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菰城遗址

下菰城遗址位于湖州市南郊金盖山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菰城东南临东苕溪,北依金盖山,是战国时楚国菰城县和秦置乌程县的县治,下菰城因“城面溪泽,菰草弥望”故名。建于战国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下菰城遗址是我国东南各省古城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下菰城内城外城两圈,外城(重城)面积约20万平方米;内城(子城)位于外城的东南隅,面积约8万平方米。下菰城城墙均用黄土夯筑,下菰城城墙高6-…[详细]

临安城遗址

临安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部凤凰山,建于南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平面呈方形,总面积约10000余平方米,由大型夯土台基、石砌围墙、门址等组成。有三座城门,城内有殿、堂、楼。阁约130余座,主要宫殿区现均被深埋在距离地表3米以下,基址保存相当完好。现皇城遗址为省军区后勤部仓库、市气象局和居民住宅所覆盖,尚存的北宫城墙长一百多米,东宫城墙长五百米。在大内中心部位还发现有很大的夯土台基,遗址周围尚存许…[详细]

铁店窑遗址

铁店窑遗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县琅琊镇铁店村及其周围的山坡上,其年代上起北宋(公元960年),下至元代(公元1271年)。铁店窑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和乳浊釉瓷器,以乳浊釉瓷器为主。乳浊瓷器是铁店窑最具特色的产品,种类不但有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器,还有三足鼓钉洗、鬲式炉和花盆等。乳浊釉是一种二液相分相釉,烧成后,呈天青、天蓝、月白色,均具有茧光般幽雅的蓝色光泽,没有带铜红斑彩的,艺术效果颇佳。器物纹饰以…[详细]

陈山遗址

宣城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期。向阳镇陈山旧石器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证明,早在6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宣城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陈山位于宣城市区南15公里,向阳镇夏村行政村赵边村民组,东经118o2,北纬30o53。遗址东距水阳江约1000米,西南群山起伏,北为平原绿地。陈山遗址处于一条西南东北走向陇岗的东北端,是黄山山脉的余脉,顶端海拔45米,相对高度25米,当地人称之为陈山,亦称老龙…[详细]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自1987年以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发掘发现,聚落遗址内,包括居址、墓地、祭坛、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同时,发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精美…[详细]

蒙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

涡河流域,人文荟萃,历史悠久,世称道家文化的摇篮。“9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公布,蒙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名列第四。尉迟寺,是蒙城东北22公里许町镇毕集村东的一座古庙,为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而建。庙座落在一个高孤堆上。今庙已无存,仅剩下高出地面3米多的孤堆,人称“尉迟寺孤堆”。八十年代初,蒙城县文物部门调查发现这一孤堆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遂呼其名为“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经安徽省考古队和中国社…[详细]

六安寿春城遗址

寿春城遗址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关寿春镇、城南九龙乡境内。寿春城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遗存。遗址布局方整规矩,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其规模仅次于燕下都。该城东、西、北三面临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内呈矩形分成15个区域,每一区域内系统规划有水道。这种城市布局与同时期列国都城相比可谓别具一格。发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国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年代…[详细]

古寿州窑遗址

古寿州窑遗址主要分布在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内,包括管嘴汶、高窑、医院住院部、松树林、车小湾五个保护区。中心窑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1981年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州窑,创烧于南朝陈,停烧于唐末,前后烧造约400余年。器型主要有壶罐、碗、枕、注子、盂、玩具及建筑材料等。寿州窑是唐代七大瓷窑之一。寿州窑早期产品有罐、四系瓶、豆、盏等,多着…[详细]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柳孜原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一个镇,因运河的开通而繁荣。遗址出土了唐宋时期中国南北方十几个窑口的大批瓷器,发现唐代沉船8艘,发掘出土3艘,还发现清理出一座完整的宋代石筑码头。以上几项的集中发现均为中国考古发掘中的“首次”。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不仅对研究中国唐宋时期的瓷器谱系、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且对运河考古,研究大运河的历史、流经路线、沿岸的经济发…[详细]

繁昌窑遗址

繁昌窑遗址位于繁昌县城南郊1公里的箬帽尖和锥子山北坡下的岗丘上,是五代――北宋时期一处专烧青白瓷的大型古窑遗址。柯家村遗址是繁昌窑的主要集中地,龙窑均依山坡而建,山坡下为废弃匣钵、瓷片堆积场,形成东西1公里、南北1公里的遗址分布区,总面积l平方公里。柯家村遗址创烧于五代,废烧于南宋初。遗址主要烧制青白瓷,次烧白瓷,采取龙窑一钵一器仰烧法,早期有过支钉烧造的过程。青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呈现出…[详细]

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由石灰岩构成,岩溶发育,生成十几个洞穴。旧石器时代文化埋藏在灵峰洞和船帆洞内,遗址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发掘面积400平方米,船帆洞下层文化层发现的距今约20000年的人工石铺地面,属全国首次,世界罕见。共出土800余件石制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余种动物化石,年代分别为18万年和1万〜3万年。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于1999年…[详细]

昙石山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的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将昙石山文化遗址列为…[详细]

建窑遗址

建窑遗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窑址有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山、营长乾等处,遗物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窑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黑釉瓷器,以黑釉瓷器为主。黑釉瓷器又以兔毫盏为主,是宋代最佳“斗茶”用具之一。此外,还有油滴、鹧鸪斑、曜变等釉。均是宋代黑釉瓷器的代表作。建窑黑釉瓷盖一度曾是贡品,受到宫廷青睐,并还流传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人民…[详细]

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大源镇附近的小荷山脚和吊桶环山顶,为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仙人洞遗址的洞口朝向东南,前面有一条小河。吊桶环遗址位于一座60米高的石灰岩小丘顶部的洞穴内。遗址出土遗物丰富,有石器、骨器、穿孔蚌器、陶片和人头骨、下颌骨、牙齿等,还有数以万计的动物骨骼碎片。其中最特别的是年代超过万年的夹粗砂条纹陶、绳纹陶,这不仅是东亚地区,也是世界上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陶器标本之一。此外,…[详细]

筑卫城遗址

筑卫城遗址位于樟树市东南9公里的大桥乡洪光塘村东土岗上,是4500年前江南先民的繁衍生息之地,江西省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清同治九年《清江县志》载:该地“乡民筑城以自保”,因以得名。他比新疆的楼兰古城、古罗马的废培古城更为久远,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大型土城之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整个城址呈方形布局,规模庞大,保存完好,东西宽410…[详细]

铜岭铜矿遗址

铜岭铜矿遗址位于瑞昌市夏畈镇,距今约3300年,被评为1991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区、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工业遗产。铜岭铜矿遗址最早开采于商代中期,历经西周、春秋以至战国早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矿冶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大型铜矿遗存,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木支护开采的古铜矿,其采用的井巷开拓系统、提升运输技术、巷道支护技术、采矿…[详细]

吉州窑遗址

吉州窑位于吉安县千年古镇永和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窑遗址群之一。吉州窑创烧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南宋,至元末明初终烧,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吉州窑制瓷工艺精湛,特色鲜明,产品种类繁多,风格多样,木叶天目、剪纸贴花、窑变釉纹等产品更是器走天下、誉满世界。滚滚红尘千百年,沧桑未蚀吉州窑。2011年起,吉安县投资数亿巨资,开工建设吉州窑遗址保护暨永和省级示范镇项目,…[详细]

西河遗址

西河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龙山三村北,因其南、西、北三侧被巨野河支流—西河环绕而得名。西河遗址是山东省境内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中,保存较好、面积较大、内涵丰富的一处典型聚落遗址。1997年因发掘出大规模房址遗迹等重大发现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6月,西河遗址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河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左右,距今约8400年至…[详细]

桐林遗址

桐林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国故城西10公里路山西侧桐林、田旺二村之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址。以桐林城址为中心,周围分布着众多遗址。遗址为台地遗址,总面积约31万平方米。遗址四面环水,中间地势高达7米,发现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城址中部发现一半地穴式窖穴,出土陶礼器几十件,其中有陶鼓、鼎、盆,特大陶器(高1.13米)。还出土薄如纸的蛋壳高柄杯残片。地层中发现没有使用过的石器工具,表明城…[详细]

滨州丁公遗址

丁公遗址位于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在遗址中发现大量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遗物。所采集的文物标本除蚌器外,主要有石铲、磨制石斧等石器,还有骨簇、骨针及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征的蛋壳陶片。陶器中有小陶罐,为泥质灰陶,鼓腹,颈部有一弦纹,口径5.2厘米,腹径8厘米。还有陶瓮残片,为泥质灰陶。细绳纹并附加堆纹。尤为珍贵的是黑陶鬼脸式鼎腿、猪嘴鼎腿等。经考证,为典型的龙山文化和岳石…[详细]