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栅古朴安静的读书处,来这儿倚窗阅读,感受乌镇的人文气息。景点介绍昭明书院坐落在西栅景区内,是南朝梁朝明太子幼年在乌镇读书的地方。如今,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古朴的鱼池、牌匾,书院里面还有一个小型阅览室,时间充裕的话来读读书,也是很不错的体验。题有“六朝遗胜”、“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明代古牌坊,是昭明书院的标志建筑,一般游客都免不了要在此拍照留念。牌坊周围有池塘和古树,可以小憩一会…[详细]
蓬沙书院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林厝村文祠路,称文祠,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69年),是当时兴学育民和教化养民的场所,该书院是汕头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书院。文祠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69年),是在清廷平定外砂王兴顺民变后,潮州总兵方曜到外砂“办清乡”时,倡导并委托外砂秀才陈大义任筹建董事长,历经18年才建成的,是当时兴学育民和教化养民的场所。蓬沙书院与方公讲院相连,构成潮汕传…[详细]
怀玉书院位于怀玉山金刚峰东麓,与玉琊峰相对,为江西上饶古书院之一。宋淳熙十五年(1188),朱熹在草堂讲学,著有《玉山讲义》一卷。陆象山、吕东莱、汪应辰、程珙等均曾在此讲学;王安石、杨亿等留下了诗篇。自此,怀玉书院与当时四大书院齐名。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江西提学副使王宗沐来县视学时,废法海禅院为怀玉书院,由此怀玉书院之名,再传于世。元、明、清各代均有众多名人来此讲学,留有题咏。明万历九年(1…[详细]
鉴湖书院位于湖南桂阳县城西余田舂陵江畔上冲村南。清咸丰十年(1860),乡人倡建于鸬鹚塘(今余田),同治十一年(1872)落成。当时学田948.5亩,年收租谷1741.97石。书院乃西河三镇(即今余田、浩塘、飞仙、十字、古楼、樟木、六合七乡)之文化摇篮。书院前有几百亩青草坪,过草坪为一面阔50余亩的水塘,常有鸬鹚群栖,因此民称“鸬鹚塘”,因湖水常年不竭,清澈可鉴,故名“鉴湖”。光绪九年(1884)…[详细]
茂山书院位于吴川市博铺街道东江管区。晋代楼船将军王睿于晋武帝太康初年创建,后为晋代高梁太守杨芳、宋代观察使耿著修葺完善,元明清历代多次重修。清同治年间,中国首任驻美公使、外交家陈兰彬为书院题写“茂山书院”悬于门额。《茂山书院地址建置录》载:“王睿,字士治,农湖人,家世二千石,博涉群书,素有大志。晋武帝时高方略以来益州贼,造楼船以隆吴子皓,以勋封襄候。后因被谗流寓兹士,欲乡人嗜学乃建茂山书院为著书所…[详细]
陶山书院坐落在韩国庆尚北道安东市陶山面土溪里,是为了悼念李滉(字退溪)的学识和德行,于1574年(宣祖7年)建立的。据说朝鲜中期的心理学大家李滉先生在明宗16年(公元1561),亲自建立了陶山书堂和农云精舍,在此修养身心,研究学问,并通过讲学为国家培养百年大计有用之才,形式上和现在的私立学校有异曲同工之处。从整体上看,陶山书院的建筑风格朴素简洁,恰到好处的反映了退溪本人的生活作风以及研究学术书生们…[详细]
南京惜阴书院 南京惜阴书院为清末南京著名的八大书院之一。惜阴书院由两江总督陶澍于清道光十八年(1858年)所建。这个书院有许多故事。光绪年间,两江总督端方就在南京龙蟠里“惜阴书院”的旧址,建造了前后二幢古式藏书楼,成为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里面有丁丙的“八千卷楼”藏书以及其他许多的珍贵版本。辛亥革命后,江南图书馆多次改名,但“八千卷楼”藏书基本完整。现在“八千卷楼”藏书迁往虎踞路,由南京图书馆古籍…[详细]
独峰书院,坐落在浙江省缙云县的倪翁洞景区内,位于好山山麓,面临好溪(练溪),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学的纪念地。元《仙都志》`明《处州府志》等书载:独峰书院在练金溪西,正对独峰。宋淳熙壬寅(1182),晦庵朱先生持常平节上疏劾台守(唐仲友)未报,八月二十二日巡历到缙云县,倘徉于仙都山,以伺朝旨,有:于此藏修,之语。同时,作《追和徐氏山居韵》七绝一首:“出岫孤云意自闲,不坊王事任连环。解鞍盘礴忘归去,碧涧修…[详细]
紫阳书院--广东省乐昌市秀水镇朱家村.紫阳书院屹立在乐昌市秀水镇朱家村河滩南畔,是当地较大宗祠。此书院于20世纪40年代初建,50年代改为朱氏宗祠。坐南向北,俯视涓流潺潺的辽水,背倚苍翠如黛的仙人顶。据说,“紫阳”为“朱子之学”,大理学家朱熹的父亲朱松曾在皖紫阳山苦读,后朱熹将其作“听事堂”,称“紫阳书堂”,朱氏以此为书院名,旨在倡导先祖学道。祠堂长约30米、宽15米、面积1716平方米,巍峨耸立…[详细]
与大戏楼一河之隔的旗山书院。书院大门悬挂的匾额“旗山书院”四个大字,为我国著名书法家李慧老师所书。书院其实就是今天的学校,从宋、元、明、清逐步发展演变,书院成了今天的学校。所不同的是过去的讲席、教谕、先生,改变称呼为今天的老师。瓮安人民历来重视教育,早在明、清季,就设有“旗山书院”。民国《瓮安县志》载:“今日学堂即昔日书院。瓮邑旧有旗山书院……”。清季傅玉书《桑子述闻》载:“旗山书院在县西北。知县…[详细]
道东书院位于韩国大邱广域市达城郡求智面都洞里,与屏山书院、玉山书院、绍修书院以及陶山书院一起被称为是韩国5大书院。该书院由儒士们于1569年在琵瑟山东部山麓建成,最初取名“双溪书院”,1573年被王赐名“道东书院”。壬辰倭乱时期被烧毁,1605年士林们在现在的院址处将其重建,2007年10月10日被指定为韩国第488号史迹。在道东书院里值得仔细观察的部分是土墙和中正堂讲堂、水月楼以及有着400多年…[详细]
东坡书院宜兴东坡书院,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宜兴丁山买田讲学之地,座落在宜兴西蜀镇蜀山南麓,屋宇四进,总面积为一千多平方米,始建于北宋。始建于宋代,嘉祐二年(1057年),苏东破与同科进士、宜兴人蒋之奇、单锡接席琼林,互相唱和,因向往阳羡溪山之美,订鸡黍之约。以后,苏轼在宋熙宁、元丰年间,曾多次来宜兴观赏溪山名胜。在漫游独山时,他看到此山独立画溪之东,山势似四川眉山,顿生思乡之情,由衷叹曰:“此山似…[详细]
秀容书院,位于忻府区秀容街道南街村秀容巷20号高地。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4),坐北向南,东西151.5米,南北179米,书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最高学府。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改称“新兴学堂”,创山西书院改学堂之首例。秀容书院依地形而建,由上、中、下三院组成。上院为主院,中、下院为书舍。主院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乐楼、过厅和正房,两侧为厢房、耳房、生舍。八角亭、四角…[详细]
位于南城门内东侧的书院门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因陕西著名学者冯从吾讲学的宝庆寺难以容纳,故将其东“小悉园”改建为“关中书院”,成为当时陕西的最高学府。书院坐北面南,院内有大门、二门、允执堂(讲堂)、左右寮房和东西号房等建筑。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在院内西北部建“斯道中天阁”(1965年因漏损拆毁)以祀孔子,明天启六年(1626年)陕西巡抚乔应甲毁书院。清康熙、乾隆时重修,建“精一堂”…[详细]
龙江书院,建成于1840年(清道光庚子年)。是由原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的,当年也是三县客籍人的最高学府。整座书院,分中、前、后三进,面积2000余平方米,大小合计100多间,现存42间,系砖木结构。建国后,政府多次拨款按原貌维修。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会面旧址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来到砻市,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详细]
鹤山书院是现在的鹤山小学,为宋工部待郎魏文靖(魏了翁)创办的靖州学堂。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8)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开禧元年(1205),除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出知嘉定府,以养亲归里,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初,知汉州。历知眉州、泸州、潼川府。理宗初,被劾欺世盗名,谪居靖州,湖湘江浙之士多从之学。绍定四年(1…[详细]
封龙山之阳在元氏境内,早就有登山于封龙山之南的冲动,向往之心源自一个“封龙书院”属地之争的公案,你说在你家,我说在我家,不是宝物没人来争。封龙书院前身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41年,也就是东汉建武17年,是河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至北宋与中溪书院、西溪书院、莲池书院并称江北四大书院,与当时饮誉江南的四大学府竞相媲美。 封龙书院初具规模,可惜去时尚未正式开放,据说汉碑将移至书院,此真可谓是镇院之宝了。以…[详细]
莲峰书院位于石湾区莲子岗丰宁寺侧,是保存为完好的一间规模较大的古代建筑,莲峰书院始建于清初,由康熙年间最后一任南海知县宋玮召集七堡士绅捐资修建作为七堡内五十四个村庄子弟的封建科举的教育场所。据《南海显志》记载:莲峰书院在魁岗堡。石湾园尾莲子岗南麓,康熙五十七年知县宋玮楷大江、大富、魁岗、深村、榕洲、张槎、土炉七堡绅士捐建……现今保存下来的书院碑记亦有记载:南海大魁之间旧有文武庙,在丰宁古刹之左………[详细]
在南岳衡山有两个邺侯书院。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山下的邺侯书院原建于集贤峰麓,为宋宝庆年间(1225一1227)由转运使张嗣可就南岳书院原址改建而成。因为旧书院为李繁纪念其父邺侯李泌所建,故以邺侯为书院名。元至正五年(1345),衡山县尹赵忠,主簿李伯渊等进行重修。明代初年兵荒马乱,书院即全部废圮,明嘉靖十三年(1534)再次重修,遂改名为集贤书院。后不存。另一处是山上的邺侯书院,原址在烟霞峰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