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殿阻击战遗址位于建宁县黄坊乡将上村将军殿自然村的石坑杨坡寨,在建宁县城东北40华里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红军在此阻击国民党军向建宁县城进攻,是红军在保卫建宁县城的北部第二道防线。邱家隘战斗后,建宁东北线的国民党军固守待机。国民党东路军由东向西进攻中央苏区。其中,汤恩伯部由沙县、将乐、泰宁一线向建宁推进。3月19日,汤恩伯部占领泰宁县城,24日攻占新桥,实现了与北路军的会合。4月…[详细]
该遗址位于浦城县临江镇锦城村。城址东濒临江溪,西倚金鸡山,南为开阔盆地,北为鸡山垅,面积20多万平方米。2003年9月8日起,福建省博物馆和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2支考古队在发现一处秦汉时期的建筑遗址和20多座汉代墓葬。秦汉建筑遗址在锦城上面山,面积406平方米,在此有上千片简瓦和板瓦,瓦片长宽35厘米,厚10毫米,上刻有汉化的文字和不可辨认的文字。这小片遗址保存比较完整,所有瓦片的布局还保留当时规模…[详细]
时代:汉牧马城遗址位于胶州市里岔镇。是青岛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唯一的一座汉代古城遗址。牧马城原为汉代祓国都城,因明朝在此豢养军马而重修城池,名称也由此而来。牧马城城郭呈正方形,总面积为720亩,城周4华里,每面中间有一城门,东、西、北三面的城门已不见痕迹,南门遗址仍然可寻。围绕在南城门外的小城,又叫瓮城,保留有10米长的城墙遗址,其高度平均在2米以上,有的地方达3米左右。从城墙冲刷的坡度来看,原来城…[详细]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马山情报点遗址位于大岭山镇百花洞村马山山腰龙岩洞内,洞口位于马山七姐庙旁,入口高约0.5米,该石洞通往古庙下方的山谷,出口有多处,洞内通道时而狭窄时而宽阔,而且极其弯曲。GPS坐标:北纬22°5422.4,东经113°4703.4,海拔高程152米。此情报点为1941年初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第四、第五小队的主要活动场所。情报员接受任务后,以马山七姐庙为落脚点,白天隐…[详细]
1919年到1933年,始建于魏玛,又建于德绍的包豪斯学校,改变了建筑风格,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这个由学校教授建造并装饰的建筑物发动了中世纪的建筑运动,成为20世纪建筑学的早期雏形。魏玛的包豪斯及其遗址始建于1919年,是包豪斯的第一个居住点,当时它与皇家艺术学院同在一起。1996年,由亨利设计的早期风格的德绍的包豪斯及其遗址(现在是魏玛-包豪斯大学的所在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详细]
垄丘遗址位于广饶县大王镇东营村北,台丘高约9米,直径约6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俗称“垄丘山”、“六令崮”,呈坡、顶两层的圆包形。是一处东周时期的古台丘,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价值。据民国二十五年《广饶县志》记载,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知县谢中曾建龙王庙于其上,之后又建了龙王庙、老母殿,左、右、前三面各有一香火池,东南角有钟楼,山的东坡有药王殿和三皇圣祖殿,里面供孙思邈、张仲景、扁鹊…[详细]
唐户遗址面积52万平方米,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新砦期文化、夏、商、西周、东周等长6000年的文化内涵,遗物十分丰富而具有代表性,实属罕见。可以认为它是华夏文化的缩影,特别是在解决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新砦期文化的承袭关系,解决重大学术问题,具有特殊的历史研究价值。从这里发现的西周春秋墓葬现存分析,这里可能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王室某位显族重臣的封缰聚集点。唐户遗址将成为研究西…[详细]
柿子滩遗址距今2-1万年,东西分布约10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0年发现并试掘,2000至2001年,在15公里的范围内新发现25处旧石器地点以及一个中心遗址区,组成了柿子滩遗址群。2001年至今进行了连续发掘,新发现10余处人类用火遗迹,上万件石制品动物化石、石磨盘、石磨棒和蚌质穿孔装饰品。这是中国目前发现距今2-1万年前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详细]
李来亨抗清遗址主要分布于兴山县黄粮镇、南阳镇、古夫镇、峡口镇一带。李来亨部在此驻军屯田与清军对抗,留下的遗迹遗物主要有17个城寨(黑虎观、棋盘垭、寨岭、张家湾、观尖山、燕子寨、杨家寨、界牌垭寨、胡家湾寨、长坪凤凰寨、老寨子、杨家岭寨、将军寨、城墙包、百城遗址的一道城、二道城和新城)和7个洞寨(寨子洞、仙龙洞、青龙寨、干龙洞、滴水岩、深渡河洞、昆元山洞),以及百羊寨战壕、落步河壕沟、七步半古道遗址、…[详细]
向阳遗址位于登封市区东北约15公里唐庄乡向阳村东北的山岗台地上,南临勺河,北为缓坡,东西为丘陵,遗址东西最长处330 米,南北最宽处430 米,面积达近十万平方米。遗址于1975年发现,向阳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同时兼有龙山文化遗存。绝对年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至公元前2000年。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度1~3米,南部堆积明显较厚,文化层厚度在2~3米;最厚处达4米以上,在断崖上发现了大…[详细]
爱兰祖祠堂——厦岗农会惨案遗址位于长安镇厦岗社区盘福北街三巷18号对面,GPS坐标:北纬22°4754.4,东经113°4411.0,海拔高程5米。1925年4月22日,厦岗农民协会成立。当晚,该乡地主恶霸麦廷阶与其子麦平勾结驻虎门的桂系军阀刘震寰一部,指挥其控制的民团,悍然包围厦岗,攻入农民协会会址爱兰祖祠堂,杀害农民协会干部麦福绍、麦锡南、麦耀堂3人。东莞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蔡如平立即派遣农民…[详细]
石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老石固村东南0.5公里的台地上,遗址距今约4500~7400年,是继新郑裴李岗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裴李岗文化遗址。1972年发现,1978~1980年共发掘4次,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括居住遗迹和墓葬。考古发掘面积约1500平方米,内含裴李岗和仰韶两期文化遗存,底层为裴李岗文化,上层为仰韶文化。发现房基7处、灰坑282个、墓葬96座,出土了石、陶…[详细]
太史第遗址位于高州市城西的广潭村,是清代光绪年间,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国史馆编纂杨颐的故居遗址。杨颐(1824~1899年),清代高级-,高州市城西广潭村人。咸丰二年乡试中举,同治四年赴京会试进士,自此踏上仕途。先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任至国史纂馆修,及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他任职期间,刚正不阿,敢于-那些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大臣。在几次担任主考官中,为朝廷录选了不少人才…[详细]
新立辽代建筑遗址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富屯街道新立村樱桃沟村民组西北约100米的黄土台地上,在北镇市区西北约8公里。这里地处医巫闾山中段东麓的“三道沟”沟内,遗址所在黄土台地背倚骆驼山,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季节性小河,周围群山环抱,风景殊绝。整个台地经过了全面考古勘探,北部为一组大型建筑址,南部为规模较小的附属建筑。北部建筑址的西南侧发现一座巨型墓葬(编号新立M1),全长84米;建筑址北侧发现一座大型墓葬…[详细]
西山农民起义遗址主体位于夹江县梧凤乡红华村1社,包括夹江县梧凤乡、青州乡、新场镇以及青神县桂花乡等地。1934年12月14日,中共青神县委根据省委指示,在青神县境内西山一带的梧凤、土主、桂花、新场等地组织和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晚,起义领导者许本达、刘汉文、邱骏、毛慈影等带领由300余人组成的西山农民起义队伍,攻占了梧凤乡副乡长罗明山的大院,活捉了罗明山,砍死砍伤8名企图顽抗的护院家丁,夺…[详细]
白家沟伏击战遗址位于铜川市宜君县彭镇白家沟村。1947年2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对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攻占了中共关中地委驻地马栏。雁门支队为配合关中地委反扫荡,深入敌后牵制敌人。雁门支队一大队四中队由陈开选、王俊昌、李勇、刘树林率领,活动于宜君县西北40里处的白家沟一带。这一带南北是山,林木茂密,只有东西一条路,是国民党部队由黄陵向马栏前线运送弹药的必经之路。游击队严密监视着这一带的敌情。薛志仁率…[详细]
赵城遗址位于巩义市鲁庄镇赵城村,地处巩义市西南部山区,面积10万平方米,属于仰韶文化晚期遗存。遗址南有赵城水库,其它三面均为农田、山沟等丘陵地带。据当地老人相传,远古时代该地有一座城,人口繁茂,因遗址位于赵城村,故遗址命名为“赵城遗址”。遗址于1958年修赵城水库时发现,因修水库,遗址南部遭到部分破坏。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试掘,发现有墓葬、房基等,其文化层厚2—5米,出土有红陶鼎、盆…[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夏李楼遗址位于汝州市杨楼乡李楼村西北200米,东距市区约23公里,北距汝河约1公里。遗址附近村民称该地为柏树圪。原为圆形土台,现在为略高于周围地面的长方形坡地,东西宽670米,南北长660米。目前,遗址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共清理出房基6座、墓葬12座、灰坑15座,复原陶器82件,此外,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遗物250余件。该遗址地层堆积厚达3—4米,局部灰坑深达5…[详细]
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位于淮南市大通区,包括万人坑、站后碉堡、碉堡水牢、秘密水牢、窑神庙、日军司令部、日军弹药库、日军地堡、日军南宿舍碉堡九处遗址。万人坑位于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南部,共3个南北向长方形坑,每坑长18米、宽3米、深3米,坑与坑间距2.4米。自民国27年(1938年)夏建成至民国30年(1941年)冬,被日军残害致死、食用日军发放的发霉麦麸病死的万余名矿工及矿工家属尸骨被日军投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