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潭位于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前门1千米处。白马潭方圆258平方千米,状如一口大瓮,且异常圆滑,如鬼斧神工。一条20多米长的瀑布凌空飞下,栽入潭中,浅起串串银珠。曾有人用20根竹杆相连探不到底,是豫西伏牛山区最深的潭。景区内步移景换,潭瀑相连,古木参天,森林覆盖率96%,每立方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57000个,是巨大的天然氧吧。五千余米的步道上点缀着三十多个形态各异的碧池清潭和二十余条气势恢宏的高…[详细]
金龙洞依山傍水,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清澈通透。洞起西北的虎径,有明河潜入,往东南伏流二千余米,复出飞鹅山下,属伏流式的石灰岩溶洞。洞身逶迤曲折,分支多,起伏大,地下河忽现忽潜,已知总长三千米,属大型洞穴。因其形似腾龙,洞内有橙黄或桔红色的沉积物集中分布,呈现金鳞片片,金光闪闪,故名“金龙洞”。洞内游程约1500米,其中600米是泛舟地下湖上,洞中奇景迭出,气象万千。“金盘散珠”、“大金瓜”、…[详细]
六井潭位于五龙乡,嵊泗列岛泗礁本岛之最东侧,面临茫茫东海,怪石嶙峋,崖壁陡峭,惊涛拍岸,是观海上日出、看千舟竞发的最佳之处。介绍清晨,站在六井头边缘,静静等待东方天际发白,海的尽头一轮红日而喷薄而出,映红海面,从脚到头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激动与兴奋。海面上数千艘渔船迎着红日驶向东海,蔚为壮观。沿着新建的木梯,东海第一龙椅矗立一旁。缓缓而下,脚下悬崖峭壁,耳边潮声四起,令人胆战心惊。能让人观赏到奇礁怪…[详细]
属于“新安江四十里画廊”的一个景点。相传汉代张良葬于此处。樟潭古樟,树龄逾千年,高26米,主干径达10米以上,荫地面积1850平方米。被誉为全国“樟树之王”。门票·开放时间30元,由于是村中收的,可以与之谈价交通有班车到深渡,乘船到樟潭,船票4元,船行约一小时。若自驾车,可到樟渡对岸下,而后摆渡过江(1元)。…[详细]
七星潭景区 七星潭源于檀山泉,泉水从麒麟洞涌出至公园正大门,形成七个潭,取北斗七星作潭名,依次为:摇光潭、玉衡潭、天权潭、天玑潭、天璇潭、天枢潭。潭边杨柳井、白象泉清冽甘甜;潭上杨柳笼烟,拱桥雕栏;潭中莲花盛开,游鱼嬉戏。赤松和尚曾泳诗赞道:“那是檀山幽涧水,和烟和月到前溪”。 2003年,政府投资对七星潭景观进行改造和开发,在保护原有景观的前提下,对七星潭驳岸、水景、植被和林相进行改造,增加道路、广场和休息设施的建设,突出开放性、亲和性、观赏性。形成七星潭景区翠嶂清溪、山泉叠瀑、怪石嶙峋、林木葱茏、山花点点、鸟鸣深谷、猿啼幽涧、石壁岩貌、四季有景的山水画卷。…[详细]
龙马潭区渡槽群(加旦湾、永和、豹子岩、黄泥堡、胜利、斑竹湾、万里塘、互助、太阳沟、胜天、群力)位于龙马潭区,年代为二十世纪60-70年代。二○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布为泸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市府函〔2010〕259号)。(1)加旦湾渡槽保护范围:西(端点在鱼眼滩村2组龙溪河10米处)、东(端点在鱼眼滩村2组,团庄子、玉合山往屋基方向5米处)及其余两侧,以渡槽槽基为基线,向外延伸2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向外延伸5米。(2)永和渡槽保护范围:西(端点在鱼眼滩村1组娃儿山方向20米处)、西南(端点在鱼眼滩村3组火星山方向20米下坡处)及其余两侧,以渡槽桥基为基线,向外延伸2米。…[详细]
龙潭楼年代:清座落地点:南靖县书洋镇田中村简介:书洋吕氏祖厝,清康熙二年(1663)始建。方形土楼,高4层,边长16米,每层16开间,四楼四个边角分别建“瞭望台”。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5米。2009年,龙潭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马潭区酒窖池群(三溪、一品留香、五丰、生源、新世纪、醇香源、九月九、红光、古池、五谷香、玉蝉)位于龙马潭区,年代为现代。二○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布为泸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市府函〔2010〕259号)。保护范围:以三溪、新世纪、一品留香、五丰、九月九、五谷香、古池、红光、玉蝉、生源、醇香源酒窖池所在生产车间建筑外缘为定界。建设控制地带:以酒窖池所在生产车间企业围墙为界。…[详细]
原湘潭火车站:位于雨湖区云塘街道。上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开始修建湘黔铁路,湘江建成了几个桥墩,在现湘潭火车站南边建成了火车站。砖混结构。是湘潭第一个火车站。2020年4月2日,原湘潭火车站被公布为湘潭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落马潭复兴桥下的这潭碧水,叫做“落马潭”。为什么把它叫做“落马潭”呢,说起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石柳邓起义时,和坤的弟弟和琳跟随户部尚书福康安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到铜仁来镇压。第二年,福康安因水土不服,拉肚子拉脱了水,病死在铜仁城,时任兵部尚书的和琳便代替福康安做了主帅。一天晚上,和琳行军时经过这断桥,当时桥上只胡乱地架了一些木板,和琳的马一脚踩空,连人带马便掉了下去。见主帅落水,和琳手下的这伙北方的旱鸭子尽管大多不会游泳,也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拼死将和琳救了上来。但和琳被冷水一泡,回去就生了病,不久也病死了。这潭为起义军立下了如此之功,从此人们便把它叫做“落马潭”了。…[详细]
巍宝山文昌宫,俗称龙潭殿。龙潭殿位于巍宝山前山,是前山的中心殿宇。传说龙潭殿始建于汉代,初期是当地的土著民族祭祀龙的地方。清初成为道家的道观,有关圣殿(二殿)、魁星阁、金甲殿、文昌殿(大殿)等建筑,供奉有关圣帝君、文昌帝君等神。龙潭殿以“龙池秋月”的景色和《松下踏歌图》而闻名。在关圣殿和文昌殿之间由地下泉水汇聚为一池潭,称为龙池或龙潭。池中有个六角形的亭阁,叫“文龙亭”,亭子的两旁有拱桥相连,水池的四周镶有雕花大理石栏杆,池旁杨柳依依,池水清澈如镜,环境清幽。每逢月明之夜,月光洒在水池中,清丽无比,被称为“龙池秋月”的美景。古人曾赋诗道:“草草横塘一镜开,碧开青晓见楼台;夜凉风度钟声静,恐有蛟…[详细]
黑龙潭,位于玉溪市西南六公里的甸尾村后龙隐山西麓,为玉溪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观象楼和得月亭,均为黑龙潭的主要建筑。观象楼。在龙潭的东边,座北向南。门楼式,单檐悬山屋顶。面阔五间,通面阔18米,通进深8米,高约7米。楼分二层,左右后三面土墙固定,前面楼上为条形矮栏杆,楼下装方形木方格窗,朴素典雅。楼上栏杆下设有木板长椅,可供游人倚栏观景。上可览流云飞霞,下可观水光山色,次间楼臣各有一画屏。画中人物,形象逼真,姿态传神,具有古代人物画的特色,整个建筑显得古朴典雅,主次分明,结构严谨,气热雄伟具有清代建筑风格。前檐下梁,枋和枋间垫板上画花、鸟、凤凰等图案,楼上正前方一前一后高悬“观象楼”和“挹翠楼”…[详细]
位于五峰山东侧前所办事处,距五峰山两公里。昔称“灵雨泉”雨龙潭,传因求雨灵验而得名,又因泉水滋灌受益而取名“灵益龙潭”,如意潭为地脉泉,泉水从石中喷涌而出,如喷珠泻玉,泉眼处砌成六角形石围,潭侧生一株数百年的稀有树种,人称为佛树,又称龙树,树干从根至每个侧枝长满鳞片,苍皮虬枝盘延复盖泉潭实为奇观。在清乾隆年间建有如,意寺庙,供奉“如意神女”人们终年络绎不绝地来此朝拜,析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传说自建庙镇邪后,孽龙就不敢现形作怪,该地区即很少下灾难性的冰雹。如意潭之所以万古不竭,原因是人们自觉保护该山森林,再加人工植树。林中有一种称“寿星树”的树种,高20余米,直径1米多,这些林木绿荫蔽日,枝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