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寺石塔座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赞皇县城境内嘉应寺村的治平寺内,是一座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的石塔。治平寺石塔始建于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寺院重修,改嘉应寺为治平寺。治平寺石塔是一座石砌雕琢的密檐式实心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通高16.4米,共4级,塔身和塔檐均为仿木结构,以石雕斗拱承托而出。垂脊处雕有佛龛,龛内浮雕有佛像及佛教故事。塔顶部覆以仰莲座,上冠葫…[详细]
石塔石塔(第二批省保)时代:唐地址:沁水县城东70公里玉溪村东庙墙根塔创建于唐,明正统十年(1445年)重修,平面方形,高五层,密檐式,青石塔身,通高6.29米。塔基砌筑三层,中层基座束腰部四周刻建塔缘起并施财人姓名。塔身高3.4米,通体收分,共有五层。塔一层较高,南向辟门,门二侧雕守门力士,拱券上雕飞天坐佛、云彩等。塔室中刻释迦佛、迦叶、阿难及二胁侍菩萨。自二层起塔身显著低矮。各层四面均开尖拱龛…[详细]
滕王亭,位于城北玉台山半腰,现滕王阁景区内,唐滕王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同时建有玉台观,清以来合称滕王阁。建国后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尚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1986-1987年,新建滕王阁和玉台山庄,并配以石坊、石桥、长廊、亭台,开辟为滕王阁公园,园林用地85亩,建筑面积3030平方米,依山就势,起伏跌宕。…[详细]
石塔石塔(第二批省保)时代:北齐地址:榆社县城西北40公里杨家沟村西果老峰据传此地为张果老得道之处,故名果老峰。峰顶有石槽,半山之中有直径约10米的凹地,名为驴打滚。石塔建在峰顶之上,塔身呈方形,通高3.53米,由整块麦矾石凿成,束腰厚10公分,顶略平,分为四层,每层四面雕龛,龛内雕有佛、菩萨、弟子像数尊(自上而下,南北向为三、三、二、五尊,东西向为三、三、三、五尊)。除侍者外均置于平台之上。石塔…[详细]
盘龙寺石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西北志丹县庙岔村东南盘龙寺遗址内。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塔身为六棱形,全用花岗岩分层制作,除塔座外,共七层,通高5.73米。塔座为浮雕仰覆莲瓣形束腰须弥座。七层塔体每层下部均用两层浮雕式仰莲瓣作装饰,每层六角形的塔檐檐角各浮雕怪兽兽头。第二层塔体六个面分别刻有牡丹、佛龛、佛像。三、四、五层六个面各有一佛龛,内刻坐佛一尊。六、七两层的六个面,相间…[详细]
垟坑石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北宋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六边形,现存六层,仿木楼阁式石塔。内部用块石砌筑,表面贴砌雕刻面石。塔下部有须弥座,束腰壸门中雕刻天王、金刚坐像。每层塔身雕出角柱、额枋、槏柱、地栿等;每面中间辟壸门,雕刻莲座、佛坐像等;壸门两侧壁面各雕刻三排六龛小坐佛。腰檐雕刻单跳斗栱,以及椽子、莲花瓦当、重唇滴水等。平座用两批平砖表示。其他各层做法雷同。六层以上塔身已毁。从塔…[详细]
时代:宋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桥镇竹口村龙水山五塔岩寺前。五塔岩石塔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桥镇竹口村龙水山上,建于宋朝,主体建筑为五塔岩寺,不过最有历史价值的当属造型优美、雕工精致的五座石塔。石塔依山就势,前面是悬崖,后面是高山,远远望去,犹如一座空中楼阁。今年3月份,其入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座石塔一字排开,两侧山峰环抱,底临深壑,颇为壮观开阔。“五座塔均为宋代所建。”五塔岩寺的主持陈…[详细]
元南雄珠玑石塔位于南雄市珠玑镇珠玑古巷,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为八角七级实心幢式石塔。全塔用17块红砂岩石雕刻成形后垒叠而成,高3.36米。基座为八角形,置于一古井之上,第一层为莲花座,座上的八角柱体有四大天王像浮雕和刻有“南雄路同知孙朝列重立,元至正庚寅孟冬”等字;第二层至第四层均为莲花座,八角柱体遍刻浮雕佛像;第五层为莲花座,鼓形身刻人头像和莲花图;第六层为覆莲座,八角柱体刻佛像;第七…[详细]
宛山石塔,又称报亲塔、宝清塔,位于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宛山,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二十六年(1574年),当地人顾大栋建。石塔塔心为实心,仿楼阁式,六面六层,底层每面宽2.5米,向上逐层收窄,通高12米。塔心用铁褐色石块砌筑,并用石灰糯米汁拌砂,浇浆灌缝。外部是以青石条块包砌成。因年代久远,塔除正南青石贴条基本完好,其他均开始剥落。1983年,由原无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县文物保护单位。200…[详细]
真如寺石塔位于乐清市盘石镇重石村真如寺前,《永乐·乐清县志》载:“真如院,唐文德元年憎肇法师建。”石塔原有七座,现有四座,高5.16米,单檐,除高度和雕饰略异外,形式基本完全相同,基台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浮雕开框的卷草纹。真如寺石塔六角则用浮雕力士代替角柱,力土或跪或坐,足踏下枋,头顶上枋,从体态到裸露肌肉,乃至面部表情,无不显现负重神态,基座须弥座式,角柱梭形,柱端饰仰莲一匝,上下枭…[详细]
木兰院石塔、楠木楼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文昌中路绿岛内。始建于唐开成三年(838年)。原在西门外古木兰院内,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移建于此,清乾隆再修时增建石栏。1964年大修。塔为仿楼阁式,五层六面,通高10.09米,须弥座各面雕有鹿、马、牛等,座上石栏板雕云龙、莲花图案,从雕饰风格看,为明清时遗构。塔身每层转角处雕圆形倚柱。塔顶六角攒尖式,葫芦形塔刹。塔身一、三、五层南北…[详细]
东吴石塔位于秀屿区东埔镇东吴村,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仿木楼,阁式石塔,七级八角,通高21.54米,底层每边长2.11米,底层正门向东偏北8度,各层对错开门,底层门两旁雕刻武士,每层各面均设龛置佛像。各层塔门额刻有“祝圣伟望”、“古刹嘉馨”、“海上鳌峰”和建塔纪年等文字。石塔须弥座束腰浮雕鸟兽图案,均为精美。石塔造型俊秀,反映了莆田明代石雕工艺水平和造塔特点,是研究明代东南沿海造塔工艺…[详细]
碇步桥头石塔位于泰顺县东溪乡碇步桥头。高约5米,三层六面,青石结构。基座由规整块石垒成,一层龛额横刻“惜墨如金”四字。二层龛额横刻“文光四射”四字,龛内原塑有魁星踢斗像。三层龛额横刻“始制文字”。每层均有仿木结构叠涩腰檐,翼角高翘,翼尾有套兽。每层四周安石柱,柱面均刻有联句。塔刹为葫芦形。清咸丰、同治年间,东溪村科甲蝉联,文风鼎盛,一时考中12名秀才。族人自筹资金,于光绪十二年(1886)建造该塔…[详细]
时代:元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横畈镇湖山村普庆寺南20米该塔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全用条石砌筑,仿楼阁式塔。六面七层,通高约7米。须弥座塔基,六边形,边长0.80米。每层由塔身和塔檐组成,第一层面宽0.40米,高0.56米,腰檐雕刻筒板瓦,檐口饰有勾头滴水,转角处用发戗做法,翼角起翘较高。一至七层均阴刻佛名或菩萨像。塔刹为石质七重相轮。1963年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详细]
沙锅屯金代石塔位于葫芦岛南票区沙锅屯乡沙锅屯村石龙山顶,建于金泰和6年(1206年)。塔为石筑六角五级,高4.69米。用10块石材雕刻接砌而成,置于一块沉积岩的巨石上,上刻“李秦和六年七月”字样。塔座为须弥式,束腰各面均雕一门,门内各雕一兽,神态各异。塔身下雕有莲花座,每面正中有尖拱式佛龛,置坐佛于莲花之上。龛上雕有花纹,饰宝盖。各角雕圆形倚柱。塔身之上用5块雕成塔檐,最上层六角攒尖,刻宝珠塔…[详细]
【五顷寺石塔】位于嵩县城南140公里的五顷寺,现存石塔3座,分属喇嘛、密檐、袖阁三种类型,喇嘛式石塔为六棱形须弥崖,坛子形塔身,圆椎形盖顶。密檐武石塔为琵底座,共5层,重叠而起,逐渐缩小,尖顶,塔身中空,上下均呈六棱形。袖阁式石塔分为四层,塔身中空,平面六棱形,各层门窗设置布局合理对称。此三座古塔形式别致,为唐后期子孙塔风格。五顷寺双石塔类别:古建筑时代:明代地址:嵩县车村镇拜石村…[详细]
南宋阳江北山石塔位于阳江市江城区烈士陵园内。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南恩知州黄必昌创建。是一座仿楼阁式石塔。塔身全石结构,后因风雨侵蚀,塔顶崩坏。据光绪重修石塔碑记载:光绪二年(1876年)举人邓琳等倡导重修时,以砖构筑塔顶。1983年维修时,将清光绪年修建之砖质刹顶恢复为石质。为八角九级,高18.52米。塔身以花岗岩条石叠砌,由底至顶逐层收分明显。塔基须弥座高1.52米,底八角各砌…[详细]
邓峪村石塔造像邓峪村石塔造像(第一批省保)时代:唐地址:榆社县城南9公里的邓峪村造像雕刻于唐开元八年(720年),单层楼阁式,高3米,平面方形,周长3.65米,基座为八角形,周围刻有莲花等图案,塔身中部四周饰以石栏、石柱,柱身刻有二龙戏珠,四面中部刻有大小佛像10余尊,顶部边檐刻有花纹图案,塔身下侧佛座以上刻有“大唐开元八年岁次庚申三月寅朔十五日戊辰云骑尉耿立”。…[详细]
水口石塔位于浙江黄岩区西20公里茅畲乡大田山东坡上。石塔六面五级,各级每面均刻石佛像,形象生动。以石斗拱出檐,亭式顶。底座刻龙雕狮,雕工精美。这里背山临溪,九溪上有大澧小澧二源,清澈可鉴。塔南有将军庙,祀文天祥及杜浒、牟大昌、牟天等抗元英雄。水口石塔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