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岩鸡公岩在杉木河与舞阳河交汇处,有一座怪山突兀而起,高约二百米,壮如雄鸡,中间一洞,恰似鸡眼,因此得名“鸡公岩”。传说古时候,施秉原是一片方圆几十里的大湖泊,人们只能居住在高山上,没有良田,生活非常艰难。一日,张三丰游到施秉,感到这里的云台山、杉木河、舞阳河风景如此之美,而人民生活却这样艰辛,决定为施秉人民开辟一片良田沃土,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静的夜晚,悄然挥动他的赶山鞭,把南面的美女坡、文坡坡、鸡公坡等十六座山赶走,把湖水放开。后来,张三丰又用开山斧在瓮蓬洞的群山中劈出“诸葛峡”、龙王峡”、“一线天”等河谷,让湖水流下去,露出了一大片良田。…[详细]
老鹰岩地点:脉地乡金盏河南岸,海拔2200米。老鹰岩地处金盏河峡谷口,两岸峭壁千仞,水力深切的峡谷幽深莫测。金盏河源于苍山北部,目前已在谷口建成了装机容量11100千瓦的一级电站。老鹰岩对面有“仙人下棋”处等景观,这一带常有猕猴出没,海拔2400米以上有较好的植被,有马道通向苍山花甸坝。海拔3000米左右有成片杜鹃林,当地人称“大花园”,花期约在三月十五前后。…[详细]
狮岩隘口位于福安市穆阳镇中兴街居委会,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位于穆阳镇中兴街居委会昂头阁岭头处。俗称“裹柴隘口”,始建于明代,是穆阳历史上城墙剩下的唯一城门,为南北走向。石构、券顶,隘口宽1.68米,深1.76米,高2.94米,厚2.42米,占地面积2.95平方米。隘口的两侧山体高4.95米。穆阳村依山靠水,南面临穆阳溪湍急溪水,北面山岗山脊砌筑城墙以防来犯之敌。是穆阳村防御盗匪、倭寇所修建的。从穆阳村缪姓族谱可以看到旧城墙图。对研究我市城堡建设和历史人文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墙体外延伸15米。…[详细]
岩鹰例碑岩鹰例碑位于县城东40公里的谷陇岩鹰村东,清嘉庆二十六的(1818)重安司各寨头人共同立一碑,名叫“例碑”,碑文记述各少数民族村寨人知悉承担的劳役。此碑对研究古代少数民族遥役、税赋提供史料,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在安远县龙布镇境溪村,仍完整地保留着有400年历史的0-——永清岩0-。永清岩由高近百米,宽百余米的悬崖峭壁形成,自南宋开禧年间(1205年)始建禅庵,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该禅庵曾经无数次毁修,于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永清岩0-又名观音楼,就附着于这高百米的巨型岩石上。据史料记载,观音楼建于明万历丙午年(1606年),为三檐四楼楼阁式建筑,高15米,长2.7米,宽1.5米,占地面积仅4.05平方米。已有400余年历史,历来佛事兴盛,以楼奇著称,倚悬崖而建,从0-下逐层沿木梯而上,仅容单人上下,是江南最小的“袖珍”0-。永清岩观音楼远望去犹如一小巧长形木盒附着永清岩上,走近仰望,…[详细]
石头寨岩洞葬岩洞鞠是古代苗族的丧葬习俗之一。它对于研究苗族的居住历史、生产发展和风俗习惯等有着重要意义。今已发现,惠水县境内苗族岩洞葬有9处,即摆金石头寨棺材洞、摆金高寨棺材洞、岗度甲找棺材洞、岗度党桥棺材洞、摆榜棺材洞、斗底翁呆棺材洞、大坝大堡棺材洞、董照岗金棺材洞、打引董上棺材洞等。然而,棺材最多,保存完好,便于参观的要数摆金石头寨棺材洞。该洞位于摆金镇镇政府东北面320国道线旁石头寨雾虎冲天生仙人桥下,为东西向的一个穿洞。洞底有一条小河,名石头河,从洞中穿过,常年流水不断。离洞口0.5公里处,有个赵的苗寨,小河从寨脚蜿蜒通过。棺材洞内的棺材,系赵氏苗族的祖茔。1984年58岁的苗族赵兴良…[详细]
云顶岩,是洪济山的主峰,高339.6米,为厦门岛上最高峰。乾隆《鹭江志》称:“其绝顶有观日台,四望环海,鸡鸣时,观日台火轮从海中跃出,甚奇”。明末,郑成功踞守厦门时曾增筑一瞭望台。旧时,游人登台看日出奇观,称“洪济浮日”。因风光奇美,故列原厦门“大八景”之首。现因洪济山少为人知,云顶岩则家喻户晓,故名“云顶观日”。经过50多年的建设,在绝顶修了新的观日台,登临斯台,云顶岩耸立于群峰之上,颇有苍山如海的感觉。山下东海里的金门诸岛一字排开,散落在厦门的外围,宛如一群卫士护卫着厦门,挡住了太平洋上的风浪。偎依在沙滩上的环岛路,如玉带般将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台湾民俗村、金山松石、国际会展中心、何厝香…[详细]
佛岩脑石佛龛佛岩脑石佛龛位于涉县木井村,石佛龛凿于一块突出的青石岩上,坐北朝南,共有9龛、37尊造像。有圆拱龛、尖拱龛,最大的高1.27米,宽0.9米,内造像9尊。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一佛二菩萨像,各龛各有特点,形态不一。除佛教造像外,还有天官、地官等民间信仰造像1龛,是反映宋代民间信仰情况的重要资料。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烧粑岩烧粑岩既是一处避暑胜地,又有一段红色的历史,更藏有几分神秘。它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棕溪村,东望鹤峰,西倚沙道,南拥观音坪,北枕椿木营,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蘑芋、天麻、黄柏、杜仲、木瓜、人参等多种名贵中药材。据传,山坳里有一块很大的椭圆形石头。盛夏,石头上清凉无比;严冬,石头上炎热非常。深冬时节,时常有老人或小孩到石头上来取暖。有的甚至拿来糍粑放在上面烘烤,不一会儿,自会芳香扑鼻——这也许就是“烧粑岩”之名的由来吧。一天,我与几位同事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烧粑岩,有幸见到了那块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石头。从沙道沟沿河公路而进,经沙坪至白水观音坪。然后过石拱桥,涉过几条潺…[详细]
仙人岩距栗溪镇11公里,群山环绕,异峰突起,常年云雾缭绕。从山腰旋而上,整个古建筑面积3平方公里。有关专家考察后得出结论:此处乃中南地区人文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旅游圣地。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败走麦城之前,曾在此与东吴大将丁奉关羽之子关平所筑的山寨。关圣帝的石刻像等、景区山门上刻着明朝举人马监所书“仙人岩”三字及“山高.水长”对联一幅;有太湖石石林;有天洞、地洞、悬木、炮台、古钟;有99间石屋遗址等,景内众多石碑及碑文保存完好。?李自成?作者姚雪垠到此地考察采风时,对此地历史古迹保存完好,大加赞赏。…[详细]
乌龟石、将军岩 位于神雾山半山腰,其外形状如龟,约5米见方,其上立着一位将军,高约3-4米,威武雄壮,故分别称乌龟石、将军岩。这两块花岗岩石头还有一个传说:传说中这只乌龟是神,他是从东海龙宫到神雾山来为孙家镇山的,不想刚爬到山腰被老龙王发现,老龙王说:这还了得,大家都想去镇山,我这龙宫谁来保卫?于是随手一杖打下,将乌龟的腰打断,永远留在山上,不能动弹。 …[详细]
武陵岩日出 在武陵岩之巅迎日出,可一饱高山观日出的雄伟壮观景象。武陵岩观日出因其高远在尚未规模开发建设处,需于前日抵达山顶,次日早晨观赏。适时,一眼望云,重恋叠嶂之处,薄薄的晨雾,更为其增添一分娇媚,远处山峰对峙,一-霞镶嵌其中,霞光自然柔和的晕染着浅兰色的天空,随后在那-霞与云层交接之处露出一小段暗红色的圆弧,如火球般的太阳慢慢地带着橙黄色的光环,热情向大地倾泻,暗红、朱红,圆弧半圆一一颜色越来越鲜明,形状越来越完美,让人不禁欢呼喝彩,为那积聚已久得以迸发的力量而喝彩。 …[详细]
岩洞村是侗族大歌的源生地。这里的侗族文化源远流长,侗族歌师人才辈出。1952年该村的侗族姑娘吴培信先后出访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演唱的侗族大歌引起强烈的反响,使岩洞享有“将侗族大歌带出国门第一乡”的美誉。为了抢救、保护、继承和发展侗族大歌这一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所和美国福泉基金会,于去年在岩洞村建立侗族大歌人才培训基地。…[详细]
南岩又名卢家岩,位于信江南岸,距县城3公里处。有千人室、文公饲(朱熹庙)、大义石、一滴泉、五级峰、百丈壁、开鉴塘、濯缨井等八景。千人室整个南岩洞穴,唐草衣禅师聚徒于此,佛殿僧舍尽在其中,可见岩洞之大。文公祠在千人室前左侧,后枕一滴泉,前峙五级峰,是为朱熹曾在此讲学而建,今废。大义石在山顶,唐彗觉禅师曾在此建房坐禅讲经,房屋早废,唯石基尚存。一滴泉在洞门口左侧半壁。晴雨寒暑交替,泉水滴落速度不变,清洌无比。五级峰在岩外右前方,峰分五级,有石砌山路,拾级可达峰顶,极日远望.云天丘壑,尽收眼底。百丈壁指岩左右壁,无土无坡,如切如削,人不可登;自唐迄清,名流题字刻石,至今保存良好。开鉴塘在文公祠前,蓄…[详细]
风洞之南,即前洞,是叠彩洞,因山得名,古称叠彩岩。高3.65米,宽5.6米,长12.5米。面积70平方米。洞口有陈毅名句“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题刻,及著名书法家沈尹默题“叠彩山”3个大字。洞壁有佛像90余尊,为唐宋物,又名福庭洞。…[详细]
•雁荡十八古刹之首,时称“东南首刹”,雁荡“风景三绝”之一。景点介绍灵岩寺因背依灵岩而得名,是雁荡十八古刹之首。该寺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咸平二年(999年)真宗赐额“灵岩禅寺”。后几经兴旺和兵毁、重建,盛时有屋宇百余间,藏经千卷,时称“东南首刹”。灵岩寺周围群山环列,环境清幽,为雁荡“风景三绝”之一。寺前有高达260米天柱、展旗两峰相对而立,称“南天门”,卧龙溪穿门而出。寺左有天窗洞,再上有莲花洞。灵岩周围还有双鸾、卷图、玉女、重楼、卓笔、独秀等奇峰以及寺老僧拜塔、金龟玉兔诸景。 寺后有屏霞峰,高数百丈,壁立云霄,形若屏风。灵岩寺系天台宗道场,继行亮、神昭之后,著名祖师…[详细]
葛仙岩在县东枚江乡百余米高的石壁中。传说岩洞能通赣州通天岩。晋升平年间(357—361)葛洪曾云游至此,见石室深邃幽静,遂结庐凿井炼丹于此。今岩洞绿树成荫,风景优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