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清代台湾民间教育的重镇,肩负着传承诗书义理的重责大任,道东书院正是昔日彰化和美地方的讲学中心;“道东”意指将迎王道东来、宏扬朱熹之学,其内正殿奉祀朱熹,又称为文庙,为台湾唯一名列二级古迹的书院。书院建于清咸丰7年(1858年),院区占地2500坪,为一座闽氏风格的四合院建筑,龙脊凤尾,殿宇宏伟;建筑格局分前后两进,外有围墙、照壁、半月池,形制完备,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则作为讲堂与祀堂的正殿,…[详细]
连城丘氏书院位于福建省连城县东三里的冠豸山上,在冠豸山巍峨险峻的五老峰下,耸立着一座南宋时兴建的“丘氏书院”。其左有莲峰庵以及庙、寨、池、城、堑、云楼、宣武等景观。书院的门楼为石质结构,古朴大方,门顶前后石匾上镌刻“进士联芳”、“叔侄乡贤”楹幅。工艺精巧,蔚为壮观。彰显了冠豸山景区的“书院文化”一大特色。丘氏书院建在丘鳞、丘方叔侄当年读书的地方。他俩受教于朱熹的高足杨澹轩先生,得其理学真传,叔侄先…[详细]
雷阳书院坐落县城东门,化龙桥附近,为一座清代风格的古建筑群。始名“来仙书院”,清康熙十九年(1680)知县陈柿祚筹资兴建,后任知县狄宽加以修茸,改名为“雷阳书院”。咸丰八年(1858)因兵荒水患倒塌。光绪八年(1882)由知县林调阳主持在县城东隅(今望江中学校址)重建,面积约4000平方米,大门框为石质立柱,两旁有石鼓,门上有林调阳题写的“雷阳书院”四个颜体大字的匾额。大门内,左右两侧为廊庑(教员…[详细]
襄城县有座紫云山,山中隐着明成化帝下诏赐名的紫云书院。明代时紫云书院著称中州,名响全国,成为继宋四大书院之后又一知名大书院;如今,立于山中院内,四周风景如画,访者平静如水,500年的浸润如诗如画。明成化四年(1468年),时任太子太保、户部尚书的襄城县籍人李敏,因母亲故去,回乡守孝三年,在此期间,他经常漫步紫云山,见山色秀丽幽静,就建了三间书屋,读书讲学。成化十八年皇帝下诏赐名紫云书院,就扩建殿宇…[详细]
萝峰下的玉岩书院为南宁进士钟玉岩读书讲学遗址,并收藏有宋代以后名人的题咏和书刻。主要有宋儒朱熹“忠孝廉节”题字,以及相传文天祥手书的绝句四首木刻和清代郑板桥的春、夏、秋、冬四时画竹刻等。一、地理位置概况玉岩书院位于萝岗区萝岗街道办(前白云区萝岗镇)。初名萝坑精舍,辟于南宋宁宗嘉庆十二年(1219年),是当地进士出身的绅士钟启初所建。入元以后,钟家后人钟复昌(一说钟彰义,是否同一人,待考)又予以扩建…[详细]
甘泉书院又名甘泉精舍、紫云书院、衡岳书堂。在紫云峰下,其地泉涧曲折、奇石峭立,人称“衡岳最胜处”。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湛若水(号甘泉)应蒋信之请,偕门人骆光知、周荣朱、黄云淡等讲学衡山,过此叹言:“钟秀之区,无过如此,不可以终吾老乎?”因建书院,有讲堂5间、寝室3间、大门1间、二门3间,又辟甘泉坐石、端默石、甘泉洞、甘泉上洞诸景。其上另建白沙书院,以祀其师陈献章。当时,他曾作《卜筑诗》一首…[详细]
南雁会文书院南雁会文书院位于平阳县南雁荡山风景东洞华表峰下。相传为宋时北港鹤溪陈经邦(徽宗大观三年进士)、经正兄弟读书处。二人受业程颢、程颐门下,为洛学传入平阳之始,其后书院废圮,仅存旧址。现书院为清光绪九年(1883)邑令汤肇熙倡议重建,坐东南朝西北,环境幽雅,风光秀丽,五间木结构楼房,重檐歇山顶,院前有花坛园圃,楼上有坐槛,中县汤肇熙题写“高山仰止”匾额,柱间有孙锵鸣,吴承志等名流撰书楹联。入…[详细]
东山书院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城东山状元桥畔,是广东名校——东山中学的前身。梅州东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当时嘉应(今梅州)知州王者辅任内所建,距今已有二百六十余年历史。建筑占地1642平方米,建筑面积2655.5平方米。书院由主体建筑大门楼,前堂、中堂、后进共三重,两横栋屋组成。东山书院是梅州古老的书院之一,由王者辅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创建,已漫越了二百六十多个春秋。东山书…[详细]
•茅盾幼年读书的家塾,如今是茅盾纪念馆,可在此了解先生的生平。景点介绍立志书院就在茅盾故居隔壁,曾是茅盾先生幼年读书的家塾,现在被辟为茅盾纪念馆。书院中陈列着关于茅盾生平的照片,以及他的作品、手稿和使用过的物品,游人可以在此了解文学巨匠的成长之路。书院前起观前街,后至观后街,是乌镇第一所初级小学,茅盾是当年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如今的立志书院基本保持了当时的面貌,大门的门楣上嵌着“立志”二…[详细]
燕山书院,坐落于北京延庆县千家店镇滴水壶景区内。距离北京市区130公里,是北方地区唯一建在山中的书院。书院四面环山,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山野灌木郁郁葱葱,诸多溪流山泉汇注于此,犹如壶水倾泻。 燕山书院占地面积100余亩,内中餐饮、客房一应俱全。宅院内外,错落有序,小桥流水,清静雅致,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配有客房16间,可同时接待三十人以上住宿。精心制作的以黄花梨为主料,长 5米、宽3米的超大画台,…[详细]
南京崇正书院位于清凉山东麓,与扫叶楼遥遥相望。,为清嘉靖年间督学御史耿定向讲学所筑。又相传地藏王肉身在此坐禅。书院于1980年修复。为清嘉靖年间督学御史耿定向讲学所筑,又相传地藏王肉身在此坐禅。这里原是明代户部尚书耿天台(字定向)在南京做督学御史时(约1544年)修建。耿曾在此讲学,死后书院被毁,耿的弟弟把书院改为祠堂。后来清代一位叫展西的和尚又把祠堂改成了寺庙。 书院依山势分为三进,一殿与二殿…[详细]
地点:石城县高田镇田心村(现高田中心小学院内)年代:清同治十年(1871)鳌峰书院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由乡绅温和羹等人捐资建造。砖土木结构,悬山顶,面阔27.8米,进深23.6米,占地1500余平方米。书院门楣题额“鳌峰书院”四个大字,院内建有魁星阁、讲堂、书舍等建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设小学堂,民国初年改为鳌峰高等小学,1935年设第五区中心小学。中央苏区时,红军后方医院设于此,…[详细]
观澜书院位于湖南省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柏树村铺上组,是当地曹氏之家族书院。《湖广通志》清雍正,《清一统志》皆言,为北宋曹靖所创,曹靖字中立,北宋嘉祐年间进士,郴州人,曾任益阳县令,颇有政声。历代名人皆有歌颂,如北宋名士黄庭坚有《曹侯善政颂》。观澜书院历代曹氏后人,皆有修葺。为宋代曹氏家族两大书院之一,另为灵泉书院。随着曹氏族人的繁衍于清代与各族另有重修的郴侯书院即今之蓼市中学。另一说创立者为曹行锡,…[详细]
闵仲书院在沂水西北部的韩旺镇(现属沂源县)。韩旺东北部有座山叫闵仲山,闵仲书院就坐落在这山上。相传孔子弟子闵子骞和仲子路曾在此读书,书院内有子路的磨剑石和闵子的晒书台。明、清在此设有书院,民国后停办。有诗为证:闵公书院杨光溥人去多年壁亦颓,空闻德行并颜回。侵阶有草遗书带,映雪无人拨简灰。古篆还余幽鸟迹,闲云犹锁故山隈。当年想避权臣召,特地应从汶上来。闵子书院祝植龄浮来古迹几千年,释奠加今属大贤。石…[详细]
青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即公元1831年,是当地绅士李恺德、顾名、张锦芳、韩瑛、刘世保等人倡导修建,是当时兰州地区的六大书院之一。1904年将青城书院改名为“皋榆联立高等学堂”,1931年更名为“皋榆联立青城小学校”,1938年又更名为“榆中县青城小学”。整个书院坐北朝南,形如长条,由山门、前院、中院、后院组成。青城在清代,先后培养出了10大进士,其中皇榜翰林1人;文举23人,武举51人;孝廉…[详细]
龙池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知县江藻主持修建,1929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曾在书院召开小池区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群众大会,在书院设立列宁小学,为市区保留最完整的书院。龙池书院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汪洋村旗顶山山下,园林式建筑,占地1480平方米。分为见龙潭、魁星阁、龙池塔、六角亭、矗磐堂等,均为土木结构,坐东朝西,下书院为二进二侧厅带两护厝土木结构平房建筑,中轴…[详细]
座落在上饶市信州区信江南岸的黄金山上,系江西四大古书院之一。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原名曲江书院,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扩建后改名为“钟灵讲院”。乾隆八年(1743年)在后山建楼以祭祀朱熹,改名“紫阳书院”,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始称为“信江书院”。院内碧翠掩映,钟灵台上耸立的四角飞檐式魁星阁雕梁画栋,花窗青瓦,古色古香。登阁可俯视信江,远睇灵山,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在钟灵台…[详细]
明正德六年(1511)王阳明自龙场谪归,道过辰州,喜人士朴茂,寓龙兴讲寺弥月,与武陵蒋信字道林者往来讲论,题咏山水。进士唐愈贤从游,得闻致良知之学,士人兴起。嘉靖二十三年(1544),阳明门人辰州郡丞徐珊与邑宪副王世隆建虎溪精舍。祠内石刻文成公像,横额书公绝句。隆庆中郡守徐延绶增置学舍。崇祯初,守道樊良枢拓舍宇,更名阳明书院。明末兵燹废。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郡守迟瑞构数楹故址。雍正四年(17…[详细]
蓝田书院坐落丰顺县汤坑镇米街尾。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邑绅丁日昌倡建。蓝田书院平面为院落式布局,均为硬山顶,穿斗式梁架,占地面积645平方米。书院正厅为文庙,左为德政祠,右为崇善堂,厢房厅左右各4间。琉璃瓦盖顶,厅房内外檐采用斗栱、方身石柱,檐缀垂莲。大门壁面光滑照人,各类装饰精雕细琢。门额嵌有“蓝田书院”门匾,门旁立有黑色扁体石鼓,并开有两扇侧门,门坪宽阔。据《丰顺县志》载:“同治十年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