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在古城西门内,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庙毁,随即重建。清代咸、同年间(1851年—1874年),杜文秀大理政权驻蒙化守将李芳园、马国忠等复加扩建。民国初期设劝学所,1938年开办中学至今。文庙规模宏大,占地约10000平方米。呈坐北向南,前设照壁,上镶“万仞宫墙”大理石匾。大门开于左右二侧,在中轴线上依次为泮池、石桥、棂星门、大城门、大成殿、雁塔…[详细]
文庙,系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绛县城内四府街。占地面积一万零六百七拾平方米。创建年代待考。据庙内存宋人集刻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书碑《重修夫子庙碑记》记载,推断文庙至迟为宋代所建,以后元、明、清屡经增修,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古建筑群。现存建筑中轴线依次为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殿、西厢房数间等。其明伦堂、尊经阁、树龄数百年的柏树等在解放前和“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破坏。由于被粮食局当成仓库,大成殿等建筑…[详细]
河南府文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南隅,文明街小学内,是为祭祀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的。河南府文庙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嘉靖六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以后称为“文庙”,相对“武庙”(关帝庙、岳飞庙)而言。文庙建筑布局严谨,由南向北做台阶式上升、沿中轴线向两边展开。布局规整,层次分明。为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整个建筑布局严谨,正南为琉璃陶朔彩龙…[详细]
【文庙】 亦称圣庙、红庙。在桑植县政府院内。清乾隆年间建造。座北朝南,前临大街,后依城墙。长100米,宽60米,红墙环绕。前立甬壁,东西开耳门,分别楷书“道贯今古”、“德配天地”于上首。耳门后有长8丈宽4丈的石板小坪,是每年春秋宰牛祭祀处。坪后5级石阶上,有立高12米、长23米的青石牌坊,正面镌人物、花卉、禽兽图案。正殿6柱间开左、中、右3门,分为“义路”、“棂星’、“礼门”,气势恢宏。牌坊土坪中…[详细]
时代;清仙游文庙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办城内社区师范路1号。文庙规模宏大,明代正殿祀孔子,殿左右的两庑祀先贤。殿之后明伦堂,堂之东西是日新、时习两所为师儒讲道之处。原来堂前左右廊,绘画林放至秦冉洎冕服等图。明代于两廊后建书斋十间。仙游文庙自迁建今址后,几经兴废,历有重修。现庙总占地8000平方米,存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戟门、丹墀、拜台、大成殿和两边廊庑,近年又依旧制复建绰楔门、大埕、泮池、集贤堂、明伦堂等…[详细]
中潮文庙位于黎平县中潮镇中潮村小学校园内,海拔463.2米。地处山地,四周有参天古树(为较名贵的白桥,香樟等树木),东面与东华山及东华山寺遥相呼应,西面是用青石板铺墁而成的活动场地,面积134.34平方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中潮文庙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冬,坐西南朝东北,至今已有133年的历史。文庙也称孔子庙,由当时当地众方绅出资兴建,主要是作为教育场所用。文庙建在中潮村文阁脑…[详细]
合阳文庙 文庙古建筑群位于合阳县城中心, 文庙古建筑群前庙后学,气势恢宏。《合阳县全志》载:“庙之棂星门内即为学之泮池。泮之北为戟门,戟门之内为东西庑。其正北为大成殿。而明伦堂建于正北,与殿直。堂后为敬一亭,亭后为尊经阁,阁后有折桂台,学制止此。”现存建筑群仍包括文庙建筑与学宫建筑两部分。戟门和戟门以外诸建筑已毁。现有大成殿五间,明伦堂五间,尊经阁三间,两庑、两斋、两厢共五十四间,占地面积67…[详细]
崞阳文庙时代:元地址:原平市崞阳镇文庙街始建于元代,明清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主要有影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等,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大成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殿顶施绿、黄、蓝琉璃饰件。崞阳文庙,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北街村文庙街。据光绪版《崞县志》记载,始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后经明、清两代修缮。东西长114.5米,南北宽146米,占地面积16717平方米。坐北朝南…[详细]
【祥符县文庙大成殿】位于开封市小南门里洪学街一号(原为卧龙街)。现存大成殿一座,绿瓦悬山,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檐出厦,前墙有木棂窗,天花板由方木格组成,保持着原有面貌,该庙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崇祯十五年没于水。清顺治十一年重建,康熙六年迁于今址。明清两代,形成了儒学治天下,文庙遍全国的局面。于是京师、省会、府治、县治,均修庙建学,开封府治与祥符县治虽同在一城,却有两庙、两学。而且府、县儒学生员,各…[详细]
黄石文庙位于荔城区黄石镇黄石村中心小学内,唐朝为红泉宫,祀首创南洋水利的唐代福建观察使裴次元。宋代理学家、名儒林光朝于此讲学,称红泉书院,世称“红泉学派”。明代改为水南书院,后因倭乱被毁,清朝康熙年间重建。文庙坐北向南,按照孔庙规制建设,规模宏大。由大门、宿舍、泮水桥、两庑、大成殿组成。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264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斗拱为平身科用二攒,使用插拱,斗底用假…[详细]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城区荆中路。是荆州市重要的人文古迹旅游景点之一。县文庙又名县学或者县学宫。清康熙六十五年迁逮,原建筑群异常雄伟,棂星门外是泮水池,周围有31个石头围(俗名和尚头)。棂星门前有一道塘墙,有360个眼,点一名进士,就注一眼,如点了状元,就把墙拆掉。进棂星门,过大成门,有砚池(即内泮),上建有三座石拱桥,中间一桥桥石刻龙凤,只有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孔,才能踏龙凤而过…[详细]
西充文庙庙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公元1241年至1245年),经元明清三代的修葺,颇具规模。在南充各县(市)的文庙中,西充文庙保留较为完整。西充文庙建筑精巧别致,院内绿树成荫,颇具园林风格。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原址位于县城内象溪和虹溪交汇而形成的半岛上,2000年前后,因城市规划需要,文庙被整体搬迁至纪信广场莲花湖畔,完整地保持了其旧有风貌。山门为牌…[详细]
鱼台文庙座落于鱼城镇鱼台二中院内。始建于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体建筑大成殿长23.7米,宽15.3米,高15.5米,占地面积362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五脊歇山式,7楹42柱,每柱径42厘米。单层飞檐,上覆绿色琉璃瓦,前侧正中有黄色琉璃瓦饰成的菱形图案,飞檐饰以陶制飞兽,殿脊两端“二龙”对峙,内外施斗拱,平拱双昂,五彩缤纷。殿两侧东、西两庑各9楹,前有戟门、棂星门各三楹。中为泮池,东西列名宦…[详细]
南京六合文庙始建于唐朝咸通年间,是南京江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占地8000平方米,规模居全国第五。六合文庙又名学宫,历代废兴不一,咸丰八年(1858)庙毁,同治九年(1870)在原址重建。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另外还有奎星亭、照壁、泮池、灵棂门、戟门、东西庑、崇圣堂、明伦堂等古建筑,总面积为8000平方米。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日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省级文保单位…[详细]
善化县文庙位于今长沙市黄兴路步行街东侧。宋元符元年(1089),析长沙县5乡、湘潭县2乡置善化县,县治设潭州(即长沙)城内,从此长沙城也一分为二,大致以今五一大道为界,北属长沙,南属善化,直至清末。由县正街往北,有一东起织机街、南止“出入是门”的曲尺形街道,名东文庙坪。此即善化县文庙所在地。“出入是门”之街名也因文庙而名,此街原通向文庙南门,因文庙西门平时紧闭,出入必走是门。善化学宫原在城南兴仁坊…[详细]
汤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元代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邢庸主持重建,成化五年(1469年)知县尚玑扩建,使该庙形成较大规模。民国时,曾于此设汤阴师范。1966年之后,庙内一些建筑被拆除和改建。于今仅存主体建筑大成殿。文庙大成殿位于汤阴县城内,今文化街中部,现存汤阴县实验中学校园内。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成殿是儒学内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大成”二…[详细]
户县文庙位于户县东街近钟楼处路北。现为户县图书馆、文管会等机关驻地。创建于明洪武(1368~1398年)初年,以后屡有修茸或扩建。户县文庙现坐北面南,进深168.5米、前宽36米、后宽38.5米。旧有建筑照壁、牌楼、棂星门、泮池、名宦祠、乡贤祠、两庑、训导宅等均已拆除改建,现大门内图书馆系用西街武庙及原县署大堂的材料改建。现存古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献殿(戟门)五间六楹,进深9.04米、面宽17.1…[详细]
导 游: 五龙壁为砖雕建筑,高5.7米,长28.5米,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为砌砖壁座。中部壁面由对方青砖镶砌,上有五条砖雕团龙,每团直径均为2.2米,中央二条巨龙昂首挺胸、口中喷出火珠,整个龙身隐藏在万顷波涛之中;西侧一对团龙昂头向西挺身,呈现戏珠英姿;东侧一对团龙,龙头盘旋中心,似有腾飞壮举。上部仿木构建筑之砖雕壁顶,由砖雕斗拱承托,下有廊檐砖雕帷慢,帷慢之下又有八根垂廊花柱将壁身…[详细]
零陵文庙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文庙之木、石雕技艺精湛,为本省文庙建筑中之艺术珍品。 宋嘉定元年(1208)始建,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清嘉庆、道光年间均进行修葺。现存建筑主要为大成殿,砖木结构,面阔5间,进深3间,高17.1米,重檐歇山顶,翼角高翘,黄琉璃瓦,正脊置宝鼎,占地700平方米。 文庙建筑的主要特点:木雕、石刻技艺精湛。殿前汉白玉龙柱,青石凤柱,殿前石狮、石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