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家畔龙岩寺庙址位于刘千河乡蔺家畔村西约1公里处,东临刘千河,相对高度20米。该庙宇始建年代不详,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后于1983年旧址新建,2004年扩建增修,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主要由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天王殿、财神殿、娘娘庙、孤魂殿、仙公楼、八封楼等19处建筑组成,2000年被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寺内现有明、清碑十五通,其中雍正八年、雍正十一年、乾隆十七年、乾…[详细]
介绍 位于城区西南9公里的岩口村后,古称观岩。岩中有“仙女临浴”景。岩道纵横曲折幽深,全程1000多米,岩前有潭水一泓,碧绿清澈,与岩内地下河相通。潭外有参天古榕,荫蔽水潭。岩口外部绝壁数丈。游人可沿岸道拾级探胜,亦可泛舟入岩浏览。洞中有洞,上可通青龙山腰,后可通白虎山。 岩前旧有西原太子庙,纪念唐代苏仕评父子。今庙己毁,古碑仍存。左为凤凰岭;有清代提督统领杨安隆墓。岩口村有清进士汤廷诏祖…[详细]
过巴卧左岩画该地点位于日土县热帮乡左用湖以西约20公里处,海拔4430米,岩画分布在距湖面500米的山脚基岩节理面上,距地表4米。岩画属旷野露天崖壁岩画,刻有图像的岩面朝南,表面较平整,呈黄褐色。岩画保存完好,但有相对早晚的重叠打破现象。从画面内容的造型风格、制作方法等方面看,表现放牧场面的一组图像可能最早,其画面特征与日土县境内多处岩画相同,可能其制作年代属早期金属时代;而装饰有双涡纹等动物及以…[详细]
科马堤岩罗城北部的宝坛乡是九万大山南麓的中心腹地,地层出露发育完整,沉积相型多样,标志典型,是华南最古老的元古界震旦系地层,国内外罕见的元古代具历刺结构的科马堤岩就奇迹般地出露在这里。专家们指出:室坛乡科马堤岩的发现是世界上的第二例,它对国内外目前正在研究华南早期地球的演化,地壳、地幔的发展,洋壳、陆壳的演变方式以及寻找多种矿物资源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近10年来,科马堤岩已吸引了湍典、美国、加拿大…[详细]
红岩葡萄沟乡村旅游景区红岩葡萄沟距离息烽县城7公里、息烽新兴工业城镇小寨坝镇3公里,包括小寨坝镇潮水、大寨、红岩、关岭和西山乡鹿窝5个村,总面积6.3平方公里。背靠佛教名山西望山,环抱风光秀丽的潮水河,海拔在900—1300米之间,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水源充足。土壤属红壤,含钾量高,适宜葡萄生长,景区种有口味独特的水晶葡萄7000亩,盛果部分年产量达800万斤,产值1600万元,有“红壤碧珠”之美…[详细]
据说此处是“大肚难过”的一处关口,成年人只能侧身而过,十世班禅大师那么胖,八十年代他游天星景区时施展“收腹”奇功,居然轻松过了“大肚难过”之关;1997年刚果国民议会议长安德烈•米隆戈到此游览,也以“大肚”侧身,过了这个关口。 电话0853-3592136交通 安顺汽车南站有“安顺-黄果树”专线车,直接乘坐到黄果树票务大厅门口下,从黄果树景区乘中巴前往,20分钟即可到达 门票 无需门票…[详细]
碧岩风景区位于长兴县横山乡前城、后城村,弁山主峰北麓。碧岩,海拔300多米,因岩石累峭于腰,望之若藓锈错,故称碧岩。明代张睿卿汇集碧岩十二胜景为:龙口、七星台、石壁、瀑布泉、珠帘水、金莲池、砚池、香炉峰、酌泉亭、望湖亭、不朽木、舍身崖。这十二胜景,除不朽木、酌泉亭等人工建筑被损毁外,其余天然胜景尚存。从北坡登碧岩,自半里凉亭始,沿石路拾级而上,穿过竹径,经玉蟹潭、七星台,两侧山峰峭立,怪石嶙峋,其…[详细]
大黑沟岩画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东约40公里处的大黑沟,绵延3.5公里,分布零乱,位置高低不一,最高处距地面100多米,最低处只有两三米。岩画共有34组,图案190多幅。画面多采用凹刻和凸刻形式,大部分刻画在避风向阳的山坳陡峭的花岗岩和石灰岩上,大部分内容为射猎、放牧、练武、乘马作战等场面。图中动物有梅花鹿、大角羊、野牛、野骆驼、象、虎等动物,形象生动,时代为战国至汉代。大黑沟岩画是这一地区游牧民…[详细]
列宁岩列宁岩(东兰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原名北帝岩,内设北帝庙得名。位于武篆镇南4公里的论硬山腰上。洞高45米,宽64米,深137米。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会,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了广西第一届农-动讲习所,培养右江各县农-动骨干276人。农讲所宣传马列,培训农运骨干,功绩卓著,影响深远。1930年2月,经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提议,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讨论通过,北帝…[详细]
岩头村位于楠溪江中游西畔,介于苍坡和芙蓉之间,距永嘉县城38公里,岩头村以科学的水利设施和巧妙的村庄布局而闻名。水利工程始兴于宋,竣工于明初。引溪水人村复出村,一路建有8个大小涵洞,2个节制闸、5个人工湖池,一水多用,灌溉、生活用水、发动水碓、观赏。全村座西进东,背山面水。村内亭台楼阁、街巷民居、石桥牌楼,布局井然,横街直巷,三进两院大住宅,前后面街,左右临巷,以利出入;绕以流泉,取水方便,丽水湖…[详细]
万象亭上方,补山精舍西侧,有一座巨大的岩石和一株高大的古榕树,岩石上刻有一字大大的“寿”字,人称“榕寿岩”。“寿榕”在2002年“福卅十大古榕”的评选中,荣获第三,获得第一美称的是“福卅国家森林公园”的“榕树王”。“寿榕”生长在峭壁之上,树干直径9米,树高30多米,树冠直径达40多米。寿榕根生岩缝,根裹岩,岩围榕,榕岩相抱,妙趣横生,与补山精舍、平远台,构成一幅古建筑、书法、树根艺术的精美画卷。“…[详细]
富蕴县唐巴勒岩画在富蕴县离县城约60公里的喀拉布勒根乡的唐巴勒塔斯村,海拔1020米的半山腰山岩上,离地面约25米处,有一洞窟高11.5米,深11.8米,宽20米,洞口向日出的东方。洞顶及两侧岩壁陡立,仰观全窟,洞形开阔,并排能站立数十人。洞窟之南是一片向下倾斜的缓坡草地。可以集聚人群,作为宗教祭祀活动的场所,洞窟居高临下,富有神秘气氛。洞内分布着大量用褐色染料描绘的文字、符号、男女性生殖器、动物…[详细]
介绍:玉虚岩为武当山三十六岩庙中最大的岩庙,位于万仞绝壁上。这一巨大的岩洞,最高处18米,最宽处11.5米,分上下两层,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玉虚岩始建于宋代,元代重修,明永乐十年敕建殿宇。 据元代碑文记载,此岩为玄帝(即真武帝)-之处,后得道飞升,-为“玉虚师相”而得名。现存建筑系晚清重修,中供真武像及左右侍从、五百灵官,均为清同治年间重修。湖北十堰…[详细]
玉屏岩七星岩岩峰之一。与阆风岩对峙,中带横岭,状若列屏,四周陡峭,林木丛生。半岩有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三仙阁,阁外蹬道中有两凹穴,讹传为“神仙脚印”。有一大石半凌空间,以石击之,各处音响不同,名八音石,又称扶啸台。道边壁间,有清初岭南文学家屈大均等分韵赋诗纪游之石刻。右邻有峻石夹立如堵墙,中通束狭小径,仅容一人往来。顶嵌大圆石,欲坠不坠,状如仰口含珠,俗称含珠径。左旁有屈大均题字曰“小千尺峡”。再上…[详细]
纱帽岩五彩洋的中央,有一突出的石笋,从上方看,很象一顶明代的乌纱帽,故称“纱帽岩”。据说当年有一位县官路过此地,见此处山清水秀,感叹宦海沉浮,遂生退隐之心,将纱帽抛在水中化为此石,中国文人的超脱,在桃花源中,在王维的辋川别墅中,又比似古人思莼菜鲈鱼之美而归乡,延续到此处的纱帽岩,恰作了最浪漫的注脚——身辞宦海此间游,独恋清溪景色幽,洗却尘心归隐日,轻抛纱帽砥中流。纱帽岩形随步换之下,从左侧往上看去…[详细]
石佛岩(报恩寺)距筠连城北约3公里筠连镇果木材境内一座陡峭的山崖之下,天然形成宽敞的石窟,人们利用石窟及山势,因势利导修建令观,形成多处景点。所到之处,都能观赏到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石佛。石佛岩相传建于唐代。打造石佛的工匠相传曾参与建造著名的乐山大佛。由于时代变迁,石佛岩寺观一度成为废墟。80年代初,深埋在石佛岩下的二百多尊石佛被发掘出土,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海内外媒体竞相报道。筠连县人民政府将此定为…[详细]
百丈岩百丈岩位于县城南部的小桥镇,其山脊延伸至迪口、玉山、南雅镇一带,系鹫峰山脉分支,为东西走向,东部山势雄伟,西面山峰连绵,坡度多在35度以上,山中多花岗岩,平均海拔800米,最高1335.4米,为市南部制高点,系小桥溪与迪口溪分水岭,可阻挡夏季台风北进和冬季西北风南下。建瓯市属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南低。四周为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环绕,中西部是以建溪、松溪为主轴的河谷平原、丘…[详细]
观音岩生态旅游景区拥十里峡谷,植被茂密,山形奇特,溪流清澈,四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有“露营者天堂”的美誉。沿途有饮马岩、将军岩、贵妃池、长生潭等自然景观,有古老而神奇的传说,有丰富的天然中药材资源,是游览观光、养生度假、户外运动及露营的好去处。此外还可开展拓展培训、高空体验、丛林探险、真人CS镭射、露天酒吧、篝火晚会、木屋度假、水上乐园、儿童游乐园、棋牌娱乐、趣味烧烤、露营野炊等各类活动。地址:…[详细]
“心动石也动,石动心也动。”福建莆田菜溪岩,号称八闽第一奇石的心动石就在那里。心动石,是有两块巨石相叠而成,高约27米,上块石头像菇伞,下块石头像菇柄,站在石下,人还不及菇柄的一半。此石是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自山巅滚下来的,几百年来,风吹雨打,依然如故。心动石下,另有一石平卧如床,石上可坐20来人,上刻“眠云石”三字,传为仙人坐卧谈经论道的地方。站在此处木结构观景平台远望,远处山水笼罩在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