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花地玛圣母堂(英语:Our Lady of Fatima 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区管理。位于长洲东湾教堂路2号,建立于1952年10月13日。花地玛圣母堂区是一个海岛堂区,服务的范围有长洲的长贵邨、雅宁苑、大石口、天福花园、桂涛花园、大菜园区,南丫岛的沙埔村、大湾村。而南丫岛上的露德圣母小堂(英语:Our Lady of Lourdes Chapel)也属于花地玛圣…[详细]
清光绪十四年(1888),知府朱其懿建于湖南沅州(今属芷江),坐落在府衙西侧(今芷江宾馆范围),是清朝末年湖南最著名的书院之一,与长沙的湘水校经堂齐名,史称湘沅两校经堂。它办学的宗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与湘水校经堂基本一致。它对于发展湖南西部的地方教育,改变边远地区文化落后、十气衰微的历史现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堂整体设计新颖,布局奇巧,风格独具,集学校、花园于一体,是当时沅州古…[详细]
嘉荫堂正门位于尤家弄中段,北门为长庆桥南堍,为柳炳南住宅。柳炳南祖上在北厍有一座宅第,名“绿荫堂”,民国8年(1919年)一场大火把“绿荫堂”化为一片废墟。民国11年柳炳南花白银二万两,购地一亩四分,到同里建宅,为纪念“绿荫堂”,遂将宅名取为“嘉荫堂”。嘉荫堂四进三十二间,环境静谧,建筑精巧,特别是各种雕刻,细腻精致,富丽典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嘉荫堂的正门采用石库门式的墙门,墙门用水磨青砖砌成,…[详细]
崇本堂(富观街18号)位于西宅别业西邻,座北朝南,面水而筑。除第三进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外,其余均为民国元年(1912年)重建。占地面积518平方米,共五进二十五间。1986年7月1日【吴政发[1986]87号】列为吴江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堂名出自“崇哉,崇人之德,本哉,乃根本也”之意。崇本堂原系西宅别业正厅之西的一组偏屋,为顾氏世居之地,后顾氏日趋衰落,则于清末时卖与商贾钱幼琴(三阳田钱…[详细]
徐家汇天主堂位于徐汇区蒲西路156号,是上海天主教三自爱国会所在地。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统二年(1910年)告成,1980年重修。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向东,两侧建钟楼,高耸入云。徐家汇天主教堂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19世纪末,徐光启墓附近地区是上海天主教中心,1906年教会建新堂,1910年完成,即后来的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风格建造…[详细]
在颐和园昆明湖畔。清乾隆十五年创建,光绪年间(1875至1908年)重建。是光绪帝的寝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后,慈禧曾幽禁光绪于此。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三个殿堂原先均有后门,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当时为防止光绪与外界接触,曾砌了多道墙壁,今虽大部分拆除,但仍能见到痕迹。正殿内陈设大都是乾隆时…[详细]
肇东市中华万姓先祖纪念堂是肇东市佛教协会经政府宗教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纪念堂内供奉了11970个姓氏0神位牌(《中华姓氏大辞典》以外又补充一个)。以中国科学院的袁仪达先生在1996年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中正式列出的11969个姓氏为历代姓氏0的依据,以此形式来缅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代英雄和列祖列宗,感染民众,激励民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一股振兴中华,促进统一的巨大力量。试想一下,不…[详细]
东林念佛堂位于香港荃湾芙蓉山。本堂开山于1952年,为定西法师所建。堂处茂密的丛林中,清幽深邃,为专修净土宗的道场。甫入山门即可见创于1970年的东林安老院。1998年落成的大雄宝殿,殿宇巍峨,卷檐欲飞。楼下为大悲殿,供千手观音菩萨像:楼上供娑婆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地藏菩萨,右为观音菩萨,左右壁奉十八罗汉像。大悲殿后,过香花四溢之小庭园,极乐宝殿前石阶旁立莲花柱,殿内供奉西方三圣像,佛像前莲…[详细]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位于科隆市中心,莱茵河畔。由16万吨石头堆积而成的如同石笋般林立的科隆大教堂,从奠基之始直到形成今日之规模,其中所蕴涵的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是其他建筑所无法比拟的。科隆大教堂和它的157米的两个尖顶已经成为科隆这个城市最著名的标志,而且也是众所周知的德国建筑的纪念碑。科隆大教堂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始…[详细]
广灵水神堂,人称“塞外小天堂”。位于广灵县城东南,与县城相连。这里的风景区融林、山、水、寺为一体,由壶山古建筑群、中国名泉水神堂壶泉、泉湖、林地、绿地组成。古建筑庙宇现存为明清建筑风格,寺内存有明清时期的壁画,反映当时广灵县的生活状况,被当地人誉为“广灵的清明上河图”。古建筑内有一座六角七层实心0式砖塔,还有圣母殿、大士庵、百工社、文昌阁、钟鼓楼等,整个建筑紧凑朴雅,小巧玲珑,与壶泉水环饶映衬,夏…[详细]
高氏祠堂位于沩山乡沩水村、沩山盆地西向边沿,北、东、南三面环山,山上古樟杂树环绕,西处于丘陵之间的梯田,顺梯田与丘陵之间的乡间小道即为沩水村级公路,沩水伴公路,流水永不停息注入沩江。高氏祠堂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为950米,周围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古柏青松,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冬暖夏凉,为避暑纳凉、参观揽胜的佳境。高氏祠堂,西距沩山集镇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密印寺4公里,距离宁乡县城76公里,沩山集镇沿沩…[详细]
三河中山纪念堂与中山公园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该纪念堂建于1929年春,是钢筋混凝土土木混合结构的二层建筑,建筑面积476平方米,占地面积7900多平方米,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三河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汇合处之西岸古城内,城外有虎形山,山麓之阳为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国内军阀割据,南北0,内战频繁,列强入侵。孙中山先生为挽救国家危亡,意欲把粤、…[详细]
介 绍 喀山大教堂是根据沃罗尼欣的设计于1801一1811年建成的,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当时帝国风格的特征。教堂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有一个呈半圆形的柱廊。柱廊的后面露出高达70米的教堂圆顶。 建筑师在设计这座教堂时遇到不少困难。其中之一,就是东正教要求教堂必须面向东方;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教堂只能以它的侧面对着主要大街。建筑师们采取了把侧面设计得十分壮观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人们一看气度非凡的柱…[详细]
说起上海的教堂,一般人首先能想到的不外是著名的徐家汇天主堂。作为中国一座典型的按西方建筑方式建造的教堂,它那直冲霄汉的哥特式双尖顶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作为上海目前最大的教堂,同时也是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更由于地处主要商业中心地块,徐家汇天主堂吸引了无数惊羡赞叹的目光。然而,回溯以往,悄悄探寻天主教在上海尤其是开埠以后传播史实的根底,我们才知道,目前尚存较老的天主教堂,应该是现已湮没在南市大…[详细]
三一堂坐落于风景如画的鼓浪屿上。19世纪时,鼓浪屿人口较少,岛上一直未建教堂,仅设有供外国人使用的小型礼拜堂,直到二十世纪初,鼓浪屿才建起了新礼拜堂及福音堂两所教堂。但随着厦门新街、竹树、厦港三堂的信徒陆续到鼓浪屿定居,如遇上恶劣气候,三堂的信徒便无法乘船到厦门,而两所教堂规模小,容纳不了这么多的信徒,于是三个堂会的信徒决定在鼓浪屿建立教会。在教堂未建之前,信徒们的主日崇拜借用当时毓德女中礼拜堂(…[详细]
公输堂位于户县城西北渭丰乡祁南村,是国内仅存的“天宫楼阁”整体建筑的一个孤品。据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为了纪念公输般而建,为国内小木作建筑精品。原有大门道、中厅、后殿。现存后殿三间,保存完整,其结构之复杂,雕刻之精湛,堪称鬼斧神工。神堂有楹联:“法堂巍巍雕刻若得公输巧,圣像翼翼彩绘似有道子能”。1990年全国著名的文物古建筑专家单仕元、郑孝燮、罗哲文来公输堂考察,对人间尚有如此建筑瑰…[详细]
时务学堂位于湖南长沙。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冬,湘绅创办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时,蒋德钧“嫌其迹近谋利,乃创为添设时务学堂之议”,次年1月由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领衔正式呈报巡抚陈宝箴批准立案,旋由熊希龄等请两江总督刘坤一拨盐厘加价银7000两为经费,遂建于小东街(今中山西路)。8月,陈宝箴发布《招考新设时务学堂学生示》,定学生总额为120名。11月公布《湖南开办时务学堂大概章程》11条,始招头班学生…[详细]
在“月落两省,鸡鸣三县”的浏阳市东陲金刚镇,有一片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民居,名为“六栋堂”。六栋堂——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由六栋房子组成的建筑群。来到“六栋堂”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边挂有“龙门世第”、“鹿洞家声”,门额书有“六栋堂”的大门。这就是门第标示吧。“龙门世第”,是说这家为皇家后裔。中国汉族有名的皇帝无非是刘、李、赵、朱等而已。这家果然姓李,是唐忠武西平王李晟之后。“鹿洞家声”,则让人有点费…[详细]
圣家大教堂也叫圣家赎罪堂,是由西班牙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高迪设计的,无论你身处巴塞罗那的哪一方,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它。整个建筑华美异常,令人叹为观止,是建筑史上的奇迹。登上教堂顶部平台,巴塞罗那城区尽收眼底。 这是一座充满象征主义符号的建筑,可以说是一部用石头雕刻出的《圣经》。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描绘出耶稣的诞生、受难和上帝的荣耀,代表着耶稣神性的三个方面,布满描述圣经场景的浮雕。按照高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