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画篇

    吐鲁克岩画

    介 绍吐鲁克岩画位于喀纳斯湖一道湾东岸的变质千枚岩上,基岩经古冰川作用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貌景观一羊背石,岩画即附雕其上。 岩画地理位置优越,迎面俯视湖面,背后依傍着优美壮丽的夏牧场。现岩画共分为两处,间隔50余米。第一处岩画在羊背石背面磨光的刻石槽内,岩画面积3平方米,岩画面大部模糊不清,只有少许图案可见刺猬、野猪、山羊、雪鸡等动物造型。第二处岩画在羊背石背面的小陡坎上,面积110乘94平方厘米,图…[详细]

    高栏岛岩画

    位于珠海市西南约50公里的高栏岛西南部宝镜湾。这里海水清澈,沙粒细小,岩石耸立,是古人类曾生活过的地方。海湾所在的山麓、山腰,共分布着“天才石”、“宝镜石”、“大坪石”和“藏宝洞”等4处共6幅岩画。这些岩画发现于1989年10月,其年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它们均阴刻于平整的大石面上,其中以“藏宝洞”最丰富,最大的一幅长5米、高3米,整幅画以船形为中心,周围有舞蹈人形、波浪纹、蛇纹、屋形纹等…[详细]

    地中海原始岩画

    介 绍 伊比利亚半岛上地中海盆地的原始岩画艺术,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这些岩洞多为私人所有,而且大多交通不便。因此加泰罗尼亚博物馆设计了一条参观路线,提供交通和解说服务。 葛达邑山脉中的岩石屋(Serra de Godall):1975年以来,共发现了14处涂有原始岩画的岩石屋,有多达386个图形。 普拉德斯群山中的原始岩画艺术(Muntanyes de Prades):…[详细]

    威远付家院岩画群

    威远付家院岩画群距长顺县城有13公里的付家院,有一处1988年发现的大型岩画群,是继关岭、花江、开阳、六枝、贞丰、丹寨发现的又一处古岩画群。这岩画分成两壁,一壁在叫红洞的岩壁上,另一壁在叫白洞的岩壁上,两处岩壁都在同一座山,两洞相距100米左右。白洞岩壁较为裸露,长期的风雨剥蚀,加之早年农民在此开了一眼窑洞烧制石灰,烟熏和灰尘污染严重,致使白洞的岩画大部分遭到破坏,甚为可惜。现在剩下一些残图依稀可…[详细]

    麋鹿崖岩画

    古时孤立于天涯海角的大伊山,处于偏僻之隅,又有神山之说,是尘世间失意人寻求庇荫和隐居的理想之处。应该说,岩画作者刘长世便是其中一位,他若无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相应的身份以及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何来如此一举呢?用以物喻意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而且勒于岩石上,寄冀于后代,这是平常人所想不到的。岩画上落款,应该有三个人具名,但因岩石年久分化,字迹模糊,难以辩认。排在刘长世前三个方框内某某人,其身份应比刘…[详细]

    黑山岩画

    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区西北约10-20公里处的黑山南麓及东麓沟谷内。主要分布在四道股形沟、红柳沟、石关峡口、磨子沟、交河沟口、焦蒿沟内,总计212幅。其中,四道股形沟137幅、红柳沟南崖6幅、石关峡口南北崖44幅、磨子沟6幅、交河沟2幅、焦蒿沟17幅。黑山岩画属摩崖浅石刻岩画,刻凿方法主要有磨刻法、敲凿法、线刻法等。内容以舞蹈、狩猎、人物、动物、佛塔等为主,尤以反映野生动物的画幅居多,总计达20余…[详细]

    扎西乌洞穴岩画

    岩画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及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等的总称。一般采用金属及其它工具凿刻或箱石等矿物颜料描绘而成,并多表现动物、人物、狩猪等场面。扎西乌洞穴岩画位于那曲地区当雄县纳木湖东岸。岩画分布在扎西岛东岛的百个天然岩洞及4处崖壁上。大多数的岩画采用红色颜料绘制,少数则使用黑色的颜料。其内容有牦牛、鹿、马、羊、人、树、鸟。太阳、塔等10余种,表现题材为放牧、狩猎、骑射。舞蹈、征战等。作画方法…[详细]

    小佘太阴山岩画

    小佘太阴山岩画小佘太阴山岩画位于小佘太秦长城北侧600-800m处。目前已发现4处共计70余幅青铜器时代的阴山岩画。岩画中刻有牧羊人、狩猎人、北山羊、猎犬、马、驴等图像,这些古老的岩画刻绘在石英脉岩石上,当地牧民称为“红墙”,它与黑色的石长城并行由东向西延伸,宛如两条黑、红色的巨龙,在阴山上缓缓舞动,增添了小佘太秦长城的吸引力和神秘感。岩画的作者均为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其年代上至青铜器时代,下至…[详细]

    克什克腾岩画群

    克什克腾岩画群属石刻类,由百岔河流域岩画、砧子山岩画、西拉沐沦流域岩画、苇塘河岩画四部分构成,共23处90组400余个单体图像。从年代上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时间长达六千余年。内容有图腾崇拜、萨满崇拜、生殖崇拜、祭祀、舞蹈、狩猎和放牧等,图像大小不一,画境古拙,形象生动,人物粗犷有力,动物栩栩如生,再现了克什克腾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环境变迁的历史画面。1996年5月…[详细]

    上金岩画

    目前在龙州发现的岩画共21处,其中有20处分布在龙州上金、响水河段左江流域的沿岸悬崖绝壁上。龙州花山岩画以上金乡的进明村到卷逢村河段最为集中,在不到10公里的河段分布着多达14处岩画点。该河段也是左江流域自然景色最为秀美的河段,花山岩画在这里与山奇、水美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左江风景区。龙州县内最大的岩画点为位于响水镇的棉江花山岩画。该岩画所在峰丛南北走向,长约400米,主峰高290…[详细]

    过巴卧左岩画

    过巴卧左岩画该地点位于日土县热帮乡左用湖以西约20公里处,海拔4430米,岩画分布在距湖面500米的山脚基岩节理面上,距地表4米。岩画属旷野露天崖壁岩画,刻有图像的岩面朝南,表面较平整,呈黄褐色。岩画保存完好,但有相对早晚的重叠打破现象。从画面内容的造型风格、制作方法等方面看,表现放牧场面的一组图像可能最早,其画面特征与日土县境内多处岩画相同,可能其制作年代属早期金属时代;而装饰有双涡纹等动物及以…[详细]

    大黑沟岩画

    大黑沟岩画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东约40公里处的大黑沟,绵延3.5公里,分布零乱,位置高低不一,最高处距地面100多米,最低处只有两三米。岩画共有34组,图案190多幅。画面多采用凹刻和凸刻形式,大部分刻画在避风向阳的山坳陡峭的花岗岩和石灰岩上,大部分内容为射猎、放牧、练武、乘马作战等场面。图中动物有梅花鹿、大角羊、野牛、野骆驼、象、虎等动物,形象生动,时代为战国至汉代。大黑沟岩画是这一地区游牧民…[详细]

    唐巴勒岩画

    富蕴县唐巴勒岩画在富蕴县离县城约60公里的喀拉布勒根乡的唐巴勒塔斯村,海拔1020米的半山腰山岩上,离地面约25米处,有一洞窟高11.5米,深11.8米,宽20米,洞口向日出的东方。洞顶及两侧岩壁陡立,仰观全窟,洞形开阔,并排能站立数十人。洞窟之南是一片向下倾斜的缓坡草地。可以集聚人群,作为宗教祭祀活动的场所,洞窟居高临下,富有神秘气氛。洞内分布着大量用褐色染料描绘的文字、符号、男女性生殖器、动物…[详细]

    化岩角山佛教岩画

    化岩角山佛教岩画位于襄垣县下良镇圪岔角村东北5000米化岩角山,绘于山顶一岩洞洞口上,北魏遗存,南北宽2.2米,高1.93米,面积约4.246平方米。岩画由北向南计有六幅,第二幅为主尊图,高0.75米,宽0.84米,用红、黄、褐三色绘西方三圣说法图;中部为阿弥陀佛,两侧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下层为声闻菩萨众人像;主尊高0.66米,座高0.21米,宽0.2米;主尊图两侧岩画为供养人图像,褒衣博带…[详细]

    大百丈岩画

    大百丈岩画位于象山县鹤浦镇大百丈村坑门里山北面山腰,临坑门里溪而刻,面积达20多平方米。岩画内容丰富多样,可辨认的有神像、鱼、船、驴等纹饰,线条简洁、流畅,造型准确、生动,但部分纹饰已模糊难辨。岩画具体年代尚不确定,根据元宝船的特点初步推断其为宋元时期作品。众多不同纹饰组合在一起有何含义需进一步研究、分析,此岩画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在象山甚为罕见,为象山古代石刻艺术研究和渔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详细]

    野麻滩黄河岩画

    野麻滩黄河岩画分布于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野麻村境内,共6处70多幅,总面积51平方米。包括人体、人头、人手等人物形象及羊等动物形象,以狩猎、农耕、家庭等内容为主,均为岩石等尖硬工具在光滑的岩壁表面凿刻而成。图案内容丰富,线条简练粗犷,真实再现了黄河两岸远古先民从事狩猎、祭祀等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景,是甘肃境内史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详细]

    红水姜窝子沟岩画

    红水姜窝子沟岩画分布于白银市景泰县红水镇红沙岘村姜窝子沟的一座山顶上,共计有岩画16幅,总面积约100平方米,为尖硬工具以密集点啄的方式在向阳、平整的石面上敲凿而成。岩画题材主要以反映远古时期原始人类部落的生活场景和人们对自然界的抽象认识为主。姜窝子沟岩画时代久远、内容丰富、保存完整,为研究黄河上游古代先民原始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证据。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详细]

    曲嘎尔羌岩画

    曲嘎尔羌岩画该岩画位于日土县多玛乡行政所在地东南方向约4公里处,海拔4560米。岩画发现地处在一近东西向的宽谷北侧山脚下,在洞口朝东南的一个天然洞穴发现三组画面,洞穴距地面高约20米。曲嘎尔羌地点属天然洞穴外的露天崖壁岩画,该洞穴可能曾有人类居住,岩画分布在洞外高出地面2-20米的岩壁上,岩画粗糙呈黄灰色,。该地点岩画保存较好,图像大多清晰可辨。岩画的制作方式为涂绘,使用红色矿物质颜料,少数图像因…[详细]

    青崖子沟岩画

    青崖子沟岩画位于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大坝图村。岩画分布在长约100米、宽约20米的山沟中,共计3处、总面积约50平方米,现存各种图案300余幅。岩画主要以凿刻技法制作而成,内容包括人物和动物两类。青崖子沟岩画时代跨度较大,文化内涵丰富,作为古代祁连山岩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研究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宝贵图像资料。2012年被酒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详细]

    召烧沟岩画

    此为山地缓坡岩画,该处岩画位于乌海市市区东南15公里处的召烧沟西口南坡上,属桌子山——贺兰山皱褶带,是贺兰山北部的余脉。这里植被稀疏,一片荒凉景象。其地质构造为奥陶纪灰色石灰岩,也有少数属寒武纪页岩和泥质页岩,石灰岩的硬度为7度。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遗迹。1986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这处岩画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处岩画磨刻在约为30度的缓坡上,岩画集中磨刻在约6…[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