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重修柳州文庙,并撰写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唐以后,柳州文庙几经废兴,1928年,文庙毁于全城大火,主体建筑被付之一炬。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文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文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柳州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唐以后,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举…[详细]
武威市博物馆现馆藏文物4.4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2件,一级文件170件,二级文物278件,三级文物594件,是甘肃省第二大历史博物馆。以铜奔马、医药简、礼仪简、木雕、墓志石刻为代表的汉唐文物,以西夏碑、木缘塔、木版画、金碗为代表的西夏文物,以凉造新泉、西夏银币为代表的货币文物,以明清瓷器、牌匾、水陆画为代表的明清文物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发展武威旅游业的重要资源。目前,该馆下辖文庙、西夏博物馆…[详细]
文庙,坐落在文庙路215号,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的儒学圣地,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元代始建的文庙,位于学宫街,1853年(清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在文庙设指挥部,清军攻陷上海县城,文庙被炮火所毁。1855年(清咸丰五年)文庙在现址重建,占地17亩。内有棂星门、泮池、三顶桥、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魁星阁等建筑;有放生池、荷花池等景点;隙地遍种花木。当时已初具规模,但以后渐趋式微,犹如一颗明…[详细]
始建于元代,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云南建水文庙,以庙为学,是开启建水教育先河,兼有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学功能的礼仪性建筑。其祭孔仪式分为巡游、迎圣和祭祀三部分,把展示祭孔的盛大历史场面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内有一殿、二庑、二堂、二阁、三祠、八坊,相互对称,矗立于苍松翠柏之中。庙内有一个椭圆形大池塘,名叫“学海”。正殿先师庙,为明朝重建。殿周有20根大石柱,每根高5米,重约万斤,用整块青石雕成,其中两根…[详细]
景东县文庙景东文庙位于景东老城中心地段,左邻景东最高学府——景东一中,是滇西南最大的孔庙,又叫黉学,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总面积5292平方米,曾多次遭战乱焚毁,又多次重修。最近一次是1984年由国家拨款重修,整座建筑为多级台阶庭院式建筑群。文庙背靠巍巍无量山,面临滔滔川河水,五条蛟龙朝圣人,一只采凤拜先师。自然景观十分优美。在古梅、苍松、翠柏的衬托下,更富有诗情画意。文庙内有…[详细]
富顺文庙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县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间,由于地处边陲,僚汉杂居,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朝廷选派太常博士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职的第六年,即庆历二年(1042),富顺县终于出了第一个进士-李冕,全县士民无不欢欣庆幸。在周延俊的倡导下,人们集资于庆历四年(1044),在县城中心的南门,建成一座文庙,主供…[详细]
文庙(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泽区文庙巷3号太原府城之文庙,原在城西县前街(即令府西街西段)一带,规模虽壮观,但远不及今文庙。清光绪七年(1881年),汾河决堤,文庙毁于大水。水退之后,山西巡抚张之洞,遂在原崇山寺的废墟(今文庙址)之上,大兴土木,新建文庙,文庙巷之名称亦得于此时。新建的文庙,占地13000多平方米,由亭、殿、门、庑、祠,组成三进院落,利用前崇善寺末毁的零星建筑,较之…[详细]
泉州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中山中路泮宫内。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孔庙于此,七年(982年)建为州学,后又迁他处,大观三年(1109年)迁回,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7间,进深5间,为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8根,风格古朴,在全国现存文庙中甚属罕见。殿前砌露台,台明嵌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详细]
定州文庙是唐大中二年(848年)由定州帅卢简求废天佑寺创建,宋皇祐二年(1050年),定州帅韩琦扩建殿宇。明成化年间,知州裴泰建明伦堂。万历年间,又两次增修,修建匾坊、泮池。清顺治、康熙、雍正年间皆有拓展增修,最终建成由北部中、东、西三个相邻院落及南部的节孝祠等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1959年,文庙被辟为定县博物馆。1982年,成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座北朝南,由各自成一体的北三院和四合院式的南…[详细]
文庙,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老城区的广场北端。此庙系悠久丰厚的桐城文化的标志,饮誉海内外的“桐城派”的象征,古代寺庙建筑的经典,江淮之际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198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详细]
文庙(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城内东南隅据《大同府志》记载:“旧学府在府治东,即元魏中学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学为代藩府学,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这里所谓府学即今日之文庙。文庙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大多已塌毁,仅存大成殿、过殿、东配殿和西配殿。大成殿是文庙主要建筑,坐北朝南,为明代所…[详细]
耀州文庙街紧邻耀州文庙,站在文庙街口向里望去,青妆黑瓦,松竹焱烨,曲径流水,酒旗飘扬。街区集旅游、文化、商业为一体,结合唐宋建筑风格,小桥流水,蜿蜒而行,红灯高挂,张灯结彩,格外有味道。交通路线自驾车:从西安出发沿包茂高速至耀州区出口下,行驶至耀州区永安北路(北大街)与学古路交汇处即到。看点:柳公坊、永安坊、主题咖啡、特色酒吧。购物:耀州瓷、字画、自酿酒、手鼓、檀木等。门票:免费咨询电话:0919…[详细]
武宣文庙即孔庙文庙,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又名“黉宫”、“孔庙”。位于武宣县城南街一巷,是广西仅存两座专门祭孔的庙宇之一,武宣县最早兴学立教之地(不久也将成为华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始建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距今已有560多年历史。199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共投资2500万元修复和完善,已经完全恢复原貌。文庙座北朝南,砖木结…[详细]
汶上文庙文庙亦称圣庙、孔庙,位于汶上县城内东隅,约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占地面积30亩,唐长庆四年(824年),县令邢审容首葺。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孔子63代孙孔贞宁迁居汶上,且因曲阜长支64世衍圣公孔尚贤早殇无嗣,乃以汶上二支堂兄孔尚坦之长子胤植继袭65世衍圣公之爵,并加赐居汶各支世袭太常寺、五经博士和六品官等官爵,品级均高于县令。故明清二代不断仿曲阜文庙形式…[详细]
凌云县泗城文庙位于县城太平路泗水河东侧,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后又经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数次重修扩建定型,全庙面积增至2172m2,后因各种历史原因,仅有一座供奉孔夫子的三开间殿堂保存完好外,其余庙堂均被毁。为弘扬民族文化,重现凌云古城风貌,促进凌云旅游业的发展,县人民政府决定在现存文庙殿堂的基础上重建文庙,适当恢复原有文庙的规模,完善文庙建制。凌云县文庙重建工程在现有文庙的殿堂…[详细]
宁远古城西廓有一群巍峨的宫殿式建筑,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十分显目,它就是名闻遐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疑山风景名胜区重要人文景观——宁远文庙。宁远文庙,原建在距宁远县的城东11公里的冷道县故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县城易名迁址,随县城迁建于今地,又名学宫,是祀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堂,又是古代社会官办的学堂,它是庙学合一的教育机构,是传播儒文化的神圣殿堂。宁远文庙历史上曾多次进行…[详细]
建于北宋真宗祥符年间(公元1008至1016年)的犍为文庙,原址位于清溪镇沉犀村,至今已近900年历史。其间经历了南宋迁址城南、元末毁于战乱、明初重建、明万历39年迁址罗盘坝、万历46年迁还旧址、明末焚毁、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等“三迁三建”,中间12次大型维修,直到清咸丰年间最后一次维修,才形成今日之文庙。犍为文庙在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大特色:大成门屋面“天七文运”下泊飞角三重檐在国内独一无二,…[详细]
霍山文庙,前称圣庙,亦称圣宫、孔庙、夫子庙,位于霍山县城关镇文盛街中段,始建于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占地面积约4027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052平方米。文庙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又称圣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大殿后为崇圣祠、明伦堂,左后为藏经阁;殿左为东庑,右为西庑;殿前为戟门,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共45间均为小瓦、砖、石、木结构,现保存基本完整,整个建筑群古朴典雅…[详细]
郑州文庙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汉明帝刘庄年号永平,在位17年,即公元58年至公元75年,因此,郑州文庙的落成时间应该在这17年间。在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的北京文庙、落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的吉林文庙和景祐元年(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南-庙面前,郑州文庙的历史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公元前478年)。也就是说,1900多年前的郑州就颇有“尊师重教”之风,而且已经拥有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