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湾玉皇阁位于襄城县东南10里的茨沟乡武湾村,襄城县玉皇阁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康熙四十八年、同治九年曾重修。该建筑群原有规模宏大,有天仙阁、关爷殿、十二老母殿、奶奶殿、包爷殿、财神殿、火神殿、玉皇阁等四十余间,由于历史原因现仅存有主体建筑关爷殿、玉皇阁及随后修建的配殿二十余间。该建筑群坐东朝西,东西长66.5米,南北宽26米,占地1729平方米。关爷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10米,进深三间7米;二梁起架,上以小灰瓦覆顶,(屋脊为后期更换),屋内木构架保存完好,屋内有明柱4根,红石质鼓形柱础。玉皇阁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康熙四十八年、同治九年曾重修,该阁为三间四层五脊两坡硬山阁楼式建筑,面阔10.…[详细]
玉皇阁传说很早以前,有朱、史二道人结伴云游四方,遍访名山大川,其中一人还随身携带着一尊雕琢精巧的玉皇大帝金像。当他们来到漾濞石门关前一处地方时,只见一道金光自携像道人怀中进出,随即化作彩云忽忽悠悠径往石门山上飘去,萦绕在悬崖峭壁之间。细看时,怀中金像已无踪影。二道人悟知必定是因为此山灵异,引得玉帝金像化云而去。于是收定心猿意马,打消云游之念,在玉帝金像化成的彩云素绕之处建玉皇闻静修,终于得道。因为有此异事,乡里民众就在金像化云之处建现供奉,久而久之该地使得名“拜福台”。玉皇阁之奇在于周围皆系绝境。在石门北崖之上的方寸之地里劈山削岩建成,背靠陡崖,面临绝壑。阁东绝壁间有一由岩层断裂而成的石室,高…[详细]
玉皇阁遗址位于太康县城西北17公里的高贤乡玉皇阁村北侧。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阁遗址是一快高地,南北长380米,东西宽240米,总面积91200平方米。有一条东西大路横穿而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断崖处暴露有灰坑,文化层厚约2米。玉皇阁遗址的陶器,灰陶多,器形大,器壁厚,有地方特色。陶质为泥质夹砂灰陶,也有泥质红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蓝纹、粗绳纹、细绳纹。从陶器的形纹饰特点看,玉皇阁遗址属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遗址。…[详细]
梁街玉皇阁位于嘉祥县老僧堂镇梁街村曹街,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2001年3月1日,梁街玉皇阁被公布为济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梁街玉皇阁整个院落。建设控制地带:东、北墙外各10米,南墙外向南20米,西墙外向西15米。…[详细]
通化玉皇阁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地址:通化市玉皇山公园清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管理单位:通化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是玉皇阁,亦称天成宫,坐落于浑江西岸市区玉皇山近巅。占地面积286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面环山,松柞掩映,古刹幽然,南向165°,南北长97米,东西宽33米,四周有砖围墙。玉皇阁是我市现存最早、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为境内最大古建筑庙宇,常年香火不断。…[详细]
玉皇阁新平堡是山西也是天镇县最北端,东与河北、西和北与内蒙古两省(区)交界,人们所说的“鸡鸣听三省”之地。明长城纵贯于堡城西面和北面,为明代宣化、大同两镇的咽喉要地,也是蒙古游牧民族兵马经常南下侵扰争战之地。因此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了土堡,派兵驻守。为新平路驻地。早在秦、汉以及北魏时,新平堡就建有延陵城和琦城。明代东联宣化府西洋河堡,南接大同镇东路瓦窑口堡,为极冲之地。隆庆六年(1572年)堡城重修并包砖,设有东门和北门。北门名镇虏门,东门称迎恩门。城墙周长3里,高3丈。明《三云筹俎考》载,新平堡内设参将署、守备署,驻新平路参将1员,新平堡城守备1员,中军、千总、把总共7员,驻有援…[详细]
新平玉皇阁(第五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新平村内玉皇阁又名镇边楼。整体坐北朝南,南北长14.3米,东西宽10.4米,占地面积约148.7平方米。据梁上墨书记载,玉皇阁创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乾隆四十六年(1781)、1992年均有修葺,现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玉皇阁坐落在高5.55米的砖砌台基上,台基中部为砖碹券洞十字形通道,可四面通行,上部四周为条砖勾栏,是大同地区保存完好的古代0-。玉皇阁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原为重檐歇山筒板布瓦顶,1992年经后人修葺,改成黄琉璃屋面。上层梁架为四角施抹角梁上托老角梁交于垂花柱承托平梁,下层为承重梁承托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