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 石戏台 位于新会市会城城东路关帝庙前。始建于明万历丁酉年(1597年),清中叶重修。戏台分前后台,前台演出,后台化装室,用花岗岩柱,一斗三升斗栱,七架梁,歇山顶,通高7.5米、面宽15米、进深11米。台基仿须弥座,高1米,边角饰竹节纹。两旁设台阶上落。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茹戏台,位于五台县茹村乡南茹村。寺毁仅存戏台,创建及重修年代均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38平方米。戏台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前卷棚歇山、后卷棚硬山顶,七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翘。戏台内后槽明间设屏风。1985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唐代烽火台遗址唐代烽火台遗址位于琼梯木之南、托库孜萨来之北,烽燧以间隔5~10华里的距离一线排列,均系南疆重点县文物考古综合调查组1983年底新发现。所获遗物种类与琼梯木的一致,考古学家认定这几处均为唐代烽火台遗址。琼梯木和这几处烽燧遗址都是古丝绸之路在悬浑河(即今阿克苏河)至据史德城之间的馆驿护卫建筑。…[详细]
在睢县北湖的东北角上,有两个小岛,北边的叫骆驼岭,南边的叫望母台。二者都是宋襄公留下的遗迹,距现在已有260O多年的历史。要说清二者的由来,必须先从望母台说起。望母台世传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所筑,故而又名襄台。据《睢州志》载:“襄台在旧城东北隅。为宋襄公所筑,或日为望母而筑。即《诗》所谓赋《河广》者也。”(见清光绪十八年《睢州志》卷一第十二页)这里所说的《诗》,即为《诗经》。在《诗经?卫风》中有…[详细]
卧龙台寨位于荥阳市庙子乡环翠峪行政村贤孝山顶,寨南北长750米,东西宽约250米,寨墙依山而建,用不规则的青石块对错垒砌,全长1695米,呈长方形,高7米、宽2米,有东、西、东南三个寨门,皆石拱券门洞,东门保存较好,西、东南门保存不太完整,门额上均有清代咸丰年间题额,石寨保存较好。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介 绍: 龙光台位于腾冲城西,叠水河瀑布一侧的小山上的一座古寺,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后来,著名的守边将领邓子龙又重新修建,孤峰飞阁,风光绚丽。 云南保山…[详细]
巴勒根迪古炮台巴勒根迪古炮台位于县城以西140公里边防公路南侧。建于十九世纪中叶,为阿合奇县柯尔克孜义军反击阿古柏侵略所建。炮台规模宏大,结构坚固,两端为炮室,中间为掩体兼指挥室。炮台依北山而建,东南西三面是平滩。此处是通往契恰尔、科加尔特、巴勒根迪三处山口的三岔路口,实为一台镇三关的军事设施。…[详细]
鸣门最值得一看的是涡流。涡流是海峡两侧的濑户内海和纪伊水道潮涨潮落时,两个水域之间因会产生1.5米水位落差,从而导致高水位一侧的潮水快速灌进海峡而引起的现象。春天到秋天的大潮时节,会产生时速达20公里以上,直径超过20米的巨大旋涡。从鸣门公园内的千叠敷了望台上可以观赏轰鸣旋转的涡流和奔腾而泻的潮水。…[详细]
又叫瞻紫楼。传说是函谷关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察天象之地。“紫气东来”这一成语源出于此。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兰》诗中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之句。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唐时在上面修建了3丈多高的“瞻紫楼”。此楼民国年间毁于兵火。现在所能看到的是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筑。…[详细]
平型关过街戏台,位于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中。坐南朝北,南北长8.7米,东西宽8.1米,占地面积70.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戏台石砌台基,基高2.4米,中部辟门洞,南北贯通,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构架,单檐卷棚顶。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五佛台: 与香炉石东西对峙的那一字排开的5座柱状石峰,与香炉石在同一地貌面上,系同一安山岩积层被侵蚀留下的冰缘柱峰,后被雷击,中间形成裂缝直通地下,异常雄险,从侧面看像鸡冠、狼牙,走近看则象五根手指,直插天空,远看则象五尊大佛正襟危坐眺望西方,故名“五佛台”。 …[详细]
宫家岛烽火台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只楚街道。年代为明。2013年,宫家岛烽火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编号4-059-1-059时代:明地址:烟台市芝罘区只楚街道宫家岛村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文化堆积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详细]
散落在祁门县城西新安乡、闪里镇汪家河、文闪河流域,共有11外古戏台,为明清以来各时期所遗存,是我县古代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部完整的徽州舞台史及实物例证,其精美的雕刻,独特的建筑风格,完整的木制构建,是研究祁门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徽州建筑艺术的造诣和成就,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详细]
舒啸台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代著名学者、莆田人黄仲昭,在九仙观主编《八闽通志》,花6年时间,成书达87卷,这是福建第一部全省性的志书。黄仲昭和他的助手,在疲劳时,常在一块巨石前的平地上活动筋骨,呼啸高歌。当时镇守福建的太监陈道,为表达对黄仲昭的敬意,手书“舒啸台”,并让人刻在巨石上。…[详细]
清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讷谟祜陵废墟 位于东升乡善友屯村莲花岗的一座山丘上,王陵葬此,故名陵山。陵山四周有5座小山环抱,形若莲花,故伯王选茔地于此,死后葬在这里。随将原村名黄善窝堡改名莲花岗。陵园约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伟,建于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1947年陵毁为平地。…[详细]
逍遥石是云台山风景区中红石峡景区内的一个景点逍遥石是红石峡景区内的一景,石高2米多,长3米,宽1米左右,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石头纹理自然,威严挺立,古朴洒脱,堪称大自然的精妙杰作。传说当年庄子曾云游到此,故被称为“逍遥石”。景点位置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景区温盘峪…[详细]
小岗岭电视差转台位于新田县城东面,距城8公里,差转台塔高80余米,直指蓝天。始建于1997年,1998年建成交付使用,总投资230万元。主要承担全县城乡电视节目的传播作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站在山顶俯瞰县城近在眼底,放眼四望,群山耸峙,一览无余。是春观花、夏看日、秋赏月、冬踏雪的绝妙境地。…[详细]
大角山炮台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角山炮台雄踞虎门西岸,与沙角炮台隔江对峙,扼守虎门水道出口,构成虎门要塞的第一道防线。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勇的军民在此与外国侵略者殊死搏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大角炮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鹿颈村大角山。现在的炮台是清光绪十一年(1885)建设的后膛炮台。遍布在整个大角山南北两个山梁,占地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它们分别为振威、振定、安平、安定、…[详细]
黄山炮台位于江阴黄山风景区内,又称江阴要塞。黄山炮台享有“江河门户”,“镇航要塞”之称,自古为军事要地。如今,这里成了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每当中秋时节,江潮汹涌,甚为壮观,这就是江阴著名的八景之一“黄山秋涛”。长江上最大的公路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也屹立于此,可在这里俯瞰观赏。黄山炮台旧址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历360余年。其构筑年代之早,延续使用之长,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为目前全国现存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