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石塔寺 提到石塔寺,会随之想起唐代王播“饭后钟”的故事。据《唐摭言》载,王播少年孤贫,寄食于惠昭寺,每当吃饭钟响,王播即随僧斋粥。日久诸僧厌怠。一日,僧故意先餐,然后敲钟,播往,饭事已了。乃于壁上题诗二句:“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后王播离寺他去,发愤攻读,于贞元年间中进士,出任淮南节度使,开府扬州。重访惠昭寺,见当年壁上题诗已笼之碧纱,对世态炎凉感慨至深,又续题二句:“二十年来尘扑…[详细]
万佛石塔,原名禅师塔,座落在吴县市镇湖西华装饰的西泾村(西京村)。它面对太湖,隔湖与光福窑上山相望。坚固耐用太湖水患多,而塔是佛的象征,佛是威力无比的化身,为了消灾镇邪,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始建该塔,作为镇湖之物。 在明朝成化年间,高僧昕乚将塔进行了洗刷整修。由重建至今,已经历了692年的风风雨雨了。 塔由石灰石石块砌成,作单层造。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详细]
洞山寺位于慈溪市掌起镇任佳溪村,地处灵绪湖南缘的崇山峻岭间,据《镇海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初,北宋祥符中请额曰“幽栖洞山”,清乾隆八年僧觉性重修。另据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洞山寺田山碑》记载:“寺创建于三国赤乌年间。”洞山寺石塔位于寺北的岗阜上,为楼阁式六边形仿木结构。塔原有基座,共七级,今残存五级,残高4米。塔身用石块雕凿层层砌叠,逐级收缩,每面刻浅龛,内雕菩萨或佛像,或袒胸和…[详细]
普照大禅师石塔:石雕喇嘛塔。是开山主持佛光普照大禅师的迁化灵塔。为嗣法门人佛心妙觉大禅师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29)二月十五日所建。纯石结构。五层,通高4.9米。塔座和塔檐为八角形,塔身为鼓形。塔基由双层须弥座构成。下层须弥座大半没入地表之下,仅露八角形的上枋,上刻伎乐飞天。上层须弥座的束腰部分刻四个壶门,每门内各刻一只卧狮,壶门之间刻饰牡丹花。下枭刻覆莲一周,上枭和上枋雕刻单瓣仰覆莲两层,每层八…[详细]
南开中学近代建筑群,位于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重庆南开中学校内,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津南村、运动场、图书馆、水塔等多个文物点。在重庆南开中学西北角,有个始建于1936年的仿北方四合院的小型建筑群,以“天津南开”意思命名,被称之为津南村。1936年,张伯苓在沙坪坝创办南渝中学。抗战爆发后,张伯苓率天津南开中学及南开经济研究所迁入南渝中学,此后国立北平图书馆也曾迁驻于此。抗战时期的津南村,名流汇…[详细]
玄天洞石塔 鹤壁市玄天洞石塔位于盘石头水库库区内的淇河岸边,始建于元朝,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986年1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玄天洞石塔原名玲珑塔,是我省现存最大的一座楼阁式石塔,也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大型青石塔,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天洞石塔坐东朝西,为九级重檐平面四角楼阁式建筑,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高约12米。从二层到九层,每层每壁都砌有横向排列的小佛龛,转角处均刻有姿态各异的力…[详细]
南贾乡石塔位于邢台县南石门镇南贾乡村南。现仅存石塔1座,由塔基,莲花座,佛龛,七层出檐的塔身,葫芦形塔刹组成。塔基为一方形石块,青石质,边长1.4;莲花座为方形,边长1.05米,雕覆莲纹1层,上为石塔主体,佛龛所在,正面为佛龛,高0.36,宽0.29米,龛口上有火焰状石雕装饰,两侧有力士,但头均以被砸。佛龛进深0.55米,内高1.05米,内为一佛二弟子。塔身现存原石雕出檐共7层,村民们后加1层及葫…[详细]
石塔寺石塔位于四川省邛崃市高何镇高兴村石塔寺山门外。该塔始建于南宋乾道五年至八年(1169年~1172年)。石塔寺石塔平面呈四边形,十三级密檐,通高17.8米,全用红砂石雕砌而成。塔下为四方形素面台基,边长5.55米其上为一卷腿几座,边长5.5米,高0.78米,上置双重须弥座,每面各辟壶门三个。须弥座上正中置一方形平座,其上起第一层四方塔身,边长1.84米,高2.9米,塔身上部叠涩8级出挑,与12…[详细]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阳台寺坐落在林州市临淇镇岭后村东北,淇河边的一个土山包上。河中土山称之为台,台上朝南有寺,则阳台寺,而寺在之台必为阳台,这仅是翌新对阳台寺名由来的推测。由林州沿S228一路西南方向行进至合涧镇,然后按路标指示继续临淇方向,西南偏西方向至临淇,正西方向可到岭南村,岭南村北约两公里则为岭后村,全程约四十余公里,其实这里已经是林州、鹤壁、辉县三交界处了。林州阳台寺始建年代不详,历经战乱…[详细]
玉台山石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阆中市保宁镇北的玉台山山腰,为覆钵式喇嘛塔。塔高8.6米,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塔基为四方形,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上大下小长圆柱体,内刻一佛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有石雕八力士举刹身。刹身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塔顶为一焰纹状圆石。石塔雕刻精美,除局部风化外,基本保存完整。玉台山石塔无确凿建筑年代,根据其形制特征,推断为唐代所建。玉台山石塔的人物…[详细]
大辛阁辽代石塔位于永清县城西大辛阁村南。现通高六米。为八角密檐式实心塔,汉白玉质。由座、身、檐等部分组成,塔刹已缺佚。据清于敏中等编撰的《日下就文考》载:“(永清)县西北十五里辛窖村龙泉寺(又名龙演寺)有白石塔。”即此塔。塔底座埋于地下,为八角须弥座。每面束腰处雕兽头,须弥座上有仰莲圆形盘状石雕,莲瓣三重。其上为塔身,亦做相同分布八角形,每角雕出凸棱做角柱,直达塔檐。塔身正南面下部浮雕两扇四抹头球…[详细]
永新镇石塔村距綦江城区22公里,主要有草莓采摘园和香提园2个乡村旅游采摘体验项目。亲亲草莓采摘园:占地约15亩,主要种植甜查理、丰香、佐贺清香、红颜等草莓品种。采用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不使用药物催熟确保绿色健康。草莓上市时间长,从10月底至次年5月均可采摘。香提园:由重庆中益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经营,占地100余亩,主要有“阳光玫瑰”、“安艺皇后”、“金手指”、“夏黑”、“温克”等优质香提。香提…[详细]
理固塔原立于村北寺院,后移村东关帝庙,系唐早期七级密檐式石塔,须弥座平面呈正文形,边宽98厘米,往上逐层收敛,通高3.17米。塔南向开拱券式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俑人,龛额雕铺首兽面,两侧雕青龙,上方门左右外侧雕金刚力士,内侧雕供养人。塔身凹刻化佛29尊,余面线刻缠枝牡丹,塔刹为出莲宝瓶。该塔雕艺精谌,造型玲珑,然久经风雨剥蚀,又经五十年代拆除移用,更著-中-劫洗夷毁殆尽。幸遇乡贤葛国选率众翁妪寻…[详细]
石塔山海拔1611米,与古田县交界,是建瓯四大天柱中的南天柱。顾名思义,山上多奇石,犹如塔群林立,然而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却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登上山顶,首先看到:绿绒铺地,杜鹃似锦,苍松挺立,怪石嶙峋。山上的气候与山下迥然不同,花期迟了一个月。五、六月的石塔山,各种颜色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尤其是那火样的映山红,开得十分鲜艳。你已无法看到单株的花,全都连成片,一株紧挨着一株,一簇紧连着一簇,在红花…[详细]
位于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松卡村,距离西-史上第一座寺庙桑耶寺9公里的雅鲁藏布江边,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均为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的。据说这五座石塔是印度密宗高僧寂护主持雕刻的。这五座石塔自西向东第一座最大,为多边形底座方塔,其他四座大小形状均相同,在5座石塔附近有许多摩崖造像,其中以无量寿佛为主题。自西向东在第一座石塔下处有一无量寿佛像有椭圆形背光,在第二座石塔东面有一莲花生造像,有椭圆形背光,在第…[详细]
东岩山石塔(报恩塔)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英龙居委会东岩山报恩寺内。乾隆县志载,塔建于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又据林氏族谱载,塔建于隋开皇元年(581)。清代学者宋际春的《麟山开皇塔》诗中有“上有开皇砖”句,证知宋石塔前身唐塔为砖塔。三层八角楼阁式石塔,占地面积387平方米,边长4.40米,须弥座高1.20米,塔身通高约13米。须弥座的上下枭浮雕仰莲,上下坊浮雕覆莲,束腰浮雕37只形…[详细]
白石塔,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圭峰山玉台寺内。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中华民国时期被日伪军拆毁,1956年修复。塔东南向,平面六角,为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以白色汉白玉雕造,中间空心,通高5.84米。塔基须弥座施仰覆莲瓣,基周4.6米,六面分雕龙、凤、熊、象、狮、独角兽、麒麟等动物图案。第一层塔身每面设有海棠瓣形大门一个,门楣上施仿木构额枋,刻有仰莲式图案。塔檐刻有莲花纹滴水,瓦当上…[详细]
儒符石塔位于海口市秀英区儒符村前面。这是一座建于宋代末年历世800多年的佛教名塔,系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儒符石塔又称涅盘塔,全用石筑成,古老朴实,巍峨雄伟。石塔通体高2.6米,竖置在高10余米,宽7.6米,长7.68米的高大的台基上。塔分5层,由23层石头筑成,呈四角形。第一层内龛供奉石雕像一尊,檐角飞起,基座为金字形。塔顶设有一亭,亭内陈设着菩萨和武将神像,置覆钵和火焰盘轮等。塔基背面设台阶…[详细]
介 绍 下寺石塔位于房山区张坊镇下寺村北3.5公里处。始建于唐代。 石塔坐北朝南,方形,高3.7米。通体采用汉白玉石制成。基座用块石垒成。中间用四块厚板石组成方形佛龛。龛的南面设券门。门两侧各浮雕金刚力士,反映出唐代雕刻技艺。自门向里,正面石壁上又一组浮雕:释迦牟尼端坐中间,两侧各有他的弟子1个。这组雕像高0.4米,宽0.44米。佛塞西壁石料脱落,上部是仿楼檐7层,各层檐采用叠涩做法,每两檐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