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庄遗址位于西平县出山镇西北小潘庄村,距西平县城37公里。遗址位于青铜河上游两支流间台地上,面积469500平方米,海拔高度82.8米。遗址自南向北逐渐增高,省道S331线横穿遗址中部。从遗址上部表层遗留的文化遗物看,北部为汉代时期文化堆积,其范围从小潘庄村向北300米,东西宽215米,向南汉代遗物逐渐消失。村庄南遗址表层露出的为夏至商文化遗物。修筑省道S331线时,两侧路沟断崖露出灰坑、井、瓮…[详细]
营盘山遗址是一处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文化遗址,由于该遗址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地方文化类型遗址中面积最大、考古工作规模最大、发现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故命名为“营盘山文化”。营盘山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四川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质雕塑艺术品,国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人工使用朱砂的遗物,长江上游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陶窑址等,是弄清古代文化传播、民族形成、迁徙、交融、以及与成都平原和三星堆联系的桥梁…[详细]
赵宝沟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保存较好的赵宝沟文化类型的遗址有:敖汉旗新惠镇东北25公里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北、兴隆洼文化遗址西南500米的小山遗址、敖汉旗烧锅地、南台地等。赵宝沟文化与兴隆洼文化前后衔接,其原型形成于兴隆洼文化中晚期。赵宝沟遗址面积约9万平方米。房址平面呈方形或正方形,也有呈梯形,皆为半地穴式建筑,成排分布。与兴隆洼文化相比,赵宝沟文化的聚落规模明显增大,但二者在社区…[详细]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一)梁家坡遗址在羌白镇梁家村东北1公里处,距县城西南12.5公里,属洛河南岸二级阶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1980年10月,西博和县馆作过初步调查。1981年秋,试掘224平方米。文化层分上、下两层,晚、早两期:晚期,发现半地下室结构的房屋遗址2座,椭圆形灶坑3个,圆形袋状、桶状和椭圆形袋状窖穴6个,硬土圈结构的柱洞lo个。遗物中生活用具有盆、罐、钵、碗、瓮、缸、尖底瓶、葫芦瓶、…[详细]
隋唐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及近郊。隋唐两代的东都城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炀帝下诏令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等在洛阳营建东都,驱使役丁200万,历时一年建成。隋唐两代的最高统治者先后居此40余年,武则天时期更是长期居住在东都,东都的地位仅次于长安。五代时梁、唐、晋曾都在此建都,宋时称为“西京”,宋金之际,毁于战乱。195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城址进行…[详细]
南黄庄墓群(也称南斜山墓群)遗址位于乳山市南黄镇南黄庄村与南斜山村之间,两村相距500米。墓葬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南黄庄村东、西、北三面的坡地上。1977年春,南斜山村村民在挖平塘溢洪道时出土一批“灰包罐”,是年6月,乳山县图书馆工作人员最先在南斜山村东北发现墓地,因而被称为南斜山墓地。由于墓葬的结构和出土器物比较特殊,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据调查,墓葬多发现于南斜山村东和村东北的水库东侧,并在水库…[详细]
蒲城店遗址位于平顶山市区东15公里,卫东区东高皇乡蒲城店村北500米的岗地上。东西宽540米,西部南北长180米,东部南北长350米。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开始对蒲城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蒲城店遗址是一处包括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两周、春秋、战国、汉、宋、明各个时期连续使用的大型遗址,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和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遗…[详细]
凉城岱海地区有30多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其中老虎山、园子沟遗址引起国内考古专家的极大重视,前者已经列入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者曾被列为1987年全国考古新发现。老虎山遗址座落在岱海西北部30公里的永兴老虎山南坡上,北依蛮汉山,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该遗址从1982年起由我区著名考古专家田广金开始组织发掘,经过一年时间基本完成外业任务。经发掘和勘探查明。遗址四周有高出地表的…[详细]
渔洋村遗址(含明清民居建筑)新石器时代安阳县渔洋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漳河岸边,北望河北,东有平原,西为丘陵。四周村村相连,远远望去,渔洋村与其它村子没有什么不同,是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但只有走入其中,你才可以从一砖一瓦中感受厚重的文化。曲曲折折的青石板一路延伸,直到我们看到一座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精美鹅卵石搭建的古寨门。从寨门上依稀可见的碑文可以看出此门曾在乾隆五十五年重修过,遂沿用至今,而究竟它…[详细]
《东北日报》社遗址,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镇海龙大(胜利)街东段,占地约300平方米。后为老新华书店,如今已改建为幼儿园。原貌已经不复存在。《东北日报》是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机关报,今《辽宁日报》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张地区性报纸,从1945年11月1日创刊到1954年8月31日为止,经历了整个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1945年11月1日《东…[详细]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遗址,位于通化市沿河北路1065号,现为通化市第二中学。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成立,并与航空总队合并。位于通化市东昌区江南村的原通化飞机场,成为航校飞行训练场地。抗战胜利后,通化是中共中央在东北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第一个军事大后方。我党、我军的许多机关、学校先后进驻通化。中共中央根据通化江南飞机场和民航保障设施仍可正常运行等有利条件,决定把航校建校地址选在…[详细]
壳丘头遗址,位于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是福建省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590~7450年。它代表着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遗址地处山麓坡地,东距大海约3公里,北距大海不及1公里,是背风向阳的好地方,很适宜远古人类居住。遗址散布范围约3000平方米。1985年福建省考古队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1座墓葬。出土石器、骨器、玉器、贝器、陶器等遗物200多件,以及数以千计的…[详细]
2002年,天津市政府修建解放天津突破口纪念碑,纪念解放军战士的丰功伟绩。依复兴河而建的解放天津突破口纪念碑分左右两座并排矗立。靠近西侧的纪念碑底座上,雕刻着“解放天津突破口纪念碑”字样,东侧的纪念碑上力一不规则的石头上铭刻着“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背面庄严地雕刻着“解放天津突破口纪念碑记”,以纪念革命烈士们的英雄壮举。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9年1月14口…[详细]
抬头寺遗址在新泰市汶南镇,属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至龙山文化(公元前2350─前1950年)时期。新泰曾是“杞人忧天”的杞国(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商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000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杞国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公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故都之一,历史…[详细]
方城遗址方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西北13公里王集乡方城村内,总面积0.5平方公里。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方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城遗址从周围断崖及表面暴露的遗物判定:文化内涵最早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其次是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汉宋各代遗迹遗物。方城遗址最特殊的是上述几个文化层并不是直接叠压,而是单独成片分布。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区分布在整个遗址的东南部,堆积厚度2米左右,黄褐…[详细]
南托大塘新石器遗址公布时代:距今7000年前保护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编号:430121—0050公布地址:长沙县暮云镇大塘村类别:古遗址公布机关: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8南托大塘新石器遗址位于长沙县暮云镇南托乡大塘村,遗址距长沙市南约20公里的湘江东岸河滩,大部分被压于湘江大堤下。南托大塘新石器遗址位于湘江东岸河滩,大部分被压于湘江大堤下,暴露于河滩,部分被江水冲洗殆尽,遗址旁…[详细]
在赤峰市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宁城县等地多处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群及其冰石林、角峰、石河等是“国内外目前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形态各异,保存完好,特征十分明显的古冰川遗迹。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堪称‘世界奇观’”,第四纪冰川期是“在地球上骤然出现的第三次大寒冷期”,不但高纬度地区为冰川覆盖,就是中纬度地区也出现寒冷气候,并在山区发育山岳冰川”,首先发现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是我国…[详细]
永泰城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驻地一条山镇西25公里老虎山北麓,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筑城,城周约1700米,城垣高12米,四面筑有半圆形城,城门南向,外筑甬城,形似0。现甬城已毁,东北城有损坏,其余保存尚好。城四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1~2.5米,是一道完备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永泰城记》载,清雍正皇帝二年,忠信公岳钟琪回乡祀祖,见龟城之形建议说,永泰城…[详细]
淮阳五谷台是神农氏初期建都立业的地方。五谷台一带,有着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神农氏在此开创了原始农业,成为中华民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地域之一。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初都陈(今河南淮阳),始教天下种五谷”。《兖州府志》也有相同的记载:“始制耒耜,教民播种五谷,故号神农氏,初都陈,后都曲阜”。《淮阳县志》更有所记载:“约公元前30世纪,相传炎帝神农氏都于陈,尝百草而兴药,艺五谷,教民农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