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旧址在黄州区禹王办事处太平寺村内。太平寺在《黄冈县地图》上和《黄冈县志》中早有记载:相传是宋朝仁宗皇帝在巡视“平南重征战”时,御船行至夹州(即太平寺处),西宫娘娘临产起岸解怀生一公主,皇帝为了祈求天下太平。将公主起名为“太平公主”,并圣谕在此修建太平寺一座,还御赐《太平寺》金匾一块,西宫娘娘还赐“玉玺”半块。从此,太平寺闻名遐迩,香火盛极一时。…[详细]
太平寺遗址太平寺遗址位于岚皋县晓道乡双喜村晓道小学,清代。太平寺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占地约210平方米,坐北面南,由前殿、后殿和东、西厢房组成,共10余间。前、后殿均为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梁枋施花卉彩画,门窗有花卉木雕。文革时期,前殿被毁,1990年以后,左右厢房又相继被毁。现仅存后殿及碑碣十通(其中有6通已漫漶)。后殿面阔3间,宽7.02米,进深4.04米,占地29平方米,因上世…[详细]
太平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地处实胜寺南侧百米左右,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原为锡伯族家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由居住在盛京的锡伯族人集资修建,初建之时只有正殿五间,经过历代的维修和扩建,逐步形成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太平寺坐北朝南,有前后两进院落。寺内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八大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在正殿的正中悬挂着“锡伯家庙”四个烫金大字的匾额,是咸丰…[详细]
太平寺塔位于陕西省歧山县县城西端原太平寺旧址内。太平寺塔因建于太平寺内而得名。太平寺塔建于宋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历代虽然屡有修葺,但原貌并未改变。太平寺塔塔身砖砌,为楼阁式八角八层,高三十多米。自第二层起,每层都隐出假窗及栏杆。檐下均饰以五铺作出双抄的斗拱。第二层塔身下设有平座,以上各层只有假平座。平座下所施斗拱较檐下斗拱每面增加两朵。由于整个塔身斗拱繁密,显得特别秀丽、端庄塔身一至七…[详细]
太平寺位于昌图县毛家店太阳村的太平寺,建于1796年的清嘉庆年间。原有三层殿,文革期间被毁。二十世纪90年代重新复建。目前寺院占地3000余平方米,有二层殿,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正门两侧建有钟楼、鼓楼,有斋房7间,僧舍面积近1000平方米。监院1人,出家僧人近二十人,居士十几人寺院外正门右侧有一棵与寺院同龄的柳树,这棵神奇的古树根部空心,在空心内每年自燃几次,每次燃烧几天后自灭,虽然树内被火烧空心,…[详细]
太平寺景点位于潜山县城西北的彰法山。文物古迹是主要游览特点。可参观太平古塔、乔公故址、胭脂井等名胜;凭吊乔公墓、大王庙、烈士陵园。潜山县文物管理所座落本景点,馆藏文物丰富,达1059件。有古新纪晚期,距今约六千万年的“潜山安徽龟”化石;新石器晚期的各种玉器、石器、陶器;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唐三彩,宋瓷等;还有部分的现代革命文物。…[详细]
瓜埠太平寺井位于六合区瓜埠镇保江村,时代为东汉。东汉古井位于瓜埠镇瓜埠山山西,现太平禅寺左侧放生池旁。2009年4月发现,经南京博物馆考古发掘初步论证为,东汉古井。该井内径2.623米,井壁用麻布砖砌成,深约3米,考古发掘出:铁钉、铁剑、陶片及六朝瓷片。瓜埠太平寺井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寺系中国千座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年,南宋高宗曾避难于寺中,名“报恩寺”。至明弘治年间,时值瘟疫流行,凡引用寺中井水者皆无恙,保得平安,故改名“太平寺”。井、拳、殿、石被誉为“太平寺四绝”。太平寺建筑结构仿杭州灵隐寺,有金刚殿、大雄宝殿、方丈殿,左右为纯阳楼、钟楼、鼓楼、汲古亭等古建筑。太平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新篁镇,太平寺系中国千座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南宋高宗曾避难…[详细]
吴堡太平寺太平寺,在吴堡县城北25公里的郭家沟。寺建于山间,景色秀丽。寺下有穿山而过的石洞,故名洞子门。寺内正殿玉皇楼与戏台己毁,现保留后殿(弥勒殿)。该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次间辟直棂窗,明间置六抹隔扇门。屋面坡度平缓,斗拱用材硕大,现状基本完整,为县内保留的唯一古建筑物。…[详细]
太平寺街位于旧城西门里,南起西门内大街(今泉城路),北与西城根街相连,因街西旧有太平寺而得名。明清时期,因东邻的高都司巷尽设钱庄票号,这条街便成为镖局的聚居地。上个世纪中期以后街上的房舍大都为民居。2002年随着泉城路拓宽,除街上的个别小院外,其余全部拆除。…[详细]
太平寺第二次国内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丰顺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由黄埔军事学校派出教官李明光同志在此训练农军,一九二八年在此组织汤坑地区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游伍,积极进行反帝活动。济公殿地处丰顺县城南虎头山,於新世纪初,由佛教善信和海外侨胞捐资兴建。大殿乃仿古建筑,圆柱构架,红墙碧瓦,重檐歇山,斗拱翘角,彩梁画栋,琉璃瓦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