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

    “八百洞天”石刻

    “八百洞天”石刻位于奉新县赤岸镇华林村湾里组浮云山腰的李八百洞口的一块花岗石壁上,为宋代石刻。石壁下方有一洞,“八百洞天”阴刻楷书,两行直刻,每字长0.25米,宽0.2米,左下方分五行署“蜀士李八百自夏后戊戌隐此,大宋癸亥嘉泰三年,五千八百三十六年闵敬中题”。石洞传为李八百修仙之所。李八百,名常真,蜀人,生卒年代不详,其自称年八百岁,或云日行八里,故称“李八百”。“八百洞天”石刻对了解当时的宗教在…[详细]

    罗银寨摩崖石刻

    罗银寨摩崖石刻 位于阳春市河塱镇罗银寨石山崖西侧。题为《留石亭记》。面向西,高1.4米、宽1.3米。直书楷体,阴刻12行,满行23字,共计258字,每字0.07米见方。石刻四边阴刻云雷弦纹和直线通边,通边宽0.05米。石刻记载着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总督、巡抚、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陶谐,总兵官征蛮将军咸宁侯仇銮莅镇两广,镇压阳春西山少数民族的时间、路线和人数等。民国《阳春县志·艺文…[详细]

    仙公山摩崖石刻

    仙公山摩崖石刻年代:宋~清座落地点: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仙公山简介:现存宋以来摩崖题刻十八方,有王十朋、朱熹、陈玉辉、张瑞图、陈大玠等人的题刻,其中以张瑞图《禅鸡塚碑》碑刻最为珍贵。是研究南方宋、明、清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仙公山香火分灵到台湾各地,是闽台仙公信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保护范围:仙公山风景区范围内。2009年,仙公山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铜官山摩崖石刻

    铜官山摩崖石刻位于海虞镇福山铜官山。其南麓有巨石,高2米余,宽约5米,呈长方形,两头狭尖如船形,俗称“石船”。上刻《铜官山石船诗》七律一首,明隆庆间洞庭汪氏作,明书法家、邑人严澍于万历间书。诗曰:“闻道岩阿有石船,登临始信不虚传。帆凭老树风前挂,缆籍闲藤雨后牵。亘古未经江面浪,至今犹宿岭头烟。缘何不泛桃花渡,停泊山溪几百年。”因年久风化,字迹已磨损。此处石刻于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详细]

    杨箕玉虚宫石刻

    杨箕玉虚宫石刻位于越秀区中山一路杨箕村泰兴直街60号玉虚宫内。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从文物本体建筑边线外延5米,北至雄镇大街现状路南边线,南从文物本体建筑边线外延5米,西至西侧4层建筑东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东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局部至杨箕村复建房建筑西墙线,北至北侧规划路北边线,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西至西侧杨箕泰兴直街规划路东…[详细]

    泥塘失考墓石刻

    泥塘失考墓石刻位于江宁区上坊街道泥塘湖西村,时代为明代。该失考墓石刻,尚存石马2匹,石人2个。两匹石马相距9米,立于田间,长1.9米,宽0.4米,高1.3米。两石人分南北相向而立,一半埋于地下,南侧石人保存完整,露于地表部分高约1.2米,北侧石人头部已残缺,仅剩无头石人立于田间。石刻除轻微风化及一个石人头部遗失外,保护状况较好。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泥塘失考墓石刻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铁刹山石刻

    九顶铁刹山的摩崖石刻之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增续九顶铁刹山志》记载,总计有54处。大都集中于中峰元始顶下,由上而下分别为天桥洞、云光洞、乾坤洞、日光洞、风月洞。每个洞口,都题有名字。最为著名的当属“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铁刹三千年”“与天同寿”摩崖和“乾坤正气”几处石刻。保护范围:山下“龙头”、“凤尾”石刻所处等高线以上,包括各个山峰。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下25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详细]

    千像寺造像

    千像寺石刻在蓟县盘山千像寺北山坡。相传唐代一尊者从远方挈杖来此,忽见山岩下澄泉池旁有千僧洗钵,近观瞬而没之。尊者在此建寺,并于山坡涧石上按所见千僧刊刻千佛像。现存线刻佛像数百尊,分立式和跌坐两类,2~4尊为一组。立佛头顶发髻,面像丰腴,足踏莲花,高1.5米,宽0.44至0.49米坐佛高1.3米,莲座宽1.09米。具唐代造像风格,为天津地区仅存的摩崖石刻。…[详细]

    “别是洞天”石刻

    “别是洞天”石刻位于遂平县嵖岈山北峰顶的一块岩石上,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题。据史书记载,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三朝元老颜真卿不畏艰险,奉旨前往蔡州(汝南)劝导叛军归顺,被软禁(只允许他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一日,在嵖岈山北峰,颜公见怪石嶙峋,山峦叠翠,不觉心旷神怡,在这里写下了“别是洞天”四个遒劲雄伟的大字,表达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和对国家统一的期盼。后来,人们将这些墨宝刻在石壁上,成为一…[详细]

    连湾山摩崖石刻

    连湾山摩崖石刻 位于珠海市平沙镇连湾山。在该山东麓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氛息”两个大字每字宽0.5米、高0.7米,阴刻行书。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香山知县田明曜所撰的一题纪功石刻,石刻宽2.2米、高0.9米,阴刻楷书,共213字。这两题石刻同属一组,内容叙述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征剿海盗的历史事件。前为标题,后为文字说明。1994年《珠海市文物志》收录该处石刻。199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详细]

    双港桥贞节坊石刻

    双港桥贞节坊石刻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新建镇双港桥村西50米。刻在七星宫后山西麓山嘴岩石上,为四柱三间五楼重檐牌坊式样。用半浮雕。宽3.70米,高4米。明间正中刻“圣旨”二字,额枋上刻“贞节”二字,下刻“旌表陶尔泰妻马氏坊”,柱上刻“缙云知县汤成烈儒学田希伊”及“咸丰十一年(1861年)孟秋三月□日立”。刻于清咸丰年间。据传后人无力建坊,故使用石刻方式…[详细]

    罗田鸡冠山摩崖石刻

    罗田鸡冠山摩崖石刻(含三豸堂,碑刻2块)在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张家村西北鸡冠山峭壁上。面积约60平方米,按凹凸自成3阶,自百上而下镌刻明正统二年(1437)、天顺五年(1461),成化七年(1471)分别为三监察御史张旭、张魁、张学御踢敕令。全楷书.大者盈尺,小度者寸余,字体端正清秀,略有漫漶。原壁上还有解缙题诗,惜早知年村民取石建屋毁去。山后有2石卓立如笏,称为双笏道石。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第…[详细]

    西关口石刻

    西关口石刻位于兴文县九丝镇九丝山左侧的半山腰石壁,石刻呈正方形,高2米,宽2.5米。阳文行书竖列,字径0.09米,字距0.03米,行距0.05米,全文共110字。内容为万历元年(1573)冬,四川布政使冯成能、副使李江等在明朝兵马克九丝城后,登九丝山的纪功勒石。冯成能所撰的书法刚劲、飘逸,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同时是研究人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1981年8月,原宜宾地区行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密云番字牌石刻

    番字牌石刻位于密云县城北部65公里的一座小孤山上,是密云县重点保护文物,在小山的南面石壁上刻有20多组文字,长期无人辨认,1987年经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专家们鉴定:石壁上的番字系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字。其中,有梵文、蒙文和藏文,文字的内容是佛教的“六字真言”,在东山坡上,有一块高2米多的立石,石的东面石壁上刻有一个大型番字,字高1米有余,宽约30厘米,为佛教的“十自在画”,此处刻字的时间为明清时代…[详细]

    西风禅寺及摩崖石刻

    西风禅寺及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国家四A级风景区花亭湖畔。西风禅寺,原名狮子庵,因其左侧有一天然古洞,洞口朝西,洞纳西风,又名西风洞。据《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四十九记载,唐代禅宗五祖弘忍来舒州太湖西风洞坐禅弘法,故西风洞又称五祖洞。唐代大历年间,高僧法智禅师来太湖四面山创建四面寺,建道场于西风洞,自此,灯传不绝。洞外盖石上有座小石塔—寂觉塔,建于唐代,相传塔下藏有古代高僧舍利。禅寺坐东朝西,原有三…[详细]

    鲁田石刻

    时代:清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江西省新建县石埠乡鲁田村简介:该石雕系1985年7月由乡文物保护员朱忠顺、生米镇文保员杨桂喜汇报后,调查发现的。石雕为红石壁雕,雕于门墙内侧。全长7.3米,高4.9米,雕像层厚15公分,雕像列为上、中、下三行,每行雕像又有三个层次,最外导全悬浮雕,全画77个人物、动物,组成郭子仪拜寿,姜大公钓鱼故事,造型准确、生动,刻技精谌,为南昌市、新建县所仅见。…[详细]

    玉岩石刻

    玉岩石刻位于泰顺县泗溪镇玉岩村。题刻两处,相隔4米,字迹清晰。东边题刻:上端横刻“包公墓道”,字长0.27米、宽0.23米;下端直书两行“道理最大,以服天下之人”,“为善最乐,亦为子孙长久之计”。落款“大明万历三年(1575)静山立”。西边题刻楹联一副:“玉岩钟吼水,尖山应洞天”。字长0.15厘米。据《泰顺分疆录》载:“泗溪玉岩石壁,明里人包某镌。楷书,大不盈寸,旁镌万历三年(实为六年)包静山书。…[详细]

    寒山摩崖石刻

    寒山摩崖石刻散落在寒山岭中。寒山岭是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赵宋王室后裔赵宧光买山葬父之所。他守孝终生,并叠石造园,疏泉堆山,筑成寒山别业,形成了集山水、园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建筑,内藏胜景。清乾隆帝六次南巡均驻跸寒山别业,赐诗三十余首。现存的寒山摩崖石刻主要为乾隆御题和赵宧光自题。现已发现的38处寒山摩崖石刻全部拓制完毕,其中包括珍贵的明代首辅申时行、高士赵宧光手书的摩崖,清乾隆帝御碑等。…[详细]

    小歇石摩崖石刻

    小歇石摩崖石刻 位于梅县雁洋镇阴那山灵光寺山门外的粲花馆门前。石高约1.5米、宽约2.5米,石上凿刻李士淳题写的诗。阴刻,楷书,每字约0.12平方米。文曰:“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李士淳,号二何,嘉应州(今梅县)人,明崇祯年间曾任翰林院编修,为明代遗老,对清有不臣之心,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潜归隐居阴那山灵光寺。石刻后侧有李士淳募建的“铁桥”。…[详细]

    牛首山石刻

    牛首山石刻(东汉)牛首山石刻位于连云港市高新区花果山街道牛首山山腰,其西为悬崖,东为大村通向关里的古道。石刻共有4处,分刻在3块岩石上,从南向北排列依次为“吴平里□□□□□”、“□□汉建□”、“建初七年”、“□□吴平□里刘卒吏息地”,刻面朝东,字径大小不均,平均在20厘米左右,刻文释读困难,字体为隶书,笔风古朴雄浑。牛首山石刻为东汉石刻遗存,对研究本地汉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