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墙:位于湖北省襄城区。原城墙初筑于汉初,屡经整修,略呈正方形。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在元末被毁,现存城墙为明初重建。城垣周长7.6公里,城高8米,四面六门,四角都有角楼,门外各有瓮城,东、南、西三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设吊桥(后改石桥)。登小北门城楼可北眺汉水南望岘山,凭吊古战场。襄阳城位于汉水中游南岸,襄阳城约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详细]
绿影壁在襄阳市襄阳城东南隅。因全用青绿色石料刻砌而成,故名。明正统元年(1436年)襄王朱瞻墡,自长沙徙封是邑,营造宫室,此壁就是当年王府门前的照壁。崇祯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毁,唯照壁保存至今。高7.6米,宽26.2米,厚1.6米,系仿木结构,面阔3间,均以汉白玉镶边。中间刻有“二龙戏珠”,左右各刻巨龙飞舞于“海水流云”之间。四周边框精雕小龙64条,姿态各异。影壁造型庄重,雕刻华美,风格…[详细]
柳子庙是为纪念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祠庙建筑。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又因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因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改革失败后贬谪永州十年。在此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天说》、《天对》、《三戒》、《江雪》等千古名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思想史上…[详细]
屈子祠距汨罗市15千米。这里汨江环绕,青山叠翠,名祠胜景,错落有致。览自然风光,吊屈子忠魂,会给您旅途增加无限的乐趣。屈子祠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而修建的。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在楚国因遭谗被逐,辗转来到汨罗玉笥山居住。后因楚国被灭,屈原悲忿不已,遂怀沙自沉。后人为几年他,修建了屈子祠。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子祠位于湖南省汨罗市玉笥山,是纪念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详细]
在资水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高26米,七级八角,为砖石结构,铁顶。塔内宽敞,有砖砌旋梯、可登塔顶。北塔与东塔遥相对峙,又与砥柱矶上的亭外亭隔江而望,碧水古塔,别有情趣。邵阳北塔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江北乡北塔村。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万历十年(1582年)竣工。明万历年间南京礼部尚书邵阳人车大任所撰《北塔》载,修建北塔的原因,是因“宝庆府城之东北二里许,资江邵水二水汇流…[详细]
文庙也叫孔庙,是古代祭祠孔子的地方,又称岳州学宫,位于岳阳二中校园内。庙中原有伴池、状元桥、回廊、大成殿,为当年岳州“百废俱兴”的壮举之一。后历经数十次重建或修缮,现存大成殿,其屋檐起翘,极具宋代建筑风格。特别是殿内16根横木,在石墩和大柱之间,垫有一个约30公分厚的鼓形横木,名叫木质,为古代建筑中所罕见。木质可以防潮,保证了大柱干燥不腐,故大成殿中的大柱虽距今900多年,依然完好无损。明弘治元年…[详细]
张谷英村古建筑群明至清。位于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此为保持了明清传统建筑风貌的古建筑群。张谷英为元末明初人,明洪武年间从江西迁来岳阳,在此聚族而居,现已发展到27代,7000余人。目前住张谷英村的有2000余人。明万历年间,第八代孙张思南开始在今处营建住宅,历经数代,建成当大门、西头岸、枫树屋、东头岸、王家塅、石大门、上新屋、下新屋、和风塅、潘家冲等数片,总计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详细]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始建寨,明嘉靖三年(1524年),户增人旺,建筑规模扩大,形成村寨。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修驿道,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七个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寨脚桥及龙氏鼓楼、牙上鼓楼;清嘉庆五年(1800年)建塘头桥。清光绪七…[详细]
可园博物馆KeyuanGarden位于东莞市莞城博厦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之一,岭南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创始人为官至江西按察使的东莞博厦人张敬修。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园内亭台楼阁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故名可园。可园临湖、傍江、风光幽雅、设计精巧、布局缜密…[详细]
南华寺座落于韶关市区东南22公里的曹溪之畔,六祖慧能在这里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1983年,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重点寺院。禅宗是中国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印度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达摩从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达摩把他的一禅法传给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璨,然后传道信、传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慧能在南方传,建立南宗。北宗神秀不久渐趋衰落…[详细]
东华里古建筑群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东华里原名杨伍街,是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姓和伍姓两大家族的姓氏命名。街首的伍氏宗祠就是当年所建。乾隆年间,迁入骆氏家族,族中的骆秉章任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把北侧宅第装修成清代的府第,杨伍街易名为东华里。清末,招氏家族买进南侧的连片住宅,加层扩建,建招氏宗祠、招雨田祠、敬贤堂等建筑物,遂成目前保存的面貌。东华里古建筑群是目前省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古街坊。街首闸门尚…[详细]
元山寺位于碣石镇玄武山麓,占地面积15公顷,风景怡人,文物荟萃,是闽南语系海内外信仰的中心。元山寺是久负盛名的佛教古寺,现为陆丰县佛教协会所在地。庙宇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明代洪武二十七年改建为玄武庙,明代万历五年扩建为元山寺。经明、清、民国几次修葺,现已颇具规模。元山寺气势磅礴,建筑非凡。依山势递筑为一组四合院的对称式宫殿群体庙宇,三进殿宇沿多次台阶直通正殿,庙宇格局设计精确,遮阳曲…[详细]
大鹏所城位于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亮点:一处访古凭吊、了解历史、领略明清古风的好地方。大鹏所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占地11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27年(1394年),是深圳目前惟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用条石和青砖砌建的东、西、南三座城门至今巍然屹立,雄伟壮观。城内有东西、南北向的街道各4条,古朴的清式建筑保存完好。鸦片战争时抗英名将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和福建水师提督刘启…[详细]
悦城龙母祖庙座落在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水口,是供奉龙母娘娘的庙宇。龙母姓温,秦时人,自小能预知祸福,且乐善好助,人称神女。传说一天,温氏在西江边濯洗时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动物,能为温氏捕鱼。长大后五物竟变成头角峥嵘、身皆鳞甲的五条真龙。温氏让他们施云播雨,保境安民。人们便称温氏为龙母。后来龙母仙逝,五龙悲痛欲绝,化作五秀才,将龙母葬于北岸的珠山下。后人感于五龙的孝心,就此建庙,名曰“孝通庙”,后…[详细]
肇庆古城墙位于宋城路,地处肇庆城区中心。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城墙周长2801.2米,高6.5—10米不等,宽8—18米,平面呈长方形,外为砖砌,内为夯土,是目前省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宋代城墙。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详细]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开元路。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成“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该寺自建立以来,历代均有维修。现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文革”期间,开元寺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潮…[详细]
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是潮汕地区目前唯一被国家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的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二进祠堂,坐北向南,门额有阴刻“已略黄公祠”5字,背面镌刻“孝思维则”。整座祠堂建筑结构独特,其门楼两侧及四周墙壁均镶嵌有精美的山水石雕画幅,尤以马面坡屋架的镂空双面雕为精湛。正厅面阔3间,明间较大。屋架抬梁式结构,硬山顶,厅楣装金漆画,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梁柱间诸穿…[详细]
岜团桥,亦称岜团风雨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洞乡岜团寨旁的苗江上,规模略小于程阳桥。该桥建成于清朝宣统2年(1910年),桥呈东西向,桥长50米,桥台间距为30.14米。在桥头石台和河中桥墩上架设圆木梁,间隔横木,层层挑出,形成叠梁式桥身。二台一墩,两孔三亭,结构形式与程阳桥相似,不同之处是在人走的长廊边另设畜行道小桥,人畜分道,成为双层木桥,两层高差为1.5米。上层人行道高2.4…[详细]
临贺故城位于贺街镇,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故城包括旧县肚城址、洲尾城址、河西古城、河东古城等四个城址、六大古暮群、寺庙二座及宋代营盘一处,内存有大量富于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包括寺庙、祠堂、捕厅、衙门、义仓、会馆、文庙、石板街道、古井、民居、码头及水门等。故城历史脉络清楚,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是广西已发现的西汉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广西贺州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