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联奎墓石刻位于如皋市东陈镇尚书村10组,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戴联奎,字紫垣,生于如皋,乾隆四十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内阁学士、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道光二年卒,赐御葬,按规制建墓。“文革”中戴联奎墓被毁,现完整保存石翁仲四尊、石香炉一只、龙纹牌坊构件一件,石翁仲分别为执剑武臣、执鞭武臣、左飘须文臣、右飘须文臣,为青石质,通高2.56—2.72米,其镌刻粗犷而又工细,面部表情刻划细腻,服…[详细]
海口石城摩崖石刻位于西山区海口街道里仁村,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海口石城,称:“阎辟曲折,层沓玲激,幻化莫测,钟秀独异。”清康熙时著名书法家许弘勋题刻“湖天锁钥”、“云庄”和“五律诗二首”等三方,皆为草书。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窑前抗战到底摩崖石刻位于排上镇排上村窑前组,年代为1945年,类别为其他。2012年3月29日,湘东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60米、南60米、西60米、北7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100米、南120米、西120米、北120米。…[详细]
龙潭涧摩崖石刻位于连云区高公岛乡黄窝村龙潭涧的石壁上,共二处,一为民国辛酉(1921年)新县张恩沛的隶书,一为民国十年(1921年)新县张百川的楷书。二刻皆为诗刻。张恩沛之隶浑厚凝重,张百川之楷工整丰腴,有一定的艺术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齐石刻造像位于武乡县城西北35公里处的北良候村,石刻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立体造像。石像高3.9米,腰围2米,手长40厘米,背北面南,立于50厘米高的石雕莲花座上。石像刻线明显,披巾搭胸,细腰束带。雕线棱角分明,刀法洗炼,在个体石像中甚为罕见,为我国古代石雕珍品。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虞山石刻位于东方市天安乡,时代为元。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为中心,东至电站河东岸约36米果园处,南至陈龙桥,西至电站河西岸沿海滩涂约33米陈龙村委会第四村民小组旱田处,北至陈龙桥往北约82米处,面积7693.1平方米,约11.54亩。…[详细]
永宁寨寨址及摩崖石刻 时代:宋—现代 地址:延安市志丹县永宁镇崾子川村 保护范围:山寨本体。 建设控制地带:北至川旦路,东、西、南至洛河边。2014年,永宁寨寨址及摩崖石刻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山岭摩崖石刻 位于阳江市江城区北山烈士陵园内。宋、明历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观赏游览,抒怀题咏,镌刻于石。现存石刻6题。其中有宋代《恩平歌》、《陈蕃诗》、《熙春亭诗》诗刻及“瑞禾”题字等,还有明代《塔冈纪兴》、《瑞石捧月》等题刻。除少数字迹漫漶外,保存尚好。…[详细]
观山摩崖石刻位于浒墅关经开区观山南麓,观山公墓范围内。观山是阳山的一支,山上巉岩壁立,摩崖题刻极多,南麓山壁上有明嘉靖石刻“仙人洞”、“来鹤峰”、“积翠峰”等,还有清代道光时期的“管山”石刻等,大多是点景题字,字体各异,笔力遒劲,是研究明清书法艺术的极好资料。…[详细]
两岭口摩崖石刻在两岭口村东北阿牟院遗址,东侧的一块长4.5米、高2.5米的巨石上,雕刻石龛54个,佛像56尊,左侧刻有“大定十一年(公元117年)岁次辛卯”,是河北省首次发现的有具体纪年的金代石刻,为研究金代石刻艺术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标尺。…[详细]
亚沟摩崖石刻像,在阿城市亚沟东2.5公里的石人山西麓崖壁下部,现存摩崖石刻,男女两像,如夫妻并坐。左幅为男武士形象,高1.85米、宽1.05米,是个典型的女真人形象。右幅为头戴帽子,双手合袖,盘膝端坐的女真贵妇形象,为金代早期的石刻艺术作品。…[详细]
东坡诗石刻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时代为明万历35年。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本体边缘为界,东面向外延伸50米至橡胶园,南面向外延伸50米至省文物保护标志牌路边,西面向外延伸50米至油茶园,北面向外延伸50米至槟榔园小石头。…[详细]
盘龙石刻蒙顶山山脊东侧,有一木结构六角亭,内塑有一长13.4米长,由40块石墩雕刻而成的石刻盘龙,造于明代,刻工精湛,造型生动,并镌刻有218个造型不同的龙字。2007年6月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盘龙石刻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簸腻中越界线告示摩崖石刻位于马关县夹寒箐镇新堡寨村委会簸腻村小组东南面500米的隔界山山脚的一天然石壁上,年代为清雍正四年(1726年),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大簸腻中越界线告示摩崖石刻为马关县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11年7月(第二批)。…[详细]
金刚经碑及石刻位于蒲江县鹤山镇,年代为唐代。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是“文物陈列室,东21米至花台,东南至老年活动室后院墙,南27米至围墙,西以后至墙为界,北边14.5米至围墙”。…[详细]
“普水”石刻 普水”石刻位于江达县同普乡,国道317线附近山壁上,距离江达县城14公里。据《同普县志》中记载“县治所前有小河一道,原为无名之水,自设治定名普水,蜿蜓东下,流入金沙江”,据此“普水”石刻可能是清末民初同普首任知事张以诚所为。…[详细]
留元刚石刻(又名:元公碑)为南宋名人留元刚于嘉定十一年(1218)题字、十二年(1219)刻石的摩崖石刻。留元刚石刻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红星村香城林场东2里田尾村山间田垅中,刻于一块天然花岗岩石一侧,为南昌西山著名的摩岩石刻。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寺峧石刻:位于武安市石洞乡南河底村东南佛峪山南侧的断崖上,刻于宋代,为佛教产物,它秉承北齐、隋唐时期造型风格和雕刻艺术,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为研究我国古代的雕刻艺术及佛教传承提供了详实资料。寺峧石刻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保和庵摩崖石刻:位于当涂县石桥镇谢公行政村东角自然村包子山上保和庵内。时代为宋代。2017年7月28日,保和庵摩崖石刻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本体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遗址本体外15米以内为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