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亭秀峰亭位于管前镇柳塘水库仙灵山上,距县城46公里,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建。明景泰间(1450~1456)迹显阙下,敕封宫主,赐建金銮,故有“未见金銮看秀峰,秀峰亭殿媲金銮”之说。亭宇分上下两殿,上殿为金銮殿(正殿),祀马氏三仙神像。正殿四周筑有红色围墙,正面有门楼,前为下堂即第二门楼;下殿为三保殿,分上下两堂,三保殿左为圣旨楼,放置圣旨牌,右为观音阁,祀观音神像。并供朱熹塑像。秀峰亭依…[详细]
颐和园廓如亭位于十七孔桥的东侧的东堤之上,始建于清漪园时期,是乾隆为十七孔桥和望蟾阁(现在叫涵虚堂)点景而建。清漪园时期文昌阁以南是没有围墙,所以在亭中八方的湖光稻影尽收眼底,廓如亭由此得名,民间又俗称八方亭。 廓如亭体量巨大,占地一百三十余平方米,八角重檐攒尖顶,亭子里外三层由四十根立柱支撑,亭子外柱间有倒挂楣子、坐凳楣子,外有矮墙围绕,东南西北各有一出口。 亭子内檐悬挂八福诗意匾,其中…[详细]
义僧亭过三元宫拾级而上,不远处便是义僧亭。1938年夏天,三元宫惨遭日寇飞机轰炸后,寺僧们联络山民共20余人奋起自卫,多次成功地伏击了搜山的日寇。1939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早晨,日寇集中300余人,兵分四路围剿三元宫及所属寺庙,戳死仁芳法师,绑走德选等四位法师和六位山民,除放走一位山民外,其余全部活埋。几天后,日寇又两次前来控山,把三元宫及所属的玉皇宫、九龙庙、屏竹社等13处庙宇全部放火焚烧,使这座…[详细]
南湖,因为一条船,因为一个烟雨楼,声名远扬,宝梅亭便位于南湖的湖心岛上面。彭玉麟(1816年至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善诗、书画,下笔立就,尤喜画…[详细]
雅安安顺场渡口与翼王亭简介石棉县境内。安顺场原名紫打地,地势险要。清代同治二年5月,太平天国箕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此强渡大渡河成功,安顺场由此载人中国革命史册,198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渡口遗址建有“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塑红军战土头像,锈刻-同志题词,周围植苍松翠拍、花草。安顺场建有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室,陈列红军用过的兵器、马灯等实物47件、…[详细]
中韩友谊亭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袁家界景区中,醉月台附近。这是一个韩国名片屋,是韩国游客的必停之处。两座木结构小凉亭屹立于路边,圆的为草顶,方的为瓦顶,比肩而立。亭子的柱子四周和挑檐下的衍板上都贴满了韩国游客的名片。还有以名片串成的灯罩,在风中摇曳生姿,颇有情调。这个小亭子是土生土长的张家界人杨勇军开设,一开始是为了为游客提供休息场所,同时经营旅游纪念品。为更好地推销商品,杨勇军请来中国朝鲜族的…[详细]
南薰亭位于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西面约500米处,系中共嘉禾南区支部活动旧址之一。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由小街田村人萧覃荫等人倡建。南薰亭为石木结构,坐南朝北,呈长方形,亭长10.1米,宽5.6米,建筑面积为56.6平方米。东西面山墙为石材砌筑,结构简单。山墙面顶部为宝葫芦,两边装饰以鱼吻,门上楷体阴刻“南薰亭”三字匾额,皆少一笔画,由萧覃荫进士亲笔题写。南北面无墙体,只砌40公分高的条石…[详细]
街亭街亭位于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陇城镇,距大地湾遗址8公里,是一处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是关陇大地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蜀街亭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街亭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河谷开阔,四通八达,南北山势险要,进能够攻,退可以守的战略要地,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参军马谡为先锋,王平为副将固守街亭,因马谡违亮部署,又不听王平力谏,“依阻南山,不下拒城”,终被魏军…[详细]
冷仙亭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丁家桥社区秀州路偏北原地名项家漾,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冷谦,字启敬,武陵人,明洪武元年(1368)为协律郎,后侨居嘉兴,随知识渊博的海云沙陀求学,以博学多才闻名,并精通医药秘方,名望甚大,得嘉兴民间爱戴,其居地称为冷仙亭,后改为冷协律祠,专门祭奠冷谦。冷仙亭建筑原有仙家殿、玉皇殿、斗母殿、冷仙亭及清泉一剑池古井。仙家殿、亭等现…[详细]
在梅关关楼以南约200米处幽静的山谷之中,有一座“衣钵亭”,亭里面稳稳地安放着一尊六祖钵(亦叫“衣钵石”)。其实,这里流传着一个与六祖慧能有关的传说。梅花经霜傲雪,清新脱俗,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梅关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其娇艳独特的梅花景致更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前来观景赏梅,吟诗作赋,挥豪刻碑,真可谓“一路梅花一路诗”。三国时东吴名将陆凯的《赚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详细]
岳武穆遗像亭简称岳飞亭。岳飞亭,全称岳武穆遗像亭,武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56号黄鹤楼景区东区岳飞广场。在蛇山中部顶端。1937年武汉的抗日群众团体,在原岳庙废墟中清出一通刻有岳飞半身遗像的明代石碑,即移此建亭供碑,以弘扬民族精神,激励人民大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热忱。亭为木石结构,六角攒尖顶,单檐外展,颇为端庄古朴。亭额刻“岳武穆遗像亭”六字,为孔庆熙所题,其下石柱…[详细]
圣迹亭又称惜字亭、敬字亭,是用来焚烧字纸、崇敬仓颉的台湾民间设施,多分布于客家地区。龙潭圣迹亭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光绪18年、民国14年、68年曾历经整修,迄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了。它占地面积950平方米,为全台湾面积最大、规画最完整的圣迹亭,已列为县定古迹。龙潭圣迹亭位于龙潭坡西侧,四周林木苍绿,环境优美,为桃园县众多圣迹亭中最壮观美丽的一个。它整体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配置亭身…[详细]
寒亭高庙旧址,位于寒亭城区以东寒亭一村内。寒亭高庙,原称“云台山庙”,因坐落在云台山上而得名,又因庙宇所处位置在当地最高,故亦称寒亭高庙。从其旧址出土的北齐天保三年(公元552年)的石佛像和隋唐时期的庙宇砖瓦推断,此处自南北朝时期就已有庙宇,到隋唐庙宇建筑已非常壮观。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又重建修为三官庙。公元1937至1938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重修为三皇五帝庙。后因失修而倒塌。寒亭高…[详细]
复旦亭系本村先祖,明兵部司务吴懋修隐归故里倡建的,踞举溪与云泉涧水交汇处。因村形如月,需佐之以日,一日为旦,取日月长明之义,故名复旦。吴懋修当年事于明弘光帝与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反清复明,后因兵败隐归故里,仍念念不忘大明江山社稷,在家乡构建“复旦”、“尊光”二亭,寓意双关,“复旦”即复明,“尊光”即尊明。2001年村民在原址上筹资重建。该亭双重檐结构,六角飞翘,亭内五面有亭凳,外有回廊,设一门…[详细]
打虎亭汉墓位于郑州市西南35公里处新密打虎亭村。穿过仿汉阙式大门,沿路南行约七十米,但见路的右侧有一个高大的土冢,犹如土山,东西两墓并列,相距约30米,这就是打虎亭汉墓。该墓为东汉宏农太守张伯雄及其亲属的陵墓,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已发掘的最大汉墓之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虎亭汉墓墓东为画像石墓,墓西为壁画墓,墓主可能是和张伯雅有亲属关系的人。这两座汉墓的内部建筑形式和结构基…[详细]
中山陵行健亭 行健亭位于中山陵西南部,处在中山陵园大道与明孝陵交接处,1933年夏天落成,是由广州市政府捐款建造,著名建筑师赵深设计,王竟记营造厂承建。 行健亭之名,取自《中庸》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该亭平面为正方形,边长约9.33米,高12米。重檐攒尖顶,屋顶为木结构,屋面覆蓝色琉璃瓦。亭内地面采用水泥方砖铺砌。每个亭角有支柱四根,四角共有亭柱16根,亭柱均涂以红漆。梁、柱表面为仿木…[详细]
在焦尾轩上西北山麓,亭坐北朝南,用花岗石构筑,为歇山顶、正方形。面宽单间3米,高5米。原碑已毁,市博物馆藏有部分拓本。焦尾轩系明弘治间知县杨子器所建。弘治十七年(1504年),继任知县计宗道与吴门及邑中名流杨循吉等19人相约觞咏于亭,并分别由计宗道撰《虞山雅集亭记》,沈周绘《虞山雅集图》,合各家诗文刻石嵌砌于亭壁中,一时传为文坛盛事。后亭圮,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泰安县令邑人蒋因培重修。由吴县…[详细]
封平约亭位于澄迈县大丰镇大丰村内,距老城镇(古县治)约十公里。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 年),同治二年(1863 年)重新修葺,保存至今。封平约亭,坐北朝南,木石结构,一进四合院式布局,前为大门,中为庭院,后为正屋。面阔10 米,进深约20 米,总占地约200 平方米。“封平约亭”意为封平都议事的场所。 因其地处当时交通要道,村庄密集,人口众多,商贸物流繁盛而形成了市集,所以又叫“封平多…[详细]
时代:清咸丰元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镇区村村委会西头村云亭书室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何姓先辈勤佐、勤杰兄弟在国外谋生发迹后,为勉励子孙勤奋读书,出资兴建,民国十八年(1929)重修,1987年再度重修。曾作乡政府办公室,信用社,民兵营,文化室,现为西头村文化娱乐场所。坐北向南,砖木结构。总宽26.46米,总长16.27米,占地总面积430.5平方米。云亭阁以中厅为中轴线,中厅为枱梁式与穿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