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佛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城开鲁镇东南隅,又称开鲁白塔,是藏传佛教覆钵式佛塔。建于元至元十六年(1297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长城以北仅存的元代塔式建筑。开鲁佛塔,西北东南朝向,通体白色,塔高17.7米,大青砖彻筑。砖厚6厘米,宽15厘米,长32厘米,比今天通用的红砖长8厘米。全塔由塔座、塔坛、塔身、塔顶几部分构成。须弥塔座方形,长6.55米,宽6.33米,多级砌建,总体上…[详细]
广济寺古建筑群位于辽宁省辽西走廊锦州市古塔区老城。该寺创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初名普济寺,辽清宁年间(1055年~1064年)重建,历经明清两代多次维修,现存大部为明清建筑。广济寺古建筑群以广济寺为主体,包括广济寺塔、天后宫、昭忠祠。广济寺古建筑群占地面积8140平方米,共有房屋68间,古建筑面积2599平方米。广济寺布局为塔寺合一,保存完好,国内少见。以塔为轴线,建有天王殿、关帝殿、大雄宝…[详细]
徐霞客故居位于徐霞客镇南阳岐村,始建于明代,占地116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现有房屋三进两侧厢。花厅布展介绍徐霞客的生平事略及其对岩溶地貌、水道地理的研究成果;正厅名“崇礼堂”;天井有徐霞客手植罗汉松一株。故居东南有始建于明代的胜水桥,相传徐霞客每次乘船出游,徐母都会在此送行。故居西南的晴山堂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壁间嵌砌石刻76块,其中有倪瓒、宋濂、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黄…[详细]
退思园,俗称任家花园,新填街234号位于同里镇古镇区,东连丽则女学,南与退思小广场、明清街相望,西邻退思广场及古戏台,北靠南濠弄。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园建筑布局,呈自西向东横向布局,即西宅东园,与通常前宅后园的纵向布局,似有观念上的突破。宅园自西向东各分为二,共为四组。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可分可合,分者各成院落,合者浑然一体。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从宅开始,…[详细]
宝带桥建成于唐代元和年间(1829)。由当时的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宝带桥用坚硬素朴的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我们现在所见的宝带桥是明代正统年间重新修建的。清咸丰年间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英帝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的破坏,毁损已相当严重。解放后,人民0根据明代的规模和形制…[详细]
耦园位于平江历史街区小新桥巷7号,三面临河,一面沿街,宅园总面积8000平方米。耦园东部旧址原为清雍正时保宁知府陆锦所筑“涉园”,光绪初年,湖洲沈秉成购得涉园废址,聘名画家顾芸等设计,营筑宅园。因宅之东西各有一园,又寓夫妇偕隐之意,故名偶园。1932年,杨荫榆于此创办二乐女子学社。1939年,史学家钱穆携眷寓居东花园,1958年,苏州振亚丝织厂用作工人疗养所、宿舍、仓库、托儿所。1965年部分向社…[详细]
龙王庙行宫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龙王庙行宫清康熙、乾隆宿豫县皂河镇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行宫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西北20公里处的古镇皂河。龙王庙行宫,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23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36亩、四院三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筑群。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并…[详细]
水绘园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县古城东北隅。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是邑人冒一贯的置业,历四世至冒辟疆时始臻完善。明亡,冒辟疆退隐山林,特邀海内著名的造山师将旧园重整,在园中构筑了“妙隐香林”、“悬霤峰”、“涩浪坡”、“小浯溪”、“壹默斋”、“枕烟亭”、“湘中阁”、“寒碧堂”、“碧落庐”、“镜阁”等10余处佳镜。清初名士陈维崧在《水绘园记》中写道“绘者,会也,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林峦葩卉块扎掩映,…[详细]
宋代单孔石拱桥。位于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雅治街西侧100米,横跨龙溪。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古月桥采用单拱纵联分节列砌置法建造,桥拱呈五边形。该桥全长31.2米,净跨15米,桥面宽4.5米,两侧引桥各长8.1米,矢高4.15米,坡度30度。桥身分三层叠砌,底层用条石块直砌,共五折,呈五边形。每节用六块长2.8米、厚0.55米、宽0.3米的石条直砌,条石之间距离0.55米,搭接处用长4.75米…[详细]
黄山八面厅原名振声堂,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黄山五村,距义乌市中心约25公里。由义邑西乡著名的火腿商人陈子寀(1720~1793,字伯寅)命其孙陈正道筹划建造,工始于清嘉庆元年(1796),嘉庆十七年(1812)落成挂匾。黄山八面厅选址地势高亢,位置优越,它前临凰溪,后靠纱帽尖山,近有黄山为照屏,远处层峦叠嶂,三面砂环,符合传统风水上吉格局。建筑采用中轴线布局,主座坐西南朝东北,一条中轴线贯穿东西…[详细]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关镇北4公里处,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曾毁于武宗灭佛和北宋宣和二年。宋建炎二年修复,名列“五山十刹”之一。清雍正十一年下诏重建,至清末、民国时期又有增建。寺院占地2公顷余,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国清寺南宋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存建筑…[详细]
刘基庙(文成公庙或称诚意伯庙):座落于以林木蓊郁、清流泠澈、富有自然野趣的清溪、飞瀑、碧潭、幽洞、-见胜、被广大游客誉为“浙江九寨沟”的莒溪大峡谷自然名胜风景区内大峡山北麓,即浙江省苍南县莒溪镇南山。刘基庙占地1700平方米,是明弘治七年(1494年)青田诚意伯、刘文成公、刘伯温、刘基的六世孙刘启宪从文成县南田迁居浙江苍南莒溪后所建。…[详细]
南阁牌楼群位于显胜门景区,在仙溪镇南周村村口。南阁是显胜门景区的入口处,在一条卵石铺成图案路面的直街上,矗立着五座牌楼。高高的大红匾上,分别写着斗大的金字楷书:“世进土”、“恩光”、“方伯”、“尚书”、“会魁”,显示着章氏几代人的功名和地位。“世进土”牌楼,为章纶、章玄应、章朝凤立于嘉靖二十三年;“恩光”牌楼,为章玄梅立于正德年间;“方伯”牌楼,为章玄应立于正德年间;“尚书”牌楼约建立于弘治初年,…[详细]
庆安会馆位于宁波三江口,又名“甬东天后宫”,是一所祭祀中国航海保护神“妈祖”的殿堂和从事海运舶商们的议事聚会场所,始建于1850年。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宁波被英国侵略军占据。战后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宁波的航海商贸得到迅速发展,各地船商云集,港口贸易繁荣。于是甬埠九家北号船商捐资建造了庆安会馆。而南号船商在其比邻兴建了安澜会馆。作为中国古代航海文化的见证,庆安会馆保存了妈祖信仰的仪式…[详细]
湖镇舍利塔位于浙江省龙游县湖镇下街舍利塔院内。始建年代已无考,但塔上第二、六层等多处铭文砖上有阳刻楷书“嘉祐三年七月江逵重造宝塔”等字样,明确显示了该塔重建于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年七月。2001年,湖镇舍利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舍利塔为六面七层仿木楼阁式实心砖塔,高31.5米,基座每面宽2.3米,须弥座高1.6米。外部结构完全仿造木楼阁式结构,是仿木砖塔中的经典之作。用…[详细]
如龙桥位于浙江省庆元县东南举水乡月山村南侧,横跨举溪之上,其势与山脊依稀相连,看似龙首下倾,故名。如龙桥修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全长28.2米,净跨19.5米,矢高6.8米,面阔6米,有廊屋9旬,外观呈八字形,内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合卯接,形成架设廊屋的拱架平面,其上横铺桥面板,建造桥屋。桥为木拱架廊屋结构,东北端建三重檐歇山顶钟楼,西南端有桥亭,其与廊屋当心间皆为重檐歇山顶。钟楼与近旁的马…[详细]
导游:通济堰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它由拦水大坝、进水闸门、三洞桥、渠道、叶穴等组成。碧湖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落差20米,通济堰即根据这样的地理形势营造,从而基本实现了自流灌溉,不需再靠外力支援。通济堰的上游集雨面积2150平方公里,每天能拦入堰渠二十多万立方米,灌溉着整个碧湖平原中部、南部四万多亩粮田。据村民说,护堰世家诸葛一家,世代在通济堰边居住,只要发现有堵塞渠道、砍树等破坏…[详细]
凤凰寺始建于唐代,元朝元年间由波斯伊斯兰教大师阿老丁重建,大殿一明两暗,都有收缩很大的攒尖顶,中间大殿的尖顶为八角形,两侧的尖顶为六角形,黑色筒瓦配以粉墙,是中国建筑与阿拉伯建筑的完美结合,没有繁复的装饰图案,没有穹隆圆顶,而有江南建筑的典雅和简洁。凤凰寺挤在房海之中,要找到好的角度才可看见凤凰寺的尖顶、粉墙乌瓦、凤凰双展翅的风姿。据史书载,这一带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区,当地人叫它洋坝头,顾名思义,是…[详细]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文澜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是年,《四库全书》告成,当时先抄四部,分藏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文溯阁、热河文津阁“内廷四阁”。后乾隆皇帝因“江浙人文渊数,允宜广布,以光文昭”,又命续抄三部,分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是为“江南三阁”。现江南三阁惟文澜阁及所藏《四库全书》存世,成为“东南瑰宝”。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