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天主堂,俗称东堂,又名圣若瑟堂、八面槽教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是耶稣会士在北京城区继宣武门天主堂之后兴建的第二所教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由意大利籍利类思和葡萄牙籍安文思两位传教士创建。明末,2人在四川传教。清初被清兵虏至北京,在肃王府当差,顺治十二年(1655),福临赐给他们一所宅院和一块空地(即今址),他们即在空地上建筑一座教堂,即北京城内第二座圣堂(第一座为南堂),…[详细]
徐家汇天主堂位于徐汇区蒲西路156号,是上海天主教三自爱国会所在地。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统二年(1910年)告成,1980年重修。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向东,两侧建钟楼,高耸入云。徐家汇天主教堂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19世纪末,徐光启墓附近地区是上海天主教中心,1906年教会建新堂,1910年完成,即后来的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风格建造…[详细]
说起上海的教堂,一般人首先能想到的不外是著名的徐家汇天主堂。作为中国一座典型的按西方建筑方式建造的教堂,它那直冲霄汉的哥特式双尖顶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作为上海目前最大的教堂,同时也是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更由于地处主要商业中心地块,徐家汇天主堂吸引了无数惊羡赞叹的目光。然而,回溯以往,悄悄探寻天主教在上海尤其是开埠以后传播史实的根底,我们才知道,目前尚存较老的天主教堂,应该是现已湮没在南市大…[详细]
绍兴市越城区天主教大圣若瑟堂明万历十四年(1586),意大利籍耶稣会神父罗明坚(Michel Rugieri, 1543-1607)和麦安东(Antoined’Almeyda, 1556-1591)曾到绍兴进行传教活动,仅居数月离去。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法国籍龚当信神父(Cyrile Constantin,1670-1732)到绍兴买房,设堂,传教5年多。同治二年(1863),冯伯德从宁波…[详细]
郧县老城天主堂郧县老城天主堂位于现今郧阳汉江公路大桥以东,汉水以北,距郧县新城以南3公里的伏牛山上。作为一个建筑群落,它由337平米主堂、380平米副堂和17间平房共三个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095.3平米,总占地面积为3426平米。为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为典型的哥特式风格建筑。门墙上布满了尖拱和直棱式的浮雕,门墙上方的正中央耸立着一个高大的钟楼,钟楼顶矗着一个十分耀眼的古铜色大十字架。钟楼两…[详细]
马尾天主堂建筑群位于马尾麓三岐山,始建于1868年,为一建筑群,现存四处建筑(马尾天主教堂主楼、马尾天主教堂育婴堂、马尾天主教堂老人院、马尾天主教堂小修院)。根据《马尾区志》记载,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原为西班牙神甫创办的小修院的宿舍;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原房屋为基础创立马尾天主教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船政法籍监督杜业尔新建砖木结构的法国式新教堂。马尾天主…[详细]
南京石鼓路天主堂南京石鼓路天主堂是由最早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创办。16世纪末利马窦曾先後三次来南京,於1599年在城西罗寺湾购买私宅,略加改造,作为个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1618年,由于南京教案的原因,教堂被拆除。石鼓路天主堂位于南京市白下区石鼓路112号。建成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北伐战争中该堂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国民政府拨款重修;1930年代以后,这里一直是天主教南京…[详细]
圣弥厄尔教堂,又名东交民巷天主堂、法国教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东交民巷与台基厂十字路口的东北角,是一座建于1901年的两层哥特式建筑。教堂坐北朝南,仿欧洲哥特式风格。砖木式结构,灰砖清水墙。立面做三个尖顶钟楼,用尖券、壁柱、彩玻璃窗和壁龛装饰。东交民巷天主堂是老北京城内修建的最后一个天主教堂,其所在地在建筑教堂以前属于法国领事馆的范围。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为法国高司铎(…[详细]
芜湖天主堂位于芜湖市镜湖区吉和街28号。1889年法国传教士在鹤儿山建芜湖天主堂,1891年爆发芜湖教案,教堂被烧毁,后由清政府赔款12300多两白银在原址重建,于1895年竣工。后又增建主教楼、圣母院、天主教修士楼等建筑。4栋楼总建筑面积9731平方米。天主堂是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面宽17米,最宽处2670米,东西长达3925米。教堂门楼左右两侧为两座造型…[详细]
金堂沱江文化博物馆(原名金堂金丝楠木博物馆)于2012年10月建成,位于金堂县白果镇漩水湾;总投资达2亿余元,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展厅3000平方米;2016年博物馆根据金堂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1号文件的精神及相关领导的批复,充分挖掘沱江源及流域沿线历史文化内涵,抢占沱江源及流域沿线历史文化高地,填补沱江源及流域暂无同类型历史文化博物馆的空白,从而打造金堂…[详细]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永顺天主堂会议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年代为1934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全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基地,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精品线景点之一。为纪念这段珍贵历史,党和国…[详细]
兵房天主堂位于如东县大豫镇富华路西侧,是县城掘港天主教堂的延续。1986年落实宗教政策过程中考虑到掘东地区天主教徒相对集中,故将掘港天主教堂迁至原兵房镇。1986年动工兴建,1987年落成,面积约240平方米,砖木结构,5月6日,海门教区主教郁成才主持了兵房天主教堂开堂仪式,新堂开堂后,平时约150人来堂过宗教生活。重大节日牧灵范围除如东境内,还有通州市东北部的骑岸、十总、北兴、三余、恒兴、海晏等…[详细]
石马天主堂,位于梁平县城南郊石马山下,占地面积2.58亩。1984年10月经愿万县行署批准开放。教堂为仿罗马式砖木结构建筑,活动场所面积420平方米,可容纳信徒300余人,红墙碧瓦,庄严肃穆,与梁平八景之一的“石马归云”相映成趣,蔚为壮观。梁平县天主教爱国会设于此堂内。有神父1人,修女2人。天主教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传入梁平。1756年,法国籍苏神父在城北建二郎滩教堂,此堂为梁平最早建立的…[详细]
大浦天主堂建造于1864年,正式名称为“日本26圣人殉教者天主教堂”,是日本所有国宝中唯一的一座西洋风格的建筑。它坐落在日本长崎县长崎市南山手町,据说是两位法国神父-福尔诺和费雷为了帮助在西坂山丘殉教的26位圣人做祷告而建造的,因此它的正面朝向西坂山丘。大浦天主堂整体采用歌特式风格,属于中世纪代表性欧洲建筑,它是日本现存的最古老的木质结构教堂,1933年被指定为国宝。教堂内部镶嵌着约100年前生产…[详细]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法国籍传教士隆盛来无锡传教,在城内永定桥沿河西河头道长巷天主弄附近建造小教堂,这是无锡地区第一座天主堂。三里桥天主教堂建成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最初只有三间堂房,这座教堂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外墙青砖白缝,绛红色的房屋,尖尖的屋顶。整体平面呈十字形。雄伟的钟楼高达62米,耸立在京杭大运河畔。正面顶部竖立大十字架,下面有大理石一方,上…[详细]
花梨岭天主堂,位于凉雾区花梨乡李子槽。距利川城16公里,分男教堂和女教堂。男教堂建于一个小坡顶,砖石结构,四合院式,长宽各30米,中有天井。礼拜堂穹顶、门窗拱形。白墙黑瓦,肃穆幽静。四周有石砌围墙,略成八边形,墙高7米,厚0.8米,东南角和西北角各筑碉堡一座。正门有石梯百级下山,南面侧门有石梯45级。女堂位于男堂东南100米处,为横长木结构四合院。南北长68米,东西宽25.5米,有大小房屋数十间。…[详细]
娄塘天主堂位于工业区娄塘人民街141~158号,年代为清。又名伯多禄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1990年批准恢复宗教活动。伯多禄者,耶稣十二门徒之一,这座教堂就是以其名字命名,因而一进门就是他的塑像。这座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教堂,其顶和屋檐融合了中国民间传统建筑风格,尤其是十字架下方的尖顶上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十分特别。嘉定有个别称为“教化嘉定”,指的是早年的嘉定传教之风比较兴盛…[详细]
位于涠洲岛盛塘村的天主堂,是清末“雷廉”地区一座最为宏伟的教堂。它的建造与清政府对涠洲“重开岛禁”,法国人有机会上岛传教有关。同治八年,即1869年,法国天主教会在盛堂村,花了十年时间,用岛上特有的珊瑚石,建造了这座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教堂。这是一座具有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哥特式教堂”。教堂的顶端有许多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有着随时“向天一击”的动势,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详细]
原名西由天主教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改称“西由天主堂”。西由天主堂位于莱州市三山岛街道龙泉村(原属西由镇),今莱州市第三职业中专南院。该教堂建于1916年,由德国籍的梁神甫主持修建。其中,教堂钟楼高三层,西侧有二层的洗礼室,建筑面积32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砖木结构,是胶东地区规模较大的教堂之一。最后一任神甫是西班牙籍的艾生瑞,1952年被驱除出境,西由的天主教活动停止。1958年,于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