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岩,是福建闽中名山,位于莆田市市区以北约10公里处。其西南与九华山相连,东北与囊山相连,离南少林寺近在咫尺。海拔为559米,山体主要由火成岩构成。漫山遍野奇石嶙峋,千姿百态,故有“紫霄怪石”之称。山石肖人肖物,千姿百态,绝顶有“万岁石”,尤为峻拔。此外,还有“仙人冢”、“暖日台”、“三清石”、“太府厝”、“仙巾帽”、“观音石”、“石镜屏”等石景,各具风姿,引人入胜。紫霄岩主要由火成岩经过长期的…[详细]
烛台岩位于韩国江原道东海市与三陟市交界的海域中,形似烛台,高高地耸立着仿佛要刺破天空,为当地著名的奇岩异石,也是本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作为东海市的名胜之一,与烛台岩一起的还有10几座形态各异的奇岩异石屹立在东海岸边,构成了一幅让世人为之赞叹不已的秀丽画面。周边的这些岩石根据不同的形态也有着不同的名字,如乌龟岩、夫妻岩、兄弟岩等。相传,从前有个男子纳了一个小妾,但是小妾与原配夫人不和,两个人斗争得很…[详细]
简介摩陀寨风景区位于上杭汀江河畔庐丰畲话乡,原称武婆寨,又称摩诃山,由撑篷岩、摩陀寨、五子石、雷打石等组成。集青山、碧水、奇石、深潭、古寨、庙堂、城墙、炮楼、民俗等为一体,是综合性的旅游景区。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17年),当地乡民在此结庐避难,修筑了城墙、石门、石梯、古堡。明朝初年又有比丘尼多人来这里建庵供佛,念经习武,因此,这个地方又叫摩诃寨。清顺治年间重修山寨时易名摩陀寨,沿用至今。南宋庆元…[详细]
麦考利夫人岩石椅位于悉尼港,并不是一把椅子,而是一个被雕刻成了椅子形状的露天岩石,有三级台阶,据说是为了纪念麦考利夫人由工匠于1810年雕刻而成。英国人麦考利在1810年至1821年曾担任悉尼的总督,妻子也随他来到悉尼生活。在夫人的陪伴下,总督的事业风生水起,成就辉煌,被后人誉为“现代悉尼的缔造者”。麦考利总督每5年就需要回英国汇报一次当地的情况。由于路途遥远,当时交通又不发达,往返一次需要28个…[详细]
龙头岩坐落在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济州市龙潭洞,是一块200万前年熔岩喷发后冷却而形成的岩石。该岩石高10米,长30米,看上去像是在龙宫生活的龙欲飞上天时突然化作酷似龙头的石头一般,因此而得名龙头岩。关于龙头岩有一个传说,讲的是曾经有一条龙很想升天,但它刚出龙宫跃出海面就被雷电击中了,后来化成一座岩石终年守候在海面上。从龙头岩向东约200米有一处龙池,据说着是龙曾经的嬉游之地,因而得名龙池,池水清澈见…[详细]
叶县岩画主要分布在叶县常村镇下马庄村的老青山(包括好汉坡、对面坡、子摩岭等山头)及保安镇杨令庄村的高楼山(包括小尖山、老南沟东山等)上,海拔高度在200米到500米之间。这里山势比较平缓,植被较为稀疏,以低矮灌木为主,少有高大乔木,周边的几座小山共同围成一个大的山谷,山谷出口处为水库。岩画多分布在面向山谷、朝向水库、向阳背风的山坡之上。叶县岩画石刻有100余处,多为凹穴岩画,也有阴刻图腾,动物、人…[详细]
菩萨水岩为阳朔最奇特的地下河水岩洞,属最典型原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岩洞横穿三座山,分上下两层,全程三公里。洞内小径通幽,很多地方要蹲、跨、爬、甚至要匍匐前进。洞分右岔水旱,左岔旱洞,钟乳石奇状林立,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左岔旱洞均保持原貌,旱洞奇貌可供探险。水洞泥巴浴右岔为水洞,洞内由于地下河和岩溶地势,形成一处长180米、宽150米的泥潭,由万年矿泥渗漏而成,潭泥过膝,水浆腻滑如胶,含丰富矿物…[详细]
爱神岩坐落于塞浦路斯的海滨城市帕福斯,距离市中心25公里,是由于海水侵蚀而形成的海蚀柱,被认为司爱与美之女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的诞生之地,这使其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帕福斯的海岸边波涛滚滚,峭壁陡峭,一群突兀高耸的巨岩,有的像石笋冲出海面,有的像巨蘑屹立在水中,最大的一块高约30米。这群巨岩统称“罗密欧”,“罗密欧”在希腊文中即“岩石”之意,相传爱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就是在这附近海水的泡沫中…[详细]
位于芬玛克郡阿尔塔海湾、临近北极圈的阿尔塔岩画群,分布在5公里长的临海斜坡上,于公元前4200至前500年雕刻的这些挪威宗教岩画散布于七个地区45处。这里总计有3000多幅的岩画,其中最高的岩画高达26米。绝大多数的岩画宽达20-40厘米,有的岩石上刻着驯鹿、驼鹿、熊,有的刻着天鹅,有的刻着宗教礼仪、捕鱼、狩猎、航海等活动。还有的是人物以及其它各种动物、鸟类、小帆船,甚至是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包括…[详细]
阳华岩摩崖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城东6公里竹园寨回山之下,山势向阳,陡峭如劈,中有石磬,下有寒泉。这是一个敞开式的奇特岩洞,平整的洞壁成了历代文人墨客刻石题咏的胜地。阳华岩内最早的石刻是唐代永泰二年(公元766年)的一幅题铭:唐代道州刺史、著名文学家元结巡视属县至此,在县令、著名书法家矍令问陪同下游回山遇此岩,而题《阳华岩铭并序》。石刻长290厘米、宽73厘米,是阳华岩最大的碑刻。元结的题刻至今已…[详细]
徐家山佛教岩画位于蓝田县蓝关镇徐家山村1组以南5公里拐沟河谷东岸的崖壁上,该岩画据现状观察为一佛二菩萨图像,整体高1.9米,宽0.7米。 一佛二菩萨图像,佛像左侧菩萨图像已漫漶不清,仅存半躯主尊与右侧胁侍菩萨。主尊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身着红色通肩大衣,仅存右侧身躯的图像及部分莲座,手印不详;其右侧前方胁侍菩萨图像保存较好,身躯微左倾,跣足立于覆莲座上;天衣轻薄,露上身,缠帔帛,下着长裙;宝髻高盘…[详细]
推菲尔泉岩画是世界上最大的岩刻画集中地,迄今为止已记载有两千多幅图画。大多数保存完好的岩刻是犀牛、大象、驼鸟和长颈鹿,以及人和动物的脚印画。该遗产还包括六个绘有图画的岩石庇护处,在红赭石上刻有以人为主题的图画。这些岩刻是从两处遗产中挖掘出来的,包括来自后石器时代的石材工艺品、鸵鸟蛋壳珠和片岩吊坠。人或飞鸟很少见,据说雕刻这些图形是说明人变成动物的礼仪。最有名的例子是“狮人”,一个狮子每个脚爪上有五…[详细]
瑞竹岩位于步文梧浦村的岐山之上。岐山一名马岐山。名山记云:“岐山与鹤鸣山联峙,二峰秀耸龙江之上,延十里余,中为万松岭”。岭上建有万松关,此岩景致之峻秀,正如明吏部尚书陆完与理学家蔡烈同游所题:“万松关外瑞竹岩,峰峰峙峙列层嵌,偶来石上凭南眺,一望江上挂远帆”。瑞竹岩为五代僧人楚熙所辟,因劈竹引泉,枯竹生笋,故名。岩上原建有寺庙,有石洞、石刻、清泉以及唐、宋时代种植的铁树两株,山上有石禅床,传为楚熙…[详细]
玉印岩地方不大,但是名气很大。从南漳县城去巡检,乘坐大巴75公里,约100分钟车程,玉印岩崖头群山环抱,高百仞,峭壁如屏,人们称它“抱璞岩”。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此得一璞玉,献予楚王,未被接纳,反诬玉为石,处以刖刑。卞和在此抱璞而泣,后感动楚王,使人剖璞得玉,琢制成壁,名“和氏壁”。岩即由此得名。玉印岩高达数丈,洞空面积约100平米,存有多尊石刻,其中一版竟是荆门古代诗人王守所作:“二刖(yùe)…[详细]
桑株岩画刻在新疆和田皮山县城东南100多公里桑株乡乌尔其村的一块岩石上,画面正对着河滩。历史上,这里曾是通往西藏及印度的一条小道。岩画长3米多,高1.3米。画面上的形象有各类人像:有人作弯弓射箭状、有人跟随于马后作行走状、有人骑马而行状;有兽像,多为头上有双角的动物,类似大角羊等。画面左上方还有象文字一样的符号,利用硬物在岩石上敲击勾刻而成。岩画附近和河谷中没有找到什么古代遗物,在民间也无传说,一…[详细]
洛斯马诺斯岩画位于圣克鲁斯省,洛斯马诺斯的意思是“手洞”,它是由一系列的峡谷山洞组成,洞内的墙壁上是岩画,是现今已消失的智慧民族的伟大杰作。“手洞”的名字取自洞窟中人手的雕画形象。洞穴的特征是刻绘在墙壁上的多种多样的手,看上去仿佛是分布于一个多枝杈上的许多树叶,墙壁上还刻画着当地的动物和神圣的象征。此外还有很多当地常见动物的形象描绘,例如红褐色美洲驼。洛斯马诺斯岩画集史前岩画艺术杰作之大集,是南美…[详细]
格拉斯顿伯里突岩位于英格兰西南部萨默塞特郡格拉斯顿伯里小镇,是一处凸起的小山丘,其显著特点是坐落其上的一座未封顶的圣迈克尔塔。这处突岩现在由英国国家名胜古迹信托组织管理,是被指定的历史遗迹。格拉斯顿伯里突岩中“Tor”一词源于凯尔特语,意思是“岩石突起”或“山丘”。相传格拉斯顿伯里突岩,就是亚瑟王故事中的阿瓦隆岛屿。传说中的阿瓦隆是一个古老的宗教中心地,四周被沼泽、树林和迷雾所笼罩,由9位仙后守护…[详细]
虎胜奇岩位于村首数百米。峭峻兀峙,形如斑虎伏山中,其四周有欲腾空而起的“天灯岩”、惟妙惟俏的“船岩”、锋利无比的“刀锋岩”、耸人听闻的“棺材岩”,怪石嶙峋,景象各异。云雾起时,忽隐忽现,恍如逢莱仙境。岩缝中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溢出,壁崖上有酷似甲骨文的“天书”,“天书”是古人雕刻还是天然形成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研究。但民间相传“谁人识得此天书,宝藏洞门自然开”。崖壁上还真有看似一道门的石洞。最为奇…[详细]
依娃宁佳岩雕保护区位于北领地爱丽斯泉的南部,距离爱丽斯泉约35千米,由一片低沙丘、裸露的石头以及粘土层组成,最知名的还是澳洲中世纪的岩石雕刻艺术。保护区内有很多史前的岩雕,是中世纪澳洲岩画艺术的最杰出代表,共有1000多幅岩石画,从南向东南方向延伸。大部分岩石画并不是很具体,包括有线条、圆圈以及其他几何图案,有一些像是兽蹄的形状。从岩画的图案及深度上分析,大约画于30000年前,但是具体的时间尚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