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揭阳学宫)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韩祠路口东侧,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大规模重修。现存建筑组群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由21座单体建筑构成,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采用高台基宫殿式的三路五进、左右对称建筑布局,具有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鲜明的潮汕古建筑特色。1957年3月20日由广东省人…[详细]
学宫是用于供奉圣贤孔子和小孩读书的地方,大成殿是学官的主体建筑,面宽、进深各五开间,殿顶为重檐歇灰瓦顶,四柱不到殿顶,其建筑艺术国内首创。整座建筑融宋元时代风格与岭南地方特色于一体,为我国宋元木构建筑珍品,是广东省唯一现存的宋元木结构建筑。德庆学宫,座落在广东省西江之滨的德庆县城。始建于宋朝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元朝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建。由石栏、棂星门、泮池、大成门、杏坛、东西…[详细]
崇明学宫是现今上海仅存的三座学宫之一。现址又称崇明博物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上海市崇明南门码头。学宫基地原东长144.2米,西长148.3米,南北各阔80米,有殿、宫、堂、厅、祠、阁等建筑群,建筑艺术精湛。清代曾10次重修。民国以降,崇明学宫曾被小学和其他单位使用。经过近年来的三次整修,逐渐恢复了当年的格局,占地面积扩大至23.21亩,成为上海地区面积最大的孔庙。学宫主要建筑有东西牌坊、棂…[详细]
崖城学宫也称“崖州孔庙”,应是我国祭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最南端的庙宇。史书记载,崖城学宫创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近千年来,培养出了不少名满天下的才子贤能,也算得是崖州文化振兴的基地。海南三亚崖城孔庙是我国地理位置上最南端的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古崖州的最高学府,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建于明朝,庙中建有大成殿、文明门、崇圣祠、尊经阁。其时进庙朝拜者络绎不绝…[详细]
明、清新会新会学宫位于新会市会城北门马山下。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元末毁于兵,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其后续有修葺。20世纪50年代重修时学宫内部分建筑曾有改变。现存建筑物自南往北依次有: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东庑和西庑、大成殿、尊经阁等。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殿顶脊饰清咸丰年间佛山石湾吴奇玉店烧造的“双龙抢珠”彩釉陶塑脊。殿身柱网为身内双槽,副…[详细]
海阳县儒学宫,俗称学宫,在潮州城昌黎路西端。据清乾隆《潮州府志》载:县儒学宫“旧在府治西偏附郡学右”。至宋绍兴年间(1100年)县令陈坦迁到锦坊(即今址)。此后历代屡有增修,使海阳县学宫成为一座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学宫现有面积仅存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棂星门、伴池、两庑厢房、大成门及大成殿。大成殿是海阳县学宫主要的建筑,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俗,重檐歇山…[详细]
罗定学宫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下辖罗定市罗城镇西区,为清代罗定直隶州的学宫。罗定学宫是广东西、南二江流域仅存的形制最完整、规模最大、保存古建筑物最多的学宫。学宫俗称文庙、孔庙,专为祭祀孔夫子而设立。罗定学宫始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后代多有修缮,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中轴线主体建筑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御路、月台、大成殿、崇圣祠等,两侧配两庑、乡贤祠、名宦祠、奎星楼、德义祠、学署和明伦堂等。罗定…[详细]
宝应学宫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小新桥25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明、清均重建。大成殿于1992年重修。主要建筑有迎秀门、状元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鼎甲坊等,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宝应县城的孔庙、大成殿,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曾两度毁于战乱,后经重建、增建,直至清代中叶巳成为一组完整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其范围东抵朱家巷,西至县南街,南临迎秀门,北止学墩巷,占…[详细]
龙川学宫在龙川县佗城镇学前。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照壁、长廊、棂星门、泮池、拱桥、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组成。由于年久失修,部分被毁坏。现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尊经阁等。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26.56米,进深四间24.40米,高18米。面积达440平方米。歇山顶,重檐四出,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屋架,檐下四周斗栱重叠出跳,梁柱上有凤、鸟、鱼、龙各式漆金雕刻,显得古朴大方。清嘉庆元年…[详细]
阳江学宫位于今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南恩路江城一小,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迁建于今址,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为今天规模,现存较好的建筑有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在《阳江志》(民国14年版)载:宋庆历四年(1044)始创恩州学于城南二里处(约在荔枝园住宅区),而县学在城内西隅(即江城渔洲路,今八小一带),后因兵 及其他缘故,曾几度迁移。现存的学宫是明成化二十…[详细]
高要学宫又名文庙,位于原高要县城肇庆镇(现为肇庆市端州区)正东路42号,是我省现存较大的一座孔庙,属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子(名丘)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把尊孔崇儒视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全国各府、州、县普遍建有孔庙,且规模宏伟,巍峨肃穆。学宫的建筑,一般有两部份,一是祀奉孔子的圣殿,即大成殿;一是学宫衙署。据载,高要学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年初(约…[详细]
番禺学宫在广州中山四路,是番禺县的县学和祭祀孔子的文庙。明洪武三年(1370)由知县吴忠、训导李昕在现址创建。原番禺学宫规模宏大,广三路,深五进。中路主要有照壁、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尊经阁;左路建筑主要有儒学署、明伦堂、光霁堂、名宦祠;右路主要有节孝祠、训导署、忠义孝悌祠、射圃、乡贤祠等。四周绕以宫墙。大成殿、崇圣殿、碑廊等原为绿琉璃瓦顶,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修时,改…[详细]
明、清惠州归善学宫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惠新中街1号惠阳高级中学校内。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明清时期,曾先后修建26次。据嘉靖《惠州府志》记载,当时学宫颇具规模,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会馔堂、教谕室、东西两庑、号房,左后有敬一亭。至清代更有嘉善祠、肃癰亭、忠义孝悌祠、名宦祠、青云阁、文昌宫。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学宫为惠州中学校舍,1968年部分校舍为惠州市二中所…[详细]
兴宁学宫坐落于兴宁城兴民中学内,建于明成化年间,一直是当地的最高学府。清末废科举后,学宫改建成兴民小学,著名爱国志士丘逢甲任首任校长,后兴宁县立中学也设于此。1925年,-率领黄埔军校学生东征时,曾在学宫内设指挥部。学宫至今保留清同治年间重修的多处古建筑,如大成殿、尊经阁、东西庑、泮池、棂星门等,占地600平方米的大成殿,殿内“万世师表”匾额为康熙手书。1962年,学宫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宁…[详细]
广东韶州府学宫(即韶州孔庙)在沉寂近百年后重现风采。经过两年时间的修缮,这座千年学宫的主要建筑大成殿日前向市民重新开放。读书耕田,是韶关客家人千年流传的优良传统,从张九龄开始,韶关人一直重视文化和教育,保存至今的各姓族谱,都有奖励子弟读书、考取功名的条款;建于全市各地的私塾和学宫,是古代韶关人学子埋头攻读书的见证。韶州府学宫过去是中国封建王朝科举考试和学文习武的要地,而今天则成为当地尊孔劝学、宏扬…[详细]
明五华长乐学宫位于五华县华城十字街。由长乐(今五华)知县黄瑜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正德年间重修,清同治六年(1867年)水灾后重建。原建筑规模宏伟,有棂星门、照墙、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殿、尊经阁、东庑、西庑等,是嘉应州(今梅州市)最大学府之一。建国后几经改建,仍存建筑有泮池、东庑、西庑、大成殿等。总占地面积5460平方米,建筑面积2024平方米。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青砖砌筑…[详细]
化州学宫位于化州河西宝山公园南隅。北依宝山,南对驿道(今广海公路)。始建于北宋,先建黉宫、石龙书院。后于宋嘉定二年(1209年)建崇圣祠。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重建大成殿、东西庑、讲堂(明伦堂)。现貌为清式建筑,红墙黄琉璃瓦,土木砖石构筑。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为主轴,东西配置祠宫、厢庑、斋舍等70余间,青云巷左右通连,呈方形布局。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大成殿面宽五间30…[详细]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第一中学内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县陈圣煜认为学宫原址“卑狭”,难出人才,故拟迁徙。并接纳诸生梁之峰、郑孟闻等倡议,迁学宫于现址(今恩平一中内)。它为纪念春秋时代儒家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而建。是座红墙绿瓦,单檐昌歇山顶,抬梁与穿梁混合结构的园林古建,蔚为壮观。恩平学宫规模之庞大,在当时的建筑群中屈指可数。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建筑以大成殿和崇圣殿为主体,殿前为月台…[详细]
麦家祠惨案旧址位于感城镇感城村西北角的麦家祠内。麦家祠建于民国初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3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当时,琼崖特委南区军事指挥部(专门负责日伪军受降和扩大武装力量)昌感县委派第二支队第三大队副政委张愚和和昌感联县副县长王廷俊带领新编的第八中队和地方民兵共103人,到感城-活动,准备接受日军武器。但张、王二人盲目运行,丧失警惕,把部队开进麦家祠驻扎。日伪军拒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