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峰书院位于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整幢建筑群宏大深邃,面阔79米,进深63.7米,总计5032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前有门楼,侧有养心斋、花楼等庭院五处,院中有院,园中有园。石雕窗花别具一格,厢房隔扇形式多样,屋檐线描丰富多彩,有荷花、牡丹、花卉、人物、飞禽等。据谱牒记载,该栋建筑系教育家、广东廉州太守饶秉鉴(著有《春秋提要》等(《中国人名大辞典》列有其条目))。于明成化年间所建,时为讲学之所,是…[详细]
濂江书院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泰山宫东,又称文昌宫。始建年间不详,相传朱熹曾在此讲学,并题有“文明气象”四字,占地764平方米。现为清代建筑。书院坐南向北,木结构,单檐歇山顶。角檐翘脊,上饰灰塑卷草,下施角鱼。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上层楼前及两侧设楼廊,右侧辟为朱子祠,楼前有小庭院,石砌地面,前有石栏杆、栏板上刻“文光射斗”四字。四周墙垣护卫,现为小学诗堂。前院前短围…[详细]
龙溪书院占地约500平方米,正房一连三进,砖木梁架结构,进深26米,宽23米,高6米,有学舍十余间,大门为牌坊式“八字”门楼建筑,门楼青麻石结构,上下三层,呈塔形,翘起的沟檐,镂空的雕刻与戏曲人物为内容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图案融为一体,展现了古代精美的建筑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水平。清大文学家、戏曲家蒋土铨撰写的《龙溪书院记》给我们勾勒出书院当时的盛况。这座历经240多年在全市乃至全省屈指可数、尚保存完整的…[详细]
桂岭书院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城郊村蕉岭中学内。据《蕉岭县志》(1992年10月第一版)记载,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光绪年间重修,2005年按原貌修缮。1904年丘逢甲在此创办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1914年改为蕉岭中学。坐北向南。为三层殿堂式布局,通一进七间,总面阔25.6米,总进深17.3米,共计房屋12间,占地面积约443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30平…[详细]
洪圣古庙位于炭步镇藏书院村。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建,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重建,1998年重修。坐西朝东,广三路,总面阔18.3米,总进深25.6米,建筑占地386平方米。中路建筑山门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两间8.2米共十五架,前廊三步。前廊梁架柁墩、雀替、封檐板均施有戏曲人物、鸟兽花草等纹饰。虾公梁刻楹联“耋艾歌咏其来已久;樽爵静洁不懈益虔”,…[详细]
云岩镇桂花书院,位于出水岩村庄左边山脚下,书院坐南向北。砖木板瓦结构为一层楼房。面阔一间5米,进深二间10多米,通高约8米,面积130多平方米。左前为大门,中轴线排列,内有天井,课室1间,四面厢房6间,包括宿舍,厨房,杂房等。山顶风火式山墙,扇形瓦珰勾头滴水。四周有窗,以利于学童读书采光。曾有明末遗臣李秉中先生,在桂花书院执教十多年期间,他呕心历血,倾力传播中原文化,为珠岩廖氏培养了大批文人仕士,…[详细]
会文书院初建于北宋,为大观三年进士陈经邦及其兄弟陈经正读书处。陈氏兄弟受业于程颐、程颢,回乡办学,开平阳学派之先声。南宋学者朱熹曾于此讲学,成为美谈。书院由台门、主楼、“棣萼世辉”楼等组成。台门一字形,块石墙基,青砖空斗墙身,灰瓦屋顶。书院主楼五开间二层,屋顶歇山形式,其中底层明间辟格扇门,余设槛窗。梁架形式为分心前后双步梁带前单步、后两个单步,后檐挑檐枋下用吊柱,制度具有地方特色。“棣萼世辉”楼…[详细]
云溪书院位于南海市西樵山白云洞。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简村堡27户文会捐资而建。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修,并改为“字祖庙”,奉祀仓颉(仓颉传为皇帝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世称“字祖”)。二进院落式布局,总面积约496平方米,砖木结构。前殿为抬梁式构架,硬山顶,琉璃瓦面,瓦檐饰砖雕人物花草图案,地面铺砌大方砖。后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构架,硬山顶。天井中置一方形四角缵尖亭。门前廊柱的隶书…[详细]
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旧址—梁山书院位于龙岩市武平县平川镇政协巷。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书院坐北朝南,土木结构,由二进院落和东西厢房组成,占地746平方米。现为武平县博物馆。单进廊院式,左右各一列横屋。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院坪、前厅、天井、正厅。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悬山顶,土木结构。八字门楼,飞檐翘角,气势磅礴,凹嵌楷书题刻,时任知事唐志燮款署“梁山书院”、“光绪丙戌夏月”。因毛泽东曾入住…[详细]
锦江书院位于锦和镇,创建于清朝初期,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建的古建筑,占地1950平方米,原有头门三间、仪门三间、讲堂三间、后堂三间、东文场和西文场各十二间,还建有孔庙、泮池和状元桥。书院是当时汇集学子才俊的地方。1911年书院改为麻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立八中由安徽迁到麻阳,锦江书院又成为八中校址;解放后,政府在此开办了麻阳唯一一所中学,即今第麻阳一中前身。二百多…[详细]
立雪书院的“立雪”出于宋游酢与杨时尊师的“程门立雪”典故。由书画家、收藏家、寿山石案头摩崖石刻创始人游嘉瑞先生创办,位于福州永泰城关风景优美的大樟溪畔,龙峰山上,占地2000多平方米。叠立山崖,青石为墙,琉璃为瓦,卵石铺道,曲径通幽,仿古格局,错落有致,竹林成荫,空气清新,流碧溢翠,枯木逢春。院中设有山川艺术馆,尺一楼,百砚斋,千石印室,耕读亭,道南轩等,极具文化品味。门票 门票15人民币景点位置…[详细]
戴蒙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戴蒙书院位于永嘉溪口,由南宋理学家戴蒙父子和文字学家戴侗共同创办。太子讲读戴蒙辞官回乡后,在家乡创办戴蒙书院,培养士子,由于成绩斐然,宋光宗赐了一方御题匾,上 书--“明文”二字。因此又称“明文书院”。现存的书院地基仍为宋时所建,地面建筑为清代风格,为清乾隆年间重建。房屋的花板等雕刻非常精美。据说当年建造时,光是房屋窗棂、门楣、柱子…[详细]
程子楷书院位于资兴市唐洞街道石鼓村,时代为清。程子楷书院位于唐洞街道石鼓村,建于1905年,为中日式设计,壁瓦结构,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这座书院为程子楷将军所建,是当时众多有识之士满怀“教育救国”的理想,努力提高民族素质,寻求强国之路艰辛历史的真实写照。2018年,程子楷书院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学堂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详细]
在天长镇城内中学门口,正是放学时间,一大群风华正貌的少年笑闹着拥出门口,背后是朱漆大门、古色古香的皆山书院。皆山书院始建于1777年,虽历经风雨,如今依然保存完好,砖木结构,青瓦屋顶,古朴美观。有许多房间如今做了教师的办公室和学生们的宿舍,依然可以居住。院中有1997年“皆山书院”220周年庆典时立的石碑。皆山书院是井陉县的教育摇篮和文化发祥地,孕育了众多的栋梁英才,海内外文化名人霍济光、翟泰丰都…[详细]
紫阳书院原是按灵宝道派“三教合一”道义供奉孔子、释迦牟尼、李耳的观宇,名为“道德宫”,也是名人论道讲学、唱和燕憩的场所。朱熹两次在这里讲学,因其别号紫阳,故时人又称其为“紫阳书院”。现庭院门额上“紫阳书院”四个苍劲的枯笔字,是朱熹手书的拓刻。进门左边的这棵银杏树,是当年朱熹为创杏坛气氛而手植的。庭院内古木参天,枝繁叶茂,元初的四株金桂、银桂、四季桂自东向西排植于庭院中间,金秋季节飘香十里,所以明代…[详细]
上 书-院大门及照壁[三水镇西北100米•清代•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光绪年间(1875~1908),民国初年维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10平方米,现存照壁、大门。照壁砖石结构,面阔12.7米,高11.2米,厚0.5米,上雕塑4幅山水风景画。大门木结构,面阔三间12.7米,进深四间7.1米,通高6.5米,檐柱高4.4米,柱径0.24米。穿斗式梁架,硬山顶。1990年7月…[详细]
鸾塘书院是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据《思南府志》记载:“沿河建书院始于宋代,主授《四书》、《五经》,习八股文‘。主持人称山长,就读者分内外生童,一般每月集中两次上课,其余由生童个人攻读,经费由田租收入和捐款支付。宋绍兴年间(1130-1162年),在城东25千米建鸾塘胜院(现沙子镇明星村鸾塘组),康熙三十二年(1639年)举人朱可熹、朱可颐兄弟就读于此。清雍正年间(1723-1755年)废,石碑…[详细]
书院前身为许氏崇德义塾,清道光十八年(1828年),由许超昆季创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已衰落,同知杨殿才会许氏后裔商议,咨禀上宪,将义塾修整,改额为“金山书院”。民国时,又改为“敬业高级小学”。解放后,定名“石浦小学”。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随父亲在此就读。现金山书院存“敬业堂”主房和后楼五开间一栋。2002年,按(道光、同治)历史建筑风格进行修复。《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把书院辟为“石浦…[详细]
凤鸣书院是清代榆次县学,即榆次的最高学府,其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钱之青设义学于此,乾隆三十一年(1766),称“凤鸣书院”。院名来源于西晋咸宁年间(275-279),荀藐任榆次县令,卓有政绩,有“凤集于榆次”的故事传说。书院内呈园林式风格布局,湖光山色争辉,亭廊楼宇相间,开阔疏朗,林荫掩映,清静优雅,风景独具,是莘莘学子求学读书的理想环境。 景点位置山西晋中榆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