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坐落在丹阳市云阳镇前艾田家村南400米处。萧赜,齐高帝萧道成的长子,继萧道成即皇帝位,改元永明。萧赜是齐朝第二代皇帝。于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卒,谥武皇帝,九月丙寅葬景安陵。《齐书》载:“永明十一年七月上不豫,戊寅大渐,诏曰‘陵墓万世所宅,意常根休安陵(指武帝后陵)未称,今可用东三处地最东边以葬我,名为景安陵’。是日上崩,九月丙寅葬景安陵”。陵南向,已平。陵前存石兽一对。…[详细]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位于丹阳市云阳镇荆林三城巷刘家庄附近,南距其父梁文帝建陵约360米,北毗其子萧纲庄陵。陵东向,三座陵墓由南向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这是齐梁皇帝死后丧葬制度的习俗。萧衍(464—549年),是南朝梁代的建立者,曾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于公元502年起兵夺取帝位,改元天监。太清三年(549年)被侯景幽死,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修陵。此陵为梁武帝及郗后的合葬陵寝。…[详细]
千古要地 中国有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事说的是: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少数人修栈道,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道(即秦栈),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 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褒斜道.历史 褒斜道位于汉中市北50千米,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详细]
位于长岭县前进乡政府所在地福庆长屯南5公里,在东尹家屯西南1公里处,坐落在一条东南-西北走向、长约800米的大漫岗南坡。南100米是一片低洼的沼泽地,东南300米是八宝湖,东北200米处是一条南北向深5米左右的水沟,东500米是城东屯。遗址概况古城呈梯形,方位南偏东50度,四周城墙均为黄土夯筑,夯层厚为10-13厘米。东墙长269米,高1-2.5米;南墙长330米,高1-2米;西墙长253米,高1…[详细]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之东北。处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与梁武帝修陵之间。萧顺之,系齐高帝萧道成之族弟,未即帝位。天监元年(520)闰四月被追尊为文皇帝,庙号为太祖,陵曰建陵。陵东向,已平。陵前存石刻有石兽、方形石础、神道柱、石龟趺各一对。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麒麟独角已残,四足缺失。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天禄双角四足已失,身长3.1米,残高2.3…[详细]
圣水岩位于乳山市冯家镇孔家村西北1000米的尼姑顶东坡。这里山水幽深,林木茂美,岩壁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内流水常年不断,水质清纯,因名圣水岩。据现存于该处的“玉虚观碑”记载,金大定年间(1161~1189),全真道七真人之一的王玉阳在这里搭建茅屋-道行,承安二年(1197),牒敕赐额曰“玉虚观”易庵为观,陆续修了一些道院建筑。崇庆二年(1213),牒敕赐额曰“玉真观”(即万寿宫)。贞祐二年(1214…[详细]
1.华严庵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保护范围:字墙边缘向东外延20米,向西外延15米,南至环山公路外沿,北至坡墙外沿。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2.北山寺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保护范围:东至工商所房屋后壁墙,南至北山寺梯道抵街口,西至李继林屋后环山石围墙,北至粮站仓库围墙。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3.龟碑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保护范围:以龟碑基座为基点,四周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九龙岩石刻位于东安县芦洪市镇东一公里的九龙岩,有北宋至清各种名人石刻43方,宋刻达30方。最早的一方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东安县令张太年所题,距今已1100多年,记载了镇压农民起义(“平将寇”)和“芦洪置司”的重大史实,对研究东安政史和建置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补史价值。北宋著名文学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王安石变法主要参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曾布,南宋抗金名臣、经学大师胡寅以及众多官…[详细]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乡刘家庄附近,其南60米处为梁武帝萧衍修陵。萧纲系粱武帝之子,太清三年(549)五月梁武帝卒,萧纲即位,于大宝二年为侯景所害。次年,元帝萧绎尊为简文帝,庙号太宗,葬于庄陵。陵向东,已平。陵前有萧港,可通陵口镇运河。陵前神道存石兽天禄一,北向,仅存前躯及左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张,足之下连接石板残部,厚0.26米,有双翼,伸颈昂首,翼膊上方有两片羽翅…[详细]
百寿岩石刻又名夫子岩,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距桂林市70祝胗滥州古城隔河相望,桂柳高速公路和桂梧高速公路可达。此地人杰地灵,老人百岁者甚多。百寿岩以其“百寿图”闻名于世。宋绍定己丑年,古田知县史渭在他寿庆之日,特书写隶书大“寿”字,并请百名长寿者各书献一个小寿字,由名匠刻于岩壁两侧组成“百寿图”。独具匠心的是大“寿”字笔划中嵌�100个小“寿”字,一字一体,无一雷同,笔力…[详细]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位于昭觉碗厂乡团结村博什瓦黑的南坡上,与普格县红毛依达乡毗领。西距西昌约50公里,东距昭觉县城56公里。1982年4月初,州委、州政府领导同志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等专家前往鉴定,证明石刻岩画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后来由凉山州文化局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杜耀西、黎家芳、…[详细]
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西南海陲的莲花峰,史称“莲峰海色”,为潮阳八景之一。石刻范围包括莲花峰、尖山、叠石等3处,从宋代至现代共93题。《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题‘莲花峰’三字书其上,”自此之后,历代宦仕到此凭吊忠贤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的题刻,是研究潮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题刻有:宋代文天祥题刻“莲花峰”,行书,刻石为6×1.…[详细]
1.胡尔包字库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保护范围:字库四周边缘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2.玉井寺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保护范围:石刻标语四周外延8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3.石匣子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保护范围:标语崖壁顶端向北外延5米,向南外延8米至对面崖壁处,向东外延10米至浮图关寨门处,向西外延30米至村民李国富住房。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4.黑坑…[详细]
灵源箐又名观音箐,位于永胜县城东郊壶山西麓,是滇西名胜之一。清代永胜黄恩锡进士有诗云:“览胜灵源活,凭栏眼界空;窗开山色里,人坐水声中;径湿疑飞雨,林寒不借风;夕阳樵客至,担插野花红。”这里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尤以宋代摩岩石刻观音像闻名遐迩,现已列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人步入寺区,迎面所见是凤凰展翼似的慈云坊,潺潺急流的乌龙池,古木蓊郁的香炉峰。走过观澜石桥,便见两山横夹,一水中分,峭壁悬…[详细]
史弥忠墓道石刻位于鄞州区五乡镇联合村王坟山,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弥忠墓道地处王坟山之南麓,坐北朝南,是一处集牌楼、华表、石笋、石羊、小桥、石虎、石马、石碑、石翁仲于一体的大型墓道建筑群,场面气派,气势恢弘。因地处野外,加之发现较晚,目前该墓道石刻除六件石像生保存完整,其余均不同程度的遭到损坏。其中,墓穴约上个世纪70年代被毁。 史弥忠字良叔,号自斋,鄞县人。南宋史氏望族…[详细]
苏仙岭摩崖石刻群由位于苏仙岭白鹿洞东上侧的“三绝碑”、山顶沉香石摩崖石刻、白鹿洞摩崖石刻、景星观摩崖石刻组成,共有石刻20余方。“三绝碑”,位于白鹿洞东北40米天然石壁上,高52厘米,宽46厘米,行书直列阴刻,计11行,81字。“三绝碑”碑文周围有许多古代石刻,因风化剥蚀难辨。“三绝碑”旁有陶铸《踏莎行》石刻,1981年重刻,汉白玉,扇形,高72厘米、宽1.7厘米,陶铸词并序,周达书,序9行,10…[详细]
在南凌云路南段,露岩峭壁有摩崖石刻。内容为梵文音译嘛呢叭咪哞,为佛教密宗语,即-教六字真言。计长6米,高1.2米,年代无考。新筑平台,置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达蓬山摩崖石刻由佛迹洞摩崖题刻和秦渡庵画像石刻组成。佛迹洞位于达蓬山磨坊岗南部,洞口朝西南。洞深10米,宽5米,洞南壁下部留有一只硕大的天然左足迹,此足迹与普陀山“观音跳”的右足迹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传唐天宝元年,僧达慧在洞中结庐修行时发现此…[详细]
万华岩摩崖石刻群位于郴州市北湖区万华岩镇万华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万华岩洞内留下了大量的宋代、清代石刻。其中立于清咸丰十年(1860)三月的《坦山万华岩叙》碑,高1.5米,宽1.00.3米,碑文800字,楷书,字迹清晰。记载了太平军攻入郴州和退出郴州的时间、地点及当年太平军犯郴及当地百姓抵抗的情况。万华岩西瓜节万华岩西瓜节自2000年由万华岩风景区成功举办以来,已成为了当地的新民俗,并定于每年7月…[详细]
陵口陵墓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陵口陵墓石刻南朝丹阳县陵口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口石刻 丹阳陵口镇东有一对高大的石麒麟,此处就是南朝齐,梁两代陵区的总门户,称为齐梁陵口。陵口现在仅存一对残损的石麒麟,东为双角天禄,西为独角麒麟。两只石兽相距约百米,中间隔着一条小河。陵口石刻为现存体积最大的南朝陵墓石兽,长、高度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