梅女士的祖籍故里,石评梅女士短暂的生命光彩照人,她与我党革命先驱高君宇的爱情故事凄美动人。小河村石家祖居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有270多年历史。石评梅祖居初为石显玉家所建,坐落在小河村南口的西山坡上,坐西朝东,背山面水。院落布局呈阶梯状分布,从下而上是大…[详细]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乡刘家庄附近,其南60米处为梁武帝萧衍修陵。萧纲系粱武帝之子,太清三年(549)五月梁武帝卒,萧纲即位,于大宝二年为侯景所害。次年,元帝萧绎尊为简文帝,庙号太宗,葬于庄陵。陵向东,已平。陵前有萧港,可通陵口镇运河。陵前神道存石兽天禄一,北向,仅存前躯及左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张,足之下连接石板残部,厚0.26米,有双翼,伸颈昂首,翼膊上方有两片羽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