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亭位于城南约半公里地方,在学生路与新灯路交汇东侧。该亭于公元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修建。在南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河源建县后,上城是河源县的古城,在今朱门亭地方,是该古城的雄伟前门,名曰“红朱门”。据老人传说,每当朝庭大臣以及省、州-由陆路来县时,河源县官都要在朱门亭列队迎接,然后设宴洗尘,更衣进城,由南门沿北直街到县衙视事。他们回去时,也要在朱门亭饯送,因此,朱门亭原为接官亭。清末,曾任梧州知府的上城人李少怀先生告老还乡后,非常热心于乡梓事业,为了使后人对这一历史遗址不至日久遗忘,而修建朱门亭。该亭所在地是进城赶集客商必经之路,是直往江西南北运输盐道,东经禾廉桥、新东门穿过福音堂乐…[详细]
南阳名胜亭在红草镇南雅管理区石亭脚村。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邑人吴恒夫为“乌鸦地”祖墓建立的墓道亭。吴恒夫,明嘉靖年间富商大户,自称“兴梅居士”,为人好善乐施。有一年海丰受灾失收,曾捐资上缴朝廷全年贡税的一半,外号“吴半县”。他先后为其祖辈修建花岗岩石亭墓18座,人称“十八亭”。此亭是其中之一(其他石亭墓“文革”时被拆毁)。该亭全部由花岗岩石做成,平面近方形,面宽3.4米,进深2.8米,重檐歇山顶,通高5.4米。亭正面重檐之间置一块墨绿色石匾额,横书阴刻“南阳名胜”四字。内面直书阴刻“大明嘉靖三十五年岁次丙辰季夏吉旦、兴梅居士吴氏建立。张承受刻”。亭的背面(东南面)墨绿色石匾额,正面横书…[详细]
宗儒战役烈士纪念亭位于文昌市文教镇文南村委会文教村北,毗邻文教至文城公路西南面20米处,系1958年文昌县人民委员会为纪念在宗儒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纪念亭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48平方米,通高约5米,为二层钢筋水泥结构,有8根立柱支撑,圆形攒尖顶。亭开西南、东北两口,正面第二层右匾横刻“宗儒战役烈士纪念亭”九字,上款刻“文昌县人民委员会建”,下款刻“一九五八年七月”。宗儒战役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出奇杀敌的一次伏击战。1943年6月,由郑奇大队长、文度政委率领的琼崖独立总队二支队第三大队在宗儒坡伏击日寇,击毁日军军车一辆,缴获步枪10余支。当敌人援兵到来、游击队撤离时,郑奇等13位同志不幸…[详细]
塘家渡茶亭及渡口位于孙家湾乡西岸村塘铺组,年代为清。2012年1月12日,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茶亭亭基和渡口外沿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详细]
石亭渡位于石亭镇石亭居委会正街组,年代为清。2012年1月12日,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渡口外沿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详细]
涟源市湄江镇仙峰村有个黄旗坳,旧时是通湘(乡)、安(化)之要道,“运载往来于其间者,日不下数百”,然而山行六、七里,无人居住,行人憩息无地,止渴无梅,尤其在清朝中期,曾有人在此据地结营为寨,人们往往趔趄不进,视为畏途。清光绪十九年(1893),乡人龙汉章、肖文奇、李舜卿、邱玉春、李秀萼等人与山僧各出重资,又劝说乡邻捐款,经历四年艰辛,茶亭终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冬竣工。因黄旗坳位于仙女峰山麓,故取名“仙麓亭”。仙麓亭是境内保留最好、规模最大、至今仍为路人服务的一个茶亭。该亭长约14米,宽20米,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主体分前后两栋,前栋是茶亭,两端有封火墙,中有对称式石砌…[详细]
相传西湖中的深潭,楚负刍时(公元前225年),东南一带水患不断,睢浩奏请祭祀江神。楚王准奏,并特遣礼官制以金箕玉斗、马牛白羊至湖边致祭,但无济于事。当地一老翁告诉礼官:“若祭当就湖之祖”,礼官忙问:“祖在何处?”老翁回答:“干越西湖口。”于是礼官又携带礼品至湖口作亭致祭。第二天,水退。故亭名族湖亭。…[详细]
三贤亭位于录泉寺内大雄宝殿右侧。亭周围崖壁上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崖上披萝挂蔓,树荫蔽日,竹影婆娑,四时泉水叮咚,幽静清雅。相传晋陶侃、唐元结、宋苏轼常在此游憩。明嘉靖初年,知县许穑卿建亭祀之,名曰“三贤亭”,指以上三位贤士。因亭周有三股泉水,故又俗名“三泉亭”。清兵部尚书、三江总督彭玉麟巡视长江水师时,曾于西山留画老梅一幅,题诗多首。当代画家关山月、端木梦锡来西山参观时,盛赞彭玉麟所作的梅花为历代画梅中的佳品。邑人孟晋撰、周华琴书写的对联“悠游泉石知何日,常伴梅花不计年”,现刻于三贤亭内壁。…[详细]
瀛洲街口亭和云衢阁瀛洲街口亭坐落在瀛洲村西首,建于清代,东西走向,占地面积10.85平方米。为一开间,人字顶,东西两向各有一圆形券门,硬山屋顶。街亭西面上方有“瀛洲”两字,东面上方用毛笔大写“中国共产党万岁”七字,此街亭位于瀛洲老街的最西面,街亭南北两个方向下面各设一条石凳,供路人休息所用,2008年改作水泥石凳,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云衢阁坐落在瀛洲村中,位于章氏宗祠门坊前约三十米处,东西两侧现在紧挨民居,0-南侧榜书“云衢阁”。云衢阁建筑面积共计5.962平方米。总面阔2.2米,总进深2.71米,占地面积5.962米,是瀛洲村遗存的重要古建筑之一。…[详细]
状元洲砖亭位于西山街道办事处南门居委会状元洲,年代为清。2012年1月12日,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亭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详细]
石门八角亭位于嘉禾县石桥镇石门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石门八角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亭基外缘为起点,四项各至10米处建筑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延20米处。…[详细]
凌云八角亭位于嘉禾县田心乡凌云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凌云八角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亭基外缘为起点,四项各至10米处建筑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延20米处。…[详细]
乌田八角亭位于嘉禾县车头镇乌田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乌田八角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亭基外缘为起点,四项各至10米处建筑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延20米处。…[详细]
马洒老人亭位于马关县马白镇北马洒村委会大马洒村内,年代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类别为古建筑。马洒老人亭为马关县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11年7月(第二批)。…[详细]
泗亭问渡,即泗亭问渡坊,位于夏镇闸上,清代建筑。相传刘邦为泗亭亭长时,起义反秦,一次兵败无路可奔,遂来泗水岸求渡,船民即指路送行,幸得逃生。清代康熙南巡,曾在此问过泗亭渡一事,工部主事李禧熊因之建坊。牌坊建成,立于闸上,气势壮观,过往船只无不称颂,世人誉此坊有汉家风范。…[详细]
汀洋迴澜亭年代为清,位于白洋乡汀洋村,类别为古建筑。2015年2月6日,汀洋迴澜亭被公布诏安县第十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亭墙外延东、西、南、北各50米。…[详细]
时代:1962年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址:江西省安义县龙津镇安义大桥北岸西侧60米简介:憩亭位于江西省安义县龙津镇安义大桥北岸西侧60米,为二层结构,用木、石、钢筋等建筑材料,呈六棱形。亭基高出河床7米,下层为花岗岩,有浮雕龙云纹石柱、石梁、石墩等。上层为木质,有格子窗棂,顶部为攒尖状、四周有栏杆,凭栏眺望。憩亭为仿古结构,其石雕工艺精湛、木质构件精巧。因该憩亭为-时代所建,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上层底部大红五角星便可佐证。破四旧浮雕龙云纹石柱被人为地用水泥覆盖,但仍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