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 绍 :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仙居八景”之一,称为“景星夜月”。腹地有净居寺、有明代左都御史吴时来读书之遗迹,曰“读书堂”。离读书堂不远,有亭名曰“摘星台”。其对联曰:“登天不易无私无畏可摘星,揽月何难有志有为堪折桂”。净居寺西北是响铃岩。因岩体平行裂隙形成三座悬崖,从沟底拔地而起,乱石落壑,撞击岩壁,如铃声震荡,余音袅袅。 交 通 : 从仙居县城车站到景星岩景区,中巴8元。浙江台州…[详细]
龙岩古寺位于乾县临平镇西北6.5公里处,座北向南,依山傍水,松石幽秀,境地颇佳。相传该寺为唐德宗所建,寺里仍然保存着唐代的庙洞及旧址。寺西北和沟坡相连,东北有耧山环绕,东临陡峭的龙塘口,南面横跨漆水河的大渡槽。寺脚下漆水河细流之旁,明万历年间已涸的温泉,今又复流。温泉水质富有矿物质,水温34度左右,可沐浴、可疗疾病。近年寺中香火甚旺,来者络绎不绝,是修心养性,治疗疾病,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详细]
: 山北著名的名胜古迹,如流香涧、玉柱峰、慧苑、鹰嘴岩、水帘洞、杜辖岩、马头岩等都在它的周围。岩下有寺,初名山心永乐庵,明嘉靖年间改名为天心庵,清代改名永乐禅寺,它是武夷山最大的寺院之一。 上一站:马头岩 位于武夷山东北部。据说这里是全武夷山的中心,就如同天之枢极,故得名“天心”。天心岩是武夷山产茶区之一,永乐禅寺寺西九龙窠山腰,是驰名中外的“大红袍”岩茶产地;福建武夷山…[详细]
惠岩何公祠惠岩何公祠是奉祀何氏留耕堂第22世何惠岩及以下列祖的家祠,该祠背北朝南,头门面阔10.3米,深6.1米,花岗石脚,3级石阶登临,大门为少见的“趟栊门”,头门的屋檐下有精美的灰塑和壁画。惠岩祠为二进式的小祠堂,跨过“趟栊门”,面前有一扇褐色屏门,上面雕刻精美的花式和窗棂,十分古朴雅致。头门两侧耳房有木构子阁,房间北面开窗,阳光透过雕花木窗,营造出温馨的氛围。上、下窗外墙之间有绿釉瓷质栏杆装…[详细]
毕齐格图,蒙语即有字的地方,坐落在乌兰哈达苏木东南部丘陵地带一条小峡谷中。峡谷自西向东延伸,峡谷一带清泉常流,怪石瞬峋,石壁多系黑色花岗岩,坚硬光滑。岩画在小峡谷的尽头,由于南壁坡度低缓,且受西北风的剥蚀,石质松散,而北壁陡峭,岩画多凿刻在北壁岩石上。岩画有牛、马、猪、狗、人像等,线条粗犷、形象,反映了当时游牧民族的生活特征。岩画中也有不同时期凿刻的薰文、藏文、印度文佛号“阿弥陀佛”等。…[详细]
龙岩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梁泉村,原名龙泉寺,金大定二年(1162年)改为现名。为金、明时期建筑。寺有前后两院,主要建筑有过殿、正殿、配殿、廊庑等30余间。过殿位于前院中轴线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歌山顶,灰布瓦。两山墙内壁有壁画,外镶有金大定三年《龙岩寺记》石碑一通。正殿在后院,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平面长方形,单檐悬山顶。正殿和寺内其他建筑为明代建筑。龙岩寺具有较高的建筑历史价值。…[详细]
又称文羊洞。在崇左县城东6.7公里,靠近左江南岸。 岩中有六洞府。洞中有洞,穿越7座山腹。岩内多石钟乳、石柱、石笋、石幔、石花,多彩多姿,琳琅满目。农家丰收时,宫灯高悬、游龙迎宾、寿星骑象、左江石塔、万寿灵芝、云雾山中、八仙过海、壮乡歌圩、通天洞等景点,形象逼真,令人赞赏。…[详细]
简介 化石学家彼德·伦基在1834年发现这处岩洞时,还没有意识到其涵蕴的历史价值。专家学者已在洞内发现史前动物和人类化石,如“圣湖人”的头骨,证实了距今一万年前,该地区已有人类聚居。 岩洞内有多处天然厅堂,依其钟乳石的形成,而被命名为“新娘纱”、“瀑布”、“布帘”、“金字塔”、“耶稣降世图”、“塔钟”等。拉比亚岩洞内部凹深,使用人工照明突显出钟乳石的形成。 巴西巴西利亚…[详细]
阿垄沟岩画该岩画位于日土县日土村南侧,海拔4370米。岩画发现地为古老的沟口洪积扇地貌,岩画刻在地表较大的石块上,石块多呈不规则状,一般都在岩石朝上的一面凿刻图像,画面面积多在1平方米以上。阿垄沟地点岩画为旷野露天的地面岩石岩画,共发现有20余组画面。岩画的制作方式与鲁日朗卡岩画基本一致,用尖利的工具在石面上敲琢出形象,其造型方式亦有用线条和通体敲琢的剪影式两种,以线造型的图像较少。…[详细]
慈云岩在春湾中山公园内。该岩是阳春著名的古迹之一。从公园门口牌坊进园,便可见到其屹立于右前方,浑穆端庄,卓拨挺秀。岩前高台上建有慈云寺,寺中立“三圣”塑像。殿后崖壁上的石刻题字有20余帧,高低错落,大都是清朝中叶至民国时所刻。与铜石、崆峒两岩石刻同属阳春摩崖石刻艺术的珍宝。从寺左面的阁门进去,沿石阶上十多级,有一石窟叫观音阁,内有数尊观音塑像。从慈云岩末侧的磴道上去,可以直到100多米高的山顶。…[详细]
位于皂头盆地端的丰溪河畔。有七座山峰拔地而起,主峰下有一岩洞,因七峰相围得名。岩内宽敞、明亮,可容千人。岩外七峰各异,曲径通幽,翠竹古树,遮天蔽日,可谓福洞天。明大学士郑以伟来此览胜,有“…丘壑川原,去往低迥,妙在一石补天”、“…风去雪月,吞吐浮沉,廓然三千世界”等包刻石。植于宋时的铁树,1949年开花,至今枝挺叶茂,英姿勃发。青峰、绿水、奇岩、古树,构成玲珑一景,游人络绎不绝。…[详细]
阳阿克比西艾格勒岩画。位于棋盘乡阿孜岗沙勒村东南处约3公里的山体断面上,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坐标为:西北角:东经76°43′27.1″;北纬37°26′42.5″东南角:东经76°43′27″;北纬37°26′42.4″西南角:东经76°43′27″;北纬37°26′42.4″东北角:东经76°43′27.1″;北纬37°26′42.5″海拔2820米…[详细]
流水岩距离河池红七军宿营地旧址南面2.5公里处的流水岩,一股清泉从半山腰岩洞飞泻而下,形成宽6米、高35米的流水岩瀑布,冲击山下深潭,声响如雷,跳珠溅玉,凉气袭人。当年红七军驻扎河池时,万人军马饮水比较困难,-、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红七军指战员曾到流水岩取水,并沐浴纳凉,消去战火疲劳。流水岩成为红七军将士的生命之泉、红色革命之泉,每年到河池红七军宿营地旧址参观的游客都慕名到流水岩游览。…[详细]
雀岩墩碑屋位于利川市谋道镇寨坝村。碑屋是一种将墓葬建在堂屋之后的特殊建筑。雀岩墩碑屋建于1929年。坐西朝东,由碑屋、墓冢、墓碑组成。碑屋为四列三间木构楼房,面阔15米,进深7.44米,悬山青瓦顶。墓冢石砌,设在碑屋堂屋之后,顶部建廊房。墓碑设于堂屋后壁,高约3.8米,圆首。该建筑是目前鄂西、川东地区唯一保存的碑屋,对于研究土家族人的生死观念以及丧葬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五批)…[详细]
武夷山马头岩,因岩石形似马头而得名,海拔425米,相对高度83米。旁有磊石岩,像五匹奔驰的骏马,又叫“五马奔槽”。北有三花峰,似三朵盛开的巨花。附近还有马鞍岩、铁郎寨、悟源涧等景致和磊石庵、凝云观等建筑。北可至天心,南可达天游,东则可穿马子坑至游览干线或可至武夷宫、兰汤。东起大王峰,南起天游峰,西起三仰峰,北起大红袍景区(九龍窠)。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茶科所老所长的带领下,由于肉桂的亩产量高,政…[详细]
介绍 这里的岩洞大多为山石岩洞,少数为冰川岩洞。在奥切蒂那有极为罕见的文石洞,对公众开放的同类山洞,世界上只有3个。多拍辛斯基冰洞连同斯洛伐克喀斯特岩洞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清单。斯洛伐克拥有中欧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形。在斯洛伐克约有 1300处泉水。23个自然度假中心用水、泥和天气进行治疗。特色 斯洛伐克是洞穴探险的自然爱好者的好去处。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详细]
隐仙岩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的一座大型岩洞,在中国道教历史上久负盛名。据史料记载,汉代著名方士尹轨就在此修行。尹轨在道教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传说老子曾授他《道德五千言》。史书上说尹轨“既明天文星气,又精河图洛书,既能用丹药为人治病,又擅长烧炼金银”。隐仙岩实际上是一座石窟,高十一米,深十三米。由于历史上有许多高人在此修练,所以隐仙岩也曾一度名声远播,但现在岩洞内仅有五座石殿了。五座石殿的正殿里现存有两…[详细]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第四次反“围剿”会议会址——朝头岩大雄宝殿位于龙岩市长汀县城郊南屏山。建于宋代。占地面积196平方米,砖木结构。1932年2月18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此召开反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紧急会议,会上作出了《关于执行紧急任务》的决议。决议号召充分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展开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中央红军,获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全面胜利。1961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举世无双的天下绝景——仙女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龙虎山的自然景观仙女岩,却是华夏唯一、域外无双的奇中之奇!这一绝景,深藏于泸溪河畔的曲径幽处,坐南朝北,数十丈高,其形态逼真,自然平和,豪不忸怩作态,被称为“大地之母,万灵之源”。这一绝景集高贵与平易于一表,兼巧俏与敦厚于一身,踞万仞之上、俯忆兆生灵。山有绝景当为名山。龙虎山拥有此景而闻名,仙女岩又饱醮着龙虎山文化更平添了浓浓仙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