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亭篇

德庆人民“二·二八”武装起义纪念亭

德庆人民“二·二八”武装起义纪念亭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德城街道办香山公园环山公路路边山腰处。1948年2月28日,中共德庆地方组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部队的援助下,成功发动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一举攻下旺埠、高良、罗阳3个地方的国民党据点,开仓济贫。武装起义震撼了整个西江流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斗志。尔后,起义部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第二团。全体将士,英勇顽强,浴血…[详细]

洞宾亭

洞宾亭——泸州古代艺术的宝库王应槐对于人美、酒美、山水美的泸州,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驻足于此,流连徜徉,不愿离去。清代大诗人张船山就曾经沉浸在泸州之美里,用“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的对联深情地表达自己对泸州的挚爱。泸州不但有令人沉醉的山川风物和热情好客的蓝天碧水,还有着许多保存完好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洞宾亭即是其中之一。洞宾亭又名梦仙亭,距泸州市城中心约1.5公里,地属龙马潭区鱼塘…[详细]

柑香亭

柑香亭位于柳侯祠东罗池畔。因柳宗元曾在此种植黄柑,所著《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广为流传,后人兴建“柑子堂”以颂其事,屡建屡毁。原址无考,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罗池上另建,柳州知府孟端改为“柑香亭”,寓柳侯种柑余香犹存之意。柑香亭历史上曾经两次大修缮,今亭为1978年仿清乾隆年间式样重建,平面为长六角形,立面是重檐阁亭,由十根朱红大柱子支撑。四周通达,碧瓦丹棂,脊吻飞翘,牖格精细,花饰俊美,掩…[详细]

文亭山

县城西北0.5公里处,有土丘突出于城湖之中,高十余米,名文亭山,又名云亭山。传说春秋时,曾子与“三冉”(冉雍、冉耕、冉求)曾会文于此,后人于土丘上建亭纪念,名“会文亭”,这土丘便称为文亭山了。又传说:汉高祖刘邦,曾驻跸文亭山,上有五色云笼罩,所以文亭又名“云亭”,文亭山又名“云亭山”。据专家考证文亭山形成的年代应在新石器时代,是一内涵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可以说,文亭山是成武历史的源头,是成武古老文明…[详细]

玉女泉及子云亭道教造像

玉女泉位于绵阳市涪城区西山山麓,造像凿于高2.5米,宽8米,距水0.8米高的青灰砂崖壁上。坐北向南。原有道教造像50余龛,1953年取石毁掉一半,现存25龛。龛均为圆拱形,每龛造像3、5尊不等,共计50余尊,分别为天尊、老君、仙人、女真、力士等。其中有高发髻,后有头光,身着圆领衫,手执羽扇,倚于茶几上者;有结跏趺坐者;有着通肩道衣站立者;有狮座,莲台对称出卷云纹承托者。此外还有唐咸亨元年(670)…[详细]

道山亭(福州乌石山)

道山亭是程师孟所建,并约请他的前任、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作《道山亭记》,记述了乌山风景和福州面貌、风土民俗。道山亭旁有篆刻“天章台”。元朝萨都刺曾在此吟成《天章台上晚酌》一诗。道山亭之东有两块奇石。邻近景点乌山先薯亭乌塔乌石山又名道山,是福州地标“三山二塔”之一,高度为三山之首。“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所作的《道山亭记》中的道山,指的便是这里。这里林木参天、风景幽深,自唐代时期就已是游览胜地。道山亭…[详细]

中山陵光化亭

中山陵光化亭 在中山陵周围的附属建筑中,最为精美的要数光化亭了。光化亭坐落在中山陵东面的山岗上,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八角形,重檐攒尖顶,是举行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时由海外华侨捐款兴建的。光化亭由建筑学家刘敦桢设计,福建省蒋源成石厂以6.5万元的工价承包建造,1931年7月开工,1934年建成。亭子全部采用福建花岗岩建造,屋脊、屋面、檐椽、斗拱、梁柱、雀替、藻井等中国传统的装饰部件均用花岗岩雕琢,共用…[详细]

赭亭山风景区

日前,记者在江西省横峰县赭亭山风景名胜区开发现场看到,太平碉楼红色飘飘,太极塘景波光熠熠,水上乐园垂柳依依,一幅“山水画廊”美景轻揽入怀。据赭亭山风景名位于信江河畔的赭亭山风景区,是横峰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之一。规划面积近10平方公里,由浙江客商独资开发,目前已投资1500多万元。赭亭山属丹霞地貌,山势雄险,怪石嶙峋,景色奇特,因东汉车骑将军赭亭侯李恂葬于山中而得名。名胜古迹有东汉赭亭侯李恂墓、古…[详细]

瓦亭城

瓦亭城瓦亭城地处县城北30公里,六盘山东麓弹筝峡北口,是历史上西北地区的重要关隘之一。这里群峰环拱,四达交驰,深谷险阻,易守难攻,曾经是“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古战场,有“铁瓦亭”之称,为兵家扼要之地。东汉始设邮亭,历代为驿道必经之地。光绪三年(1877年)3月,魏光焘重修瓦亭城。修茸后的瓦亭城,“乃厚其基址,增其宽长,新筑六百九十步有奇,补修一百八十八步有奇,依山取势,高二丈七八尺至三丈六七尺不等,…[详细]

紫金红军亭

红军亭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委楼后面。1928年初,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红二师参加东江大暴-动-,进攻紫金,连克南岭、炮子,师部和党代表办公地设在炮子乡福星楼。尔后,红二师官兵平时在一块宽阔的荒草地上进行操练。3月,国民党重兵“围剿”炮子乡,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二师与当地赤卫队保卫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安全撤出炮子。后辗转海、陆、惠、紫、五等县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国…[详细]

柘林华亭东石塘

华亭东石塘地处杭州湾北岸奉柘公路南侧,系原华亭县内石塘东段,故名为“华亭东石塘’”,于2002年4月27日由市政府批准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石塘始筑于清雍正三年,至雍正十三年筑成。1996年,奉柘公路柘林段路基降坡,埋藏在土塘内二百余年的石塘露出地面。塘身通体以青石和花岗石的条石垒砌而成,石与石之间用铁笋、铁肖相连,缝隙之间用白灰沙砌缝,嵌有“屹若金汤”、“万世永赖”、“河口界碑”、“长庆安澜…[详细]

张觉青烈士纪念亭

张觉青烈士纪念亭位于和平县热水镇南湖村石圳镜新书舍。张觉青(1906~1945),原名张锦钟,和平县阳明镇人。1926年与黄惊白等组织“新和平青年团”,并被推选为广东省工人代表大会代表。“新和平青年团”被取缔后,被迫远走惠州、博罗等地。1931年冬被捕入狱,获释后回乡协助罗响创办东华小学。1938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支部书记、县委组织部长。1940年春,调到博罗县从事情报工作。1945年1…[详细]

燕尾亭

燕尾亭坐落在韩国仁川广域市江华郡江华邑月串里242号,因临津江和江华海峡的模样就像燕子的尾巴,所以起名叫燕尾亭。它静静的伫立在月串台顶峰,历经岁月的雕琢和几次修补,至今仍然耸立在那儿,迎接着八方游客。燕尾亭的八角屋顶由橡木搭建,整体是在石柱上树立10个柱子而建筑的韩式房屋,已于1995年3月1日被指定为仁川广域市有形文化财产第24号亭子。它的最初建设年代不详,但在壬辰倭乱、丙子胡乱、6.25战争后…[详细]

五松亭

五松亭又名憩客亭,位于中天门北,因亭前有五大夫松而得名。此亭南近云步桥,北邻朝阳洞,建无考,明、清重建。原为3间,1956年扩为5间,1978年又翻修屋顶。亭面阔16.1米,进深6.05米,通高5.75米,建在四层条石垒砌的石基上,台基高10.4米。亭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廊式,重梁起架,檐柱为方形石柱,内柱为圆形木柱,卷棚歇山顶,前后两面每间均装四隔扇门。亭两端也各开一门,装隔扇门四扉。亭东北有房屋3…[详细]

玩鞭亭

“玩鞭亭”系古“芜湖八景”之一,千百年来以其动人的历史典故为世人所传颂。玩鞭亭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5年),后毁:明代重建,清代再修,又废:现亭于1984年新建于市北郊汀棠公园内。亭高10米,二层,八角八柱,金碧辉煌。亭内绘有晋明产帝遗鞭脱身的壁画四幅,栩栩如生。据《晋书》载,东晋太宁二年(324年),大臣王敦谋反,晋明帝“密知之”,乃便衣轻骑悄“至于湖”,暗察王敦营垒,被发觉追捕。为脱身,明…[详细]

回归亭

回归亭位于光明农场大博山上,是1997年夏由深港渔农界群贤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捐资兴建,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题写亭名。立亭于此,纪念香港回归祖国,意义深远。回归亭为重六角亭,亭高30咪,雕梁画栋,气派巍峨。登上回归亭,地阔天高,群山叠翠,新楼林立,满眼风光,尽收眼底。…[详细]

温溪亭

温溪亭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敖泉镇温溪村。此为湘南地区具有较高建筑艺术的路亭。 亭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由当地村民集资兴建,光绪三十四年(1908)及20世纪80、90年代曾数度维修。 此亭为木石结构,通高13.4米,为四层重檐楼阁式建筑。一层为长方形,由8根方形石柱支撑,三开间,东西长14.9米,南北宽7米。2-4层为八角形,歇山式顶,飞檐翘角,盖小青瓦,瓴铺琉璃瓦,中间4柱上…[详细]

济州观德亭

济州观德亭坐落在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济州市观德路上,是朝鲜世宗时期安抚使节淑晴为了训练士兵而建造的济州代表性的建筑。观德语出《札记》的“射者所以观盛德也”,意思是指平时要把心态摆正,培养高尚品德,而取名为观德亭的用意就是希望人们学到真正的“文武”精神。济州观德亭自建成之后,虽然历经几次修补,但都依照原貌进行,所以至今保留着始建时的风格。观德亭的梁柱上刻画着十长生图、赤壁大捷图、大狩猎图等格调较高的壁…[详细]

贺满姑烈士纪念亭

贺满姑烈士纪念亭位于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北二街澧水岸边。贺满姑(1898—1928)系贺龙的胞妹,大革命时期,她同大姐贺英拉起农民武装,打富济贫,除害灭暴。1926年夏,贺满姑随贺英扩充两营农军,联合本县民军进占桑植县城。10月,她留守后方,率领队伍活跃湘鄂边境,支持北伐战争。1927年任游击支队长。1928年她带领部属刘玉阶、贺炳南、滕久云、廖尽元、李云卿等一千余人组成的湘西北特委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详细]

草芦亭

草芦亭位于襄阳市隆中风景区内三顾堂后坡上方,呈六角形,双层飞檐,碧柱红瓦,亭中一块大石碑上刻有“草芦”两个大字,字体苍劲端庄,是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原址上所立。此处本为诸葛亮隐居时住宅的读书室,明襄简王朱见淑迷信风水,意将此古迹霸占为自己的陵墓。李自成起义后,把陵墓建筑捣毁,但土坟仍在。后人在墓边修了这个草庐亭,表达对前贤孔明的景仰与怀念。草庐亭位于隆中山畔,是诸葛亮十七岁至二十七岁居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