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第巷保留着潮州古民居的古色古香,如想目睹潮州古时民居的风貌,这里是最佳选择。甲第巷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之地,浓缩了潮州城古民居的精华。民居建筑山墙上的彩色嵌瓷,屋檐和柱头上的精制的木雕和石雕,山墙屋脊的形式则根据房屋的朝向与布局有“金、木、水、火、土”五种,民居室内的地坪采用当地传统的红方砖,室内地坪的铺装也有一定的隐喻,如厅里地坪铺成斜的“人”字型隐喻有人气和人鼎兴旺;卧室地坪铺成错缝…[详细]
沿着天安门广场西侧路一直向南走,可以看到一条不太宽阔的巷子,这里就是西交民巷。清末民初,因为与西交民巷毗邻的东交民巷是外国银行集中的地区,促使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资本银行纷纷在其西侧——西交民巷内设立机构。如今这条当年的“金融一条街”已从繁华转为平静。数栋气势恢宏的近现代建筑,可以成为当年曾经繁荣的佐证。大陆银行旧址位于西交民巷东口,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是我国建筑师设计西方古典式建筑质量最高的一…[详细]
宽窄巷子内的井巷子,是“新生活”区,以时尚年轻为主题,针对都市年轻人。是以酒吧、夜店、甜品店、婚场、小型特色零售、轻便餐饮、创意时尚为主题的时尚动感娱乐区。小洋楼广场是井巷子中最具特色的建筑,法式小洋楼据说曾是一个大户人家的私邸,后来成为教堂。这座法式风情的小洋楼展现了成都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以小洋楼为核心的广场将成为井巷子的中心节点。同时,这里将成为婚恋主题消费场所,成为恋爱、婚庆的经典场地,成…[详细]
居仁巷傅氏宅院位于五华区居仁巷,坐北朝南,1927年由火腿商人傅泰之所建,建筑引入了西方建筑元素,整个宅院内门窗雕刻精美,彩绘华丽,是一所不可多得的玲珑宅院。该宅院平面为传统的“三坊一照壁”,主体为土木结构。正房三间,进深两间,三层,重檐硬山顶,隔扇门,前檐设廊。檐下花枋、抱头梁、垂柱均有沥粉贴金的精美木雕。耳房三间,设檐廊,压花玻璃木槛窗。平顶露台上建有单檐四角攒尖顶亭阁。照壁瓦顶之上置宝瓶栏杆…[详细]
西交民巷位于北京西城区南部,与“东交民巷”合称为北京最长的胡同,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西交民巷是晚清以来到二十世纪后期约一百年的金融街。街内有张廷阁宅(双合盛酒厂老板宅院)、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旧址、中国农工银行旧址,以及大陆银行旧址、北洋保商银行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19号附近类型:特色街…[详细]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形成于1901年至1912年,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现存建筑有法国使馆、奥匈使馆、比利时使馆、日本公使馆和使馆、意大利使馆、英国使馆、正金银行、花旗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俄华银行和国际俱乐部及法国兵营等。现存建筑均保留原状保持二十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用清水砖砌出线脚和壁柱,砖拱券加外廊,木结构角檩架,铁皮坡顶…[详细]
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20年经久不衰。清朝时候,这条百米小巷曾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小巷入口处,铭刻着武汉市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写的小记:“汉味早点米当先,户部巷里快热鲜”,另一头的巷口两座石狮矗立,上方是著名书法家陈义经用泰山石刻风格题写的:“汉味早点第一巷”。户部巷的铺面以家庭为单位铺陈开来,楼上是住家,楼下是赖以生存的食店。这里的早点够老,够味…[详细]
东交民巷是北京最长的胡同,总长约3公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每个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巷子,北京管这些巷子叫“胡同”,始建于元代。几百年来,这些胡同就像血管一样与北京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北京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赛牛毛,这句俗语广为流传,可见北京胡同的密布情况。现如今,这些历史悠久的老胡同里每天都上演着北京人的故事,记载着千年古都的历史变迁。东交民巷诞生于13世纪末,那时候江南粮…[详细]
留犊祠巷,又名留犊池巷,巷内有留犊池遗址和时公祠。时公祠亦名留犊祠,这是为纪念东汉末年寿春令时苗而修建的。据古籍记载,时苗是乘一辆自带的黄母牛拉的牛车,拖着简朴的行囊去寿春赴任的。居官岁余,牛生一犊。及去任,他把牛犊留下,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苗婉拒,毅然留犊而去。由此而名闻天下。后人为了纪念时苗,即把牛犊饮水之池取名留犊池,并在池畔建留…[详细]
蒲林巷近代住宅位于人民路(蒲林巷口),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宅建于1924年,原为邹姓律师私邸,是一砖木混合结构西式楼房。楼南原中式花园已废。现存楼房建筑面积1326.98平方米,高二层,局部三层。正门东向,底层东、南两面设廊,列罗马式圆柱。东首有绿色铁皮盔顶方形小楼耸起。室内南向为通间落地玻璃长窗,采光通风良好。整座建筑外立面富于变化。室内分隔有会客室、餐厅和起居室多间,壁炉、卫…[详细]
安民巷程家小院程家小院位于安民巷东侧,靠近沈葆桢故居。始建于清代,主人程玉珠,菲律宾华侨,于50年代初购买这座房屋,精心保护,保留至今。民居占地面积390平方米,坐南朝北,单进厅堂小院,小巧玲珑,四面围墙,双开宁波门,上施门罩,入门中设插屏,单面廊东西走向,廊下天井,条石铺地,左右批榭,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用屏隔成前后厅。前厅有横案,八仙桌,学士椅,茶几等摆设,保留四对柱联。后厅有小天井。东西…[详细]
天一巷长238.8米,两侧高80-120余米,最宽处0.8米,最窄处仅0.33米。至身谷中,恍若时间隧道里的过客,可谓世界一线天绝景。中科院院士陈国达先生亲笔题名为“天下第一巷”,象形规模宏大的巷谷和线谷。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围聚集了九条一线天景观群。纵横交错,巷窄境幽,依梯拾级而上,顿生九天揽月之感。望江楼、楼外楼,高处美景奔入眼底,使人由衷赞叹“0”。用时参考约2-3小时交通 无直达交通,建议租…[详细]
北糠市街字库位于成都市北糠市街44号附近,建于清朝年间,字库又称惜字塔,因古人惜字如金,凡有墨宝的任何纸张均不得随意丢弃,须在字库集中焚化。字库高约7.6米,占地面积约4.39平方米。由于历经百余年风霜,字库上的碑文大多风化、脱落,许多文字已模糊难辨。如今,还能依稀看到上面有一些人名和捐钱的数量,“以1000文居多”。字库位于太古里商圈,是成都市中心保存较好的文物载体,它的造型特征、雕刻技艺,雕刻…[详细]
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其中福州著名的“安泰楼”酒楼也就位于吉庇巷口。来历:这是一条名字最为玄乎的巷。语音拗口且不说,巷名由来便有多种版本。据说在未有巷名之前,这里叫“魁辅里”。相传,家住吉庇巷的一个穷秀才,叫郑性之,因家境贫寒。有一年,又到寒冬腊月祭灶的时候,家里没有钱买祭品。…[详细]
三茅观巷沈宅为清代古建筑,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沈宅位于城区三茅观巷26号,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五路,建筑面积4600余平方米,多为楼房。西路有五开间走马楼,装修精致,台口雕花篮、梅花撑等。前后皆有翻轩。东路第一、二进为中西合璧式走马楼,窗格、台口雕花。中路有五开间两隔厢堂楼,鹤颈式前翻轩,年代较早。砖雕门楼有两座,额为“树德务滋”与“和气致祥”,均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潘某题。2009年被…[详细]
临清箍桶巷位于临清市老城区古运河畔的老街巷中,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箍桶巷现长500余米,宽3米左右。临清素有三十二趟街、七十二条巷子之说,这与《-》一书所写“临清是个热闹大码头去处,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恰成数字的巧合。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有待人们去寻古探幽,揭开一层层神秘的面纱。箍桶巷内现有古宅民居多处,青条石铺就,巷内板房林立,从斑驳的门礅、锈…[详细]
中营巷张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中营巷19号,2003年8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点。民国建筑,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大门朝南,梅石门框。正房为重檐硬山式高平屋,青水山墙上饰带肩观音兜,券形窗户,用水泥石子材质,上端饰花卉浮雕。地面采用磨石子敷设。东山墙与围墙之间形成一狭长过道,上有水泥栏杆,并有台阶可通往楼顶。 据查,原宅主张梅成,民国时期曾任宁波通利源榨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宅布局完整,工…[详细]
澳头“石狮巷”位于新店镇澳头社区澳头自然村后埔顶10—45号,即澳头海边“苏氏家庙”后,始建于明末清初,小巷东西走向,南北两侧为澳头村后埔顶村民的民居。大多数宅第门面向此巷,笔直的小巷长约500米,宽2.3~4米,占地面积1 800平方米。巷内靠南侧立有两只石狮,其中一只高0.83米,胸围1.11米,重约400斤;另一只高1.17米,胸围1.63米,重约1 500斤,石狮对面左侧一座古厝的榉头西侧…[详细]
吴宅位于大石头巷35-37号。前门北向,后门通仓米巷,三路五进,占地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90平方米。中路有轿厅、大厅、楼厅等,大厅、楼厅前各有砖雕门楼。大门不设门厅而置半亭,东西设廊达轿厅。第四进为平屋五间,南院设两厢。第五进为楼房五间。第四、五进坐北朝南,从后门出入。历史沿革:民国29年(1940)由沈延令售与沪商吴南浦。1982年,大石头巷吴宅被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