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柳州三江县城古宜镇的北面20公里处。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个。柳州又名龙城,位于广西中部,距桂林一百多公里,这是一座有着21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到广西不能不看民族风情,看民族风情不能不到柳州,苗族的节日、壮族的对歌、瑶族的舞蹈和侗族的建筑被誉为柳州民族风情“四绝”。程阳风雨桥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6年,河中有五个石…[详细]
永济桥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北1.5公里,南北横跨于拒马河之上。该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名曰“巨马河桥”,万历十六年(1588)重修,天启六年(1626)桥毁又重建。后因河道南移,桥亦塌毁,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在旧桥南建九孔新桥。清帝乾隆为其赐名为“永济”,并作《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御制永济桥诗并序》。桥端筑引桥,总长660米;桥南砌筑石堤并下设涵洞22个,原有旧桥也…[详细]
永济桥又名万金桥。位于光山县城南25公里的泼陂河镇街北头,呈南北向横跨于泼陂河上,连接泼陂河南北两街。该桥始建于明代,为典型的联拱石桥,全部由雕凿过的花岗石条构成,建筑结构严谨,其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特点。永济桥是河南省最长的古代石拱桥。南北长101米,东西宽10米,桥下由9个拱形孔长度不一,自6至12米不等,宽度和高度由中间孔向两边递减。使整座桥呈八字型。这种建筑在古代既能使楼船顺利通过,…[详细]
座落于沐川县沐溪镇(县城中心区)沐卷河上的永济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6年),为南北走向的石墩木结构楼桥。其桥长15米,宽3米,桥面距河面3米,河中做墩,墩高5米,桥上为楼亭,楼高7米,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桥面有长廊三间,穿逗式梁架,三穿用四柱,桥栏高1.5米,栏距0.1米。桥南有阶梯式踏道22级,桥北有4级。桥下长年有清溪缓流,晚上月亮升起时倒映水中,静影成璧,形成“凉桥秋月”之美景。故在桥…[详细]
上升永济桥,又称半路庵桥,位于海曙区高桥镇芦港村半路庵南首,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光绪九年(1883)重建。 该桥为石砌单孔拱桥,南北走向,横跨于鄞西后塘河两岸。桥全长25.54米,宽4米,桥孔高6.15米。跨度8.64米。桥两侧有栏板、望柱,柱上雕石狮,栏板前端各有抱鼓石,南、北踏跺各32级。桥额镌“上升永济桥”。东面落款为“光绪癸未(1883)岁募捐重建,里人×××”。西面落款为“大清…[详细]
平阴永济桥平阴县东阿镇老城内狼溪河上,距县城25公里永济桥为东西向,桥长55米,宽6.25米,整座桥非常雄伟壮丽,远远望去,好似横卧在浪溪河上的彩虹,因此古今驰名。永济桥原名浪溪桥。根据《泰安府志》的记载,浪溪桥应当修建于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当时为三孔石桥,后来因为发大水被冲坏。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改建,“以木一空,高四丈”,更名“永济桥”。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桥…[详细]
永济桥又名巡检桥,位于永建镇巡检村南巡检河上。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历代曾多次维修。桥头山墙砌有明代著名学者李元阳撰《永济桥碑记》一通,桥为木构风雨桥,桥长15.6米,宽3.25米,高6.9米。其结构为用直径0.3米的五根大圆木架于两岸,上面铺木板,再在两岸各安木斜撑二根以支木架,上建人字顶瓦屋三间。桥面两侧安木栏杆,并设长木板凳。永济桥用斜梁悬挂支撑中点的方法,解决了大跨径木桥受力问…[详细]
永济桥,位于宁武县凤凰镇西关村中。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清代建筑。现存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全长25米,宽7米,桥拱洞高3米,宽5.35米。拱上设有汲水兽,额嵌石匾楷书“永济桥”。桥用条石砌筑。桥面为拱形,青石铺设路面,桥两侧有石栏杆,望柱,抱鼓石。桥西存一尊高约2米的石狮子。碑亭在距桥西约4.5米处,碑3通,碑嵌碑亭内有清代重修永济桥碑1通和功德碑2通。据碑记载: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详细]
位于县城城东半里许,跨澄江河上,计10大拱,全长96米,宽4米,高7米。为县境尚存最好的一座石拱古桥。原桥碑亭载,该桥系潘凤岗承袭安定土官后,出资兴建。该桥造型典雅,工艺精湛。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正月,3月竣工,桥身刻有“永济桥”3字,每字一尺见方。桥西头立“凤来亭”一座,亭内立石碑一块,亭侧有一棵大榕树,形如巨伞,浓绿成荫。“文革”中,桥头风景尽毁,剩孤桥一座。1972年,在永济桥上方…[详细]
永济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梅家渎村朱家渎自然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在公布前已被拆除)永济桥,建于清代,为单孔石梁桥,东西向,青石、花岗石混砌。桥面长6.30米,中宽2.45米。净跨5.60米,桥桩立柱高3.10米,桥底面到水面高度3.45米。东坡长7.18米,上堍宽2.48米,下堍宽2.80米,坡度6°;西坡长5.45米,趟石宽0.35米。枕石长3.62…[详细]
永济桥、亭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段塘街道雄镇社区南塘河上,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该桥建于1930年,东西横跨南塘河,桥为单孔拱桥,桥墩条石垒砌,两边落坡处呈喇叭型状。桥身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桥护栏为棍状水泥条。桥栏正中各嵌红色磨石子水泥桥额,上鎸“永济桥”三字,旁边落款为民国十九年六月里人新建。据口碑调查,建此桥者为民国年间甬上一富商,佚其名。永济桥结构牢固、外观精美、建材…[详细]
永济桥 位于城区南门上塘街南端。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成于五十九年(1720),由督粮道马逸姿捐俸及里民汪晋卿助捐建成。今桥系三孔拱桥,东西走向。中孔矢高6.4米,顶宽4.5米,桥堍宽6.2米,跨径28.6米,全长41.3米。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小孔7节,中孔11节。在两侧明柱上分别镌“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楹联。石栏板上刻题记数十行。于1982…[详细]
永济桥,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为12墩1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桥长42.57米,宽1.88米,桥板厚0.45米。由东北向西南第四、六、七、九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1条。龙首张口露牙、舌,上唇上翘;龙尾呈平面浅浮雕卷曲状。其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精美圆润。该桥是泸县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 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庄坞永济桥,明代,位于临沂市兰陵县庄坞乡庄坞村西,庄坞河西村东南,东南、西北走向,跨越武河,原桥碑载:“庄坞永济桥建于明代,至万历四十六年,廷杨世人祖鍏蕃公重修。”桥长72米,宽3.8米,高2.2米,孔跨2.3米,占地面积275平方米,条状块石垒砌,因修筑时竖有六通碑,31个桥孔,俗称“六碑三十一孔桥”,主桥为平立桥式结构,西边桥头有两对精雕青色石狮子,卧立两侧,现只有东桥头有一石狮保存完好。庄坞永济桥,系本次调查新发现,以前未见公布和著录,对研究古代石桥建筑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详细]
在洽舍,跨黄山大源,旧时进入黄山的要道,青石砌筑,双拱石桥,始建年代不详(丰乐水库库区内)。据民国《歙县志》载:昔为蒋泰仁、蒋真保建,桥洞二。至民国,蒋致和重造,改名集成。桥长37米,宽8米,高约10米,两孔之间的桥墩上方桥身上嵌有长约1米,宽约80厘米的青石板,上刻“集成桥”三字,落款为“民国二十七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