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都水关遗址位于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40号,凉水河以北50米处,建于金代。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中都水关建于1151-1153年金中都修建之时,是古代城墙下供河水进出的水道建筑。金中都水关建筑修建在永定河冲积地带的沙层之上,石木结构。该遗址是金中都南垣水关的遗迹,遗址上半部建筑已毁,遗留下来的基底部分保存较完整,主要由城墙下过水涵洞底部的木桩、木枋、地面石、洞…[详细]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盆地的中、东部,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泥河湾遗址东部是以东谷坨遗址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群,已发现24处旧石器地点。发现石制品多达上万件,还有数量众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年代为距今100万年左右。这些发现层位清楚,遗物丰富,集中分布在泥河湾的古湖滨,清楚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活动状况,是目前东亚地区已经发现的分布最集中、石制品最丰富且时代最早的远古人类文化遗存。…[详细]
南庄头遗址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村东北约2公里处,泥河湾、周口店、山顶洞等古文化遗址环绕着它,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10500~9700年左右。遗址面积约20000平方米,己发现的遗迹有5条灰沟、2座灰坑和2个用火遗迹。出土遗物丰富,种类有石磨盘、石磨棒、骨锥、骨针、种子和少量的夹砂深灰陶、夹砂红褐陶片、石片以及水沟等人类活动的足迹,另外还有鼠、鸡、狗、狼、猪、鹿等动物骨骼…[详细]
西寨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迁西县东部滦河北岸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年代距今6000余年。遗址平面呈椭圆形,面积96200平方米。发现祭祀地、房址、器物堆积群等重要遗迹现象,出土完整或可复原的遗物近5000件。遗址大体可分两期,一期遗存年代稍晚于兴隆洼文化,而与上宅中期早段及新乐下层文化大体相当;二期遗存年代与赵宝沟文化大致相同。西寨遗址是一处集祭祀、居住、制陶、制石、渔猎于一体…[详细]
代王城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城东20华里处的代王城镇政府所在地周围,为春秋至汉时期的遗址。古城址以南40华里为恒山余脉,地势险要。城址平面呈椭圆形,东西宽3400米,南北长2200米,周长9265米。城垣高3~12米,在南墙有马面11个,9座城门遗址尚依稀可辨。在城内东南部为宫殿区,面积宏大,发现汉代大型夯土台基。在城外分布着众多的汉代封土墓,现存封土堆63座,均是当时王室贵族墓葬。代王城城址的平面形…[详细]
井陉窑遗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窑址群。它历经隋、唐、五代、宋、金直至元、明、清共约1300多年的历史时期。井陉窑是在我国陶瓷文化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河北省四大窑之一,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考古工作者经过10年的考古调查,已经发现并确定了10处窑区遗址,其中河东坡区、冯家沟区的面积已超过10万平方米,而城关窑址时代跨度大,内…[详细]
元中都遗址元位于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与当时的元大都(即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正兰旗东)齐名。它的建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元中都由内、中、外依次相套的三重城组成,即外城、皇城、宫城。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360米。中城套在内城之外,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元中都的宫室建筑按中轴线布局设计,以一号基址为中心的主体宫殿群位于内城的中北部。作为正殿的一号…[详细]
柿子滩遗址距今2-1万年,东西分布约10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0年发现并试掘,2000至2001年,在15公里的范围内新发现25处旧石器地点以及一个中心遗址区,组成了柿子滩遗址群。2001年至今进行了连续发掘,新发现10余处人类用火遗迹,上万件石制品动物化石、石磨盘、石磨棒和蚌质穿孔装饰品。这是中国目前发现距今2-1万年前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详细]
东下冯遗址(第五批国保)时代:新石器至商地址:夏县县城北约15公里的东下冯村遗址位于东下冯村东北的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上,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59年春考古调查时发现。从197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联合进行了发掘,历时5年。遗址共分六期,其中一至四期属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遗迹有灰坑、房子、墓葬、水井、沟槽、陶窑等。遗物以陶器为主,陶质有夹砂灰陶、夹…[详细]
晋阳古城创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晋国世卿赵简之的家臣董安于选择了西依龙山、东临汾水的有利地形,建筑了“城高四丈,周回四里”的晋阳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曾为战国时越国的都城、北齐时的陪都、北汉的都城、唐代的北京,享有“龙城之誉”。三家分晋、西汉戍边、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肇基、五代战乱,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和晋阳古城有着密切的关系。晋阳古城在从建到毁的1500多年当中,一直是…[详细]
蒲州故城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约13公里处,为唐至明朝的遗址。蒲州古城则是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后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长约5700米,明代蒲州城(内城)周长约5400米。明代蒲州城砖砌城墙保存完好,东、南、西、北四座城门都保存较好。蒲州古城因为保存较好,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详细]
曲回寺石像冢(第五批国保)时代:唐地址:灵丘县三楼乡曲回寺村是一处珍贵的唐代石雕组群遗址。曲回寺属五台山的下院,是一座曾拥有百余名众僧的佛教寺院,宋、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1937年被日军烧毁,现仅存殿基、月台、道、柱础等遗迹。石像冢始建于唐天宝十年,史志记载原有石像冢60座,以曲回寺寺院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总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198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石像冢群遗址。1999年,山西省…[详细]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即“河套人”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们誉为“天然地质公园”,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沙漠大峡谷(长34公里),属典型的高原峡谷QP3地形和喀斯特地貌,是罕见的旱地自然奇观。峡谷内发现的包括34种哺乳动物和11种鸟类在内的庞大动物群,被学术界命名为“萨拉乌苏动物群”。景区以真、奇、幽为特点。瀑流飞溅,群峰竞秀,秀美如画,曲径通幽,苑如仙境;8大沟湾湾…[详细]
岱海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岱海周围,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该遗址由王墓山、老虎山、园子沟等三处典型遗址组成。王墓山遗址分成上、中、下三区,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已清理出半地穴式房址21座、灰坑15个,其年代为距今6000年至5000年左右。老虎山遗址是“老虎山文化”的命名地,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已清理出半地穴式房址68座、灰坑34个、窑址和墓葬各3座。其年代为距今4500年至4…[详细]
庙子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新风乡,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约5500年。遗址是于1985年10月发现的,经发掘的村南遗址第一地点面积约近3万平方米,共发掘出房址51座,灰坑、窖穴132个,墓葬43座,出土及复原各类陶器700余件,其它比较完整的石器、玉器和装饰品达千余件,此外遗址还出土了牛、羊、鹿、猪、狗和少量水生动物的遗骸。遗址以布局井然的村落,制…[详细]
架子山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西北,是由架子山、大山前、城子顶等组成的大型聚落遗址群。分布在兴隆山、尖山、王勃脊山、东架子山、西架子山、张凤岭等山上。在30平方公里范同内分布有33个典型遗址,其内涵主体是繁荣发展时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距今约为4000—3500年。2001年,国务院正式把架子山遗址群公布为全国(第5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井古铜矿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官地镇中兴村大井自然村北1公里处,为青铜时代的遗址,年代距今2900年至2700年。该遗址文化性质单纯,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处集采矿、冶炼、铸造等全工序的古铜矿遗址。遗址主要遗存集中分布在山冈和坡地上,有采矿坑、冶炼坩锅、工棚建筑遗迹等。共有露天采矿坑47条,最长的有102米,最短的有7~8米,宽度为0.8~2.5米,深度为7~9米。矿坑…[详细]
城子山山城位于敖汉旗萨力巴乡哈拉沟村东南4公里的东山上,与玛尼罕乡交界处。因山之顶部有石砌围墙如城,故名“城子山”,山城之西北3公里处是萨仁诺尔月芽湖旅游区,东北10公里是辽代降圣州佛塔,南与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镇仅30公里。山城所在的主峰是松辽平原南缘海拔最高的山峰,其邻近山头环绕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般的遗址,以城子山为中心,形成了一个15平方公里的人文和山水风光旅游区。城子山山城为椭圆长方形,…[详细]
土城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城北12公里,是汉至唐代的故城遗址。城址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1550米,南北长2250米,总面积约349万平方米。城门、瓮城、角楼以及建筑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城内街道依稀可辨。城址平面分三区。南区现存东墙南段和南墙;北区现存东墙、西墙、北墙和西南墙;中区现存东墙和北墙,可能是辽金元时期的城址遗存。城外发现了数十座汉唐墓葬,获得了丰富的实物遗存,其中北魏镶嵌宝石金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