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位于越南胡志明市堤岸的阮廌街,是一座由越南华人于19世纪建立的庙宇,庙内供奉着被中国东南沿海人奉为海神的妈祖。相传,妈祖于宋代开国元年(906年)3月23日出生于福建兴化军莆田县的湄洲岛,出生时已有特殊征兆:红光满室,香气四溢;出生至满月均没有啼哭过,故取名林默娘。林默娘自童年起即有预测天气的异能,常于海难发生时前往救人,至29岁时于乡间湄洲峰上羽化升天。其后时常显灵,于海滨救人无数,于是沿…[详细]
赤湾天后宫也叫天后博物馆,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村旁小南山下,倚山傍海,风光秀丽。其创建远溯宋代,其营造气势宏伟,明、清两朝多次修葺,规模日隆,明万历初年,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开创海上“丝绸之路”,赤湾天后宫为其重要一站。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是明清时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景。赤湾天后宫建于宋代末年,营造气势宏伟,明清两朝多次修葺,规模日隆,成为当时沿海最重…[详细]
天后宫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乐圣岭,主祭天后妈祖,由雪隆海南会馆筹建,于1987年建成,并于1989年开幕启用,是吉隆坡当地的标志性华人庙宇。天后宫的建筑主要为岭南式与华北式的结合体,大殿屋顶可见岭南风格的龙、凤、鱼、虾等瑞兽,旁殿、牌楼屋顶则可见到华北式的各种脊兽。庙宇内可见有彩梁、斗拱、雀替、栏杆、藻井、龙柱、琉璃瓦等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结构。天后宫主殿供奉天后妈祖,左右两边侧殿则分别供奉水尾圣…[详细]
天后宫位于石岛镇中心,面南而座,为三进庙堂式结构,布局严谨别致,造型古朴壮观。天后宫在我国许多渔村都可见到。相传,天后林默为殷代宰相之后,居住在福建蒲田贤良港,其父林愿为南闽、泉州巡检使,家境富裕。其母于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下此女,因满月仍不闻其啼哭声,故名“默”。林默七岁便能悉解文意,12岁有道士玄通向她传授玄微妙法。林默15岁这天,其父与其兄出海遇到风浪。当时她在家织布,突然闭上眼睛,…[详细]
粉岭龙跃头天后宫座落于香港新界粉岭龙跃头龙山西北面山麓,在老围和祠堂村之间,位于松岭邓公祠旁边,是当地的主要庙宇。天后宫兴建年份已不可考,据村中父老相传,该庙的建造年代较松岭邓公祠还要早,是族人为祈求子弟应考科举顺利的庙宇。现在的规模为民国二年(1913年)修缮后的建筑。天后宫于2002年11月15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天后宫为传统两进式建筑,内以天井分隔,庙宇正面饰有精致的灰塑…[详细]
旧州天后宫旧州天后宫位于旧州镇西下街,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咸丰五年(1855)毁于兵火,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建。天后宫四周围砌高风火墙,占地1220平方米,前墙靠西建有牌坊,坊前置石狮一对,已毁,今存两殿及厢房4间,前殿距前墙23.8米,系单檐硬山布瓦顶抬梁穿斗混合式建筑,前有轩廊,面阔3间,16.3米,通进深厚6.9米。装修与仁寿宫相同,内檐装修已非原貌,殿内有藻井,其下架梁为…[详细]
大埔旧墟天后宫是香港的一座天后庙,位于新界大埔旧墟汀角路,是包括大埔头、南坑、新围仔的“联益乡”的祭祀中心,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天后庙之一。每逢农历三月廿三日天后诞前后,大埔旧墟天后宫都有大规模的演剧活动,过往每年都办演剧贺诞活动,近年因粤剧逐渐式微改为三年举办一次,表演及巡游场地设于对面的“风水广场”。大埔旧墟天后宫建于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年),当年原处海滨,因历年填海扩地,现今已坐立于大埔市…[详细]
坐落在金口镇金口村中的天后宫,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它以巍峨的气势、精湛的工艺,闻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规模之宏大,庙产之丰富,为我国北方之最。主体建筑分为“行宫”和“寝宫”两部分。行宫,是“天后”理事的地方,保存完好。其宫为三进五间的抬梁式建筑,长30米,阔12米,高10米,四角飞檐,宫脊用小瓦构成莲花图案,图案两边构成“风调雨顺”4个大字。内设暖阁,供“天后”坐像。其左侧是二层配…[详细]
天后宫又名妈祖庙、福建会馆。始建于明,位于安居古城南街,左后邻武庙,右与湖广会馆共壁,前门临街,背靠山,山后有川主庙。天后宫是由福建士绅集资修建。妈祖原名叫林默。公元960年3月23日出生于福建甫田县,她从小就习水性、识潮音、看星象,长大后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难。她曾经高举火把,把自家的房舍燃成熊熊火焰,给迷失的商船导航。她立志不嫁,救难扶困。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湾救助遇难船只…[详细]
白沙门天后宫始建于元代,是海南兴建的第一座妈祖庙,也是海南妈祖文化的起始地,相传是由福建商贾渡海到海口经商而建,有800年历史。白沙门村是城中村,地处海口市区最北端的海甸岛上,过去是一个滨临琼州海峡的渔村。以前,天后宫前有个小港口可以停泊船只,据说,那时官员到海南岛赴任,都在此上岸,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入宫祭拜妈祖,而后走马上任;商人渡海到海南,在此登陆,也一定要拜祭这里的妈祖,才可做生意。数百年…[详细]
烈士路天后宫抱厦位于温州市鹿城区烈士路124号烈士路小学内。建于乾隆元年(1730年)汀州商人建,祀海上女神妈祖(林默)。系石柱、木梁架、重檐,歇山顶建筑,坐北朝南,台基高0.35米,阶条石、陡板石均用青石,以规整长方石板铺地。面阔实为一间,正面加二青石正柱做成三间样式。正柱上用剔地起突法,各雕一缠线金龙。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屋顶为方格天花,彩绘人物、花鸟。上下檐间有木制栏杆座,做成楼台形…[详细]
介绍相传天后(又称妈祖)是渔民的守护神,因此天后庙是香港渔村常见的庙宇。南丫岛上的天后古庙历史悠久,建筑年份可追溯至1870年或更早的年代。古庙门前一对石狮子,是西式风格。据说1960年代此庙重建时,内地正值0,没有石狮子出口,坊众遂找来岛上一位擅长雕制西式狮子的石匠,坊众但觉西式狮子也无妨,因而造就了此中西合璧的组合。小提示:参观天后庙,勿忘一睹庙内展示的古老鲸骨。林村许愿树天后庙侧的林村许愿树…[详细]
天后宫项目位于位于惠州金海湾旅游度假区的中部,用地面积51052平方米,地块三面临路,西南侧临巽寮河,交通便利。建筑面积28882平方米,容积率为0.57。天后宫定位于历史文化主题区,打造集天后宫,古戏台,渔家生活娱乐主题馆、滨海酒吧街、各类特色小店,融合天后宫祭拜、民俗风情、休闲购物、餐饮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岭南文化风格仿古街。天后宫的原址不移动为前提,在原址上进行翻修重建同时在前方设置一个古戏台,…[详细]
下埠头天后宫位于衢江区樟潭街道樟树潭村下埠头自然村,临衢江边而建,201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据民国《衢县志》卷四记载:“天后宫……,一在城东十五里樟树潭,嘉庆八年(1803)建,系均汀帮傅姓主之。”天后宫占地面积为633.02平方米,分布面积963平方米,大门外墙为牌坊式砖石结构,全部以砖雕镶嵌,图案极为丰富,外墙明间二楼有“天后宫”三个楷书砖雕大字,中轴线依次前厅、天井、…[详细]
大天后宫俗称台南妈祖庙,建于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原为明宁靖王府邸,是郑成功之子郑经为了表示对宁靖王朱由桂礼遇而建。后来清将施琅率军攻占台湾,将平定之功劳归于妈祖,于是在宁靖王府内供奉妈祖且改名为天后宫,扩建为巍峨宏大的妈祖庙。大天后宫历经了数次整修,在1985年以其历史与文化地位被列为第一级古迹。大天后宫在台湾将近400座妈祖庙中,具有贵族般的尊贵地位,是台湾第一座官建妈祖庙,也是唯一…[详细]
众涌天后宫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众涌村高巷大街2号。始建于宋代,乡中士人卢爱澜出资兴建,历经重修,门额、楹联、檐柱上随处可见“光绪二十九年合乡重修”、“光绪癸卯仲冬吉旦”等的落款。坐东南向西北,三间三进带一“香库”门楼,总面阔10.2米,总进深26.6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脊,灰碌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麻石脚。前殿门额阳刻“天后古庙”楷书,边框雕刻精美。前廊贴金梁架雕…[详细]
登楼村天后宫位于茂名市电白区树仔镇登楼村委会登楼村,为纪念妈祖(林默娘)而建,始建于宋徽宗年间,清朝末年重建并加建,2004年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修旧如旧。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为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两进四合院落式布局,首进脊顶饰有双龙戏珠及飞檐斗拱及灰塑花鸟鱼虫等吉祥物构建及图案。内墙壁、栋梁均雕有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前厅壁上镶有林默娘生平功德木匾一块,该木匾为清代遗物,字为阳刻。天后…[详细]
合甲天后宫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合甲村中南自然村,由合甲居民建于清代,坐西朝东。建筑面积为258.98平方米,八角土木结构三层楼建筑,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灰坪、台阶、大门、前厅、天井、后厅。后厅为三层楼阁式塔,八角屋檐一层,后厅面阔二间,进深6.8米,中间设神龛,供奉妈祖等神,供台下设有浮雕,顶部有漆画花鸟图,神龛后设楼梯一部通三层楼,二层中设神龛供奉五谷神等,三层设神龛供奉文昌神等。楼通高…[详细]
东门天后宫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嘉庆二十四年重建。1988年又进行了重修。宫坐北朝南,门楼连戏台、厢楼,与大殿合为纵长方形四合院落。大殿歇山顶,通面宽16.8米,五开间,进深8.77米,明间侧缝为七架前后廊,前廊露明,四架卷棚式轩廊。石板地面、门楼、厢楼硬山道混合构架。门楼五开间、五架梁、明次间前步为门廊,亦作四架卷棚顶,明次间辟大门,大门前置石台阶为进出天后宫之通道。厢房各三开间,四架梁。戏台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